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大方」借《祭侄文稿》給日本展覽?兩岸網友因何炸了鍋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日前發布展覽信息,將於1月16日舉辦特別展。屆時,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以及懷素《自敘帖》等瑰寶都將在此展覽中與日本觀眾見面。

△東京國際博物館的展覽海報

互辦展覽本是文化交流互鑑的一種形式,但這次《祭侄文稿》外展的消息傳出,臺灣和大陸網友卻紛紛表達了擔憂和質疑。

網友擔心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展品太珍貴了。

《祭侄文稿》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臣擁眾不救塗去)。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

這篇文稿追敘了顏真卿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史之亂(公元755年至763年)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歷程。戰事稍平後,顏真卿派人尋找其屍骨,卻只找回顏杲卿的一隻腳,和侄兒顏季明的頭骨。顏真卿在極度激憤悲慟的情緒下書寫了祭文,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

《祭侄文稿》全篇皆用一管禿筆寫成,情如潮湧,多處塗改。但其意不在字形美感,而在於顏真卿在特殊心境下的真情流露,這樣的作品無可重複,意義非凡。

此外,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祭侄文稿》更是現存的天下行書之最。有人說「紙壽千年,絹保八百」,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祭侄文稿》還能保存多久呢?

《祭侄文稿》不宜遠赴國外展出的原因之二,就是文物脆弱,跨國借展存在風險。

有網友比喻稱,「《祭侄文稿》就好比家裡有個經綸錦繡但年已120歲的垂危老人,你好好養著還來不及,居然好意思偷偷摸摸把他架上輪椅,遠渡重洋,去讓別家人看?你家裡寶貝多麼?偏要挑限展品中的限展品、國寶中的國寶,扛出去給人看?」

微博網友@某個張佳瑋 提出,「縱然是臺北到東京,一路鄭重無比地運輸保存,然而陽光的紫外線會讓紙本泛黃褪色發脆。塵埃蟲卵會讓紙本風化。水蒸氣更是不能沾。換言之,除非這帖完全擱真空裡,否則是必然會受損的。

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還公開互相推卸責任,回應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遭馮明珠否認稱,「拿出合約來看看」。經她查實,《祭侄女文稿》外借東博是前任院長林正儀敲定的。看來對於鎮館之寶借出去辦展,誰都不敢承擔起這麼大的責任。

搞收藏的人都懂得最寶貴的東西不輕易示人,就像羅浮宮極少將《蒙娜麗莎的微笑》原作外借,歷史上外借情況僅有兩次:一次是在1963年,借給了美國;另一次在1974年,借給了日本。後來網上仍有大量請願書稱希望《蒙娜麗莎的微笑》外借,羅浮宮繪畫部主任卻回應:「《蒙娜麗莎》將不再外借,因為她太脆弱了。」如今這幅畫可是連恆溫室都不出,更別提跨國展覽了。

最後一個讓國人都不放心的原因,是中國瑰寶出國展後離奇丟失事件已有先例。

2011年,被譽為篆刻聖經的中國稀世寶書《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展覽後遺失,至今下落不明。當時全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向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氏後人借用該孤本展覽,展畢稱遺失。內藤的解釋是在上廁所時遺忘在公廁裡,後再也找不到,並願以200萬日元(合人民幣13萬元)的賠償來了結此事,遭到丁氏後人的拒絕。

當時,中國著名篆刻家兼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陳大中表示:「這對書法藝術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不是錢的問題。如果查清這本書的確是在日本被遺失的話,那今後借用中國的珍貴文物在日本展出就不可能了吧。

如今,又一件寶物去日本展出,我們能放心嗎?

(原標題:臺北故宮「大方」借《祭侄文稿》給日本展覽?兩岸網友因何炸了鍋)

