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德爾·史蒂芬·庫裡:
維基百科:(Wardell Stephen Curry ,1988年3月14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城,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在2009年NBA選秀中被金州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在第一輪第七順位選中,位置為控球後衛,效力於金州勇士。大學時期曾入選全美第一隊(first-team All-America)且獲得許多個人獎。
2014~15賽季, 庫裡獲得了NBA最有價值球員並帶領勇士隊以4:2擊敗由勒布朗·詹姆斯領軍的克利夫蘭騎士隊,奪下自1975年以來的第一座NBA總冠軍 。
庫裡
一 .童年
1988年3月14號,史蒂芬.庫裡出生在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城。史蒂芬.庫裡的父親,戴爾.庫裡是NBA球隊夏洛特黃蜂隊的得分後衛,雖然不是超級巨星,卻也是一名算得上號的球星(夏洛特黃蜂隊隊史得分王,隊史三分王,曾獲最佳第六人榮譽)。
作為球星的兒子,史蒂芬.庫裡無疑是幸運的。比起NBA很多出身貧民窟的,優越的家境和自小跟隨父親在球場的歷練,對史蒂芬.庫裡形成超高的籃球智商具有決定性作用。 這一點與長他10歲的科比相似。
小史蒂芬.庫裡坐在父親戴爾.庫裡身邊
然而,籃球的戰場,終歸是長人和猛人的天下。身高193釐米,體重86公斤的戴爾.庫裡能夠在NBA完成16年職業生涯,靠的是一手精湛的投籃。作為戴爾.庫裡的兒子,史蒂芬.庫裡那一張娃娃臉,使得他看起來比父親更加瘦弱,儘管自小在父親的薰陶和指教下的苦練,已經讓他的投籃技術超越他的父親了,但沒有人願意相信他能在聯盟裡佔有一席之地。
二. 大學
2006年,已經在高中籃球聯賽呼風喚雨的史蒂芬.庫裡滿懷信心申請加入杜克大學(美國大學籃球名校),然而K教練(杜克大學籃球隊教練)以「身材太弱小」的理由拒絕了。彼時史蒂芬.庫裡身高只有1米83,體重還不到75公斤。戴爾·庫裡帶著兒子走遍全美各大籃球名校,但都被拒之門外。戴爾.庫裡甚至厚著臉面把兒子推薦給自己的母校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在那裡,他可是校史的名人堂球員,依然無果。「抱歉,你兒子不是打NCAA(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的料」,這是戴爾.庫裡當時得到的答覆。 無奈之下,史蒂芬.庫裡只能去了NCAA一級聯賽中規模最小的戴維森學院,因為只有這所籃球水平在NCAA排不上號的戴維森學院才願意為庫裡提供獎學金。 進入大學後,史蒂芬.庫裡開始展示他的投籃天賦,不僅幫助學校取得了1969年以來的首場NCAA勝利,還曾憑藉一己之力將戴維森帶進NCAA瘋狂的三月精英八強,完成了單賽季命中162個三分球的壯舉,打破了NCAA歷史紀錄。
戴維森學院的庫裡
三 . 在聯盟
2009年,大三那年,史蒂芬.庫裡帶著NCAA得分王(場均28.6分)的光環宣布參加NBA選秀,最終確卻僅僅在第七順位被金州勇士隊選下——然而,截止到今天,史蒂芬.庫裡是2009屆NBA新秀中唯一獲得過總冠軍,唯一獲得過MVP,成就最高的球員。 ——「史蒂芬.庫裡,身高1.91米,體重83.9公斤,控球後衛。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在NBA水準之下,投籃還不錯,但籃下終結能力比較弱。庫裡不是那種能馬上適應NBA的球員,他沒什麼潛力,想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會比較難,不要指望他能掌控球隊的進攻。」 這是2009年史蒂芬.庫裡的選秀報告摘要(每個NBA球隊都有專業的球探負責對全世界具有潛力的球員進行觀察和判斷,並提供選秀報告給球隊用於判斷是否選擇某個球員)。 不能馬後炮去說給出這份報告的球探不夠專業,事實上,當初那個時候,除了選下史蒂芬.庫裡的金州勇士隊,在此之前,有5隻球隊6次機會可以選擇史蒂芬.庫裡,但沒有一隻球隊這樣去做,即使掌握了第5籤位和第6籤位的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分別用第5籤位和第6籤位選擇了另外兩名同樣是擔任控球後衛的球員。是的,即使選擇兩個同樣位置的球員,他們也沒看得上史蒂芬.庫裡。
