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頂級名廚,誰最NB?

2021-01-20 四個小土豆

三尺灶臺,廚藝人生。在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個群體,儘管從未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和尊重,但依然默默無聞地用廚藝奉獻社會,獻了青春獻終身,用每道菜品來達成人們「舌尖上的幸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現狀,有許多廚師對這一職業缺乏信心,認為沒發展,想跳槽。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已有許多廚師開始努力改變廚師群體這一尷尬的局面,「打造個人品牌和影響力」已成為眾多廚師未來努力的目標。那麼在當代,中國最有名、最具影響力的廚師有哪些?他們之中,誰更NB?



楊貫一

一提起鮑魚,大家都會將楊貫一作為最佳的代言人。他出生於1932年,自16歲入行,縱橫廚藝界數十載,身上各項名頭簡直多的嚇死人:世界御廚,中華國際名廚,國際烹飪藝術大師,香港著名國際級大廚,香港富臨飯店創辦人及總廚,香港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會長, 中國菜(zgc)文化傳播中心專家,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世界御廚楊貫一大師基金創始人。


他出身貧寒,戰爭又令他背井離鄉,四十餘年的廚師生涯,他嘗盡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與困苦。然而為了完成成就一番事業的心願,他咬著牙挺過來了。1948年,年僅16歲的楊貫一,帶著祖母交給他的僅有的50元,來到香港闖世界。


也許是因為餓久了,太想吃一頓飽飯,他一到香港,就找到一個叫大華飯店的食肆做清潔工,從這時開始,他的一生就與餐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到1960年,他已是香港告羅士打酒店的營業經理,踏上他事業發展的第一個臺階。


1974年,楊貫一用多年積蓄的六十萬元錢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飯店,就是現在香港大名鼎鼎的富臨飯店。然而當時香港餐飲業蓬勃發展,大小餐館、食肆近8000家,競爭異常激烈。生意不好,股東們相繼退股,後來連大廚也離開了,整個飯店只有他一人支撐。在這種情況下,楊貫一也沒有服輸,而是毅然批掛上陣,以經理的身份,親自掌勺為客人烹製菜餚。為了擺脫困境,他一直觀察香港的各類飯館,希望從中找到脫困的辦法。當時有一家專為高級食客服務的餐館,生意非常紅火,這家餐館的菜譜中,最貴的是「鮑、參、翅、肚」,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食客盈門。


受到這家餐館成功的啟發,他決定選取鮑魚這種既貴重、又難炮製的食物材料,進行有計劃的研究和炮製。儘管不被人看好,但楊貫一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吃得苦的人比神仙還有力量。」他前後購置了價值十幾萬元的鮑魚,進行有系統的研究和炮製。在當時的香港,這筆錢可以買下一層樓。經過數年努力,楊貫一終於試製出美味的鮑魚。他選取最好的日本幹鮑,使用傳統的烹飪工具;瓦煲和木炭,在傳統的配料中,保留老雞、排骨等精華,並在掌握火候等烹飪程序中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膽革新,終於令他的鮑魚在食味上漸漸壓過對手,在香港食客中建立了口碑。


香港名人王亭之在品嘗了楊貫一的鮑魚後,即席潑墨揮毫,寫下「阿一鮑魚,天下第一「八個大字,楊貫一的美名不脛而走。香港輿論評論說,楊貫一和他的鮑魚,是香港飲食歷史上的一個高峰,也是一個傳奇,他的成就,從宏觀上看,並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數千年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結晶。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他的成就,獲得全球美食家的喝彩,更値的中華民族的同胞們喝彩。香港一位專欄作家這樣形容品嘗「阿一鮑魚」的感覺,「未吃已敬畏萬分,一吃為人生最奇的經歷,吃完四處傳送」,「洋人只吃鮮鮑,從不知幹鮑如此厲害」,「是震撼性的感覺。」


1986年,香港船王包玉剛在釣魚臺國賓館宴請鄧爺爺一家,當品嘗到鮑魚這道菜時,鄧爺爺深有感觸地說:「這樣的鮑魚,只有在政策開放以後才可以吃到。」殊不知,炮製這道美味鮑魚的廚師,正從楊貫一那裡學到的絕技。


與一般廚師不同的是,即使在成名後,人們也經常在富臨飯店看到楊貫一的身影。他西裝革履,手提石油氣爐及瓦鍋,及席為食客烹製鮑魚。關於這一點,楊貫一有一個解釋,他說:「我要經常在場,好讓客人能夠見到我。這樣會有一個奇妙的效果。因為客人若見到我,或者跟我打一聲招呼,則菜餚也好像變的好味一些。」如今楊貫一年歲已高,可他除了出國表演,向世界各地傳揚鮑魚文化時不在富臨外,平時都會在餐廳裡謙和地為到來的食客們開門招呼。



