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洞庭湖把楚地分割成湖北湖南,在洞庭湖的南邊就建了個嶽陽樓。
公元716年,堪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嶽陽後,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後來各種關於洞庭湖和嶽陽樓的鬥詩大賽,就開始了。
首先登場的是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是為了向張九齡推薦自己,寫的有點扭扭捏捏。其中寫洞庭湖的主要是「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這一句的主要意思是雲夢澤水汽騰騰的,波浪足夠撼動嶽陽城了。這句話把洞庭湖的氣勢寫出來了。
之後登場的是李白,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這首詩寫的是李白晚年被朝廷赦免,登樓後的愉快心情。李白還在嶽陽樓留下了一副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這副對聯則是對洞庭湖風景的描繪。
之後登場的是杜甫,杜甫比李白要小十幾歲,杜甫晚年也去了嶽陽樓。
登嶽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中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也是描繪洞庭湖風景的,但有孟浩然和李白等的詩詞在前,杜甫就發揮了他的想像力,把洞庭湖能夠吐納日月,拆分吳楚給想像出來了。
杜甫還寫了其他幾首關於嶽陽樓的詩,也是很好。
後世人大多數認為杜甫詩比孟浩然的詩要好,主要因為杜甫的詩描述的洞庭湖比孟浩然描述的洞庭湖還要有氣勢,還要有想像空間。
到了當代,湖南人民為感謝杜甫寫詩為嶽陽樓和洞庭湖宣傳,還給他建了個紀念亭叫做「懷甫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