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洞庭湖劉禹錫寫下這首詩,28個字渾然天成,其中兩句最是奇妙

2020-12-14 一號詩巷

一個深秋時節,詩人劉禹錫被流放到連州一帶做刺史,未料到了十月他又遭遇了一次不幸的流放,真是重重打擊,命不逢時。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次坎坷經歷,讓得劉禹錫有幸目睹了月光下美麗壯觀的洞庭湖景色,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望洞庭》,全詩僅僅28個字卻無一不經典,最後兩句尤其美妙,堪稱神來之筆,下面不妨隨詩巷一起來欣賞這首佳作。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描寫德十分優美動人,就如名師手下臨摹出的水墨圖畫一樣,讓人看一眼就會陶醉。洞庭湖在我國湖南省北部,面積廣闊,波瀾壯觀,它有海的溫柔更有海的神秘與雄宏。劉禹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正處在人生低谷時期,但是他借詩表現出來的卻是無比灑脫之情,這點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詩的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知」中,作者把湖水與秋月放在了同一幅畫面當中,下有無邊的水面,上有靜靜懸掛的明月,二者皆帶有寧靜的韻味。試想一下,在皎潔月光鋪撒下,銀光點點的湖水顯得多麼美麗,這水天一色,水月一色的景象呈現在朦朧的波光中,怎一個美字了得。

詩的第二句作者用到了一個比喻:「潭面無風鏡未磨」。月光下的湖面就如一面明亮的鏡子一樣平靜沒有波瀾,「鏡未磨」三個字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畫出了無風的水面平靜與清澈。這一比喻把具體的物象抽象化,又把抽象的物象具體化,將二者的共同點想結合,把最美的一面展現在讀者眼前,帶給人十足的享受,不得不感嘆詩家語就是如此神奇有力。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亮點所在,而且作者又一次用到一個比喻:「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遠遠望去,洞庭湖中的水秀麗無比,而那君山就像是放在潔白銀盤之中的一顆青螺。作者把美麗的湖水比喻成銀盤,把奇特的君山比喻成青螺,足見水的開闊和山的可愛。這「八百裡洞庭」在詩人筆下變成一件藝術品,它來自於鬼斧神工的雕琢,我們在感嘆詩人想像力豐富的同時,也由衷讚嘆自然界的偉大。如此奇妙的構思與語言描寫,為我們呈現了最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也充分見證了作者如洞庭湖水一樣開闊的胸襟,不愧是膾炙人口的絕唱!

在劉禹錫這首詩中,我們並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沮喪與悲傷,反而是被作者超凡脫俗的浩然正氣而感染,能夠在艱難中保持樂觀心態,示人以正能量更是這首詩與眾不同的地方,值得每一位讀者去學習稱讚。