戴龍

很多人知道戴龍,是因為周星馳主演的《食神》,這部由香港殿堂級明星周星馳拍的電影,其「食神」的原型實際上是戴龍。在《食神》這部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周星馳掛著秤砣一樣的「食神」金牌,作為主裁判,評點了戴龍所做的「皇帝炒飯」。周星馳先是贊曰:「好!居然能夠把米放在基圍蝦裡面蒸熟,再用整隻極品鮑魚榨汁,加上極品『官燕』來炒,表面上看起來呢,是平凡無奇的炒飯,其實是精雕細琢,高深莫測,不愧是有『炒王』的稱號。」不料,周星馳話鋒一轉:「可惜,水分太多,飯粒太軟影響口感,沒想到你連炒飯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要用隔夜飯來炒啊,炒王。零分!」……其實這些對美食把握的細節,就是戴龍本人對美食的堅持。


1949年,戴龍出生在廣東普寧一個貧寒之家,家有7個弟妹。身為大哥的戴龍,13歲就輟學到一家酒樓去做學徒,從最基本的廚工做起。3年後,戴龍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學滿出師,成為師傅,從此開始了廚藝生涯。《食神》播出以後,戴龍坦言自己對於美食的追求,跟反映在電影上面的一模一樣。即使是如周星馳落難的時候去吃一碗雙丸面,也要苛求湯夠不夠鮮、丸夠不夠爽、蘿蔔夠不夠味,潦倒而不忘英雄本色。戴龍說,這是一個好的廚師必須具備的質素!一種對美食本能的絕對敏感,不能因為境況的變化而有絲毫的減弱。


正是因為這種對於美食的執著與苛求,所以戴龍做出來的東西總是讓人驚讚不已。澳門賭王曾花5000港幣,只為親口品嘗一碗戴龍親手做的炒飯,而在餐飲圈頗為有名的雕爺牛腩,其以500萬元所購的牛腩秘方,也是來自戴龍。


1994年,戴龍和一位美食家聊天,美食家感嘆,如今的雞沒有以前的雞有味道了。戴龍聽後,回去細細地琢磨,最後吸取上海「白斬雞」的做法,嘗試著在雞皮上用針扎出幾千個針孔,做出了味道迥常的「食神雞中雞」,後來這道菜與「食神鯊魚骨湯」、「鵝肝醬蝦丸」和「脆皮龜苓膏」一起成為「戴家四大名菜」。


最值得一提的是「鵝肝醬蝦丸」,這道菜是1996年戴龍在參加完《食神》的拍攝後,根據劇中莫文蔚和周星馳「開發」的「爆漿瀨尿牛丸」而想出的,不但具備電影中「瀨尿牛丸」的彈性,而且還有著鵝肝的醇厚和蝦的鮮美,足以讓厭食症病人都食指大動。



江振誠

他是江振誠,一個如你我一般平凡的年輕人,也是國際料理界赫赫有名的Chef André。外型像模特,思維像藝術家,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傲人的學歷,許多人都想問,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江振誠的母親十分熱愛做菜,深受她的影響,江振誠從小就喜愛廚藝。16歲,他便遠赴法國學習料理。20歲,成為臺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國料理主廚。25歲,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Le Jardindes Sens 執行主廚。亞洲50家最佳餐廳獎(SanPelligrino Asia『s 50 BestRestaurant Awards),江振誠團隊囊括3家,新加坡、臺北、曼谷 。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時代》雜誌兩度讚譽他是「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獲選為「全球最佳150位名廚」,被Discovery 頻道選為「亞洲10大最佳青年主廚」。他的餐廳RESTAURANT ANDRE被《紐約時報》列入「世界中最值得搭飛機來的十大餐廳之一」,江振誠本人則被列為「到新加坡的44個理由」之一。一位臺灣出身的廚師,要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美食體系中脫穎而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僅因為他令人驚豔的料理,更因他在頂級料理中建立的一套創意哲學、創作過程與營造恰如其分的用餐體驗,徵服了全世界的味蕾。


「料理,不只是料理,料理,是創造極致的美食體驗,因此每個小細節都至關重要。」江振誠有一套獨特的創意哲學──八角哲學,不論你是在餐廳工作、或單純喜愛美食,還是期盼發揮自我創造力的人,都能從他的八角哲學中得到啟發。八角哲學涵蓋八個創意元素,包括鹽(salt)、質(texture)、憶(memory)、純粹(pure)、風土(terroir)、南法(south)、工藝(artisan)及獨特(unique)。這八個創作元素內涵豐富、實用,各有獨特的個性,各自延伸出不同的屬性,創造出最平衡的體驗。







