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復星、海航、清華控股是怎樣成為產融大系?(深度好文!)

2020-12-26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投行俱樂部。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清華不是一所大學,海航不是一家航空公司,復星更不是一家藥廠。那他們是什麼?他們是在A股市場上玩轉「產業+資本」的產融帝國。

此文將詳解清華系、海航系、復星系的產業投資模式和風格。

  與安邦系、中植系等在財務投資領域長袖善舞的「資本+產業」帝國不同,在A股市場上,還有另一派玩轉產業投資的「產業+資本」帝國,雖說二者都通過資本來做產業整合,但不同的是,前者是把產業當手段,很少控股產業公司,目的是獲取資本溢價。後者則把產業當目的,資本只是支持產業發展的手段而已。

  清華大學105年校慶剛過,趁著這個熱乎勁,研客君順道帶大家來扒一扒目前在A股市場上,玩的風生水起的幾個產融大系:清華系、海航系、復星系,分別都是怎麼玩轉產業投資的。

  1

  清華系:一花三葉圍繞產業併購

  提起清華,很多人想到的是自強不息的清華大學。但不知在水木清華背後,還有一個控制著千億資產的產業帝國——清華控股。

  清華控股最初只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國內興起一波高校興辦企業的潮流,而清華大學一個個以科研成果為基礎的公司也呱呱墜地,典型標誌為1988年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的成立。這是清華大學組建的第一間綜合性公司,也即紫光集團的前身。

  90年代中期至2003年,清華大學資產帝國初具雛形,旗下同方股份(600100,股吧)、紫光股份(000938,股吧)、誠志股份(000990,股吧)相繼上市。這個階段,其資產規模達184億元。2003年至2012年。清華大學正式組建了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同意持有並管理原來的校辦企業、系辦企業等,實現了校企分離。

  2012年以來,清華控股憑藉其殷實的資本實力、堅實的技術後盾、開始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而清華系這一稱呼,也普遍為外界所流傳與熟知。

  僅以紫光為例,2013年6月以前,紫光還只是主攻地產開發、IT分銷,當年7月中旬,起其就分別以18億美元、9.1億美元收購了展訊、銳迪科,從而包攬了晶片設計企業前三名中的二名。

  去年,認購帶有軍工色彩的TCL4.8億股、買下瀋陽工具機(000410,股吧)21.52%股份、收購惠普旗下華三、240億元認購威騰電子、6億美元認購臺灣「封測三哥」力成科技……去年7月,紫光集團宣布23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存儲及影像產品製造商美光科技,出價遠遠超過2013年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的紀錄。

  今年開年,紫光集團又舉牌中發科技(600520,股吧)。若上述投資全部順利實施,清華系旗下僅紫光系在資本市場上總體投資額已超1600億元人民幣。

  應接不暇的是,自紫光集團在資本市場名聲鵲起後,清華系旗下同方股份、誠志股份、啟迪控股等,也紛紛大展拳腳。

  工商資料顯示,清華控股由清華大學100%持有,而清華大學由國家教育部100%持有。目前清華控股旗下主要資本平臺包括,紫光集團,該公司由清華控股、以及清華校友總會理事趙偉國全資子公司——北京健坤投資集團分別持有51%、49%股權;啟迪控股,清華控股持有44.92%股權,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分別持有30.08%、25%股權;另外,由清華控股分別持有25.42%、38.01%的同方股份、誠志股份,也是清華控股旗下重要上市平臺。

  截止目前,清華控股旗下一花三葉的三足鼎立格局已然顯現。

  其中,激進的紫光系定位於全球集成電路巨頭,主要發展以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和通信微電子學院為主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穩健的同方系則定位於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兩大類為核心,在此基礎上成立計算機、物聯網、軍工、LED等十多個產業本部,並以類PE模式不斷孵化企業成長並推向資本市場;另外,靈動的啟迪系則被內定為清華系旗下未來環保資產整合平臺,致力於與科技相關的環保等產業,圍繞科技展開一系列服務。

