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薇姿在上海舉辦發布會,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肌底液的同時,宣布將品牌的主要目標消費群調整為年輕的職業女性媽媽、年輕的職場女性,年齡層次大約在25-35歲左右。
薇姿的新品發布會現場。
薇姿解釋,儘管肌底液這個概念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出現,如今已經被消費者廣泛接受,但這款名為89號火山能量瓶的肌底液是作為其藥妝同行裡所推出的第一款肌底液產品。
為了強調這款產品背後的醫學背書,品牌引入了暴露組學研究的概念。作為基因組學的補充,暴露組學主要研究一個人的一生在環境中的暴露。這些暴露源包括外在的汙染、輻射、飲食等等,內在則包括炎症、感染、微生物等等。薇姿強調新的肌底液不同於以往其他肌底液「打開皮膚通道」的概念,而是著眼於「修復肌膚屏障」。
本來就作為一個「藥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薇姿,為什麼又開始強調自己的「藥妝」身份了?
1998年,薇姿開啟了很對人對於「藥房裡買護膚品」的最初認識。品牌做得最好的時候在全國3000多家藥房內設有銷售點。當時吸引了許多家長帶著正在經歷青春痘問題的子女前往購買。
但醫保卡被限制購買化妝品之後,薇姿銷量下滑。與此同時,市場的化妝品概念不斷更新,儘管品牌曾在2015年間作出過一些年輕化定位的嘗試,但並沒有受到明顯的市場反響。
隨著市場上治療青春痘產品的逐漸豐富,早期薇姿的年輕用戶們也早已成長為成熟的消費者。薇姿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喪失了其優勢和特色。
原本和歐美一致的藥妝銷售模式成了負累。它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中國醫院問診模式和西方家庭醫生的模式並不相同,藥房的連鎖化程度也不及西方。
現在,薇姿在藥店內的櫃檯已經減少到幾百家,人們能購買到薇姿產品的主要渠道是天貓商城或屈臣氏超市。
陸陸續續從藥房撤出後,薇姿更多地進入百貨公司、超市等渠道。但其品牌形象一直有些模糊。上圖拍攝於2011年,櫃檯宣傳語是「健康·美麗肌膚的源泉」。下圖攝於2013年8月,櫃檯上的宣傳語又變成了「敏感肌膚護理中心」。現在,薇姿借發布會又提出了新的宣傳語:「美來自健康」。圖片來自:中聯百貨
從另一方面來說,「藥妝」這個概念雖然早為人們熟悉,但它從來沒有擁有過一個清晰的定義。
是不是可以進藥房、能在藥房中買到的就是藥妝了?
首先,我國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中將化妝品分為普通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兩大類。其中,特殊化妝品包括育發類、染髮類、燙髮類、脫毛類、美乳類、健美類、除臭類、祛斑類、防曬類及2013年新增的美白類。這些特殊類的化妝品都需要經過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正規證明後才能夠上市銷售。也就是說,並沒有哪一種化妝品,是在法律條例上被真正規定為「藥妝」。
從品牌營銷角度來說,即使一些擁有醫學研究背景的護膚品似乎也對將自己的產品定義為「藥」而存有忌憚。
即便是雅漾、理膚泉這樣識別度較高的功能性護膚品牌,也僅僅是在強調產品的天然、溫和、修護、安全等概念。同時,越來越多普通護膚品正在提倡產品中的抗敏感、高科技等概念,從而導致了普通護膚品和「藥妝」之間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日本的藥妝店也為人們熟悉「藥妝」這個詞貢獻不小。
走出了藥房的薇姿一直都在「是藥妝」和「不是藥妝」之間徘徊。但這種狀態在近兩年又開始發生變化。
在接連不斷的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下,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重視護膚品的安全性及修護效果。這看似為一直以來以醫學輔助效果為產品特色的藥妝行業帶來了很多新的契機。
2016年,歐萊雅曾組建護膚品集成店DermaCenter,作為該集團打通線上和線下零售模式的新嘗試。DermaCenter提供皮膚檢測,主打「健康類護膚品」,將活性健康化妝品部門下的薇姿、理膚泉、修麗可及高檔化妝品部門的科萊麗幾個品牌一起放在實體店中銷售。
2017年1月,歐萊雅又以13億美元收購了CeraVe、AcneFree和Ambi三個活性護膚品品牌。
薇姿在這個勢頭裡試圖再次強調「藥妝」概念。不過措辭已經發生變化。「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主動去擁抱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實到護膚上面便是崇尚天然。」歐萊雅薇姿中國品牌總經理蔣雅贇說。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總經理陳旻表示,「藥妝行業目前在中國的市場規模還比較小,未來可能還有至少8倍的增長空間」,及「薇姿的新定位面向著3600萬潛在消費者」。
(來源:好奇心日報 徐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