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美的月夜泛舟唐詩,洞庭湖上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2020-12-23 老張侃詩詞

月夜泛舟,想想都是令人神往的美麗景色。駕駛著一葉扁舟,行走在美麗的湖面之上。看天邊升起皎潔的月亮,給這片湖水籠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背後,更有一種把天底景色都放在心中的愜意自如。

這是唐詩當中非常容易見到的意境之美,有山有水有船有月。詩人們在這裡就像是進入了世外桃源,盡情地揮灑著上天賦予的才華,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完美融合。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這首唐詩就是李白的《遊洞庭湖五首·其二》,李白和友人一夜遊洞庭湖,駕駛一葉扁舟在月光灑滿的湖面上自得其樂。

李白的詩歌當中多有幾分仙氣,這首古詩也不例外。「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秋天的夜晚,洞庭湖面上清澈無比,沒有虛無縹緲的煙霧籠罩,只能看到月華如水,萬家燈火。

但此時的李白似乎有一點疑惑,煙霧繚繞那是最有仙境意味的表達,但是水面上什麼都沒有,怎麼能夠乘著這煙霧繚繞上達天庭呢?

詩歌當中顯然已經有了李白羽化而登仙的渴望。但是這美麗的景色也不能辜負啊。既然沒有辦法登仙,不妨趁著這最為美麗的景色,飲酒作樂: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吧!

這首古詩讀起來非常簡單,但是也能夠看得出洞庭湖的秋夜之風景。清風朗月,天地間一片輕靈。李白雖然期待羽化而登仙縹緲的境界,但是也並不妨礙他對於眼前澄清的新世界的欣喜。

明月皎潔,湖水悠悠。澄澈無煙,水月相映,這是李白筆下的風景。洞庭湖上水天一色,美不勝收。不知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洞庭湖的夜景是否還如李白筆下那般誘人?