  不過,清華系旗下各具特色的「三個支系」之間並非完全獨立,而是在股權、產業方面亦有交叉或重合。例如啟迪控股持有紫光股份12%股權、紫光集團則持有同方股份2.35%股權,同方股份旗下子公司又通過參與定增入股紫光股份。

  有人批評說清華系旗下三個平臺定位不清,不過在一些龐大的資本系乃至產業巨頭裡面,為了砥礪創新,有意設計一些內部對手,讓其產生一定的競合態勢,也不無好處。馬化騰在騰訊帝國中,還有意無意讓QQ與微信兩個團隊競爭。

  整個清華系的資產整合調整過程,是利益博弈的過程,未來清華系會否繼續理順上述同業競爭資產,實現各平臺的精細化定位,按特色打包注入資產,仍值得關注。

  無論如何,在整個清華系揮斥方遒的資本運作背後,一條主線始終未變,圍繞產業進行併購。清華系在資本運作動機、併購視野、選擇併購標的、甚至出資額度方面均有點特立獨行。

  從併購動機來看,清華系旗下產業的併購,均是圍繞整個清華控股的戰略規劃與布局展開,哪個平臺未來將是公司何種整合平臺,就尋找合適標的進行整合。

  如清華系旗下清華控股、啟迪科服、清控資產、金信華創入主桑德環境(000826,股吧)(現名啟迪桑德)案例,清華控股當時就明確表示,根據清華控股的發展戰略,結合國家產業的轉型升級,公司將大力發展環保業務板塊,利用上市公司平臺有效整合環保行業資源。

  清華控股對產業的重視,從其官網不間斷披露的召開產業工作會議紀錄也可見一斑。在最新召開的清華2016產業工作會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程建平就指出,清華產業應以實業為本,利用金融與資本的翅膀發展實業,實現實業與資本的良好互動。

  截至今年2月1日,清華系的資本帝國中,已布局有同方友友、同方泰德、錦恆汽車安全3家港股公司,以及世紀互聯、500彩票網2家美股公司,而A股市場,也已參控股同方股份、誠志股份、紫光股份、同方國芯(002049,股吧)、*ST古漢、泰豪科技(600590,股吧)、國金證券(600109,股吧)、*ST華賽、千方科技(002373,股吧)、中文在線(300364,股吧)、啟迪桑德、銀潤投資(000526,股吧)等12家公司,總市值已過千億。

  不過,清華系產業資本融合模式本身限制了產業的選擇,由於高估值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需求,最終該模式的產業併購的選擇會集中在近期比較熱門,估值比較高的行業。對於企業來說,高估值行業意味著高溢價的收購,企業本身的現金流要求高,風險相對較大。

  2

  海航系:實業做市盈率 資本做市夢率

  在A股市場,若梳理產業投資和產融結合的樣板,陳峰掌舵海航集團絕繞不過去。

  1990年,在民航總局計劃司、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計劃處任職的陳峰,受時任海南省省長的劉劍鋒之聘,拿著政府給予的1000萬元,以省長航空助理的身份受命組建海南航空(600221,股吧)。此後的故事已為業界所熟知,在此不一一贅述。

  從「連一個飛機翅膀都買不起」的1000萬元起家的航空公司,發展成為[贊同刪除]世界500強排名第464位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海航只用了22年。但這22年,海航也並非一番風順,至少經歷了三次危機。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這三次危機也是海航從一家航空公司,快速成長為集航空、旅遊、實業、資本、物流、科技文化於一身的國際金融控股集團的重要誘因。

  第一次危機是海航集團成立的2000年。當年7月,國家民航總局開始部署以國航、南航、東航三巨頭為中心的戰略重組。這一明顯帶有政府配置市場色彩的計劃,令當時仍偏居海南一隅的海航備感焦慮。要避免被三大巨頭吞併,就必須搶先做大自己。