詩巷文採有限,解析淺口,不知您對此詩有何看法,歡迎您更深層次的點評。

相關焦點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四川民歌很有特色,儘管看似粗獷,但是情感細膩,劉禹錫非常喜歡四川的民歌,所以他把民歌結合到詩歌裡,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他的組詩,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那麼在這組詩中,有一首可謂是弦技之作,也就是其中最後一首,通篇寫得很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在劉禹錫的詩裡,君山化身為青螺,那麼洞庭湖變成了什麼
    無論是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又或者是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都是對洞庭湖的描寫。到了北宋時期,範仲淹的一篇《嶽陽樓記》更是寫盡了八百裡洞庭湖的萬千氣象。描寫洞庭湖的詩詞文章雖然不少,但大多是展現它濁浪排空,氣吞山河的壯麗景致,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望洞庭》,卻描繪了洞庭湖在風平浪靜時的秀美之色。
  • 李白的這幾首詩,寫自己被貶後遊洞庭湖,對後來的劉禹錫產生影響
    洞庭湖詩第一首,說明「日落」,是遊洞庭湖的開始。一、二句介紹洞庭湖的位置,晴空無雲,水盡南天,正是好遊的天氣。三、四句提出引人神往的湘君傳說,交代夜遊的原因。第二首描寫月亮出來後,他們泛舟,痛快的喝酒、賞月為樂。借賒洞庭湖的月色,到白雲邊去買酒暢飲,這是一種詩意的說法,不過極寫他們的興致之高罷了。其中「賒月色」的說法,在其他的詩中也重複過,如「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韓侍御之廣德》),就是一例。
  • 讀了李白這首寫洞庭湖的詩,才知道詩仙的想像力
    屈原《九歌》以下,洞庭湖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愛,在不同人筆下呈現萬千氣象。在杜甫筆下,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天地星辰都在湖上游離飄蕩;在孟浩然筆下,是「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波瀾壯闊氣象萬千;在劉禹錫筆下,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無風無波寧靜美好;而在李白筆下,則充滿了詩仙式的誇張與飛騰的想像力。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之所以被叫做詩豪,是因為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泰然處之,無論被貶何處,總在找到安慰自己的樂趣。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他雖不像李白那樣囂張,卻當真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 李白遊覽洞庭湖時寫下的這首詩,想像力十足,唯美至極令人神往!
    對於自然風景的描寫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寄景抒情題材,而這其中湧現出了數以萬計的經典作品,比如蘇軾在遊覽西湖時就發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樣的感慨,在杜甫的詩中更多見的是曠闊與豁達的自然意象: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
  • 劉禹錫與白居易不愧是好朋友,出門攜手遊玩,並為此還寫下一首詩
    那說起描寫兩人攜手出遊,寫下最為令人感動的作品,自然是要數這首《同樂天登棲靈寺塔》,這首詩也是兩人遊玩了棲靈寺塔之後,於是有感而發,劉禹錫匆匆創作出來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他把自己和白居易當時遊玩時的心情,以及對於棲靈寺塔生動有趣的描寫,那都是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也是很讓人感動。
  • 劉禹錫經典詩歌:水天一色,洞庭湖最美在秋天!
    古人常說「八百裡洞庭」,洞庭湖景色優美,這也讓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駐足。孟浩然筆下的洞庭湖水勢洶湧「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杜甫筆下的洞庭湖浩渺壯觀「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大家最熟悉的洞庭湖,可是你知道風平浪靜時的洞庭湖是一種怎樣的觀感嗎?
  • 劉禹錫被貶和州,卻在途中寫下一首絕美唐詩,美到令人心醉
    總之,詩人筆下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首首絕美詩篇,即便是過了千百年,我們今天讀來也依然感到驚豔而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詩《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顧名思義,劉禹錫這首詩主要歌詠的便是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美到令人心醉。
  • 春風得意時被貶,劉禹錫寫下這首千古名篇,短短幾句彰顯一生豪情
    每到這個時候,悲秋傷秋之情總會不時地湧上心頭,這一點古人和今人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詩壇有了一曲曲悲秋之作。一向灑脫的李白,在秋月下寫下了《秋風詞》,「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詩仙的秋天滿滿的相思之苦。而沉鬱的杜甫,在秋高風怒時寫下了《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秋風中的杜甫令人心疼。
  • 劉禹錫的這首詩很冷門,卻是一首高亢的秋歌,值得你我一讀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始聞秋風》,卻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獨特的美學趣味。詩中所包含的這種倔強進取的精神和品格,無論古今都是難能可貴的,都值得你我一讀。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寫出名句「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唐代詩人劉禹錫。
  • 劉禹錫在離開蘇州前一天,寫下兩首很傷感的詩,每一首都直擊人心
    那麼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劉禹錫的《別蘇州二首》,這也是他在離開蘇州的前一天所作,當時詩人在蘇州擔任刺使,非常喜歡當地的風景,所以在離開之時,寫下了這麼兩首很傷感的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悲痛,也充分說明了詩人對於蘇州的喜愛。其一三載為吳郡,臨岐祖帳開。
  • 劉禹錫的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劉禹錫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的美,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可以說是劉禹錫眾多詩作中,非常特別,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詩作,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劉禹錫的浪淘沙意蘊深厚,三首詩寫出了人生的三個階段
    劉禹錫卻毫不抱怨,面對窗外的江景,題寫對聯一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他不僅安心住下讀書作文,還在這期間寫下《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現了他面對艱難的達觀精神。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著名的《浪淘沙》,這組詩共九首,是劉禹錫在唐穆宗長慶年間任夔州刺史時所作。
  • 陸遊臨死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震撼了無數中華兒女!
    陸遊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忱,無不催人淚下。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示兒》,便是陸遊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愛國詩篇。這首詩歷來深受世人所推崇。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每讀此未嘗不為滴淚也。愛國作家朱自清更是認為《示兒》一詩,是陸遊愛國熱忱的理想化,也是現在所說國家至上信念的雛形,也許只有陸遊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大詩人李白,他剛剛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返江陵時寫下《早發白帝城》,此時身在嶽陽,與老友相遇,自是心情愉悅。於是有了三人蕩舟洞庭湖上的場景。三個大老爺們,在船上遊玩,夜色下,就著明亮的月光,酒自然就是主題了。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
  • 一首冷門詩,絕美無比,雖然僅28個字,卻寫盡了江南的唯美秀麗!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戴叔倫。雖然整首詩只有四句短短28字,卻意境唯美,看似是信手拈來,卻是把江南美景描繪的如詩如畫,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更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
  • 李白見到採蓮女子,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開篇兩句便令人心醉
    譬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就寫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南宋詩人陸遊也曾寫下「採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的詩句。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採蓮曲》。它是李白漫遊吳越時,一次見到採蓮女子後,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在春日的荷花叢中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
  • 杜牧的這首詩,只有28字,卻被譽為詠紫薇詩中的千古絕唱!
    自古以來,詩人就十分讚賞紫薇花高潔的風骨和謙遜的品格,寫下了一首首詠紫薇的詩篇。譬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獨佔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託春風」,宋代詩人楊萬裡的「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等等。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紫薇花》,便被譽為詠紫薇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對於杜牧而言,他本身就像一朵紫薇。
  • 劉禹錫這首詩看似在描寫桃花,其實是在抱怨,還諷刺了當時的權貴
    雖然他後來從湖南被召回過,但是他的遊歷長安的玄都觀時,寫了一首詩,諷刺了當時的權貴,又再一次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也就是今天的連州,在那裡他一呆又是十幾年,後來又被召回,他已經是一位老者,再次到玄都觀遊玩,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這首詩可以說是同樣的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雖然這首詩表面與他前所作的那一首一樣,也是在描寫玄都觀裡的桃花,但是字裡行間,卻是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