晴二

流程編輯 TF003

來源 藝綻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了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
  • 臺北故宮借給日本的國寶《祭侄文稿》,你了解嗎?
    最近傳出消息,臺北故宮將國寶《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將於1月16日,也就是今天開始展出。此消息一出,兩岸一片譁然。眾多學者發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行為,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不滿,更有臺灣電視節目斥責這是部分臺灣政客對日本卑躬屈膝,拿國寶討好日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兩岸民眾都怒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出借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謂「展一次傷一次」,還因為這篇書法所代表的「氣節」。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祭侄文稿》這樣的藝術珍品,能否來到大陸進行展示?釋疑臺北故宮擔憂司法扣押 作品目前難到大陸展覽季濤在文中提到,臺北故宮這次會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但目前還不會出借給大陸的博物館,「因為,臺北故宮的絕大部分文物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為躲避日軍佔領,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南遷』而最終運到了臺灣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國寶也能外借?
    有朋友問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消息報導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很大的爭議。不少網民表示驚訝和憤慨,有網友質疑:《祭侄文稿》這樣的國寶級文物也能外借?可能一些網友會認為,不就是一幅唐代的書法作品嗎,借出去展覽一下,進行文化交流也挺好,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祭侄文稿》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少對外展覽,近22年,僅僅對外展出過四次。1997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還有兩次分別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以及2011年的「精彩100國寶」展上進行展出,這第四次便是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至寶《祭侄文稿》要赴日本展出,網友說,不能去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如今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的博物館方面已經在其網站上做出了預告。但《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作品,保守估算距今也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這樣珍貴的紙本文物,在外借過程中極易受到損害。並且紙本書法長卷對於溫度、溼度、光線等外部環境因素十分敏感。這樣的寶中之寶要漂洋過海借展,著實令人心憂。此前也有國寶借展受損的事例,早在1993年,國寶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展覽期間就受到損傷,此後越王勾踐劍禁止出境展覽。
  • 臺北故宮文物從不來大陸,為何將《祭侄文稿》送日本展覽?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顏真卿 《祭侄文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從《祭侄文稿》1997年在美國展出算起,這是二十多年來這件國寶第一次離開臺灣境內,但是這次的展出地點設在日本雖然藝術無國界,但是私心認為,即便不來大陸,就是在臺北展出過去看那也方便些啊,畢竟離它上次在臺北故宮亮相,也過去了整整十年。但是臺北故宮的文物去過美國,去過日本,卻從來沒來過大陸展出,結合近些時關於臺北故宮的新聞,讓人看得很傷心。
  • 臺北藏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展日本合適嗎?
    東京的這次大展一大亮點是將展出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借來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公認真跡《祭侄文稿》以及唐代懷素的《自敘帖》, 由於借展文物十分貴重,讓公眾質疑這一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並稱「臺北故宮對日本真的太大方了」。
  • 臺灣將書法國寶《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展覽
    近日,臺灣將顏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外借日本展覽引發兩岸民眾熱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於明日展覽。這份文稿已經面世近1400年,原本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館,直到去年11月24日博物館宣布要將《祭侄文稿》送到日本展覽。
  • 祭侄文稿借展日本登上熱搜榜,請問臺北故宮:你憑什麼讓它出去?
    剛剛有一件國寶的遭遇在網絡上引發了全民怒火,全中國的網友都感到非常氣憤。這件國寶就是書法大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現竟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擅自出借給了日本。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祭侄文稿》給日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展出中國臺灣和日本等地收藏的多件顏真卿名作,展覽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如果不是有人在日本看見了活動宣傳,全臺灣都被蒙在鼓裡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蔡當局「媚態」難擋兩岸文化認同
    中新網2月25日電(何路曼)當地時間24日,為期40天的「顏真卿特別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落幕。這場展覽因臺北故宮將鎮館之寶《祭侄文稿》外借而引發的爭議,不會隨著展期結束而畫上句號。蔡英文當局盡顯「媚態」和「軟獨」背後的心思昭然若揭,但阻擋不住的,卻是兩岸民眾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與歸屬。
  • 臺北故宮大方得有點過頭了
    牛春梅  按照原定展覽時間,1月16日,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院正式展出。在大陸,對像《祭侄文稿》這樣珍貴的文物亦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可以說臺北故宮此次的出借,是超出文物保護常識的低級錯誤。  你要說臺北故宮沒有文物保護常識,也並非實情。《祭侄文稿》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早就被定為限制展出的珍貴文物,每次展出不超過42天,展出一次後得休息三年,上一次館內展出還是2011年,外借展出則是1997年赴美國。
  • 《祭侄文稿》《五馬圖》亮相東京,臺北故宮稱借展合法合規
    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東京國立博物展覽現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 供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開幕式現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 供圖《祭侄文稿》的展陳規格相當高澎湃新聞獲悉,《祭侄文稿》安排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第一展廳的一處獨立區域進行展示,真跡在低光玻璃展櫃中進行展陳,上面則展示著顏真卿書法及歷代題跋全卷的高清仿本
  • 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送到了日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借出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其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
  • 臺北故宮將「天下第二行書」借日本展覽,網友:別讓小日本調包了
    它就是《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草稿,這部《祭侄文稿》共計有234個字,敘述了顏真卿對安祿山叛亂的那種憤慨之情,更是對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那種報國之情的感動。這部《祭侄文稿》,顏真卿寫的時候那是極為的憤慨,全文一氣呵成,中間沒有任何的停頓,氣勢非常的磅礴,這部《祭侄文稿》的價值在於跟隨書法家顏真卿的心情而書寫,所以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如今的《祭侄文稿》被收藏在臺北故宮,而且還是絕對的鎮館之寶!
  • 最新|《祭侄文稿》事件引發熱議 在日本展覽畫面曝光
    最新|《祭侄文稿》事件引發熱議 在日本展覽畫面曝光    《祭侄文稿》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近期引發兩岸網友巨大關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1月16日至2月24日正式舉辦,但15日已開放內部展示,博物館邀請的嘉賓和媒體人士可以前往參觀。
  • 臺北故宮向日本借展《祭侄文稿》,臺媒怒了:不如還給北京
    這兩天有人曝光的一件事讓海峽兩岸的網友都異常憤怒——臺北博物館竟然把傳了1200多年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偷偷摸摸借給了日本展出這一次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的同時還長期外借了「天下第一草書」有「草聖」之譽的唐朝人懷素的《自敘帖》還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書法大家真跡
  • 《祭侄文稿》進東京 激起兩岸凜冽風
    參展精品共177件,包括中國臺北故宮典藏的顏真卿《祭侄文稿》、懷素和尚的《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等真跡。消息一出,猶如平地起風雷,引起兩岸網友巨大爭議。大家普遍擔心,將國寶級文物《祭侄文稿》長途跋涉送往東京參展,可能會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臺灣地區網民質疑其參展程序,「不見公開說明,就突然外借」,臺北故宮趕緊發表聲明,稱赴日展出「符合審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