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被指品牌銷售渠道混亂 上線產品真假難辨

2020-12-21 中國質量萬裡行

只有徹底擺脫「微商」「傳銷」等標籤,降低法律風險,雲集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較高估值。

你可能不知道這家叫雲集的公司,但如果你注意微信朋友圈,那麼它的發家模式,你應該不陌生——微商。

近期有消息顯示,雲集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擬通過赴美上市募資約2億美元。

這家託身於微信社交生態的電商平臺成立於2015年,憑藉商品批發價優勢和社交裂變吸引用戶,急速膨脹,短短三年時間GMV(成交總規模)已經超200億元,以黑馬姿態殺入中國電商第一陣營,甚至被一些行業人士稱為「最大微商」。

從0到200億再到準備上市,這家微商平臺正在走向巔峰時刻。不過,因早年間存在傳銷行為遭地方行政部門處罰,雲集如今已經不再將自己歸類為微商,而是宣布向會員電商模式轉型。

但《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調查發現,即便整改後,「微商」「假貨」等標籤和「傳銷」擦邊球問題仍然是雲集衝擊資本市場道路上的潛在風險。

「傳銷」摘帽?

2017年7月,一張來自杭州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罰單,讓雲集的微商模式危機集中爆發。

杭州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雲集微店存在有組織策劃傳銷的違法行為,共計罰沒超958萬元。對此雲集CEO肖尚略發表公開信稱,罰單是針對平臺兩年前的銷售模式,且公司已對地推模式中的爭議部分進行了整改。

兩年過後,雲集是否完全摘掉了「傳銷」帽子?

記者註冊並登錄雲集APP後,首頁中心位置出現「升級鑽石會員,年省5000元」的宣傳內容,普通用戶購買398元的禮包抵扣券後就能成為「雲集鑽石會員」,並享受一份禮包、一家永久店鋪以及商品5%~45%的利潤。

雲集官方客服這樣解釋會員權益,「利潤」指鑽石會員可以享受全場商品批發價,同時還能自動成為店主,有資格邀請新人開店。

從經營維度上看,雲集的確可以看作是微商升級版——微商店主不再單打獨鬥,選品、採購、物流、售後等環節均由雲集平臺負責,店主只需要利用個人信用,發布朋友圈,幫助傳播商品信息即可。

在調查中,記者接觸到一位叫肖悅的雲集店主,他向記者傳授了整套「開店」經驗:從邀約技巧、打造高質量朋友圈、建群銷售到產品售後,均有成熟的話術和培訓體系。

例如,進入雲集APP內任意一款商品頁面,點擊下方分享按鈕,可直接將商品信息發布於微信,或生成商品卡片(小程序)、商品二維碼和商品連結,等等;產品上方還有「發圈素材」,包括不同角度的產品宣傳素材和圖片視頻,可供店主直接下載取用。

不過這套模式的核心不是商品本身,而在於邀請新會員,包括VIP會員和鑽石會員。VIP會員不用繳費,只需註冊手機就能綁定為邀請人店鋪的專屬會員,只要VIP會員從綁定店鋪或是店鋪內產品連結消費,邀請人就能享受利潤返還。

具體返傭額度視產品而定,店主登錄APP後,商品售價旁會顯示「賺XX」,即銷售一單店主可獲得的收益。

是不是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更熟悉的還包括會員的等級分類和晉升機制。

邀請好友註冊鑽石會員,等同於邀請好友開店。店主可建立銷售群,即社群,群成員都是裂變出來的分店主(包括多級裂變),肖悅告訴記者,店主晉升需要考核社群人數和社群銷售額,只有晉升後才能拿到管理提成——普通店主之上是銷售經理和服務經理。

銷售經理的競聘門檻頗高:個人禮包銷售達到21套(398元註冊大禮包)≥8000元,社群禮包銷售81套≥3.2萬元,且通過理論考試前80%的店主,方可錄取獲得晉升。

而要達到服務經理等級要求更高——需銷售個人禮包31套≥1.2萬元,銷售社群禮包905套≥36萬元,且競聘前三年內社群商品銷售額≥84萬元。

商品真假

除了這種會員分銷制的政策隱患,就平臺模式本身而言,在品控、供應鏈管理等方面,記者也發現不少問題。

雲集官方資料顯示,平臺和國內外上百家品牌供應商達成授權合作,但記者調查發現,平臺上線的不少商品來源不明。

「Whoo後」是韓國著名護膚品牌,雲集稱該品牌已官方授權平臺進行銷售。但經記者核實,雲集售賣的「whoo天氣丹花獻水乳6件套裝」中,「後天氣丹花獻滋養液」單品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件狀態顯示「已過期」。