質疑和輕視同樣來自於金州勇士隊。蒙塔·埃利斯,當時金州勇士隊的得分後衛,也是頭號球星,得知金州勇士隊用第7號籤位選下了一個小個子後衛的時候,公開質疑球隊的選擇,甚至宣稱不願和史蒂芬.庫裡打球。足夠說明,傳統觀念針對史蒂芬.庫裡的輕視是如此的普遍。
進入NBA的史蒂芬.庫裡並沒有獲得太多的關注。在當時的金州勇士隊,蒙塔·埃利斯是頭號球星,球隊老大,而這個老大雖然無法改變球隊的決定,卻可以在球場上決定一切。作為新人的史蒂芬.庫裡,更多的時候,是要在球場上為球隊頭號球星服務,新人要低調再低調。蒙塔·埃利斯是球隊進攻的第一選擇,史蒂芬.庫裡更多地需要為頭號球星創造更好的進攻機會。整個賽季,在勇士隊中,史蒂芬.庫裡的出手投籃次數僅排名第3,場均只有14.3次,蒙塔.埃利斯則是22次。 儘管如此,整個新秀賽季,在有限的球權下,史蒂芬.庫裡場均轟下了17.5分,排名所有新秀中的第2位。另外還有5.9助攻、1.9搶斷,這兩項數據都是同年新秀中的第1。更可怕的是,庫裡投進了166記三分球,命中率達到43.7%,兩項數據同樣都是新秀中的第1。憑著這個成績,史蒂芬.庫裡在2009-2010賽季最後的新秀排名中列第二,遺憾地與當年最佳新秀榮譽擦肩而過
那麼作為父親的戴爾.庫裡怎麼看待自己的兒子呢?戴爾.庫裡曾在後來的回憶中說:「有人跟我說,你的兒子未來要打籃球賺大錢吶。我想,好吧,也許是海外聯賽(指歐洲和亞洲)吧?」是的,起碼在那個時候,即使對自己知根知底的父親,也沒有對史蒂芬.庫裡的未來有太大的希望。人類的固有認知,通常會為自己的判斷帶來障礙,這可能是史蒂芬.庫裡一直以來被輕視的原因。
而在這種態度下,對庫裡的性格產生多大的影響不得而知,也許會是他不斷進取的動力,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這些質疑始終讓他有心結,那就是他在內心認為:「我不行,我不是最好的,即使場均40分,我也當不了聯盟第一人。是啊,好人成不了霸業,想得第一,得讓人服。
15年總決賽FMVP伊戈達拉
四 . 三分背後的故事
幾年前,庫裡與慈善機構「Nothing But Nets」籤訂了一份協議,此後庫裡每命中一記三分球,將為該組織捐贈3頂防瘧疾蚊帳。也就是說2016賽季之後的非洲大地上,有1206戶貧困家庭得到了經殺蟲劑處理過的蚊帳。
2013年的夏天,庫裡去非洲的坦尚尼亞做公益活動,在那裡,難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籃球,什麼是NBA,當然更不知道庫裡是誰。但這阻擋不了庫裡對他們的幫助,那裡貧窮、落後,瘧疾肆虐,休賽期的NBA球星寧願去度假,誰願意去那種地方?但是庫裡去了,他還向那裡的難民營家庭提供了免費的蚊帳以預防瘧疾。
不管怎麼說,他都是家人的驕傲,被人質疑再多,也會心平氣和,畢竟再艱難的時刻也一樣走過來了。做到了這些成就,對得起他的付出。也給了許多天賦一般還在成功路上磕磕絆絆前進的人一股信念,正如虔誠的基督徒庫裡的鞋子上寫著:聖經腓立比書4:13節:「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上帝),我凡事都能做」。英文是:Philippians 4:13 "I can do all things through him who strengthens me"。
I can do all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