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歲的天下第二行書悄悄借去日本展覽,臺北故宮,兵馬俑借日本曾...

2020-12-15 騰訊網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授權自 來了少年 Flgh12

  01

  16號(昨天)開始,一直到2019年2月24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

  周邊文創做成仙貝的包裝紙

  其中,最重磅的作品,不是自己的館藏,而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展的《祭侄文稿》。

  自古有雲「紙壽千年絹五百」,已經存世1261年的《祭侄文稿》國人都見不到,現在卻要被臺北故宮拿到日本展覽,真的不是數典忘祖嗎?

  而且這麼重要的文物,臺北故宮方面沒有發布任何對外信息,沒有進行文物交換,目前為止沒有談妥文物的特殊保護,單純是一種對日本的「取悅」!全國都怒了!

  02

  做第二總是默默無聞的,人人都知道《蘭亭集序》,因為它是第一,說到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卻很難被人理解。

  但藝術其實是很難分名次的,所謂的三大行書:《蘭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當時鮮于樞在排名的時候,一定特別為難。

  為什麼說這件事不能忍,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典範,《祭侄文稿》雖然屈居第二,但從整幅長卷上的「題跋」來看,它一直都被當做重要的珍品流傳。

  清代徐乾學:公千古第一種人物,亦擅千古第一種書體。

  清代王頊齡:餘暮年得此,如獲瑰寶。書此數語,以示子孫,當世世珍藏,與天地同不朽也。

  元人鮮于樞:天下行書第二,餘家法書第一。

  元代張晏跋:亦餘平生收書之志願永足矣。

  元代張晏跋

  顏真卿本人也是書法歷史上排第二的大家。

  如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沒有出現,它就是妥妥的第一了!

  蘇軾的《寒食帖》都排在它的後面!

  而且《蘭亭集序》已經陪李世民下葬了,說《祭姪文稿》是存世的第一,都妥妥沒毛病!

  不少人會以為《祭侄文稿》只是一副普通的字帖,但它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了!天上地下只有這麼一份!

  《祭侄文稿》經「文資法」核定為「國寶」,等級比我們熟知的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

  它一直被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絕大部分國人都沒福看過一眼。

  為啥?35年前,臺北故宮選出了一堆限展品:每次只能展六星期,展後要休息3年以上。

  什麼是限展品?

  臺北故宮1984年起陸續精選出70件名作列為限展品,規定每次僅能展出42天,展後須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祭侄文稿》。

  而且在2002年,中國國務院就已經規定了文物禁止出國展覽名錄,其中明確規定:

  元以前書畫作品禁止出國展覽,不是哪一幅,不是哪一軸,而是每一畫卷墨寶,都是祖先留給我們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是屬於中國人共同的美學大作。

  比如,王羲之的《遠宦帖》是限展品。

  比如,蔡襄的《海隅帖》是限展品。

  比如,黃庭堅的《致明叔同年尺牘》是限展品。

  比如,米芾的《道味帖》是限展品。

  而這些展品在2017年剛剛展示過,也是在臺北故宮,件件都是美術史裡聲名赫赫的上乘作品。

  03

  《祭侄文稿》,1261年前的瑰寶,它上一次展出是2008年臺北的「晉唐書法展」。

  海外展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

  那是11年前了啊!

  11年間我們自己人都沒得看,現在卻要送到日本一個二級的博物館展覽?

  這說得過去麼?

  而且這個展覽還是因為臺灣網友在日本街頭偶然看到,才知道有這樣的展覽,臺北故宮在此前並沒有對外宣布這次的寶物出借。

  後來,臺北故宮回應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立刻就遭馮明珠打臉:「拿出合約來看看!」

  經查實,《祭侄文稿》外借東博是前任院長林正儀18年5月敲定的。

  臺北故宮又說自己在去年七月已發新聞稿,但是很快又打臉了!而其官網上並無相關稿件。

  臺北故宮接著表示,此事他們正在查,會再進一步說明。

  這就是臺北故宮的態度,出借程序和司法程序受疑,出借保護沒有說明,出借責任踢皮球,確定這樣的機構能安全把咱們的國寶送出去,再送回來嗎?