根據我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進口化妝品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後,將發給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和批准文號。該批件有效期為四年,超過有效期未申請換發批件者,按無批件處理。

而在該套裝中,「後天氣丹花獻黃金安瓶」和「後天氣丹花獻緊顏眼霜」則查不到相關備案信息。

一位藥妝行業人士提醒,自2018年11月起,我國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已實施全國統一備案管理,無備案產品消費風險大。

與此同時,國內品牌銷售渠道的混亂也令人憂心。以雲集平臺近期籤約的「優理氏」為例,關於該品牌的有效搜索結果不多。

除官網外,一個「優理氏微商招商總部」網站頗為顯眼,網站首頁是邀請代理商加盟的巨幅廣告,「代理加盟低至555元」「給自己一個月入十萬的機會」等宣傳話術頗具微商氣質,不由讓人心生疑竇。

「素野」是雲集大力推薦的另一個品牌,鑽石會員繳費後可以直接兌換素野產品套裝,在APP首頁也時常能看到醒目的產品推薦。

但記者查詢發現,平臺上「素野心水保溼三件套」中的單品「素野親膚水」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並未查詢到相關產品信息,且該品牌幾年前就曾被媒體曝光產品質量問題。

在雲集的店主培訓話術中,針對消費者對產品真偽的質疑,新店主要強調品牌的來源保證,承諾中華保險(即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對雲集平臺產品進行承保,不是正品可以理賠。

但當記者向中華保險求證時,得到的回覆是,雙方已於2018年7月終止合作,且在合作期間,公司只對意外事故中遭損壞的產品進行理賠,而非對產品真假承保,正是因為雲集涉嫌虛假宣傳雙方才終止合作。

目前,在雲集APP的「正品保證」承諾中,平臺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雲集承保。而中國人保(9.490, -0.12, -1.25%)北京市分公司和浙江省分公司(雲集實體公司註冊地在杭州)相關人士均向記者表示,未查詢到相關承保合作。

雖然雲集官方客服一再向記者表示雙方確有合作,但卻無法提供保單號信息,雲集APP唯一售後熱線也不支持呼入,無從了解相關情況。

轉型風險

儘管存在諸多不清不楚的問題,但從數據上來看,雲集的發展的確夠快,尤其是新店主(即付費會員)的裂變模式,為雲集帶來了持續的新鮮血液。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雲集的付費會員數已經達到740萬。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付費會員既是資產也是包袱——這種幾乎等同於拉人頭、靠團隊業績晉升的多級分銷模式,正在一步步接近紅線,頗受外界非議。

這大概也是雲集表態轉向的重要原因。2018年10月,肖尚略發表內部信表示,雲集正在從社交電商向會員電商轉型,這也將是未來社交電商的主流形態。

兩種模式區別甚大。社交電商核心是人際傳播,即發展私域流量,可能意味著對社交關係的過度透支;會員電商則需要提高固定用戶的購買頻次,提高用戶粘性。

天使投資人、網際網路專家郭濤認為,社交電商擁有眾多成熟模式,如拼團、工具模式等,但會員制電商並非社交電商的發展方向,而是部分採用分銷式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擺脫監管的手段之一。

「雲集宣布迭代會員制後,根本的分銷體制並沒有改變,」電商觀察人士梁少傑表示,只是將店主這種明顯帶有層級的敏感稱呼修改為會員,以規避風險,同時也是為宣布雲集定位於會員制電商做鋪墊。

近兩年來,社交電商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野蠻生長,眾多平臺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等打擦邊球的行為,「傳銷化」運營成為眾多社交電商平臺的原罪。

相比之下,雲集平臺雖然巧妙切斷了兩級以上會員間的層級關係,但其繳入門費、團隊計酬等顯著特徵也難言「乾淨」。

這些風險也將成為雲集上市的陰影。郭濤補充道,「只有徹底擺脫『微商』『傳銷』等標籤,降低法律風險,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較高估值。」

