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2020-12-17 唐朝一秀才

翻開歐洲一些國家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室都來自於外國。例如英國王室來自於德國,挪威王室來自於丹麥,沙皇俄國的皇室來自於德國,西班牙的王室來自於法國等。就是說,這些國家當年都是讓外國人來自己國家當國王或者皇帝,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年的具體情況。

喬治一世

先說英國,這個是大家最熟悉的歐洲國家。公元1714年英國女王安娜去世,她沒有子女可以繼承王位。英國議會只能從安娜女王所在的斯圖亞特家族中挑選新國王,但是第2到第51順位繼承人都因為信奉天主教,與英國的新教不相符,失去繼承權。最終王位輪到了第52順位繼承人,德國人喬治。

喬治是英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後代,從輩分上講是安娜女王的表哥,當然是八桿著也打不到的表哥。他也是德國的貴族,是德國漢諾瓦選帝侯(擁有參選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德國公爵)。就這樣德國人喬治當了英國國王,也就是後來的喬治一世,在英國開創了漢諾瓦王朝,有趣的是這位德國人當了英國國王,還不會講英語,必須時刻帶一位翻譯在身邊。

維多利亞女王劇照

漢諾瓦王朝傳了一百多年後,又發生了變故,漢諾瓦王室的第四代君主是個女王,就是大家熟知的維多利亞女王,她嫁給了自己的德國表弟(也是德國公爵)。最後她的長子愛德華繼承王位時,冠上父姓,漢諾瓦王朝結束,變成了現在的溫莎王朝,一直統治英國到今天。

我們再來看一下,比利時和挪威的情況,更神奇。比利時曾長期被西班牙和法國統治,直到1830年10 月才獲得真正獨立。比利時獨立後,開始茫然了,竟然發現沒有合適的人當國王,最後召開國民大會進行選舉,選舉了德國的利奧波德親王當比利時的國王,這個德國親王開創的比利時王國一直延續至今。

而挪威在1905年獨立以前,一直是瑞典屬國,國王由瑞典王子擔任。挪威獨立後,瑞典就不再願意派王子給挪威當國王,於是挪威議會就選舉了當時丹麥國王的兒子查理斯成了新挪威國王,王國延續至今。

葉卡特琳娜大帝

已經滅亡的沙皇俄國也是類似情況,俄國彼得大帝的女兒當沙皇時 ,因為沒有後代,就將自己的德國親外甥立為繼承人,也就是彼得三世。彼得三世的皇后叫葉卡特琳娜,也是純正的德國人,後來她幹掉自己丈夫,當了沙皇,被尊為葉卡特琳娜大帝。從此以後,彼得三世和葉卡特琳娜的子孫世代統治俄國,而且歷任沙皇皇后幾乎都是德國人。所以從彼得三世以後,從血統上來說,沙俄的皇室幾乎全是德國血統。

這種讓外國人來自己國家當國王的情況,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對於中國及其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來說,除非是因為戰敗被徵服,否則不可能接受外國君主。那麼歐洲國家為什麼會接受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首先,基督教文明始終統治著歐洲

歐洲雖然自從羅馬帝國滅亡後,再也沒有統一過,各國的語言、文字乃至民族習俗都差別很大。但歐洲各國有一個永遠也斬不斷的紐帶,那就是基督教文明。也許有人會說歐洲的基督教文明也有天主教和新教之分,但這只是大家對教義的理解有少許差別罷了。就像我們的儒家文明在歷史上也分成無數個學派,但其核心要義還是孔聖人當年的那一套。

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也是如此,他們雖然也衍生許多派別,但核心仍然是一致。千百年來,歐洲雖然分裂成無數個國家,但是因為基督教文明始終統治整個歐洲,最終造成每個歐洲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理念都是大同小異,這和我們春秋戰國時期一致。

春秋戰國時期,我們也分成無數個國家,連語言和文字都不一樣,但各國的文化本質上都是周禮衍生出來,都屬於華夏文明一脈,這才會有諸夏之說。在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各國百姓和貴族也不在乎國王是不是來自於外國,例如田氏齊國的王族實際上也不是齊國本地人,而是來自於陳國。所以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國王是不是本國人並不重要,只要同屬於基督教文明就行了。