陳嵐舒

陳嵐舒,女,1981年生,中國臺灣人。2003年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畢業後即赴法國學習廚藝四年,在巴黎斐杭迪高等廚藝學校以第一名畢業,並考取法國廚師證照。唯一以法式料理獲得羅萊夏朵明星主廚頭銜的亞洲女性。不同的人們問她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你會選擇做廚師?」她一臉坦然地回答:「因為我喜歡啊!」


陳嵐舒於2008年在臺灣開設樂沐法式餐廳,這也是臺中第一家斥資上億臺幣興建的獨立餐廳。「每隔約45天我們會換一次菜單,隨著時令與季節的轉變,將臺灣的食材大量運用到法式料理中,這是樂沐法式餐廳的特色。」在這裡你吃得到香氣濃鬱的松露、滋味鮮美的魚子醬、柔嫩的頂級和牛,也遇得到本土清晨現摘的小蘿蔔、新鮮送來的青殼烏骨雞蛋、野釣來的白馬頭魚,因為這裡專屬於臺灣,所以要用臺灣的本土食材來重新演繹法餐。



隨著餐廳的發展,獨屬於陳嵐舒的風格也逐漸清晰起來。她相信調動出食材真味的力道才是關鍵,期待每道菜都能呈現出前中後味,以不同口感在舌尖停留的時間長短,協同出一道菜獨特的餘韻。就像那花椰菜乾慕斯搭配的龍蝦,你吃得出龍蝦的鮮甜,醬汁裡有柚子甜、有柑橘香,也會透出野生胡椒的一點點麻,還有慕斯的沉香綿長。她還會用當歸取葉榨油搭配生海膽,海膽的鮮甜中潤著草藥香,而當歸則融於無形只留其醇香。在她眼中,「創作的核心是對食物、食味的想法,不只是技術、刀功那些形式。好的廚師擅於掌握食味,讓食材組合出新想法,讓食物驚豔。五味調和百味生。」





2014年,國際美食界極具影響力的「亞洲50最佳餐廳」評選,陳嵐舒擊敗眾多對手,摘得「2014年亞洲最佳女廚師」獎。「我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我只是知道自己很喜歡、而且願意做下去。其實工作沒有什麼適不適合,只有是不是真的喜歡,而且願意對這個選擇負責。」——陳嵐舒。



劉一帆

相信稍微對廚界有所了解的人,對於劉一帆都不會陌生。劉一帆,費爾蒙和平飯店行政總廚,擁有無數美食評鑑的桂冠和超凡資歷。2012年擔任東方衛視人氣節目《頂級廚師》的美食評審,綽號「地獄廚神」。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2014年坐鎮江蘇衛視的《星廚駕到》。劉一帆曾獲得臺北市餐旅技職教育傑出獎和ICS年度廚師大獎等榮譽。


二十年前,從臺北開平烹飪學校畢業後,劉一帆在臺北麗致酒店實習。從領菜、分菜、洗水箱開始做起,熬了九個月終於可以做菜了,沒想到,光是一道洋蔥湯,又煮了五個月。按照他的原話,「那是最殘酷也最嚴格的訓練!」帶著成為國際名廚的夢想,他加入臺北西華飯店與國際名廚Jean-Marc Caquil先生共事。2003年受邀前往費爾蒙的倫敦百年酒店TheSavoy任職,成為該酒店百年歷史以來首位華人主管。


「以華人身份在西廚界闖出一番天地,」劉一帆用行動實踐了這一抱負。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倫敦,他相繼供職於TheSavoy的米其林星級餐廳Grill和倫敦著名五星級酒店The Dorchester,並加入國際名廚OllieCouillard的精英團隊,參與打造了一系列新概念餐廳,如米其林兩星級餐廳The Grill Room。


如果說,職業生涯初期的壓力來源於美食製作的話,進入到更高領域的劉一帆,遇到了許多以前未曾面的壓力和挑戰。他曾為英國女王、搖滾天王邁克·傑克遜、法國總統等都做過飯,也曾讓總統保鏢拔槍相向,這些傳奇性的經歷,都令他非常自豪。


如今的劉一帆,在廚師領域已經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但是不安於現狀的他,早已悄悄埋下了新的奮鬥目標。「我現在想得更多的是傳承。」劉一帆解釋說:「廚師這個行業,在日本和新加坡地位都比較高,但是在中國並不是這樣。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廚師行業在中國也變得高尚起來,也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給年輕人更多的啟示和正能量。」



