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於銷售規模的增長壓力,標榜「僅藥房有售」之專業形象的歐萊雅旗下藥妝品牌薇姿,也不得不改變姿態,走出大藥房,另闢蹊徑去取悅似乎更習慣逛商超的消費群體。
然而,逃出藥房闖進商超的薇姿,在商超日用化妝品的茫茫紅海中,路子難道就能一帆風順嗎?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調查獲知,除了在「藥」與「非藥」的路徑當中搖擺,被後來者擠壓市場之外,薇姿的終端銷售途徑還存在大量的水貨流通,渠道混亂。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爆料,這些水貨有的是通過薇姿在大陸銷售公司的內部人員流出來的,再提供給分銷商或散戶,價格往往低於市場2成以上。
薇姿逃出藥店
歐萊雅旗下藥妝薇姿在國內市場穩居前三地位,尤其是邁入2000年以後,市場開始爆發潛力,薇姿在大藥房的銷售業績迅猛提升,每年均以雙位數增長。2008年,薇姿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8億元,但以這一年為節點,薇姿快速的增長趨勢開始放緩。
事實上,相對於大陸的消費習慣而言,藥房始終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薇姿在入華十年之後開始發現自己水土不服,需要重新審視起自己的渠道究竟是優勢還是弱勢這個問題。要衝銷量還是要堅持『立牌坊』,在薇姿內部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向記者透露。
最終的結果,薇姿選擇向市場低頭,就在這一年,薇姿相繼進駐香港、大陸的屈臣氏,首次向更為大眾化的渠道拋出橄欖枝。
為了研究當前薇姿的渠道鋪設是一個怎樣的狀況,連日來,記者在廣州市各大連鎖藥店、商場專櫃以及百貨超市進行走訪觀察,發現在金康連鎖藥店,薇姿確實還保留有自己的專櫃,但所售的品類只有零星幾種,既沒有相關的導購人員,也並無多少顧客光臨專櫃。
而在海珠區的幾家大參林連鎖藥店,均不見薇姿的身影,要知道薇姿是市場名列前三的藥妝品牌。大參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大參林不超過一半的門店有銷售薇姿,「因為說實話,沒什麼人買」。同樣,記者在百健連鎖藥店得到的答覆亦是,「我們這裡不賣,就算擺了薇姿,也賣不出去」。由此可見,當前薇姿並未足夠重視加大在藥店的鋪設力度。
天河區一藥房經理告訴記者,近兩年來,薇姿普遍對藥房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縮小,比如在藥房專櫃鋪貨的品類減少了,派駐的促銷員也減少了,大型的買贈、促銷活動也多見於屈臣氏、萬寧等化妝品專賣店。這是因為,在開闢了新渠道之後,終端投放費用必定是此消彼長。
記者跑場了解到,儘管薇姿逐漸在淡化單一藥妝的渠道刻板形象,逃出藥房,闖進商超,但是薇姿的腳步仍然感覺十分謹慎,記者並未在超市賣場裡面發現薇姿的銷售。「整體感覺薇姿現在的銷售渠道依舊過於窄小,在其決定邁出藥房後,反而變得兩頭都夠不著了。」上述員工向記者評論道。
對於薇姿急於轉移渠道重心的做法,麗色國際控股董事周巍巍向記者分析道,薇姿在遭遇規模增長的壓力後欲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薇姿的無奈之舉。
「藥房的量太小了,不能滿足銷售目標,畢竟商超人流量多。這是薇姿渠道受限的主要原因。」
但是,即便目前在藥店經營上薇姿有其困惑之處,但在化妝品行業專家馮建軍看來,商超的化妝品品牌太多,反而會淡化薇姿自身經營多年的品牌特色。
傳統來說,大陸消費者喜歡逛商場,但並沒有無事進藥店逛的習慣,心中也無「藥妝」的概念,到藥店買化妝品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培養起來,這也是中西消費習慣的差異所致。
專櫃並無專業醫師
幾乎所有化妝品品牌在打天下的時候都必然遵循一個法則,就是講一個故事或利用豐富的文化背景作為包裝。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旗下品牌薇姿同樣有一個令人嚮往的發源地。資料顯示,法國中部有個叫VICHY的千年歷史小城,那裡獨有聞名遐邇的溫泉水,據說長期使用,能增強皮膚天然防禦功能。
於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便有溫泉治療中心的皮膚醫生和美容學家獨具慧心,將VICHY 鎮的溫泉水融入美容護膚的高科技產品,獨創了這個以溫泉水為元素打造的藥妝品牌。
果不其然,天然、專業的賣點帶給消費者的信賴感,迅速讓品牌打響。
1998年,已在世界各地成熟運作的薇姿把目光瞄準中國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薇姿是最早進入大陸市場的國際藥妝品牌,在此之前,國內基本無「藥妝」這一概念。
薇姿在中國複製其既往成功之道,津津樂道其於藥房專銷方式這「一絕」,對外宣傳為專業安全,短時間內確實收穫了不少忠實擁躉,培養了進藥房買化妝品的小市場,甚至還啟發了本土商家紛紛做起藥妝的小風潮,但是記者發現,薇姿的所謂專業卻有偽造之嫌。
事實上,薇姿的品牌專櫃並沒有專業醫師進行指導。記者在天河城百貨薇姿專櫃進行了解,導購員向記者強調,薇姿的產品全部都是經安全監測的,不需要專業藥師的指導便可選購,薇姿的這些專櫃沒有所謂的專業藥師或醫師,自己對薇姿的產品很熟悉,僅憑這點就可以充當美容顧問。
記者了解,在歐美國家藥妝一般只在藥房渠道進行銷售,無論是產品生產、包裝還是使用方法,都跟普通化妝品有著嚴格的區別。
「但是,實際情況是,國內對藥妝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有人認為放在藥房裡賣的化妝品就是藥妝,有人覺得功能性、治療性強的化妝品就是藥妝,非常模糊,缺乏一個明確的定義。」
渠道混亂 水貨泛濫
渠道轉型帶來的混亂也導致了其他的併發症。據歐萊雅華南地區的分銷商王琳向記者爆料稱,分銷商可以從在薇姿工作的人員手中拿到薇姿水貨,薇姿在國內沒有生產基地,水貨比國內正常渠道拿貨要便宜,相當於走私,比市價便宜兩成以上,與國貨的區別是上面不貼任何中文標識。王林向記者透露,自己這一級賣薇姿產品可以得到5%的回扣。
王琳同時告訴記者,薇姿其實不算好賣,在自己所售的歐萊雅品類中大約只佔5%的銷售比重。
記者聯繫歐萊雅中國薇姿市場部相關負責人Sharon了解相關渠道情況,但截至發稿,仍未見回復。
如此多的水貨流入市場,其質量也遭到消費者的質疑。但要整頓目前市場的亂象,除了薇姿自身努力之外,國家相關政策卻顯得有心無力。
目前,藥妝管理還沒有可依循的行業法則,也沒有批准文號。
「某種意義上說,在國內,藥妝是個偽概念。缺乏相關行業標準和規範作指導,僅憑企業自己去做宣傳,質量無保證,這個市場註定是亂而無序的。」周巍巍向記者評論道。
編輯: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