十字軍東徵

其次,宗教優先於民族

西方在近代以前,對宗教的認可遠遠高於對民族的認可。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歷史上會有九次大規模的十字軍東徵,要知道當時歐洲各國正在相互爭霸,打的是慘烈至極。但一聽到教皇發動針對穆斯林的戰爭號召,歐洲各國都會放下彼此之間的戰爭,回到基督教的十字旗下,共同發動對異教徒的徵戰。

以當時的英國為例,穆斯林國家和他們根本不接壤,完全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可能他們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仇恨遠大於穆斯林,但是他們仍然願意為了宗教放棄和歐洲各國的成見,一起對戰穆斯林,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就連很多歐洲國家的國王都戰死在十字軍東徵的戰爭中。

宗教戰爭

公元1714,英國女王安妮死後,王位之所以落到德國人手中,就是因為宗教的問題。猶太人在歐洲生活上千年,仍然得不到認可和接納,也是因為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猶太教信仰,與基督文明格格不入。在宗教高於民族,宗教高於國家的歐洲,外國人來本國當國王,完全不是問題,只要和本國人民信仰一致就行了。

另外,歐洲各國王室長期通婚,彼此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

歐洲各國經常找外國人當國王,也不是瞎選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這個外國貴族本身就是自己國家老國王的親戚,例如德國漢諾瓦公爵喬治繼承英國王位,德國人葉卡特琳娜擔任俄國沙皇等,都是這種情況。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長期聯姻,再加上西方女性也擁有和男子同等的繼承權,最終導致歐洲各國王位經常被被外國人繼承的情況。

而且那些以外國人身份繼承王位的人,在加冕為國王的那一刻起,就會宣誓效忠所在的國家,斬斷和以前母國的聯繫。例如英國的王室來自於德國,但這些當上英國國王的德國人對德國的打壓也是最狠的,從不手軟。俄國沙皇是德國血統,但俄國和德國是長期敵對,打了無數次戰爭。對於西方的國王來說,他們是在其位謀其政,給誰當國王,就為誰謀求福利。

歐洲老祖母維多利亞

而且歐洲國家的國王從來都沒有建立像中國皇帝一樣的獨裁統治,他們的權利受到貴族和議會的極大制約,嚴格來說算是二元制帝國。所以讓外國人當國王,他們也不怕這些外來國王會出賣本國的利益,有貴族或者議會在管著國王呢。

最後,西方人堅信王位來自於高貴的血統

西方和中國不一樣,我們從陳勝吳廣開始,就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信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相信天子是兵強馬壯者為也。我們的封建王朝頻繁更替,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觀念。在中國人心目中,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善惡美醜,任何人都能當皇帝。

而西方人始終堅信王位來自於高貴的血統,是上帝賦予的。所以他們在本國王位缺少繼承人時,寧願從外國引進一些擁有高貴血統(一般都是祖先當過國王)的貴族來當國王,也不願意讓自己國內沒有高貴血統的人當。

拿破崙皇帝

歷史上英國共和革命時,共和國的締造者克倫威爾雖然依靠武力推翻了國王查理一世,但他仍然只能當護國主,始終當不了國王,就是因為克倫威爾祖上就沒有當過國王,他沒有國王的高貴血統。在克倫威爾去世後,英國議會又把查理一世(在革命中被議會推翻的老國王)的外孫荷蘭王子威廉迎會英國當新國王,英國人之所以會有這麼奇葩的操作,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堅信王位來自於高貴的血統,是上帝賦予的。

法國歷史上的拿破崙皇帝雖然以絕世戰功,加冕為法國皇帝,但他的皇位一直得不到歐洲其他王室的認可,都認為他是沐猴而冠,得位不正。好在拿破崙家族本來就是義大利的貴族,尚有一點高貴血統,要不然連法國人都不會贊同他當皇帝。