高炳義

在由業內權威媒體舉辦的「2004中國餐飲業年度十大人物」評選活動中,高炳義以「中國餐飲業最上鏡人士」的名義榮登「十大人物」之列。其入選理由是這樣表述的:「作為中國烹協副會長及名廚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高炳義2004年度在中央電視臺『滿漢全席——全國電視烹飪擂臺賽』欄目55場比賽和中央電視臺與中國烹飪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電視烹飪大賽』中擔任烹飪技術總顧問、首席評委、執行裁判長,並參與策劃和組織工作,成為餐飲行業內最上鏡人士。同時,組織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廣泛開展交流研討工作,積極策劃並最終促成『名廚新星俱樂部』的成立,為全面提高中國烹飪技藝的科學現代化水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僅是高炳義40年廚藝生涯的精彩片斷之一。


從小學到中學,高炳義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1964年中學畢業被保送北京航空學院,但因家境貧寒,難以負擔對他來說已是相當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他含淚報考了青島第一商校(現在的青島酒店管理技術學院),被錄取到烹飪專業,跨入了廚師這一行。在3年的專業學習過程中,他不僅深深的愛上了這一行,而且立志成為中國的名廚、世界的名廚。


到40歲時,高炳義已精通魯菜的全部製作工藝,技藝漸達爐火純青的地步。由於苦學活用、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勇於創新,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特色,並開始創製「自家菜」。出自他勺下的一百多道自家菜,無論是「雪花蛋餃」「烏龍鬧巢」,還是「鳳尾大腸」「荷香海參」,無不刀工精緻,火候精妙,色香味俱佳,令人食而不忘。他所創製的百餘款菜品,其中30餘款在全國和世界大賽中獲金獎,獲國家專利17項。1986年,他榮獲青島市烹飪大賽冠軍,烹製的「鍋燒鴨」被評為「青島十大名菜」榜首;1987年,他參加山東省第一屆魯菜大獎賽,獲得金獎,作品「鍋燒鴨」躋身於「山東十大名菜」行列。


尤其讓人稱道的是,2001年,高炳義參與創辦和組織了由中央電視臺、中國烹飪協會聯合主辦的「滿漢全席——全國電視烹飪擂臺賽」欄目,並擔任烹飪技術總顧問和首席評委。這檔節目不負眾望的成為中央電視臺的強檔節目,為弘揚中華飲食文化,提高廚師的社會地位,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發揮了廣泛積極的作用。



大董

大董,即董振祥。男,1961年12月出生,北京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國家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北京特級烹飪大師,北京市優秀廚師,全國最佳廚師,京華名廚聯誼會會員,《Time out》「城市英雄」等榮譽稱號。師承高級技師王文昌、烹飪大師孫仲才、魯菜泰鬥王義均先生。現任北京大董烤鴨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提起董振祥,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提起大董,這部分人肯定會恍然大悟。當董振祥將自己名片上的姓名印成大董之後,大董就不僅僅代表一個人名了,而是一個在消費者心中具有極高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董振祥的一個「特點」是潛心研究中式烹調的基本理論,系統學習魯菜、粵菜、川菜、淮揚菜以及西餐的烹飪知識,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在烹飪技藝上以「古典樸茂、時尚雋雅」成為新式中餐烹調的代表。他認為,現代中餐應是藝術、科學、文化、美味的集合體,美味是最基礎的層面,文化反映了美食獨特個性,而民族特色是美食最具魅力的層面。



這名北京餐飲業名人起初對飲食一竅不通,1978年高中畢業後,被國家分配到國營的服務公司去,他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從中選擇了餐飲業。入行以後發覺飲食是高深學問,廚房變成了他的學堂,10年間從零開始學習,在1985年到北京烤鴨店(大董烤鴨店前身)任職後,第一次和烤鴨扯上關係,直到1999年任北京烤鴨店經理時,已經掌握了一級廚藝,以及經營餐廳的一些理念。


這些年來,他創製了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美食,最有名的當然是「酥不膩」烤鴨,鴨皮酥鬆、低脂少油、入口即化,果木燒烤香氣四溢;此外,還有「紅花汁魚翅」,魚翅軟爛糯滑,湯汁醇厚鮮香,色彩華貴亮麗;「董式燒海參」,蔥香濃鬱,入味透徹,口味醇厚香美,謂之參之上品。




麥廣帆

從16歲開始從事飲食行業,後師從香港鮑魚大王楊貫一先生,不到40歲即成為億萬富翁,麥廣帆餐飲策劃管理集團(MGF集團)董事長麥廣帆先生,以其獨到的眼光及見解、踏實勤奮、步步為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餐飲王國。


和許多老一輩的餐飲人一樣,麥廣帆的餐飲生涯是從最基礎的雜工開始。1984年,剛剛14歲的麥廣帆進入了中山市的一個小餐館,殺雞宰鵝、買菜洗碗,什麼都得做。「這種經歷看似很苦,但幫助極大,它讓我對經營餐飲的每個流程和細節有了充分認識。」也正是在這裡,麥廣帆確定了自己下一步目標:成為一名廚藝精湛的廚師。