  再回到那份展覽海報,它甚至根本就沒寫文物來源,那麼大畫幅的宣傳物,看不到我們的臺!北!故!宮!是可忍孰不可忍!網友都替自己家的博物館感到著急!

  兩岸的網友都非常憤怒!痛罵臺北故宮獻媚!

  十年前,網上曾有一些公知常叨叨:故宮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卻在臺北,論起文物保護的精神,大陸是不及臺灣萬分之一的。

  十年過去了,時代變了,臺北故宮也變了,它不再是一個文化的承載,人類文明遺產的寄託,它無視憤怒,丟掉靈魂,甚至這次的事件,說它寡廉鮮恥都不為過!

  把盛唐遺留下來的骨血精魂,放在地上任人踐踏,將來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04

  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沒好到哪裡去,關於保護措施,記者再三向博物館方面確認。

  對方先是說:

  第一,明確表示沒有和臺灣方面交換展品,這次展品是臺灣單方面送過來展的;

  第二,《祭侄文稿》到其博物館展示,目前沒有安排實施特別的保護措施;

  第三,展覽期間,普通觀眾可以拍照,不開閃光燈就行。

  記者覺得,這個草率,於是三次詢問,結果,對方兩次改口,最終表示:

  「《祭侄文稿》屆時將會在單獨的房間裡,裝在玻璃櫃中進行展示。禁止遊客對其進行拍照,只有有許可的媒體記者可以拍照,但必須隔著玻璃櫃,並且不能使用閃光燈。」

  這份1261年的墨寶,屬於有機文物,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賴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才達成。

  它已經經不起任何折騰了,紙本身的脆弱,墨中碳的不穩定,可以說,每打開展覽一次,都是在折它的壽!

  《祭侄文稿》局部

  何況日本還有那麼多借文物出bug的「前科」。

  1983年,日本慶祝大阪城建立400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了請求,希望中國可以拿一些兵馬俑到日本展覽。

  於是中國送了一個軍吏陶俑過去,在展覽的第七天,一個日本人突然衝進展覽館砸碎玻璃,推到了這個兵馬俑,由於損毀非常嚴重,最終無法被修復。

  這個送去的陶俑,出土不足10件,非常珍貴!

  然而日本的安防,竟然讓這樣的暴徒衝進去,毀掉了!

  還有一件事更讓人氣憤!

  2011年8月,日本篆刻名人——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向西泠印社創始人丁仁的孫女丁如霞借《西泠八家印存》展出。

  丁如霞本著文化交流的觀點,將印存借給了對方。

  展覽結束3周後,《西泠八家印存》遲遲不見歸還,在丁如霞多次要求下,內藤富卿終於答應歸還,但最後內藤富卿宣稱東西丟了,他說自己上了個廁所,出來時忘記拿了,再回去找已經不見了。

  那是孤本原件啊!

  最終下落不明,而且內藤當時只願賠償10萬人民幣,最終賠償了12萬元了事。

  丁如霞也向日本法院提起訴訟,日本法院一直以證據不清拖延,到現在,案件遲遲都沒有進展。

  正常的文物交流是好事,外借也一定有風險,但這次臺北故宮在沒有謹慎安排下,無視正規流程,不理會日本借文物的黑歷史,諂媚地將國寶外借,實在讓人憤怒。

  05

  《祭侄文稿》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出自顏真卿這位書法大咖之手,也不只是因為它歷史悠久,更因為這幅作品背後的動蕩歷史。

  《祭侄文稿》實際上是一份「草稿」,顏真卿給侄子寫悼文打的草稿。

  你能看到短短23行、234字,但有多處修改,是顏真卿在看到侄子的以身殉國,僅剩的頭顱的情況下書寫的,字帖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