相關焦點

  • 歐洲有個國家,歷代國王全是外國人擔任,當今國王也是外國人後代
    英國是位於歐洲西部的國家,國號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組成,由於主要部分和首都倫敦在英格蘭,所以通稱「英國」。在已經步入現代社會的當今世界,英國是為數不多的仍然實行君主制的國家之一,但是英國跟世界所有實行過君主制的國家都不一樣,因為英國國王從來都不是英國人,歷代英國國王全都是由外國人來擔任的,就連當今英國國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是外國人的後代。英國國王由外國人來擔任這個傳統,早在公元5世紀英國誕生君主制的時候就開始了。
  • 歐洲王國繼承制度,為何英、法、西、德等國的國王因缺而互相繼承
    中國皇帝繼承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並夾帶兄終弟及制,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好理解,而我們經常發現歐洲英、法、西、德意志等國的國王經常出現因缺而互相繼承,讓人感覺特別混亂,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概括地講,這是由於歐洲國家的繼承規則和廣泛的聯姻導致的。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
  • 他是法國王子,無意中繼承西班牙王位,現任西班牙國王都是他後代
    歐洲國家的王位繼承有時候是相當有趣的,一個歐洲國家的王室成員,可能會繼承另一個歐洲國家的王位,這種現象在古代歐洲,乃至近代歐洲偶爾會發生,在現代歐洲就很少見了。按照順位,安茹公爵很難繼承法國王位,但他卻無意中繼承西班牙王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駕崩,臨終前指定王位繼承人是法國波旁王朝王子安茹公爵。
  •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簡介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起因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簡介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簡介起來就是一場歐洲諸強國以幫助波蘭確立國王為名號,而滿足自身利益的戰爭。它開始于于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駕崩後,波蘭王位空懸所致的王位爭奪戰。王位繼承戰爭畫像詳細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簡介指的是,1733年2月,波蘭國王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二世病故。一部分貴族在俄國和奧地利支持下,企圖選舉奧古斯都二世的兒子弗裡德裡克奧古斯都二世為波蘭國王,並決定把波蘭的屬地庫爾蘭送給俄國女皇安娜伊萬諾夫娜的寵臣比倫,以酬謝俄國的支持。
  • 歐洲王位繼承為何如此混亂?一世二世什麼關係?頭腦簡單起名重複
    歐洲這些幾世國王到底誰是誰的爹?結果選得最多的兩項叫王位繼承、皇室秘聞,看來大家都是挺八卦的。今天就順應大家的意見,咱們來講講英國君主王位是怎麼繼承的。在講的過程當中,如果涉及到哪個王室成員的身上有故事甚至是八卦可以分享,也會跟大家順便講出來。當然講的事兒一定是經過證實有據可查的,那些所謂的流言,咱們不去說。在進入正題之前,先得回答一個知粉兒的提問。
  • 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歐洲王室擁有最為複雜的血緣關係,但是在這些王室之中,挪威國王卻擁有絕對領先的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這位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 世界上最特殊的國王,王位不是繼承來的,而是由這九個人選舉產生
    君主制和共和制是現在世界上主要的兩種政體,在亞洲和歐洲很多國家都存在。當然,君主制的特點就是君主是繼承來的,這個是最基本的。不過有時候也有特殊的,有些國家的君主就不是繼承來的。這個國家的國王是由這九個人選舉產生的,這就是柬埔寨。柬埔寨王室歷史非常悠久,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室,長達兩千多年。從最初的扶南王國到現在的金邊王朝,可以說都是一脈相承。
  • 歐洲最強的家族,統治十三個歐洲國家,今天仍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
    歐洲歷史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家族,這些家族的成員幾乎壟斷了所有歐洲國家的王位,幾乎統治過所有歐洲國家,雖然有些家族的直系已經絕嗣,但他們的旁系早已經開枝散葉,不斷繁衍生息,甚至直到今天仍然統治著某些歐洲國家,其生命力頑強得驚人。
  • 葡萄牙身世最可憐的國王,起兵篡奪王位,卻是葡萄牙最偉大的國王
    阿方索四世死後,佩德羅一世繼承王位,成為勃艮第王朝國王。佩德羅一世對死去的恩內絲一直念念不忘,於是他在全國臣民面前冊封一具骷髏為王后,這具骷髏正是死去多年的恩內絲,這種事情在歐洲歷史是絕無僅有的,並且被後來的歐洲藝術家改編成悽美感人的愛情戲劇。
