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公元733年的夏天,44歲的孟浩然再次走出了隱居多年的鹿門山,他要前往長安,為自己的仕途再做一次嘗試。
當他途徑嶽陽時,卻不經被一人間大觀吸引了目光,停住了腳步。吸引他的不是嶽陽樓,而是從嶽陽城陵磯注入長江的洞庭湖。
八月的洞庭湖,水氣蒸騰,浩浩湯湯的湖面上宛如有雲霧繚繞,如夢如幻,讓人不由得想起了它曾經的名字——雲夢。
關於洞庭湖,它名字最早的由來說法眾多。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裡,《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裡。"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範仲淹就曾於嶽陽樓上,望著浩蕩的洞庭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嶽陽樓記》,在他的筆下,洞庭湖陰時淫雨霏霏、濁浪排空;晴時一碧萬頃、浮光躍金。可謂是氣象萬千,壯觀無比。
但相比於身居高位的範仲淹,數百年前的孟浩然在遇見洞庭湖時,已過不惑之年,仍是一介布衣。他看洞庭湖,不單單只看到了洞庭湖的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這首望著洞庭湖寫就的五言律詩,之所以名為《望洞庭湖增張丞相》,是因為孟浩然想將它贈與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他希望能夠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從而在仕途上終有所獲。
可對於在大唐詩壇已經聞名的孟浩然來說,太過於直白的幹謁詩他是寫不出來的,所以為了保持一點身份和矜持,借著洞庭湖,孟浩然在詩中加入了屬於自己的委婉。
這首詩李,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嶽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與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託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五六兩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
最後兩句,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詩人借了這句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作為幹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極具特色,即使放在盛唐詩壇也是當仁不讓的佳作。
然而洞庭湖帶給孟浩然的靈感,並沒有幫助他成功入仕。公元734年,孟浩然於長安求仕未果,同年返回故鄉襄陽。
此後的幾年,這位著名的田園詩人四處遊歷,雖曾在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期間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卻還是還鄉隱居。公元740年,孟浩然因背疽病發而去世,享年51歲。
可以說終其一生,孟浩然都沒能獲得仕途的成功。但那首為了求官而做的洞庭湖的詩句,卻成了他田園詩裡的名篇,和許多千古流傳的名詩一起,在唐詩的歷史裡熠熠生輝。
而那浩浩湯湯的洞庭湖,依然千年不變的流淌,滋養著四方土地,造就了洞庭沿岸的魚米之鄉,讓嶽陽樓等勝跡名垂歷史,也讓劉禹錫、範仲淹等無數後世文人們,依舊為其感嘆吟詠,將洞庭湖的魅力,傳遞千載。
往期精彩
詩行天下|昭君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行天下|赤壁:文武赤壁又何妨,東坡周郎各流芳
詩行天下|三峽:雲結海樓月成鏡,三峽星河影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