  特別是寫到至「爾父」、「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等處時,筆墨潦草,圈圈改改,全是難以自持的繚亂心情。

  說白了,這樣的書法作品,在整個書法史上都及其罕見,《祭侄文稿》不止是中華藝術價值的體現,更是史料價值的墨跡。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世譽為「在世顏書第一」。

  公元755年,安祿山謀反,勢如破竹般直搗京城,「安史之亂」爆發。此時,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鎮守常山郡,起兵討伐叛軍。

  杲卿在孤城與敵人奮戰六天,太原節度使按兵不動,未盡職員之責,最終常山被攻陷。

  安祿山大擺宴席,試圖策反顏杲卿,但杲卿不為所動, 大罵安祿山是牧羊兒,不感恩聖上恩寵,叛國封帝,大逆不道。

  被激怒的安祿山繼續威脅:"你若降我,立封為相;若不降,立即斬首。"

  杲卿拒絕,回答:"我為國而死,名垂千古,你叛國作亂,遺臭萬年。"

  安祿山大怒,叫人把顏杲卿綁在柱子上,一刀一刀地砍,見杲卿罵聲不止,又是割舌頭,就這樣杲卿還在罵,六十五歲,身歿名存。

  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在被圍城之時,亦是不肯投降,當場被斬。這個持續7年的暴亂,僅顏氏一門就被害了30餘口。

  758年,安史之亂平息之後,顏真卿派人尋找杲卿一家,最後只找到季明的首骨,心中激起對叛賊的無比義憤,悲憤交加,揮淚寫下《祭侄文稿》。

  後世有很多書法名家試圖臨帖《祭侄文稿》的意境,但那種特定情境下,滿含國讎家恨的憤懣情緒,忠魂泣血的無奈與痛惜,無論如何再也無法複製了。

  即便顏真卿再世,他也寫不出這樣字字帶血、句句有淚的字帖了!

  06

  值得一提的是,顏真卿在寫《祭侄文稿》時,特地落款「子孫保之」四個字。

  大概是因為這幅字記錄了一代宗師的人生,留下了對天下賊人的聲討與鞭打,代表華夏男兒的忠貞氣節與方剛血性。

  《祭侄文稿》落款處印有「子孫保之」

  但是今天,我們鮮少再看到這樣的激情堅貞。

  今年5月,唐國強在《楊瀾訪談錄》談到了自己拍的《大唐書魂顏真卿》。

  這部電視劇拍完就遭到了禁播,整整10年杳無音信,有關部門給出的理由是,顏真卿「不被大眾所熟悉」。

  一個承載著重要歷史角色,曾帶著20萬人抗擊叛軍,70歲高齡隻身赴險,最終為國捐軀的英雄,在書法史上名垂千古,連小學生都會背「顏筋柳骨」,日本人知道真跡要來都爭先恐後去看,我們竟然評定它不為人所知?!

  而且還不止顏真卿,類似的電視劇還有《李清照》和《蘇東坡》。

  唐國強哽咽落淚,說道:「我摔斷鎖骨和4根肋骨,酬金都不急著要,就是為了拍好這部戲。」

  世事總是令人感慨萬千,就像有的人一直在衝鋒陷陣,想讓聲音更大點、更多人覺醒,但總有一部分人不僅退卻還招呼前進的人回去。

  就像這件事情發生後,有人說,為了文化交流,出借未嘗不可,只要程序正常就行。

  看到這樣的現象,可能比《祭侄文稿》出借這件事本身還讓人傷心。

  他們或許沒看到,隨著蔡氏偽政權上臺,再珍貴的寶物,在他們眼裡也只不過是政治獻媚的手段罷了。

  更過分的是,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還宣稱要實行「故宮臺灣化」、「去中國化」、新建日本館等計劃等。