相關焦點

  • 泰國佛牌真假難辨 佛牌市場催生「信仰」消費
    佛牌何時在中國大陸盛行已無法考證,但持續高溫的佛牌卻在真假難辨的市場行為中與佛教本來的寓意漸行漸遠。佛牌熱催生了新一輪「信仰」消費。那麼,中國市場上的佛牌有真的嗎?佛牌是否具有某種神奇力量,可以幫助佩戴者逆轉不如意?佛牌熱的背後潛藏著怎樣的精神危機呢?
  • 真假難辨維權困難 你買的洋保健品真是爆款嗎?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洋保健品存在價格體系混亂、質量管控不嚴、真假難辨及售後維權難等問題。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請勿盲目追求「純進口」,要注意產品是否有商標、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等。洋保健品受年輕人追捧7月30日,在高新區一家進口產品超市,一大排洋保健品擺在店中的顯眼位置。
  • 泰國佛牌真假難辨 佛牌市場催生「信仰」消費
    佛牌何時在中國大陸盛行已無法考證,但持續高溫的佛牌卻在真假難辨的市場行為中與佛教本來的寓意漸行漸遠。佛牌熱催生了新一輪「信仰」消費。那麼,中國市場上的佛牌有真的嗎?佛牌是否具有某種神奇力量,可以幫助佩戴者逆轉不如意?佛牌熱的背後潛藏著怎樣的精神危機呢?
  • 歐萊雅藥妝渠道混亂 薇姿被指水貨泛濫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調查獲知,除了在「藥」與「非藥」的路徑當中搖擺,被後來者擠壓市場之外,薇姿的終端銷售途徑還存在大量的水貨流通,渠道混亂。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爆料,這些水貨有的是通過薇姿在大陸銷售公司的內部人員流出來的,再提供給分銷商或散戶,價格往往低於市場2成以上。
  • 網際網路時代品牌銷售渠道有哪幾種——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
    企業需要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並巧妙地布局渠道結構,從而達到銷售獲客成本、獲客效率、客戶加購、回購的最優解。今天JINGdigital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銷售渠道都有哪些呢?總的來說,根據參與到整個銷售鏈條的主體,可以將銷售渠道分為直銷渠道和非直銷渠道。顧名思義,直銷渠道指的是企業或品牌方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渠道。
  • 賴茅酒真假難辨 折射酒類商標亂象
    日前,央視曝光了天貓、京東等知名電商售賣假酒賴茅的亂象,眾多小作坊「傍名牌」制假,並通過電商的開放平臺銷售。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賴茅屬非註冊商標,不受法律保護,任何一家酒廠都可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以使用「賴茅」商標生產白酒,這使得目前市面上賴茅酒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存在470多家廠商生產的,多達1000多種的賴茅酒。
  • 藥監局上線「化妝品監管」APP,輔助鑑別三無產品
    近日,國家藥監局上線「化妝品監管」APP。此款APP具有化妝品數據查詢、專題科普、投訴舉報等多種功能。數據查詢功能,是指用戶通過掃碼和搜索,即可獲得包括生產日期、企業地址和批准文號等產品相關信息;監管科普功能包含科普知識、公告通告、監管動態等;投訴舉報功能,即對涉嫌違法的公司,用戶可直接進行投訴舉報。
  • 真假難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真假難辨,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出自:《星火燎原·圍困沁源》:「埋的時候也給它來個真假難辨。」近義詞有:真偽難辨、真偽莫辨,真假難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難以分辨。真假難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真假難辨(zhēn jiǎ nán biàn)成語釋義: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成語出處:《星火燎原·圍困沁源》:「埋的時候也給它來個真假難辨。」
  • 海淘難辨真假官網不怕被耍
    真瓶子灌入假產品,你看不穿;高仿包包出國變「直郵正品」,你摸不透。小票可以偽造,包裝可以仿冒,近日沸沸揚揚的海外代購造假傳聞,令人質疑自己能否「睇真D」。無需皺眉,其實洋貨還有其他更有保證的購買渠道,讓你買洋貨不怕錯。
  • 西湖龍井真假難辨 中國茶品牌亂象何時休?