19歲那年,他隻身到香港學習廚藝。港雖然時間不長,但令他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經營和服務,他開始用心研究港式飲食文化精髓。從香港回到家鄉中山市後,麥廣帆率先將香港學到的海鮮酒家「即叫即蒸」點心等概念引進聘用他的餐館,開始了高檔菜系的實驗。雖然這次創業最終因服務、員工、菜式質量等不配套而經營失敗,但仍然引起了行業人士的關注,為他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4年,麥廣帆又創立了張家邊海港大酒樓。當時張家邊屬於中山市偏遠郊區,許多人都認為麥廣帆是在做傻事。當時麥廣帆已經將所有可能失敗的原因都考慮進去,他的市場定位是以實惠取勝,輔之以海港大酒樓的開市滿堂紅成為中山餐飲業的熱門話題。當時,他已成為有「阿一鮑魚」之名的全國鮑魚大王楊貫一的關門弟子,楊貫一非常欣賞麥廣帆對廚藝的執著追求和勤奮好學,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廚藝盡傳予他,從此,麥廣帆「鮑魚王子」之名開始在業界廣為流傳。


名氣帶來了效益,很快麥廣帆又在中山開了七八家連鎖餐廳,1998年,他成立了「中山市海港飲食娛樂管理有限公司」,並且將市場開拓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如今該集團旗下已擁有三大餐飲集團,十多個中國餐飲知名品牌,「海港大酒樓」、「翅福酒家」、「王子飯店」、「名廚飯堂」等幾十家全資、合資酒樓,員工總數達二萬多人。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四個小土豆。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可以加小編微信哦,微信號(xiaotudou2002)。同時,麥廣帆還將觸角伸到了國外,分別開設了加拿大溫哥華海港大酒樓和美國羅省海港大酒樓,他通過將海港品牌連鎖酒樓打進國際市場來弘揚真正的粵菜文化。麥廣帆親手創立的王子集團已經在英國上市,英國《泰晤士報》以整版報導上市的轟動效應。



王炳和

今年64歲的王炳和是譚家菜第三代傳人和掌門人,特技烹飪大師,曾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鑽石獎—最佳廚師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關門弟子劉忠為現任譚家菜第四代傳人,北京飯店譚家菜餐廳廚師長。


譚家菜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號稱「第九大菜系」。譚家菜是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傳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稱"榜眼菜"。此菜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是唯一保存下來由北京飯店C座七層獨家經營的著名官府菜。王炳和正是北京飯店欽點的譚家菜掌門人。他和他的八個徒弟代表著神秘高貴的譚家菜嫡傳。王炳和還多次為國宴和政要名流服務,曾應邀到美國、中國香港、韓國表演展示譚家菜,受到極高的評價。



譚家菜的曲折歷史:

譚家菜乃清末譚宗浚所創。譚宗浚是廣東南海人,是大學士譚瑩之子。《清史稿》說,譚瑩讓宗浚在家閉門讀書十年,才許出仕。同治十三年,宗浚二十七歲中榜眼,入翰林,督學四川,後又充江南副考官。譚家菜乃譚宗浚入翰林後始名。在中國近現代海珍筵味中,是唯一以科舉命名的菜系「榜眼菜」,又稱「譚家菜」,因其創始人為清代榜眼譚宗浚而得名。

上圖為譚宗浚殿試試卷


譚宗浚一生酷愛珍饈,入京後,當時京城飲宴蔚然成風,京官每月一半以上的時間互為飲宴。宗浚宴客,善安排,精調味,將家鄉粵菜與京菜互為調和,初入京便頗具名聲,但譚家菜真正名聞遐邇,卻是譚宗浚之子譚青所為。


譚蠪青生於京城,對飲食之講究,過於其父,以精於飲食為樂。譚宗浚充任外官時,譚蠪青隨往,對各地名餚多有研究。少時便有積累食譜之嗜好。譚蠪青喜交遊。晚清一般官宦人家都熱中於廣置田產,獨譚宗浚、譚蠪青父子熱中於飲食之道,不惜重金禮聘各方名廚,隨請隨辭,以博覓各家之長。譚蠪青又比譚宗浚更嗜於宴請四方名士。辛亥革命後,家敗,青絲毫不改嗜吃之習,先變賣珠寶,後變賣房產,依然籌款舉宴。後來坐吃山空,實在無法維持,只得悄悄承辦家庭宴席,以變相營業補貼家用,維持盛宴常開。


