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 振興鄉村|當代四大名廚陳緒榮帶你品嘗家鄉雞

2020-12-16 瀟湘晨報

6月15日,雨後的黃石市陽新縣陶港鎮官塘村,空氣中飄蕩著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雨後的黃石市陽新縣陶港鎮官塘村

當代四大名廚陳緒榮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河水潺潺,芳草依依,勾起他的許多回憶。

當代四大名廚 陳緒榮

陳緒榮15歲開始學習廚藝,幾經拼搏成為了中國烹飪大師,桃李滿天下。他倡導的「增加農民收入,把農產品推上市民的餐桌」「健康、綠色、營養、自然、生態菜餚」得到業界高度評價。

「這次回來就是想為家鄉做點實事,為家鄉的疫後重建出力,為家鄉的農副產品代言。」陳緒榮說。

官塘村是陶港鎮人口大村和農業大村,也是陽新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近幾年來,官塘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綜合利用開發資源,採取有力措施發展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2018年底,官塘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村級經濟健康發展,美麗鄉村逐步形成。

「雖然已經脫貧,但由於地理位置優勢不明顯,村裡產業的發展後勁不足,我們正在尋找一種振興村級產業的模式。」官塘村支部書記陳旭鵬說,陳緒榮為家鄉農副產品代言的想法,為他們振興村級經濟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思路。

陳新照給走地雞餵食

40歲的陳新照是陽新縣太子鎮人,三年前,他在官塘村承包了260畝山地發展種養殖業,開辦雞場,種植橘樹。陳新照說:「我飼養的土雞就是走地雞,平時就在橘樹下吃草吃蟲子。」

土生土長的走地雞

看著土生土長的走地雞,陳緒榮欣喜萬分。「我準備在雞場邊,架起爐灶,熬一鍋正宗的官塘土雞湯。」陳緒榮說,這兩天,他做了一下嘗試,選用官塘村走地雞,配以自己獨特的烹調作料,採取陽新民間傳統的熬湯技法,熬出來的土雞湯,湯色純正,味濃不膩,雞肉細嫩入味。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雞的原汁原味,又增加了湯的鮮香醇美。

