徐龍
人民大會堂西餐廚師長、中國烹飪大師、
世界御廚協會會員(Club des chefs des chefs)
在32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大量關於香料的資料
蓽澄茄原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島、馬來西亞檳城及巴布亞一帶。它也是胡椒家族的近支,其外形與胡椒極其相似,只是多了小而尖的硬柄,如同一個尾巴。因此也稱「帶尾胡椒(Tailed Pepper)」。
蓽澄茄手繪圖
蓽澄茄首先以阿拉伯名字出現在鍊金術著作中。在阿拉伯語中蓽澄茄叫「Kababah(كبابة)」,古法語借阿拉伯語稱為「Quibibes」,其英文名稱「cubeb」即來自古法語。
蓽澄茄植物圖
印度人在輸入蓽澄茄這種香料後便自行栽種與生產。從7世紀起,阿拉伯人通過與印度貿易把蓽澄茄傳向歐洲。成書於9世紀的《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中,提到蓽澄茄可以用於治療不育,這表明其已被阿拉伯人作為醫藥用途。蓽澄茄在10世紀前後進入了阿拉伯的菜品中。
出現在《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中的蓽澄茄
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1324年),在他的遊記中有於印尼爪哇見到蓽澄茄的描述。在歐洲,作為胡椒的代替品蓽澄茄不僅是珍貴的香料之一,也被認為是神奇之物,首先它的香氣有驅邪鎮妖的作用,17世紀義大利牧師在《魔鬼學》一書裡,描述了如何用畢澄茄阻止了夢淫妖誘惑貴族少女的經過。其次,蓽澄茄還有壯陽的功能,是一種強有力的春藥,通常被應用在傳統的愛情魔法上。
風乾後的蓽澄茄
蓽澄茄在乾燥過程中,果皮會產生褶皺,樣子與胡椒極其相似。14世紀蓽澄茄被商人以胡椒的名義從西非海岸運入歐洲套取真金白銀。不明就裡的歐洲人被矇騙了幾百年。
帶著小尾巴的「胡椒」
我們從17世紀英國草藥師約翰·帕金森(John Parkinson)的著作中得知:1640年葡萄牙國王為促進黑胡椒的貿易發展,嚴厲打擊假冒行為。下令禁止銷售蓽澄茄及蓽撥等接近胡椒的香料。
與胡椒及其相似
而在銷售的禁令解除後,蓽澄茄的烹飪用途戲劇性地在歐洲消失了。直到20世紀初期,歐美才逐漸恢復進口蓽澄茄並有再次流行的趨勢。如今,印尼、印度和斯裡蘭卡為主要出口國。
蓽澄茄在唐朝時期從蘇門答臘傳入中國,一直作為藥材
古人認為蓽澄茄有化食、祛邪、黑髮、香體的作用。在中藥材領域裡還有一味被稱為「畢澄茄」的藥材,形狀也是酷似胡椒,同樣有特異的香氣。這種樟科植物的果實,實為木姜子(也稱山胡椒或山雞椒)。給人造成混淆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拉丁學名中的種加詞完全一致,分別是「Litsea cubeba」和「Piper cubeba」。好在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 1778)在200多年前就發明了為動植物命名的二名法,從其科屬名上還是能夠區分。因此,中藥業把木姜子稱為畢澄茄是商品名的誤用。
蓽澄茄的味道比較特別,它視乎無法和其它胡椒科香料比較。實際上它不如胡椒辛辣,有人形容它夾雜著百裡香、薄荷及鼠尾草的多層次香氣,甚至有點回苦。
如今利用蓽澄茄調味的國家不多。在西亞、北非等穆斯林國家蓽澄茄相對使用較多。如「敘利亞扁豆湯(Syrian lentil soup)」就是利用蓽澄茄提味。
敘利亞扁豆湯(Syrian lentil soup)
在摩洛哥菜系中蓽澄茄用途廣泛,可以用在開胃菜、湯和燉菜及甜點中。蓽澄茄一般被添加在摩洛哥柏柏爾人風味的綜合香料「鎮店之寶(Ras eL hanout)」中,這種香料粉以混合了30多種不同的香料而著名。很多摩洛哥美食都離不開它調味,其地位如同中國的五香粉或十三香。
摩洛哥綜合香料「鎮店之寶」(Ras eL hanout)
南部王城馬拉喀什有一道「醃檸檬燉羔羊肉」是用蓽澄茄、洋蔥、法香等香料醃製大塊的羔羊肉,加入鹹檸檬角再放入摩洛哥特有的砂鍋——塔津(Tagine)中慢燉而成。
塔津(Tagine)
在印度菜中,也會經常使用蓽澄茄,如印度酸甜醬(Chutney)咖喱、米飯、肉批、香腸及香料餅乾中。此外,蓽澄茄還是琴酒(Gin)及香菸的香味劑。
蓽澄茄還是琴酒(Gin)的香味劑
近年來, 蓽澄茄在歐洲又再度流行起來,這是由於一些喜歡嘗試的廚師不希望蓽澄茄的特色一直被埋沒。而中餐好像還沒有開發利用這種充滿異國情調香料。
人民大會堂西餐廚師長徐龍新作《滇香四溢》
長按二維碼購買《滇香四溢》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pinterest.com
香料|香料皇后——香子蘭
香料|潮汕寵兒——良姜
香料|客家秘笈——沙姜
香料|「黃色的誘惑」——薑黃
香料|深山知味——木姜子
香料|小時候吃的酸角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羅望子
香料|滇香翹楚——草果
香料|國旗上的香料——肉豆蔻(Nutmeg)
香料|香料季軍——小豆蔻
香料|西非香料——天堂籽
香料|紅椒粉
香料|最高榮譽——月桂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