當時,譚家菜已聲名遠揚,文人、官僚慕名,紛紛以重金求譚家代為備宴。譚蠪青絕不掛牌,每次只答應承辦三桌,每桌價格在當時為一百塊。請譚家私辦宴席,剛開始時需要提前三天預約,慢慢地越辦名聲越大。據《四十年來之北京》記,「耳食之徒,震於其代價之高貴,覺得能以譚家菜請客是一種光寵。弄到後來,簡直不但無『虛夕』,並且無『虛晝』,訂座往往要排到一個月以後,還不嫌太遲」。


民國初,北京著名的私家烹飪共有三家。一為軍界段家菜,二為銀行界任家菜,三為財政界王家菜。譚家一辦筵,名聲很快壓倒了這三家,獨領榜首。當初有道:「食界無口不誇譚。」當初有郭家聲在報上專登《譚饌歌》一首,歌首數句為:「翁餉我以嘉饌,要我更作譚饌歌。饌聲或一紐轉,爾雅不熟奈食何。」 稱譚蠪青為「譚饌精」。


譚蠪青被稱做「譚饌精」,其實自身並不上灶,上灶者乃譚家女主人及幾位家廚。譚家女主人都善烹飪。譚蠪青於宣統年間返京,從廣東帶來兩房姨太太,都是烹飪高手。譚青的二房死於1919年,以後獨撐譚家菜門面的,一直是三姨太趙荔鳳。趙荔鳳進京時,年方三七、聰穎端麗。譚家辦私宴那些年,她不單自己上灶,且管每日的採買,專使一輛包月車,每日天蒙蒙亮時便坐車出門搜求各方時鮮。譚家辦筵,設一間客廳三間餐室,家具皆花梨、紫檀,室雅花香,盆景滿架,四壁皆名人字畫,所用器皿都是上好古瓷。


請譚家辦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管誰做東,無論相識不相識者,都需給主人譚蠪青一份請柬。留一席之地,備一份杯盞。


作家梁實秋在《魚翅》中寫道:譚家住在西單一個普普通通的宅院,每天只做兩桌菜,卻要提前十天預定。「最奇怪的是每桌要為主人譚君留出次座,表示他不僅僅是生意人而已,他也要和座上的名流貴賓應酬一番。」他還說正如廣東一般富商的家廚一樣,譚家也是由姨太太下廚的。他所說的這個姨太太,正是譚蠪青的三姨太趙荔鳳。趙收了一個弟子叫彭長海,譚家菜新的一頁就從彭長海翻開。


譚家菜始創於譚宗浚,名聲鼎盛期其實只不過二三十年。1943年,譚蠪青死於高血壓。之後,三姨太趙荔鳳患乳腺癌,手術後於1946年去世。趙荔鳳死後,譚家、北京米市胡同19號相應而冷落,譚家菜由三小姐譚令柔勉強維持。1949年後,譚家的彭長海等五位廚師從米市胡同遷往果子巷,1954年又遷到西單併入國營企業恩承居。1958年,又從承恩居遷入北京飯店。從此,彭長海為首的譚家菜廚房就以北京飯店西七樓為基地,一直發展到今天。


彭長海1987年逝世,生前收過兩個徒弟,1958年收陳玉亮,1974年收王炳和。彭長海還有師弟崔明鶴,做冷菜,師妹吳金秀,做面點。這些人都各自有門徒傳下。陳玉亮已退休,北京飯店公認王炳和為譚家菜掌門人,他和他的八大徒弟成為這個菜系的正宗嫡傳。


自此王炳和正式成為中國第一號食府譚家菜頭號掌門。而師從彭長海成為中國頂級菜系嫡傳,實實在在是一種偶然。1971年他被招入飯店,三年後被彭大師相中收為徒弟。之後,王炳和隨師出入將相門第,登堂窺奧。

    

人們都知道,在飲食界素來有「南甜北鹹」之說。而譚家菜在烹調中往往是糖、鹽各半,以甜提鮮,以鹹提香,做出的菜餚口味適中,鮮美可口,無論南方人、北方人都喜歡。


王炳和有一句名言是:「譚家菜不會炒菜。」譚家菜確實有幾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它只用燒燴蒸,從不爆炒。這是迴避劇烈,追求平和。它只用糖和鹽,突出原汁原味,決不用胡椒、花椒和味精。這是南甜北鹹,互為提攜,中庸之道。它用濃湯濃汁慢火煎熬,用乾貨海鮮清水泡發。這是文以化之,武以治之。它的四大料魚翅、鮑魚、燕窩、海參其實是四大最無味之物,但卻做出了最美味最有口感的極品。這叫無味之為至味,符合道家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確實,譚家菜經過百多年薰陶,不僅僅只是一個菜系那樣簡單了。難怪有那麼多人樂此不疲,一擲重金,因為他們享受的口腹之慾,是真正被中國文化浸染過的。


