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範歡
在消費升級、化妝品品類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提倡更加安全、溫和、針對問題性肌膚的藥妝近年來備受關注。
據前瞻研究院發布的《藥妝行業品牌與投資分析報告》,中國藥妝市場的規模2016年接近500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近4倍,並且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幅,由此可見藥妝在中國市場的強勁勢頭。
1、藥妝引眾多企業競相追逐
在反覆多次叫囂「藥妝藍海時代來臨」之後,當前,藥妝再次成為了關注點,從各大化妝品集團的市場布局中也可見一斑。LVMH入股臺灣品牌DR.WU;歐萊雅集團加強理膚泉、薇姿等在中國的滲透力度,並在今年7月收購CeraVe、AcneFree和Ambi三大藥妝品牌;德國藥妝品牌Oliveda則赴美IPO 宣布全球擴張計劃等。
國內方面,上海家化與上海瑞金醫院共同研發推出藥妝品牌玉澤;伽藍集團推出舒敏品牌植物智慧;雲南白藥、同仁堂等傳統藥企更是把藥妝作為進軍大健康領域的突破口。
此外,線上渠道也成為藥妝品牌新的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已入駐天貓國際的藥妝品牌達40餘個。記者在天貓美妝輸入「藥妝」關鍵詞搜索發現,除薇姿、理膚泉、雅漾等市面常見的藥妝品牌,也可看到ISDIN怡思丁、肌膚哲理等新入駐品牌的身影。
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藥妝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藥妝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149億元,預計2022年達475億元,藥妝行業電商佔有率不斷提升,且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雙十一全天狂攬3個億蟬聯全網藥妝銷量冠軍的薇諾娜,其明星單品「小特護」更是創造30分鐘銷售20萬支的紀錄。
據了解,2008年面市的薇諾娜,近年來發展迅猛,並在2013年得到紅杉資本的青睞,成為紅杉資本在國內投資的首家本土化妝品品牌。薇諾娜市場部經理王小琴在接受《化妝品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近10年的發展,薇諾娜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擁躉,為600萬人次解決了皮膚屏障受損問題,今年整體業績已突破10億元大關。
2、藥妝在專營店遭遇「冰火兩重天」
藥妝市場的繁榮也讓全國性化妝品連鎖感受到了新的增長機遇。今年年初,嬌蘭佳人啟動「兩妝一品」戰略,將藥妝、彩妝和時尚生活用品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板塊。引進貝膚泉、艾伊派、露芭緹、薇姿、理膚泉、雅漾、芙麗芳絲、蜜濃、比度克等眾多藥妝品牌。
屈臣氏在調整店鋪品類結構之後,也順勢引進了藥妝品牌,在其第8代店鋪中重點主推藥妝品牌DR.Wu。
由此可見,全國性的連鎖都在布局藥妝市場,這是否意味著藥妝或將在專營店渠道迎來新一輪發展?相比於全國性連鎖店,中小專營店有沒有迎合藥妝這一趨勢?
《化妝品報》記者調查發現,相比於在其他渠道漲勢大好,藥妝在大多數中小專營店卻表現平平。記者在走訪門店時看到,多數連鎖店只有雅漾、貝德瑪等一兩個藥妝品牌,沒有特別引進和規劃藥妝,其店內進口品仍以日韓的爆品為主。
新天地連鎖總經理鄭雷雨在接受《化妝品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新天地目前沒有重視藥妝品牌,暫時也不會考慮這方面。」在鄭雷雨看來,目前消費者大多沒有藥妝的概念,國家也沒有肯定藥妝的說法,藥妝品牌如果不做主推,利潤空間很小。
頂真化妝品連鎖總經理陳國基也持相同看法,他向記者介紹,頂真今年才剛引進儷泉一個藥妝品牌,但在門店的表現一般。「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藥妝或許可以成為專營店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目前我們還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龍巖浩潤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鄒仁德,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擾。在他看來,現在市場上打著藥妝概念的品牌很多,但真正適用於專營店的品牌資源並不多,很多品牌都言過其實,甚至導致激素臉、過敏等一系列使用問題。「我看好藥妝的發展,藥妝的功效性和安全性符合個人護理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其實很希望能夠引進這方面的產品,但我自身對藥妝並不熟悉,所以在操作上還是會慎重。」
一方面,諸如嬌蘭佳人、屈臣氏等知名大連鎖開始布局藥妝市場;另一方面,眾多中小化妝品店對藥妝都持審慎和觀望的態度,藥妝似乎在專營店渠道發展顯得並不那麼樂觀。
3、市場空間大 但本土藥妝發展仍存痛點
據相關數據統計,近10年來全世界藥妝銷售一直穩步上升,在歐美國家,藥妝化妝品的市場份額佔整個化妝品市場的60%以上。而在中國,儘管化妝品銷售總額數目龐大,藥妝銷售年增長速度在20%左右,但藥妝化妝品市場份額依然很小。目前,中國藥妝市場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國內藥妝市場幾乎被薇姿、理膚泉、雅漾等外資品牌所佔據。
對此,哈爾濱尚妝美人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洪志表示,在常規護膚品市場已漸趨飽和的情況下,藥妝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本土藥妝要有長足的發展,還應下沉市場。「雅漾、理膚泉等外資品牌大都佔據一、二線市場,所以三、四線市場就是本土品牌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品牌大可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此外,在他看來,由於藥妝的操作更加複雜,更需要做好市場服務,因此代理商的角色也至關重要。
此外,由於在國家監管方面,並沒有針對藥妝的批准文號,國家不支持,缺乏「藥妝」的本質屬性,也導致本土藥妝的整體發展不太明朗。
對此,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慧良表示,藥妝不管是作為一個類別還是概念,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目前,行業內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呼籲國家承認藥妝,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專家持反對態度。我們應該明確的是,一個產品是不是藥妝不是關鍵,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產品所倡導的功效能否做到使消費者認可,這才是關鍵。」
在李慧良看來,本土藥妝品牌要做得更加完善,技術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