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擁有著迷人的魅力,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中有三件作品堪稱國之至寶,這三件就是「天下三大行書」。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真跡已經失傳,只有臨本存世。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如今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的博物館方面已經在其網站上做出了預告。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代表作。安史之亂爆發之際,顏真卿的從兄一家30餘人在討伐叛亂中遇害。顏真卿在親人遇害之後一直在尋訪親人的骸骨,最終只找到了侄子的頭骨。顏真卿面對此情此景悲從中來,憤筆寫下《祭侄文稿》。這卷書法作品代表著顏真卿的書法最高成就,也代表著唐代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千百年來,人們通過這篇書法作品讀懂了大氣凜然的顏真卿,讀懂了愛國愛家,讀懂了藝術作品中飽含的真情。這樣一件珍貴的書法作品經過歷代傳承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在解放前夕,《祭侄文稿》被帶到臺北,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此珍貴的國寶外借展出,網友們表達了擔憂的心情。中國有句老話「紙壽千年」,就是說宣紙的壽命可以有上千年。但《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作品,保守估算距今也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這樣珍貴的紙本文物,在外借過程中極易受到損害。並且紙本書法長卷對於溫度、溼度、光線等外部環境因素十分敏感。這樣的寶中之寶要漂洋過海借展,著實令人心憂。此前也有國寶借展受損的事例,早在1993年,國寶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展覽期間就受到損傷,此後越王勾踐劍禁止出境展覽。
《祭侄文稿》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文物,即便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也不是隨時都能見到。這樣珍貴的文物,展覽一次就要在庫房長久「休息」以達到文物保護的目的。上一次《祭侄文稿》展出還是在2008年,國人都不能常見的至寶怎能隨意外借!瀏覽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發布的展訊,此次臺北故宮博物院還借出了唐代褚遂良臨《蘭亭序》、唐代懷素大師的代表作《自敘帖》和《小草千字文》等多件國寶。
面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任性之舉,廣大網友紛紛表達了對於文物保護的擔憂。這次國寶赴日展覽即將開幕,在此只能心中祈禱國寶一定要平安歸來!
拓展閱讀·天下三大行書欣賞
非遺中的一顆明珠——漢字書法,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欣賞
非遺中的一顆明珠——漢字書法,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欣賞
非遺中的一顆明珠——漢字書法,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