  此後的兩年中,海航沿襲了「融資、重組、再融資」的一貫手法,通過併購或重組,控股新華航空、山西航空、長安航空、金鹿公務機等8家公司,並開始通過併購、整合等方式涉足信託、證券等金融行業。

  這一次危機加速使海航從一個地方航空公司,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航空公司。

  第二次危機發生在2003年,受SARS所累,一向現金流充裕的海南航空出現歷史上首次虧損,當年報虧10億餘元。這讓公司認識到,儘管航空業有日常現金流好的優點,但也有受外部影響大、敏感度高、利潤率低的缺點。如果一個企業80%以上的收入依靠航空產業,將會始終處於經營不穩定狀態。從那時候開始,海航開始圍繞航空主業進行上下遊產業鏈延伸。

  2003年收購西安民生(000564,股吧),開啟了海航收購商業零售類公司的先河,因為商業零售業與航空旅遊業在購物、機票、免稅品等具有一定業務關聯外,還能夠為集團其它產品提供銷售通路和客戶資源,更為重要的,還在於商業零售類公司具有周期性弱、現金流穩定的特點,可以對整個集團發展起到平衡器的作用。至此,海航貫徹這一理念,開始了組建跨產業金融控股集團之路。

  2008年前後的次貸危機,開啟了海航的第三次轉型,海航海外收購步伐開始大舉加快。那些為我們所熟知的寶能系、生命人壽系、茂業系、中植系、安邦系甚至中科招商系等等,投資範圍絕大部分局限於A股,而海航系觸角早在2008年以前就開始已伸向全球。

  隨著次貸危機的加深,2007年,海航收購比利時Sode、Edipras、Data Wavre酒店;2008年700萬美元收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成為中國民航「走出去」的裡程碑事件。

  回顧這期間海航的併購,主要圍繞航空、酒店和旅遊的主業展開,並充分利用了次貸危機海外優質資產便宜,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機遇。

  近年來海航多起酒店收購有一個特點,即大部分為五星級或外資品牌的單體高端酒店物業,而且地域分布零散,遍布全球。在外界看來酒店業務發展似乎沒有章法,但按海航酒店內部的說法是「飛機飛到哪裡,酒店就收購到哪裡。」

  酒店收購除了與航空業的互補效應外,加強具升值潛力的資產儲備可能也是其重要目的。而旅遊資產的收購,可整合、調動海航集團航空、酒店、旅行社等豐富資源,可提供覆蓋「吃、住、行、遊、購、娛」 旅遊六大要素的綜合服務。

  海航這些年產業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有現金流。民航業是類固定收益債券資產性的行業,買一個飛機,開一個航線,初期投資的成本是很高的,就像建一個核電站、水電站,一旦建成以後,正常的運營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收益是相對穩定的,於是會帶來很強的現金流。

  但如上所述,航空行業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就需要在現金流充裕的時候,圍繞產業鏈上下進行多元投資,把充裕的現金流變成穩定的現金流。

  為實現這個目的,海航一方面圍繞原航空旅遊主業,上下遊延伸投資地產、商業、物流等領域,另一方面則是開始大力布局金融板塊,通過融資租賃、證券、信託、保險、期貨、保理、小額貸款等產融結合,為進一步的併購發展、產融結合提供資金保障。

  海航系資金來源的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進行股權融資。以上兩點,與清華系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在於清華系的自有資金,背後多為大的產業投資基金,而海航系在發展過程中,與各地政府緊密合作,獲得了大量的政府資金和資源支持,其快速發展背後,一直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官方背書。

  分析海航系的產業投資特點有三:首先是對資本市場機遇把握精準。海航的產業併購,充分利用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機遇,海航的成功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成功的範例和縮影;