譚家菜以選料精、下料狠、口味適中、原汁原味、菜餚軟爛為特點,烹飪的調料也極為簡單,只用鹽和糖,以甜提鮮、以鹹提香調出極為鮮美的味道,正所謂「海邊天色清醇晚,淡淡鮮腥剪剪風。」又以精心的選料、精湛的技藝、精美的菜品,以妙不可言的美譽享譽海內外。


據說吃了譚家菜燕翅席後,曾有人讚嘆「人類飲食文明,到此為一頂峰」,正是對譚家菜的至高無上的評價。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愛味精選,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味精選。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頂級名廚,誰最NB?
    那麼在當代,中國最有名、最具影響力的廚師有哪些?他們之中,誰更NB?楊貫一一提起鮑魚,大家都會將楊貫一作為最佳的代言人。按照他的原話,「那是最殘酷也最嚴格的訓練!」帶著成為國際名廚的夢想,他加入臺北西華飯店與國際名廚Jean-Marc Caquil先生共事。2003年受邀前往費爾蒙的倫敦百年酒店TheSavoy任職,成為該酒店百年歷史以來首位華人主管。這家飯店光是修復就花費了七億人民幣,這樣的酒店還不足以驕傲?很多人說不算什麼,劉一帆厲害只是西餐。
  • 中國當代最頂級的九位名廚,看看都有誰
    那麼在當代,中國最有名、最具影響力的廚師有哪些?他們之中,誰更NB呢?按照他的原話,「那是最殘酷也最嚴格的訓練!」帶著成為國際名廚的夢想,他加入臺北西華飯店與國際名廚Jean-Marc Caquil先生共事。2003年受邀前往費爾蒙的倫敦百年酒店TheSavoy任職,成為該酒店百年歷史以來首位華人主管。
  • 中國十大名廚 國內有名的廚師
    中餐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中餐菜系繁多,每種菜系都誕生了一批批中國頂級廚師。Maigoo小編就此,為大家總結了一份中國名廚排名榜,其中有史正良、高炳義、楊貫一、董振祥、孫立新、林壤明、盧永良、周曉燕等人。這些中國名廚推動著中餐的發展和創新,具有一定影響力,下面一起來認識下!
  • 【2017世界廚師藝術峰會】世界名廚上演頂級廚藝盛宴
    第二屆世界廚師藝術節暨2017中國國際餐飲交易博覽會即將於6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三元橋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大幕。
  • 中國十大名廚 國內有名的廚師
    中餐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中餐菜系繁多,每種菜系都誕生了一批批中國頂級廚師。Maigoo小編就此,為大家總結了一份中國名廚排名榜,其中有史正良、高炳義、楊貫一、董振祥、孫立新、林壤明、盧永良、周曉燕等人。這些中國名廚推動著中餐的發展和創新,具有一定影響力,下面一起來認識下!
  • 最頂級的婚禮如何打造?你缺這樣一場精緻美味的「名廚」私宴!
    花嘉婚禮花園『名廚』私宴誰都想要自己的婚禮與眾不同,合理的價位打造高雅的婚禮,從婚宴酒店的選擇到最終的精緻婚宴,花嘉婚禮花園都可以滿足你。在這裡,你的婚宴主廚將是來自「舌尖」的特邀名廚—黃靜昆,作為中國十大名廚之一的黃大廚旨在領銜傾力打造雲南高品質宴席。
  • CookBook 感官盛宴中國版:世界名廚在藝術殿堂一展身手
    2019 年底,頂級藝術 IP 營運商雲圖映畫(YT Pictures),攜手關注於廚師成長以及餐飲行業發展的數字平臺名廚(MINGCHU)一同引進 CookBook 品牌,打造中國版「CookBook 感官盛宴——全球美食藝術大展」。
  • 王森世界名廚學院 發現中國美食屆的哈佛
    隨之餐飲行業便到了一個品牌效應的提升期,為了加快技術的創新,普及高等教育,王森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創立的「世界名廚學院」已經孕育而生。這個平臺由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等世界各地的頂級咖啡師、西餐MOF大師、甜點MOF大師、麵包MOF大師、世界頂級翻糖大師、世界糖藝冠軍共同創立,匯集世界各地咖啡、烘焙、西餐、甜點界的名人名店。
  • 《國家名廚》人物|種俊 中國名廚
    國家高級烹調師,中國名廚,從事餐飲業長16年之久,有非常豐富的管理經驗及酒店運作流程,烹飪手法專業及優秀的職業道德,精通南北融合冷菜系,有獨特烹飪手法。承擔過大型喜慶酒席、高端宴會的接待工作。在深圳華為總部基地國會接待被評為華為公司『特優團隊廚師』。
  • 《國家名廚》人物:陳容兵
    陳容兵,男,漢族,1972年11月生,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國家名廚,烹飪工藝教師,國家名廚編委會榮譽委員,崑山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江蘇江陰市富仁精品酒店(五星)行政總廚。
