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程單機票金額是0元 機票網際網路銷售渠道混亂
在攜程上花1170元訂購的機票,在行程單上只顯示出120元,機票價竟為0元。業內人士稱,在航企將票代手續費由3%壓縮至2%後,票代利潤被壓縮,一些票代拿到免費0元機票後,又轉手高價賣給消費者。
旅客花費1000多元購買的機票,行程單上卻顯示機票金額為0元,這樣的投訴已經在國內多個城市出現。而這背後,暴露了機票分銷在網際網路銷售渠道的亂局。如今,航空公司終於祭出重拳加以整頓。
成都商報記者昨日了解到,三大航中的南航和東航分別於12月3日和10日向其銷售代理商下達了《關於規範網際網路機票銷售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兩份通知均顯示,兩家航空公司希望通過向其授權的代理人出臺新規,以清理機票分銷在網際網路銷售渠道出現的亂象,其中代理人通過購買航空公司積分換取免票,或者將航空公司獎勵的免票在旅遊網站上加價售賣的現象,有望得到扭轉。
乘客投訴:攜程上買的機票只能報銷120元 誰動了我的行程單?
「我通過攜程幫老公訂購了一張機票,但是攜程卻無法提供機票行程單。」成都市民蔣女士近日向記者報料,此前,她用手機通過攜程訂購了一張11月30日成都到上海的機票。
「我老公到上海出差,他的公司要求報銷出差費用必須出示行程單,發票是無法報銷的。」蔣女士介紹說,12月4日,她的丈夫楊先生抵達上海機場,但在航空公司櫃檯處列印赴上海機票的行程單時,卻被告知行程單已被列印並被人拿走,所以無法提供。楊先生非常無奈,只能用手機對著電腦拍攝了一張行程單的照片。
蔣女士向記者出示的行程單照片顯示,機票金額為0元,加上燃油附加費70元以及民航發展基金50元,票面金額合計只有120元,而並非她購買機票時所花費的1170元,「我不理解為什麼發票跟行程單的金額會不一致。」
隨後,蔣女士開始撥打攜程的客服熱線,希望攜程能夠提供行程單。對於蔣女士遭遇的問題,攜程方面回應稱,其預訂的機票屬於套餐產品,不是單一的機票,除了機票外,還有額外的旅遊優惠券贈送,可用於購買旅遊產品,這在預訂機票的網頁上有明確告知,客人可選擇旅行套餐發票或行程單加差額發票等多種方式,客人應及時看清並告知事後報銷問題。
對於行程單票面價格與機票價格不一致的原因,攜程一位負責人也表示,由於機票套餐產品不是單一的機票,價格會更優惠一些。此外,因為機票預訂是通過中航信提供的平臺完成的,出現行程單和票面價格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航信平臺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延遲。
「在多次溝通協商以後,攜程提出賠償我們300元,後來又將賠償金額提升至機票價格的一半。」據蔣女士介紹,最終,攜程還是退還了機票原款。問題雖然解決了,但蔣女士依然心存疑惑,行程單上的機票金額怎麼就變成了0元了呢?
事實上,很多網友曾在微博上吐槽過類似的遭遇,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昨日,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行程單是最能反映機票價格的票據,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國家稅務總局用於報銷憑證的一種發票,而現在很多票代出具的發票往往可以更改。「出現行程單機票價格顯示0元,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旅客購買的是航空公司給票代的獎勵免票;第二,旅客購買的是票代拿航空公司積分兌換的免票。」也就是說,機票代理商拿到了0元免票機票後,又轉手賣給了消費者。
航企新政:票代不得拿積分兌換免票加價售賣
成都商報記者昨日了解到,在東航新下發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所有東航授權代理人不得將其享有的以下銷售政策,通過垂直搜尋引擎、同業平臺上投放給其他代理人、終端客戶或同業客戶,具體為:1、集團客戶政策(含裡程獎勵券使用);2、裡程積分和兌換免票;3、指定代理人的直減獎勵政策;4、其他特殊運價、產品和代理費政策。
「票代在網際網路上一系列的做法,已極大地擾亂了航空公司的渠道價格體系。作為此鏈條最上遊的航空公司,自然會採取一定措施反制。」記者昨日聯繫到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內部高管,他表示,自今年6月份起,國內多家航空公司相繼宣布將銷售國內客運票證代理手續費率從3%下調至2%後,代理人的利潤空間受到極大的擠壓。如今,機票銷售體系非常複雜並且層次較多,利潤空間對各個分銷環節來說也被極大地壓縮,部分代理商甚至是OTA(在線旅行社)巨頭和平臺都想方設法在機票的退改籤費用上打主意,這就是導致近年來大量旅客投訴的根源所在。
「一般情況下,這些通過特殊銷售政策獲得的機票,要比正常分銷渠道的票價和航空公司的直銷票價要低。正是有大量的機票代理人通過在B2B分銷平臺以及攜程等OTA平臺投放特殊運價和政策的機票,甚至直接抓取航空公司官網的價格,再搭配保險等產品在攜程和去哪兒等平臺上銷售,從而吸引終端消費者。」華商票代總經理李岸表示,通知出臺背後,航空公司或許已經接到大量類似投訴。
業內分析:航空公司動真格不易
通知中,兩大航還規定了「代理人在攜程、去哪兒、淘寶上銷售機票時,需在訂票頁面展示其取得航協資質時使用的代理人名稱,以及航協資質號」。
據了解,現在機票分銷市場上分有資質與沒資質兩類票代,有資質的國際機票代理稱為「一代」,有資質的國內機票代理叫「二代」,沒資質票代則稱為「黑代」,而「黑代」主要經營模式就是從「一、二代」方面取票售票取得返點,「一、二代」是其上遊批發商。
成都商報記者在攜程、去啊旅行的機票頻道發現,目前的機票產品大部分都沒有將機票代理商的航協資質號展示出來,而某些機票代理商的名稱並沒有在中航協的官網上查詢到相關資質。
南航通知中表示,「對於違規情節嚴重的代理人,將終止其銷售代理授權」;東航方面也表示,一經發現有違以上措施的現象將按照相應條例進行處理。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兩大航航空公司的整頓措施如果得到落實,相當於取締了沒有資質的票代在網際網路機票銷售平臺的售票資格。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航空公司這些新規很難有可操作性,意義可能並不大。「在預訂頁面展示什麼信息,其實更多的是平臺說了算,這份下發給票代其實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其實沒有資質的代理只要在攜程、去哪兒、去阿旅行掛個馬甲投放機票,航空公司即使可以追查到出票的來源,處理起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代理只要換個馬甲就可以改頭換面繼續做生意。
「在利益和生存壓力面前代理人會激發無限智慧,演變各種玩法躲避航空公司的處罰。」該名業內人士說。
成都商報記者 胡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