  不斷地讓臺北故宮「換血」,不斷地把限展品外借,使臺北故宮訪客數量銳減,從2016年的460萬人次降到2018年的380萬人次。

  你看看,一面否定中華文化,一面又利用中華文化攫取政治利益,這樣欺師滅祖的人,哪裡會把《祭侄文稿》的好歹放在心上。

  他們根本不明白,更不想明白,臺北故宮的一舉一動,不僅僅是2300萬臺灣民眾的事,更是兩岸民眾對中華文化保存和延續的千秋任務。

  他們根本不理解,更不想理解,這件《祭侄文稿》始終在告訴我們,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不絕,就是因為一直有一群人在國破山亡之際力挽狂瀾,再盛世崩塌的時刻,能不畏生死臨危不懼。

  這是治國安邦之精魂,中華民族偉大的人格,這樣隨意拱手借出,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引一句文物收藏家說的:

  故宮文物不僅是全民的,更是全人類的資產,希望臺北故宮能改弦更張,改以其他適合的文物參與這次展覽,實為全民及全人類之幸。

  心中的信仰若是錯誤的,及時掉頭,心裡的堅持若是錯誤,及時放下。

  醒醒吧!臺北故宮!

相關焦點

  • 1261歲的天下第二行書悄悄借去日本展覽,臺北故宮,兵馬俑借日本曾...
    自古有雲「紙壽千年絹五百」,已經存世1261年的《祭侄文稿》國人都見不到,現在卻要被臺北故宮拿到日本展覽,真的不是數典忘祖嗎?   而且這麼重要的文物,臺北故宮方面沒有發布任何對外信息,沒有進行文物交換,目前為止沒有談妥文物的特殊保護,單純是一種對日本的「取悅」!全國都怒了!
  • 臺北故宮將「天下第二行書」借日本展覽,網友:別讓小日本調包了
    我們只知道《蘭亭序》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我想問下大家知道「天下第二行書」是誰嗎?它就是《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草稿,這部《祭侄文稿》共計有234個字,敘述了顏真卿對安祿山叛亂的那種憤慨之情,更是對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那種報國之情的感動。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國寶也能外借?
    有朋友問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消息報導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很大的爭議。不少網民表示驚訝和憤慨,有網友質疑:《祭侄文稿》這樣的國寶級文物也能外借?可能一些網友會認為,不就是一幅唐代的書法作品嗎,借出去展覽一下,進行文化交流也挺好,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祭侄文稿》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了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國寶也能外借?
    有朋友問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消息報導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很大的爭議。不少網民表示驚訝和憤慨,有網友質疑:《祭侄文稿》這樣的國寶級文物也能外借?可能一些網友會認為,不就是一幅唐代的書法作品嗎,借出去展覽一下,進行文化交流也挺好,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祭侄文稿》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 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他們曾經毀了一個兵馬俑
    文/不二書史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而最近,臺北故宮竟然要把天下第二行書借給日本進行展出,引發兩岸人民的密切關注和熱議。要知道我國曾經借給日本國寶進行展出,他們是有不好的先例存在,要知道他們可是曾經砸了一個兵馬俑的。1983年的時候,日本為了慶祝大阪建成400周年,就向中國借了我們的兵馬俑去展覽。而我們為了展示我們的友好,就很大方地借了。
  • 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他們曾經毀了一個兵馬俑
    文/不二書史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而最近,臺北故宮竟然要把天下第二行書借給日本進行展出,引發兩岸人民的密切關注和熱議。要知道我國曾經借給日本國寶進行展出,他們是有不好的先例存在,要知道他們可是曾經砸了一個兵馬俑的。1983年的時候,日本為了慶祝大阪建成400周年,就向中國借了我們的兵馬俑去展覽。而我們為了展示我們的友好,就很大方地借了。
  •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國寶是說借就借的嗎?
    近日,有媒體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外借國寶級文物《祭侄文稿》到日本進行展覽。消息一經傳播,便引來罵聲不斷,除了臺灣島內民眾表示反對,大陸網友也「炸了鍋」。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而《蘭亭序》的正本失傳已久,目前的都是複製品。可以說《祭侄文稿》算得上是最珍貴的行書墨跡原作。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顏真卿《祭侄文稿》(中時)海外網1月15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可謂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上。它「悄悄」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引起兩岸民眾憤慨。2016年,臺北故宮同意出借典藏文物,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次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就提供了館藏精品文物,在臺灣展出。2014年,臺北故宮曾將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出借給日本巡展,這是臺北故宮的藏品首次前往日本展出。