  其次,回顧海航的產業投資手法,或者是產融結合的歷史,基本可以看出,其從最早涉足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到逐步投資運營實業、資本、旅遊、物流、科技領域,業務版圖從南海明珠初步發展到全球布局,基本上與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發展的脈絡一致,對國內的產業布局是順周期的,海外投資則是逆周期的,越往後越傾向海外收購,這與清華系的節奏也頗為相似。今年海航旗下的天海投資(600751,股吧),斥資60億美元收購國際IT分銷巨頭英邁100%股權,就頗有當年紫光收購美光科技的氣魄。

  最後,但也最重要的是,儘管海航善於資本運作,但資本運作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和優化實業;實業發展起來後,再通過資本市場提升價值、做大做強。資本運作始終未偏離「實業+資本」雙輪驅動戰略的主線。資本加槓桿的目的,是為了實業去槓桿,實業是市盈率基礎,資本是市夢率的保障。這一點與清華系十分相似。

  海航的市夢率,就是最終成為一家治理規範、運營高效、財務穩健、信譽良好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2020年前躋身世界500強前50。

  截止目前,海航總資產逾6000億元,參控股上市公司11家,2015年實現收入近1900億元,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海航已躋身中國500強企業第99位。2015年7月,海航集團更首次登榜《財富》世界500強,以營業收入25,646.4百萬美元位列第464位。若旗下天海投資收購英邁國際順利完成,海航集團有望在今年就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0。

  3

  復星系:反周期種樹 正周期摘果

  除了清華系和海航系之外,活躍在A股市場的,還有另外一家高舉產業整合大旗、擅長資本運作的民營企業——復星集團。

  1992年到1998年,是復星的內生生長期。

  1992年,以郭廣昌為首的四位復旦學子創建的「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做市場調查和諮詢小公司。

  該公司逐步起步後,郭廣昌團隊迅速轉型,開始做起了房產銷售,此時汪群斌、範偉、談劍相繼加入,「廣信」也變成了「復星」。通過房產銷售業務,復星賺到了第一個1000萬。

  復星創始人中,梁信軍、汪群斌和範偉都是復旦遺傳學出身,而且汪群斌是名副其實的生物科技專家,這讓復星很自然地想在生物製藥領域發展,1995年,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在汪群斌和範偉的帶領下,經過半年的總結,把一個已經研究了三年的課題「種子」,轉化成了成品,這種方便快捷的藥具能夠準確檢測出B肝,復星憑藉這一產品在1995年底就賺到了一個億,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藥品銷售網絡;而復星的地產業務也由銷售轉為了開發,第一個項目是復星花園;1998年,復星醫藥(600196,股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融資3.5億,復地正式成立;復星企業醫藥和房地產兩大板塊完美成型。

  復星集團的第一階段的產業布局,選擇了兩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產業:復星醫藥和復地,到現在也還是復星非常重要的兩個產業公司。他們在創業初快速發展帶來的穩定利潤,為復星接下來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最初的資本積累,隨著復星醫藥和復地的先後上市,也為復星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作培育了穩定的融資渠道。

  1999年到2007年,是復興的併購擴張期。收購豫園商城(600655,股吧)可以看作是復星借用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的一個典型。2007年至今,是復興的整體上市和海外擴張期。

  復星集團於2007年7月16日,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復星以9.23港元上限招股,公開發售12.5億股,佔公司擴大股後的20%,淨集資額約111億港元。

  2007年,復星不僅完成了整體上市,而且大舉進行併購擴展,資源領域,投資9億元,合資擁有了2.2億噸儲量的中國第一大富鐵礦——海南礦業(601969,股吧);投資2.7億元與全球第二大焦煤公司——山西焦煤集團,合資擁有了主焦煤、配煤資源8.1億噸儲量的五麟焦煤。