    綠茶是我國最大的茶葉品種,雖然生產企業眾多,但行業和品牌集中度十分低,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佔比不到10%。對於普羅大眾來說,茶葉價格無統一標準,買賣市場「冒名」、「統名」混雜;制茶企業中沒有具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大多分為品類、產地品牌;投資者更是難以找到優質的商業模式和標的。
  • 真假難辨 鱈魚市場亂象全景揭秘
    鱈魚市場亂象背後是國內鱈魚市場命名混亂、難以鑑別甚至以次充好的複雜現狀。「鱈魚產業亟須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標誌、認證標準。」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吳文惠表示,針對國內市場鱈魚產業的混亂現狀,需要通過清晰標註捕撈海域、學名等來規範銷售,「同時也要建立起第三方認證體系,對進口到生產各個環節進行規範」。
  • 濰坊:同事一起網上購買臺灣面膜 真假「李逵」難辨
    網上購買臺灣面膜 真假「李逵」難辨(視頻截圖)網上購買臺灣面膜 真假「李逵」難辨(視頻截圖)網上購買臺灣面膜 真假「李逵」難辨(視頻截圖)齊魯網3月8日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濰坊的田女士和同事在網上花了400元買了十幾盒號稱是臺灣原產大陸銷售的面膜
  • 實體店與電商勾結造假奢侈品 白板貼標真假難辨
    日前,記者兵分8路,深入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湖南、湖北等地調查發現,儘管有關方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假冒產品在一些地區依然猖獗,甚至自成體系,發展成產、供、銷「一條龍」鏈條。  千元買到「國際大牌」配包裝發票真假難辨  一些購物手續顯示是在香港專賣店代購的奢侈品,其實就是內地普通店鋪出售的假貨,甚至是地攤貨。
  • 「網紅」糕點真假難辨 「鮑師傅」打響維權之戰
    品牌維權戰役打響 真假「鮑師傅」辨認難度升級 此前,通過媒體報導,不少消費者已經對鮑師傅的「真假招牌」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凡是『鮑師傅』有前綴或後綴的,都是冒牌貨。」不少市民告訴記者,這是快速區分真假「鮑師傅」的方法。
  • 真假難辨的加拿大鵝 給跨境電商們提了個醒
    而對於頭部的購物平臺來說,也最害怕被指售賣假貨,損失了金錢,也丟了信譽。日前,網易考拉就因為平臺商品真假問題,而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網易考拉作為國內領先的跨境電商平臺,在信譽方面,商品種類數量方面,以及物流方面,都處在行業的前端。同時,作為網易著重建設的平臺之一,以考拉為代表的網易電商,也成為新的營收增長點。
  • 實體店與電商勾結造假奢侈品 白板貼標真假難辨
    日前,記者兵分8路,深入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湖南、湖北等地調查發現,儘管有關方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假冒產品在一些地區依然猖獗,甚至自成體系,發展成產、供、銷「一條龍」鏈條。  千元買到「國際大牌」配包裝發票真假難辨  一些購物手續顯示是在香港專賣店代購的奢侈品,其實就是內地普通店鋪出售的假貨,甚至是地攤貨。
  • 章丘鐵鍋真假難辨 匠心品牌不容抹黑
    原標題:匠心品牌不容假冒抹黑(人民時評)   面對「流量明星」「網紅產品」的誘惑,堅守誠信、堅守匠心,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短短不到半年,章丘鐵鍋走出了從紅極一時到鮮有問津的過山車行情。
  • 代購月餅真假難辨 「私房月餅」存隱患
    沈樂糾結地說,兩盒月餅讓她「如坐針氈」,「我不敢讓家人吃,擔心吃出問題,可沒有地方去辨別真假,總不能飛一趟香港吧」。沈樂的苦惱,並非個例。今年,在微信朋友圈裡,中秋月餅的代購大戰異常激烈。「今年賣月餅的比往年多了很多,賣假貨的更多。」一名代購行業的「老手」說。「真假難辨」的月餅真的便宜嗎?
  • 資生堂渠道管控失靈 Za官網出現多種山寨版本
    資生堂渠道管控失靈 Za官網出現多種山寨版本來源:聯商網2016-12-20 11:16被資生堂認定為中國本土最具實力的大眾化妝品品牌正在遭遇山寨困擾。入華20年,Za一直被資生堂奉為旗下最具實力的品牌,作為該品牌的「門面」,官方網站頻遭山寨,被業內人士看做是Za品牌影響力日漸衰退,同時,資生堂渠道管控也難咎其責。山寨官網泛濫資生堂Za品牌官網真假難辨。北京商報記者日前在搜尋引擎中搜索「Za」字樣發現,搜索界面前兩頁,存有3家號稱「Za官網」並以「Za」字樣為域名的網站。
  • 網易保健品平臺正式上線 主打國外高端品牌
    同時魚龍混雜的產品現狀,也讓走精品路線的網易有可發揮空間。精選品牌全場包郵 打造最貼心保健品平臺據了解,網易保健品首批邀請了59個國內外知名營養保健品牌入駐,精選了22個品類的1031種口碑單品。相較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萬餘種產品,這些真可稱得上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