【來源:湖北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有一種鄉村振興 叫留住鄉愁
    韓 振如今,鄉村遊成為不少人出遊的選擇。鄉村遊不僅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還有最吸引遊客的文化基因——鄉愁。鄉愁,是一種風景。從「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鄉愁總是聯動著山水人家。家鄉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讓鄉愁變得具象而濃烈,即便海角天涯,總能觸景生情,讓人魂牽夢繞。鄉愁,是一種人情。
  • 有一種鄉村振興,叫留住鄉愁
    今年的國慶雙節,鄉村遊成為不少人出遊的選擇。鄉村遊不只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還有最吸引遊客的文化基因——鄉愁。鄉愁,是一種風景。從「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鄉愁總是聯動著山水人家。家鄉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讓鄉愁變得具象而濃烈,即便海角天涯,總能觸景生情,讓人魂牽夢繞。鄉愁,是一種人情。從「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鄉愁總關乎著山河故人。故鄉人總在我們心底的最柔處,他們的悲歡離合也總是牽動著我們的喜怒哀樂。
  • 網評:有一種鄉村振興,叫留住鄉愁
    今年的國慶雙節,鄉村遊成為不少人出遊的選擇。鄉村遊不只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還有最吸引遊客的文化基因——鄉愁。鄉愁,是一種風景。從「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鄉愁總是聯動著山水人家。家鄉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讓鄉愁變得具象而濃烈,即便海角天涯,總能觸景生情,讓人魂牽夢繞。鄉愁,是一種人情。
  • 鄉村振興?看《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口碑雙贏,主要是因為它以「笑中帶淚」的形式讓觀眾看到了農村老家的巨大變化,慰藉了觀眾的「鄉愁」,也讓觀眾思考小康社會、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重大命題。如果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去觀察這部由五個故事拼盤而成的集錦式電影,我們能從中看到促進鄉村振興的三種較為成功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 沅江三眼塘村:美麗鄉村讓人記住洞庭鄉愁
    家鄉變美想邀老友做客今年9月末,82歲的退休教師鄧芝友給老友們寫了封邀請信,邀請老友再來看看自己的家鄉,看看家鄉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生活汙水處理、雞鴨圈養等達標的則有966戶。三眼塘村「洞庭鄉愁」開發規劃圖。
  • 在習水石門發現鄉村振興之美!
    進入景區便可見石門鄉村休閒谷映入眼帘,該谷負責人張偉正在為明天遊客的到來準備食材和檢查休閒谷基礎配套設施完善。休閒谷以打造拓展鄉村農耕文化和根植紅色文化田園綜合體為主題,在張偉看來,鄉村振興不再以傳統農業生產為唯一生產方式,而是朝向農業產業、觀光旅遊、休閒服務、創意開發、生態修復、資源循環等多業態、多功能的綜合體演進。
  • 讓你記住鄉愁的鄉情陳列館,村村做東的鄉村小舞臺……來看看重慶...
    南宋四大家之一楊萬裡詩裡描繪出的6月西湖美景,如今在重慶銅梁也能看到了。碓窩、壓席石、老水滴瓦、布鞋木模等90後、00後可能聽都沒聽過的老物件現在也躺在鄉情陳列館裡,靜靜地向往來的遊客訴說自己過往的故事……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6月25日,重慶全市鄉村文化振興現場推進會就把會場開進了銅梁區這樣的美麗鄉村裡、藕田邊。
  • 打造「餐廚之鄉」帶動鄉村振興 淳安中洲讓每一道家鄉菜都有美麗故事
    打造「餐廚之鄉」帶動鄉村振興 淳安中洲讓每一道家鄉菜都有美麗故事發布時間:2020-12-04 09:35:08杭州日報訊 經營酒店已經非常忙碌,最近姜仁健放下繁忙工作,專門回了趟老家淳安縣中洲鎮,一待就是4天。
  • 村村向上·沅江|三眼塘村:美麗鄉村讓人記住洞庭鄉愁
    家鄉變美想邀老友做客今年9月末,82歲的退休教師鄧芝友給老友們寫了封邀請信,邀請老友再來看看自己的家鄉,看看家鄉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六個一」助力美麗鄉村如今三眼塘村,瀝青道路寬敞乾淨,紅磚菜園錯落有致,竹籬笆牆整齊劃一,猶如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幸福生活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臉上。為了讓鄉村更美,在三年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三眼塘村「以點帶面」大力實施 「六個一」工程。
  •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明塘村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緊緊抓住鄉村文化振興為切入點,在凸顯「綠色」文化、 「鄉愁」文化和「鄉賢」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打造生態環境,凸顯「綠色」文化明塘村,位於徐聞縣新寮鎮圩2公裡處。村外,陽光鋪滿的田野上,遍布稻子、番薯。
  • 有一種鄉愁,叫家鄉的地鍋雞……
    有天下午,我突然聞到了一股濃鬱的老家地鍋雞貼餅子的香氣,幻覺,這一定是幻覺!因為十幾秒之後,這股香氣又突然沒有了。啊,一定是我太想吃家鄉的地鍋雞了!於是上網搜地鍋雞圖片,望圖流口水!上網查了一下得知:地鍋菜起源於微山湖地區。
  • 雞仔餅:讓臺山人記住鄉愁的味道!
    省城最有名,成珠雞仔餅,你去省城最緊要買雞仔餅。」這段粵語順口溜讓雞仔餅曾一度聞名於粵港澳地區。如今廣州部分老字號酒樓仍堅持手工製作雞仔餅,並將其製作成盒裝或罐裝的特色手信進行銷售。在廣東臺山,當地雞仔餅的味道則讓眾多遊子記得住鄉愁。
  • 重慶市渝北區深入開展未成年人「尋根鄉愁」系列活動
    「識家譜、明家史」「小廚神大比武」「非遺進校園」……近年來,重慶渝北的農村未成年人開啟了一段多彩的「尋根鄉愁」之旅,用「家文化」養德,用「耕文化」修身,用「鄉文化」潤心,用「雅文化」啟智。  「月是故鄉明,家是故鄉好。」鄉愁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留住鄉愁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意。
  • 大莊許家村:留住美麗鄉愁 聚力鄉村振興
    聚力鄉村振興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村通過發展傳統漁業富裕了起來。如今,為留住美麗鄉愁,村黨支部注重文化建設與增收致富並舉,主打生態、文化和民生三張牌,實現了鄉村振興「美麗蛻變」。
  • 中洲十三都裡十三味,喚醒了眾人的鄉愁記憶
    「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給家鄉菜正名,喚起中洲人濃濃的家鄉情懷!」「搗磨金……害我想了很久,原來是小時候外婆手上吃過的嫩玉米磨成漿煎的餅啊。」……當我們在「淳安在線」公眾號上曬出清水石斑魚、木連銀包金、黃巢坪鴨頸、湯瓶桃源雞、札溪唐獅印、中洲毛豆腐……中洲的十三道美味時,網友們紛紛留言,喚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鄉愁記憶。
  • 東倉裡美術館館長黃瑞劍:參與鄉土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保留鄉土味道記住文化鄉愁△東倉裡美術館館長黃瑞劍在江門地名圖片展上向嘉賓作介紹。問東倉裡美術館近期舉辦的「鄉村振興鄉土文化建設成果展」反響熱烈,請問展覽的鄉土文化主題,它的思想意義體現在哪裡?答鄉村振興總的要求之一,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說,新農村建設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因此鄉村文化振興就必須有效地保護、積極地傳承鄉土文化。所以,我館把展覽主題定為鄉土文化建設,就是要保留鄉土味道,記住文化鄉愁,以此來激發海內外鄉親愛國愛鄉、積極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的熱情!
  • 【鄉村振興】醉人花海 留住鄉愁 富了鄉親
    醉人花海 留住鄉愁 富了鄉親      遠山如黛,林木蔥蘢,百花爭豔,薄霧在山間流淌,絡繹不絕的遊客紛紛拍照留影,清晨剛剛下過雨的花海猶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一幕正是民和縣委縣政府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縮影。
  • 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泰安開館
    8月28日,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開館暨金秋助學啟動儀式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泰山景區黃前鎮的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舉行。市政協、市委黨史辦、泰山管委、泰山基金小鎮、北京新農創泰安分公司、黃前鎮、大津口鄉、下港鎮等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加了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開館暨金秋助學啟動儀式。
  • 墨園嬗變見證鄉村振興
    400年後,以惠城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為重點,墨園村依託古村落看得見的「鄉愁之美」,集觀光旅遊、餐飲、民宿於一體的休閒農業綜合體正日漸完善,古村落碰撞出新活力,墨園村人將「鄉愁經濟」生動地寫在希望的田野上。日前,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專家考察組來到墨園村,並予以高度評價。
  • 臺灣鄉建嘉賓走進永泰 探討兩岸鄉村振興新模式
    本次峰會以「永泰莊寨,老家的愛」為主題,設「綜合、民宿集群、文創、鄉村治理」四大版塊,其中,單獨設置了「海峽兩岸話鄉建」板塊,來自臺灣鄉建領域的10餘位嘉賓與大陸鄉建專家就兩岸鄉建組織模式的異同、合作方式的創新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