  戰略投資方面,投資了網路遊戲前3名的「巨人網絡」、炊具及小家電行業前2名的「愛仕達(002403,股吧)」、透平機械第一名的「陝鼓動力(601369,股吧)」、第七大財險公司「永安保險」、最大的林木林化企業之一「五指山」、前三大的鈦白粉生產企業「佰利聯(002601,股吧)」、以及「賓化集團」等;在海外擴張上,復星最近兩三年收購Ironshore,MIG,28 Liberty,st.john等。

  總結復星的產業投資模式,有其自己鮮明的特色。

  首先,由於復星是民營企業,所以現金流方面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在復星早期的投資,比如豫園商業城(600306,股吧),友誼股份等都非常重視企業的現金流,這與復星的資本類型相關,復星是實業資本,如果實業資本進行擴張,常會面臨現金流的問題,一旦出現現金流斷裂,不但無法完善收購公司的改造,甚至自己都自身難保。

  正因為現金流的壓力,所以在復星的例子中,退出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與清華系和海航系的不同。包括像建龍鋼鐵,海南礦業,招金礦業等做的都是Pre-IPO的操作,除了溢價高之外,IPO也給復星提供了退出的方式。

  其次,與清華系和海航系還有一點非常不同的是,對產業本身的發展,郭廣昌更多的是進行反周期投資和行業錯配,等產業周期重新恢復後逐步退出。

  復星對建龍鋼鐵投資時,正處於中國鋼鐵行業的低迷時期及建龍本身的發展階段,因此復星得以極低的成本投資建龍;2003年投資德邦證券時,證券業也正處在低潮期;2004年投資招金礦業,黃金價格也處在歷史低點;2007年投資礦業等,這樣的投資理念使復星以低成本獲得了高收益。

  在反周期投資的同時,保持行業的錯配,比如醫藥行業就是弱周期,防守型的行業。本質上來看,是資本特性導致的,實業資本不像金融資本那樣,可以通過期權期貨等手段進行風險的對衝,所以往往可以使用進行風險分散的方法就是行業錯配,來進行風險對衝。

  此外,復星的產業投資傾向資源類資產。如房地產、鋼鐵、豫園商城和礦業都是屬於資源類資產。究其原因來說,一部分是這些資源類資產都有較強的周期性。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郭廣昌遵從的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巴菲特投資強調 Margin of safety,即安全邊界。資源類公司往往有較多的現金和實體資產,安全邊際較高。

  不過,復星當年投資的鋼鐵和石油等資源類資產,對於目前的復星而言,較為尷尬。目前復星主要聚焦於網際網路和基於消費升級的快樂產業(旅遊和娛樂)、大健康和資產管理。

  與清華和海航系相比,復星是以產業整合為目標取向,由上而下主動選擇產業運用金融手段來進入,對於投資與金融能力的要求更高;清華系和海航則是類似於GE的路徑,先是具有明確主業,金融服務於主業發展,後來逐步發展金融能力和拓展服務領域成為獨立金融板塊。這兩條路徑很難說孰優孰劣,取決於企業歷史基礎與戰略設計,更取決於產業與金融的平衡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相對來說後者似乎更為穩健和穩妥。

  來源:研客A股、洞見資本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投行俱樂部

(責任編輯:任剛 HF008)