  • 中國名廚·陽澄蟹宴——大師邀請賽 邀您看好「蟹」連連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6日電(記者繆璐 康玉湛)9月26日,中國名廚·陽澄蟹宴本次活動由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主辦,青島中烹協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優湖蟹莊具體承辦。  活動邀請上海東錦江希爾頓逸林酒店、上海蘇浙匯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湖州天煌大酒店、榮裡自然健康食府、上海寶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吳江區盛澤鎮綢都主題酒店、山東藍海酒店集團、蘇小柳(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代表性酒店名企參加。
  • 《頂級廚師》引全球關注 美國版評審發微博預告
    同時,這檔擁有20多年歷史全球最知名的美食真人秀將迎來她第一個中國冠軍,而誰將成為全球首位華人頂級廚師竟然驚動了世界級名廚、美國版《頂級廚師》(《Master Chef》)三位評審的神經。近日,美國版《頂級廚師》三大評審、世界頂級名廚Gordon Ramsay、Graham Elliot Bowles和Joe Bastianich 先後在其微博(Twitter)上發表中國版《頂級廚師》總決賽的消息,邀請全球MC迷(《Master Chef》粉絲)一起關注首位中國頂級廚師誕生。
  • 尋味蘇州的頂級名廚創意菜單
    尋味中國·文化美食巡遊活動首站在蘇州舉行,一系列特色宴席成為中國精品酒店聯盟高質量和高要求的代表,這是中華各地美食的對話與碰撞,也是精品酒店聯盟成員名廚們絕佳創意的展示
  • 萬學武、中國十大名廚之一!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管理水平,多次到國內知名管理名校,研究院進修學習,如《揚州大學高級酒店行政管理研究院,中國餐飲管理研究院,中成偉業》並將所學知識在平時管理酒店和企業中得到了合理應用。多次在《東方美食,烹飪藝術家,中國烹飪》等書刊上發表管理及做菜心得!
  • 「鼠」你最「牛」,愛爾蘭食品局在滬續寫「名廚系列」烹飪盛典
    「『名廚系列』活動旨在通過用中式傳統菜系技法烹飪愛爾蘭牛肉,體現愛爾蘭牛肉適用於中式烹飪的特點,從而讓中國消費者用最熟悉的中式烹飪體驗純正天然、優質健康的愛爾蘭草飼牛肉,讓愛爾蘭牛肉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愛爾蘭食品局亞洲區總監James O』Donnell評論道,「愛爾蘭的草飼牛肉富含歐米茄-3、β-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E,且脂肪含量較低。
  • 記住鄉愁 振興鄉村|當代四大名廚陳緒榮帶你品嘗家鄉雞
    雨後的黃石市陽新縣陶港鎮官塘村當代四大名廚陳緒榮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河水潺潺,芳草依依,勾起他的許多回憶。當代四大名廚 陳緒榮陳緒榮15歲開始學習廚藝,幾經拼搏成為了中國烹飪大師,桃李滿天下。
  • 名廚指數 | 2020-2021 名廚最受關注中餐榜單揭曉
    2020 年最受關注的 20 道中餐盡在這裡。
  • ...飛行高度 充電 廚藝 當代名廚 美食之窗 東方美食 中國大廚...
    持續的專業知識「充電」,成為他業餘生活最重要的內容。晚上下班後,他常常一頭扎進自己訂閱的餐飲雜誌世界——《中國烹飪》、《當代名廚》、《東方美食》、《中國大廚》、《美食之窗》。「有時候看入迷了,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永不滿足,一次又一次選擇高級別酒店「留學深造」,成為他廚藝飛躍的又一訣竅。
  • 中國名廚—陳朝才
    陳朝才(藝名陳卓),四川會理人,國家高級烹調師,中國名廚,石派京魯菜嫡傳弟子,現任衡水武邑易德大酒店行政總廚。2019年9月被國家名廚編纂委員會授予「中國名廚」榮譽稱號。
  • 大連十大名廚中國烹飪大師曲冠軍師傅教大家做八寶葫蘆鴨
    中國烹飪大師曲冠軍師傅曲冠軍,生於1970年11月16日,從廚30載,國家高級中式烹調師,中國烹飪大師,遼寧小海鮮之王,大連名廚,大連十大名廚之一,中國十大名廚,北京天天美食大廚,法國藍帶名廚,大連特色海鮮宴創始人,香港廚神滿漢全席金牌的主,中國最佳管理十大風雲人物之一,中國愛心餐飲管理協會,大連餐飲管理十大總經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