  • 臺北故宮「大方」借《祭侄文稿》給日本展覽?兩岸網友因何炸了鍋
    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日前發布展覽信息,將於1月16日舉辦特別展。屆時,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以及懷素《自敘帖》等瑰寶都將在此展覽中與日本觀眾見面。此外,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祭侄文稿》更是現存的天下行書之最。有人說「紙壽千年,絹保八百」,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祭侄文稿》還能保存多久呢?
  • 臺灣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兩岸網友不幹了
    來源:環球網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微博網友日前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11月24日就已宣布要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博物館展出,而展覽將在今年1月16日進行。
  • 1261歲的《祭侄文稿》被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都怒了!
    《祭侄文稿》落款印章「子孫保之」四個字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乃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這幅真跡作品可稱天下行書之最。有網友比喻稱,「《祭侄文稿》就好比家裡有個經綸錦繡但年已120歲的垂危老人,你好好養著還來不及,居然好意思偷偷摸摸把他加上輪椅,遠渡重洋,去讓別家人看?你家裡寶貝多麼?偏要挑限展品中的限展品、國寶中的國寶,扛出去給人看」?
  • 臺北故宮「大方」借《祭侄文稿》給日本展覽?兩岸網友炸了鍋
    屆時,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以及懷素《自敘帖》等瑰寶都將在此展覽中與日本觀眾見面。△東京國際博物館的展覽海報互辦展覽本是文化交流互鑑的一種形式,但這次《祭侄文稿》外展的消息傳出,臺灣和大陸網友卻紛紛表達了擔憂和質疑。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價值情透紙背文筆流暢 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季濤的文章首先介紹了《祭侄文稿》的歷史價值。該行書在激情下所為,情透紙背,文筆動人、流暢,被後世譽為「顏書第一」。《祭侄文稿》也被後世藏家認定確真無疑,奉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蘭亭集序》、蘇軾《寒食帖》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法帖」。
  • 臺北故宮「大方」借《祭侄文稿》給日本展覽?兩岸網友因何炸了鍋
    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日前發布展覽信息,將於1月16日舉辦特別展。屆時,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以及懷素《自敘帖》等瑰寶都將在此展覽中與日本觀眾見面。此外,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祭侄文稿》更是現存的天下行書之最。有人說「紙壽千年,絹保八百」,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祭侄文稿》還能保存多久呢?
  • 臺北故宮借給日本的國寶《祭侄文稿》,你了解嗎?
    最近傳出消息,臺北故宮將國寶《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將於1月16日,也就是今天開始展出。此消息一出,兩岸一片譁然。眾多學者發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行為,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不滿,更有臺灣電視節目斥責這是部分臺灣政客對日本卑躬屈膝,拿國寶討好日本。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 臺灣主持人怒斥:你憑...
    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可以把中國瑰寶級文物——顏真卿的書法《祭侄文稿》——送去日本展出。好吧……不知道《祭侄文稿》代表著什麼的小夥伴,主頁君先用簡單幾句話科普一下:1、它是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本次展覽匯聚了日本國內外的精美書法收藏,將探索顏真卿與它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在日本的認可情況。▲(via Tokyo National Museum)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價值情透紙背文筆流暢 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季濤的文章首先介紹了《祭侄文稿》的歷史價值。該行書在激情下所為,情透紙背,文筆動人、流暢,被後世譽為「顏書第一」。《祭侄文稿》也被後世藏家認定確真無疑,奉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蘭亭集序》、蘇軾《寒食帖》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法帖」。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50歲時寫下的一篇行草,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