相關焦點

  • 重慶國資將控股西部航空,海航系其他航司怎樣了
    重慶國資將控股西部航空,海航系其他航司怎樣了 2019-12-03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復星旅文(01992.HK):打造中產旅遊服務的商業閉環
    ClubMed以其精緻一價全包的度假村服務,包括住宿、各種體育及休閒活動、貼心周到的gentilsorganisateur(G.O)服務、開放式酒吧和晚間娛樂活動、兒童看護以及各類美食等,成為世界知名的以家庭為中心的休閒度假服務供應商。  「一價全包」、「親子戶外」,是非常符合我國中產需要的旅遊服務。
  • 華安財險變局:李光榮卸任董事長 「海航系」或成控股股東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華安財險變局:李光榮悄然卸任董事長 「海航系」或成控股股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2019年末,剛剛放棄華安財險股權優先購買權的上市公司海航投資,近日又公告稱,與控股股東海航資本籤署關於華安財險部分股權事項的
  • 今天,海航系股集體大暴動
    一嘉之語/文關於海航各種謠言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各處蹦出來,這不昨天又有最新的版本:海南省政府接管國航託管海航主體部分東航、南航託管其他部分中國股市向來偏愛小道消息:給點陽關就燦爛給點消息就亢奮今天股市一開盤,海航系股票就集體上演大暴動:海航創新、海航投資一字漲停。
  • 凱撒旅遊大股東易主,「海航系」被動讓賢,「凱撒系」掌權釀新局?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宋冠宇 武佔國在「海航系」被動減持,從而將凱撒旅遊(000796.SZ)第一大股東寶座拱手讓人之後,「凱撒系」從二股東順勢成為第一大股東。在「凱撒系」執掌大權之後,凱撒旅遊這個出境遊領域的大玩家又將會醞釀怎樣的變局?
  • 復星旅文:打造中產旅遊服務的商業閉環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ClubMed繼法國後的第二大客戶來源,中國客戶自2017年的199700增長到2018年的243000,其中滑雪度假村接待的亞太地區客戶自2017年的44649增長到2018年的81430。復星開始投資ClubMed之後,不僅將其介紹給中國出國遊客,也將它引進中國。
  • 快訊|金徽酒:復星控股金徽酒後不會買櫝還珠,復星不是管理者,是...
    就復星控股金徽酒後對金徽酒的定位及發展規劃、復星控股後如何定位金徽酒現有經營團隊、公司是否調整 2020 年發展目標及五年規劃,以及金徽酒最重視和花費長時間做的事情等問題作出回復。其中,對於復星控股金徽酒後對金徽酒的定位及發展規劃,金徽酒方面表示,復星秉承「深度產業運營+產業投資」模式,打造創新驅動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強調有產業深度認知的投資,深耕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業務,其中豫園股份作為快樂消費的旗艦平臺,金徽酒是快樂板塊核心產業,復星集團十分重視。
  • 海航系A股瘦身 不再是凱撒旅遊和供銷大集第一大股東
    原標題:海航系A股瘦身不再是凱撒旅遊和供銷大集第一大股東海航系正不斷收縮在A股市場的戰線,繼被動減持而退居凱撒旅遊第二大股東兩天後,海航系旗下的海航商控又計劃轉讓供銷大集5%的股份,如果轉讓順利完成,供銷大集的第一大股東將由海航商控變更為新合作集團。
  • 海航的高槓桿之殤
    根據海航集團前述公告,此次聯合工作組組長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剛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任清華擔任,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雙臣、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副局長程功擔任。同時,海航集團還宣布改組董事會,改選後的7名董事分別為:陳峰、顧剛、李先華、譚向東、任清華、陳曉峰、何家福。
  • 清華系資本圖譜
    據上證報記者粗略統計,清華系旗下僅一個紫光系,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總體投資額已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遠勝其他各大資本系。如此大手筆,得益於清華系對旗下資產和戰略規劃的進一步釐清。該模式包含成果孵化、產業孵化和企業孵化三個階段,即:第一階段是把一個核心技術成果培育成一個子公司,採用以「帶土移植」等多種有利學校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孵化手段為核心,因地制宜地培育能夠面向市場競爭的產業公司;第二階段是讓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第三階段是讓大企業成為上市企業,以資本為平臺,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並走向國際。
  • 海航資本南方總部股東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被罰百萬,曾在海航系...
    來源:藍鯨財經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下稱 「北京外管部」)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天津融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天津融展」)因通過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被給予警告、並處107.54萬罰款。天津融展曾捲入海航系P2P平臺聚寶匯的兌付糾紛,疑為逾期產品融資方;其本身則是海航資本南方總部股東。