相關焦點

  • 李白最精彩的一首寫洞庭湖的唐詩,水天一色的美景讓人嚮往
    就像蘇軾最喜歡在西湖邊寫景抒情,在杜甫的唐詩當中多有長江的意象一樣,李白對於祖國的壯麗山河也有獨特的思考和品鑑。比如他筆下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如他筆下的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都是精彩之語。
  • 李白遊覽洞庭湖時寫下的這首詩,想像力十足,唯美至極令人神往!
    當李白在遊覽洞庭湖時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描繪眼前的美景呢?小赫赫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首李白描寫洞庭美景的作品——《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李白的《遊洞庭湖五首》是他在遊覽洞庭湖之後所寫的一首組詩,其中一共有五首,今天我們說賞析的是第二首。平淡的開頭,突然地想像李白在首句中就將自己遊覽洞庭湖的時節以及他對於洞庭湖的整體印象描繪了出來。
  • 讀了李白這首寫洞庭湖的詩,才知道詩仙的想像力
    後來範仲淹《嶽陽樓記》中寫洞庭湖夜景名句「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或也受到前人啟發。《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唐·李白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公元759年,原本處於流放的李白被赦免,他順著長江疾流而下,寫下了千古聞名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同年,刑部侍郎李曄貶官嶺南,行經嶽州,與李白相遇,他們二人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湖上,寫下了《遊洞庭湖五首》,這首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首。
  • 兩首描寫洞庭湖的名作,李白與孟浩然華山論劍,難分難解
    李白與孟浩然都是盛唐時代的大文豪,李白的作品善於聯想和誇張,富於浪漫氣息。孟浩然的詩歌多描寫山水田園生活,經常抒發隱居閒適和羈旅愁思。李白把老孟當成前輩,讚頌他淡泊飄逸,「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而當李白深感淪落江湖、心有不甘時,老孟卻在啼鳥春聲裡、於山水田園中,發出沉睡的鼾聲。下面介紹兩首描寫洞庭湖的名作,李白與孟浩然華山論劍,難分難解。
  • 李白、賈至同遊洞庭湖,各自寫下一組絕世詩篇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於流放途中遇赦,秋時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嶽州(今湖南岳陽)。在洞庭湖 ,李白碰到了兩位故人。一位是族叔李曄,一位是當年的老同事賈至。 這三位都因為被貶在他鄉相遇,一下子就有了同病相憐的味道。
  • 蒙曼最美唐詩-李白《清平調》
    蒙曼最美唐詩 唐詩像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朵盡情綻放的「孤獨之花」,大放異彩的背後,是詩人的孤獨。但這種孤獨,不是離群索居的寂寞,不是自我封閉,而是自由靈魂的飛揚,真實生命的敞亮。
  • 描寫洞庭湖的最美的三首唐詩,讀完後心都醉了!
    在唐代,洞庭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湖中物產豐富,水面景色優美,沿湖一帶更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流連於洞庭湖畔的水光山色,留下了不少傳世名篇。在唐代,洞庭湖中有一個小島君山,又名洞庭山。由於它的存在,洞庭風光更加美麗。
  • 唐詩三百首寫洞庭湖最出色的詩篇,堪與杜甫唐詩並稱唐五律之冠
    洞庭湖在古代的時候號稱為「八百裡洞庭」,面積非常大,當然現在沒有這麼大面積了。但是它的流域,卻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的發祥地。在古代的詩作當中。有很多詩人都曾經來到這裡,感嘆洞庭湖的美麗景色,留下屬於自己的詩作。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不選《春江花月夜》和李賀的詩?
    大家耳熟能詳並廣為流傳的廣告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流傳至今已兩百多年。它來源於《唐詩三百首》(以下簡稱《三百首》)的原序。《三百首》編者為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原名孫洙)。該選本是影響最大的唐詩選集,也曾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 李白比較冷門的5首七絕
    李白是中國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以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其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歷來備受傳誦,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李白比較冷門的幾首七絕。
  • 詩意山東|李白泛舟今兗州城東,留下詩句:日落沙明天倒開……
    詩歌鑑賞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這組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後數年李白寓居東魯(今山東濟寧一帶)期間。李白當時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位於兗州城東),作此詩記遊。這兩首詩描寫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許多自然物獨特的形態,也勾勒出波搖石動、舟尋溪轉和桃花夾岸的生動畫面。兩首詩都是前面寫景,後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雪夜訪戴的典故,反映了詩人豪邁灑脫的風貌。全詩寫景入妙,用典無痕,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
  • 李白的這幾首詩,寫自己被貶後遊洞庭湖,對後來的劉禹錫產生影響
    中書舍人賈至也先後被貶為嶽州司馬,而李白則剛從去夜郎途中被大放回來,乾元二年(759)秋天,他們在嶽州相遇,三人相伴。在一天的夜晚趁月色同遊了洞庭湖。這一組詩記述了他們雖為貶臣逐客,但卻豪情不減、遊興甚濃的情況。
  • 流淌的詩河——唐詩裡的黃河長江
    黃河以其奔騰的氣勢、不羈的性情入唐詩,而唐人寫黃河者,以李白最為突出。凡河水一瀉千裡之壯闊,撼山動地之咆哮,橫空出世之超邁,落天走海之豪放,都能在李白筆下找到非凡的描摹,黃河的自然意象因之在唐詩中定格。長江在詩人筆下則大不相同。詩中流走的不僅是水,更是水上所載之舟與舟上濟渡之人。
  • 李白的酒、杜甫的悲、王維的山中紅葉,譜寫成了最美的秋天詩句
    這兩句詩寫的是秋天的輕風,吹起洞庭湖上一片漣漪,帶來了初秋的涼意。「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偉大意義在於,這可能是中國最早描寫秋天的詩,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後世所有秋天的詩歌,都是屈夫子的孫子。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這三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大詩人李白,他剛剛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返江陵時寫下《早發白帝城》,此時身在嶽陽,與老友相遇,自是心情愉悅。於是有了三人蕩舟洞庭湖上的場景。三個大老爺們,在船上遊玩,夜色下,就著明亮的月光,酒自然就是主題了。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
  • 因為李白,武漢與江蘇有了「唐詩情緣」
    說起詩詞,湖北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中國詩詞史上不能繞開的重鎮,從屈原的《楚辭》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從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到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詩的湖北」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經典名篇。詩詞也將湖北和江蘇這兩個長江之濱的文化大省聯繫在一起。武漢與南京、武漢與揚州之間,各有一段「唐詩佳話」。
  • 打開唐詩之門,遇見詩仙李白之《雨後望月》
    如果要問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自然物象是什麼的話,一定非月亮莫屬,它是宇宙自然呈現給世人最美的意象,是歷代詩人最富浪漫色彩的靈感來源。幾乎每個大眾熟知的詩人都曾寫過提及月亮的詩詞。這其中,李白是邀月入詩最為傑出的代表,沒有之一。他一生寫下有關於月亮的詩作有近四百首之多。如果問月亮除了掛在天上,還經常出沒在哪裡?
  • 《唐詩三百首》300首剛剛好嗎?李白在收錄數量上也只能排第三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個詩人的311首詩。並非如書名所說300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附錄:杜甫:望嶽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二首之一 、 之二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寄韓諫議 古柏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兵車行 麗人行 哀江頭
  • 月亮最美的唐詩
    唐詩中,寫明月的很多,但我認為把月亮寫得最美最多情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行,有十五句是直接寫月亮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本就是屬於豔曲,它和《玉樹後庭花》同為最豔麗的曲調(《舊唐書·音樂志》),但張若虛並不僅局限於曲調的豔麗柔情,而沉湎於淺俗的感官刺激與享樂,而是寓情於景,在纏綿中揭示出人生的感悟及哲理的啟迪。景美不美,最重要的是該景能不能牽動人心底的那一絲絲情,與「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是一樣的道理。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賀知章,李白的粉絲,為人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鑑風流之士。他也是杜甫《飲酒八仙》詩裡的酒仙之一,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還擅長寫草書,落筆精絕。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說:「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張旭,著名書法家,詩人。他和李白是朋友,也是賀知章的姻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