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魅力就是詩人用他們的視角將所見所聞通過筆下雄渾有力、神奇無比的筆觸生動深刻地介紹給我們,不同的詩人、不同的風景中所透露出的感情與哲理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位詩人在自己的不同時期對於相似的情景,心中的所感與所想也是有很大差別。
上一期小赫赫與大家分享了一篇來自「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的詩,他與劉禹錫等眾多詩人具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與他的師傅蘇軾也在亦師亦友間分享著彼此的人生故事。
《全宋詩》中很孤獨的一首詩,全詩無一個愁字,但每句都憂愁至極
對於自然風景的描寫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寄景抒情題材,而這其中湧現出了數以萬計的經典作品,比如蘇軾在遊覽西湖時就發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樣的感慨,在杜甫的詩中更多見的是曠闊與豁達的自然意象: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而李白則將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與品鑑融入到眼中的大好河山之中,他的作品充滿了想像以及浪漫主義色彩,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般的瀑布,以及「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般的道路艱難。
當李白在遊覽洞庭湖時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描繪眼前的美景呢?小赫赫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首李白描寫洞庭美景的作品——《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這首詩將洞庭湖描繪得令人神往,甚至超越了其好友孟浩然的那千古絕句: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而寫出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讓我們心生嚮往。
李白的《遊洞庭湖五首》是他在遊覽洞庭湖之後所寫的一首組詩,其中一共有五首,今天我們說賞析的是第二首。
平淡的開頭,突然地想像
李白在首句中就將自己遊覽洞庭湖的時節以及他對於洞庭湖的整體印象描繪了出來。南湖秋水夜無煙:當我來到洞庭湖當中的南湖時,秋天已經早我一步先到了,在晚上時分泛舟其上,欣賞著湖水的浩渺煙波以及如畫的澄澈氣象。水面上秋風徐來,波光粼粼,秋風過後水面平靜至極,就像一面鏡子,上面也沒有煙霧的籠罩。
開頭時如此的平淡無奇,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是這句話極具表現力與想像的張力,月夜泛舟波瀾不驚的景象與意味,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不會有這樣切身的體驗。李白在第一句中雖然沒有進行刻意地雕琢,但是這樣一幅唯美的洞庭美景就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接下來的一句更是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力。「耐可乘流直上天」,在煙霧籠罩下的湖水好像身處仙界,我甚至可以乘著這煙霧直達天庭,到真正的天上仙界去暢遊一下。
絕美的意境,如醉的畫卷
這樣的朦朧美景能上天遨遊一番豈不是美哉!但是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在船裡欣賞著洞庭夜景吧!細看之下,簡直美翻了,今夜無風夜無眠,我就趁著這皎潔如玉的月光好好享受一下這愜意的時刻,在這個美麗的夜晚,如果可以到哪遠處的白雲邊上買醉才算是不辜負這美好的景色和啊!
結尾兩句,李白在開頭想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洞庭的夜色與皎潔的月色融合在一起,甚至還想著架舟到「白雲邊」區喝得酩酊大醉,「白雲邊」「買酒」多麼浪漫絕妙的想像與圖景啊!
從藝術手法來看,這首詩通篇運用了誇張以及大膽的想像,比之前的登樓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讀後令人覺得神往無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縱觀整個唐詩的發展過程,有很多詩人模仿李白這樣的描寫手法去寫景抒情,但是都沒能超越他,也沒人再次寫出這如此奇瑰、俊逸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