  • 海航控股:祥鵬航空29億轉讓3家項目公司 國資擬接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海航控股:祥鵬航空29億轉讓3家項目公司,海南國資擬接手海航控股子公司祥鵬航空擬以29.44億元轉讓3家項目公司,潛在接手方為海南國資。4月13日晚間,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航控股,600221)公告稱,為優化海航控股資產結構,進一步實現「聚焦主業健康發展」的目標,公司控股子公司雲南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祥鵬航空」)擬向海南發展控股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海控置業」)轉讓其持有的海南國善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國善」)、海南國旭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國旭」)、海南航鵬實業有限公司
  • 海航控股:祥鵬航空29億轉讓3家項目公司 海南國資擬接手
    海航控股子公司祥鵬航空擬以29.44億元轉讓3家項目公司,潛在接手方為海南國資。因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發控股」)系公司控股股東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之控股股東,海控置業為海發控股全資孫公司,故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值得一提的是,海發控股為海南省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換句話說,這次祥鵬航空轉讓的3家項目公司,也將轉入海南省國資委旗下。公告提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但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
  • 海航控股:祥鵬航空29億轉讓3家項目公司,海南國資擬接手
    4月13日晚間,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航控股,600221)公告稱,為優化海航控股資產結構,進一步實現「聚焦主業健康發展」的目標,公司控股子公司雲南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祥鵬航空」)擬向海南發展控股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海控置業」)轉讓其持有的海南國善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國善」)、海南國旭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國旭」)、海南航鵬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航鵬
  • 海航控股出清燕京飯店股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慶濱)12月12日晚間,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控股」)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航空」)擬向海航酒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酒控」)出售其持有的北京燕京飯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燕京飯店」)35%的股權。
  • 海航被接管傳聞「靴子落地」!專家:對四方都是好事
    根據海航集團的公告,聯合工作組組長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剛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任清華擔任,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雙臣、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副局長程功擔任。同日,海航集團還通過官網發布了另外一份董事會改選公告。
  • 復星旅文即將4年連虧成功赴港敲鐘機率還有多大?
    2016年開始,關於復星旅遊板塊獨立上市的報導就從未中斷過,儘管被認為是復星集團系下重要一子,但復星旅文在整個集團板塊中所佔比重仍不大,且連續將近4年虧損,未來盈利也將受到多種客觀條件制約。大環境下,近期受到廣泛關注的港股明星IPO公司多數已跌破發行價,凡此種種皆為復星旅文成功上市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
  • 中國資本市場「清華系」大起底
    該模式經歷了成果孵化、產業孵化和企業孵化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把一個核心技術成果培育成一個子公司,採用以「帶土移植」等多種有利學校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孵化手段為核心,因地制宜地培育能夠面向市場競爭的產業公司;第二階段是讓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第三階段是讓大企業成為上市企業,以資本為平臺,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並走向國際。
  • 復星、海航爭搶美國度假村品牌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度假村集團 Apple Leisure Group 近日尋求出售股權,吸引了復星集團、海航集團的注意。Apple Leisure目前估值(包含債務)超過 15 億美元,其最大股東是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Bain Capital Private Equity),有消息稱,貝恩資本在收到中國復星集團、海航集團的收購要約後,已聘請了一家投行正在處理出售事項。但是到目前為止,貝恩資本、 Apple Leisure 、復星集團以及海航集團都未對此明確表態。
  • 進博會首現「蜂巢城市」 復星為產城發展匯聚新動能
    此次進博會上,復星通過三個展廳,將旗下超過50款琳琅滿目的全球好產品,融合了「導入全球優秀產業,助推中國城市更新」的「蜂巢城市」理念,展現在世人面前。通過造場景、匯品牌、聚人氣、建生態,復星正以獨樹一幟的蜂巢模式助力產城融合,為「大循環+雙循環」的新格局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