  • 歐洲國王名字裡的數字是怎麼來的?一個名字讓68年的儲君很害怕
    歐洲這些幾世國王到底誰是誰的爹? 結果選得最多的兩項叫王位繼承、皇室秘聞,看來大家都是挺八卦的。今天就順應大家的意見,咱們來講講英國君主王位是怎麼繼承的。在講的過程當中,如果涉及到哪個王室成員的身上有故事甚至是八卦可以分享,也會跟大家順便講出來。當然講的事兒一定是經過證實有據可查的,那些所謂的流言,咱們不去說。
  • 看一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被稱為歐洲老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如此厲害的維多利亞女王,在歐洲還有一個特別的稱呼,歐洲老祖母。歐洲人為什麼這麼稱呼她呢?她18歲時繼承王位,21歲時嫁給了自己的表弟阿爾伯特親王。這個看似俗套的政治聯姻,沒想到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兩人婚後真正相愛了,他們的婚姻最終成為歐洲王室歷史上無可匹敵的愛情傳奇。
  • 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號稱歐洲的祖母?原因很簡單!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說她是歐洲的老祖母,這是為什麼呢?在英國,王位的繼承與中國截然不同,英國王位繼承順序是按照出生順序的,其中男孩優先,如果沒有兒子就選擇女兒。兒子女兒都沒有,才輪到兄弟及其後裔。本來,在維多利亞的爺爺喬治三世退位之後,應該有大伯父來繼承王位,但是大伯父,二伯父和三伯父都沒有子女,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有維多利亞的爸爸來繼承,但是父親已經去世,於是維多利亞就成為了第一順序繼承人,也就是英國女王。
  • 他不會說英語,因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卻建立英國最強大的朝代
    歐洲歷史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同國家的王室之間流行聯姻,這麼多年下來,整個歐洲王室之間都有或深或淺的血緣關係,所以一個歐洲國家王室成員繼承另一個歐洲國家王位的情況很常見,再正常不過。
  • 奧地利:從稱霸歐洲到淪為歐洲小國,奧地利為什麼越來越小?
    而且禍不單行,哈布斯堡王朝在接下來的一次戰爭中失去了西班牙這個面積廣闊的國家。哈布斯堡家族與歐洲其他王室聯姻,如果對方無嗣則繼承對方領土,這種方式讓哈布斯堡家族獲得了大片領土,成為歐洲最顯赫的家族。然而風水輪流轉,沒想到有一天它自己成了無嗣的一方。
  • 美媒:王位繼承讓泰國君主制來到十字路口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22日刊文,現年87歲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的健康狀況引發的擔憂,為泰國蒙上了一片愁雲。泰國王儲揮金如土,有著花花公子的名聲,要想贏得父王受到的那種信任和愛戴,殊為不易。很多泰國民眾期望詩琳通公主繼承王位,但王室法律不允許女性成為國王。對於王位繼承的擔憂,促使坊間對泰國應當成為一個怎樣的君主國,開展了愈發激烈而又極端敏感的辯論。
  • 在歐洲國家,為何有的國家首腦叫國王,有的卻稱為皇帝?答案揭曉
    歐洲是一個神奇的州,領土不大,人口眾多,面積不大,小國林立。傳承很多,封國無數。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歐洲有無數的國王。但是問題來啦,為何歐洲皇帝不多咧?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歐洲的狀態其實和我們的西周東周類似,都是皇帝(周王)為實際上或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 為什麼歐洲王室幾乎千年不變,而中國王朝卻換來...
    近一兩百年間,各種新興的政治體制在工業發展和社會變革下火速興起,取代了皇權,諸多發達或不發達的國家仍然都保留著王室。西方人非常想不通!為什麼歐洲王室幾乎千年不變,而中國王朝卻換來換去?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歐洲的情況則與中國不同,歐洲的宗族關係是由父系和母系雙重基礎構成的,即使在中世紀到近代,一度形成了父系優先繼承的慣例,但母系也是具備繼承的合法性的。例如國王有兒子,則優先由兒子和孫子繼承王位,如果沒有兒孫,則由女兒和外孫繼承王位,如果沒有女兒和外孫,才輪到兄弟等旁系親屬。
  • 一歐洲國王去世,三兒子各自建立國家,如今發展為世界三大強國
    而在歐洲歷史上,也有個國王曾嘗試把自己的王國分成幾塊,每個兒子都能嘗到甜頭,結果兒子們居然氣得把他囚禁了,為啥呢?這位國王就是路易一世,他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第3位國王,有了他才有了德意志第一帝國(德國)、法蘭西王國(法國)、近代義大利王國的雛形,等於說路易一世的帝國分裂成了三部分,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不是別人,正是路易一世的兒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