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行天下|洞庭湖:氣蒸雲夢澤,涵虛混太清

2020-12-14 詩享書局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公元733年的夏天,44歲的孟浩然再次走出了隱居多年的鹿門山,他要前往長安,為自己的仕途再做一次嘗試。

當他途徑嶽陽時,卻不經被一人間大觀吸引了目光,停住了腳步。吸引他的不是嶽陽樓,而是從嶽陽城陵磯注入長江的洞庭湖。

八月的洞庭湖,水氣蒸騰,浩浩湯湯的湖面上宛如有雲霧繚繞,如夢如幻,讓人不由得想起了它曾經的名字——雲夢。

關於洞庭湖,它名字最早的由來說法眾多。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裡,《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裡。"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範仲淹就曾於嶽陽樓上,望著浩蕩的洞庭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嶽陽樓記》,在他的筆下,洞庭湖陰時淫雨霏霏、濁浪排空;晴時一碧萬頃、浮光躍金。可謂是氣象萬千,壯觀無比。

但相比於身居高位的範仲淹,數百年前的孟浩然在遇見洞庭湖時,已過不惑之年,仍是一介布衣。他看洞庭湖,不單單只看到了洞庭湖的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這首望著洞庭湖寫就的五言律詩,之所以名為《望洞庭湖增張丞相》,是因為孟浩然想將它贈與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他希望能夠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從而在仕途上終有所獲。

可對於在大唐詩壇已經聞名的孟浩然來說,太過於直白的幹謁詩他是寫不出來的,所以為了保持一點身份和矜持,借著洞庭湖,孟浩然在詩中加入了屬於自己的委婉。

這首詩李,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嶽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與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託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五六兩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

最後兩句,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詩人借了這句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作為幹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極具特色,即使放在盛唐詩壇也是當仁不讓的佳作。

然而洞庭湖帶給孟浩然的靈感,並沒有幫助他成功入仕。公元734年,孟浩然於長安求仕未果,同年返回故鄉襄陽。

此後的幾年,這位著名的田園詩人四處遊歷,雖曾在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期間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卻還是還鄉隱居。公元740年,孟浩然因背疽病發而去世,享年51歲。

可以說終其一生,孟浩然都沒能獲得仕途的成功。但那首為了求官而做的洞庭湖的詩句,卻成了他田園詩裡的名篇,和許多千古流傳的名詩一起,在唐詩的歷史裡熠熠生輝。

而那浩浩湯湯的洞庭湖,依然千年不變的流淌,滋養著四方土地,造就了洞庭沿岸的魚米之鄉,讓嶽陽樓等勝跡名垂歷史,也讓劉禹錫、範仲淹等無數後世文人們,依舊為其感嘆吟詠,將洞庭湖的魅力,傳遞千載。

往期精彩

詩行天下|昭君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行天下|赤壁:文武赤壁又何妨,東坡周郎各流芳

詩行天下|三峽:雲結海樓月成鏡,三峽星河影動搖

相關焦點

  • 詩行天下|洞庭湖:氣蒸雲夢澤,涵虛混太清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公元733年的夏天,44歲的孟浩然再次走出了隱居多年的鹿門山,他要前往長安,為自己的仕途再做一次嘗試。當他途徑嶽陽時,卻不經被一人間大觀吸引了目光,停住了腳步。
  • 洞庭湖現「氣蒸雲夢澤」美景 河床散發陣陣水霧
    —分享—   洞庭湖現
  •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鑑賞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注釋】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3]作者:孟浩然[解析3]詩人筆底的洞庭湖博大浩瀚,「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兩句,完全可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媲美。十後四句是詩人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過在表達的時候十分含蓄、委婉。從洞庭湖的氣勢,聯想到欣欣向柴的開元盛世,正是國家用人之時,因而有心出仕;但是,欲渡無舟,故興「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之嘆。譬喻貼切,合乎情理。
  •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走進湖南岳陽旅遊景點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走進湖南岳陽旅遊景點 字號:小大2009-09-07 16:54 作者:未知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裡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賞析】「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的洞庭湖水量最大,水面寬闊。遠處與天相接,一望無際,仿佛能將天空包含在內。這裡令人想起曹操《觀滄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都是那麼的雄渾壯美,氣勢萬鈞。一個「平」字,充滿了視覺的壓迫感,很好地詮釋了洞庭湖的浩瀚寬廣。
  •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走進湖南岳陽旅遊景點(2)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走進湖南岳陽旅遊景點(2) 字號:小大2009-09-07 16:54 作者:未知嶽陽樓嶽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嶽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成為江南三大名樓。
  •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賞析】「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的洞庭湖水量最大,水面寬闊。遠處與天相接,一望無際,仿佛能將天空包含在內。這裡令人想起曹操《觀滄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都是那麼的雄渾壯美,氣勢萬鈞。一個「平」字,充滿了視覺的壓迫感,很好地詮釋了洞庭湖的浩瀚寬廣。
  • 87.蒙曼講解丨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與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託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五六兩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
  • 嶽陽樓上鬥詩,洞庭湖裡賞月
    一個洞庭湖把楚地分割成湖北湖南,在洞庭湖的南邊就建了個嶽陽樓。公元716年,堪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嶽陽後,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後來各種關於洞庭湖和嶽陽樓的鬥詩大賽,就開始了。首先登場的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 華仔詩話|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 嶽陽樓上鬥詩,洞庭湖裡賞月
    一個洞庭湖把楚地分割成湖北湖南,在洞庭湖的南邊就建了個嶽陽樓。公元716年,堪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嶽陽後,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後來各種關於洞庭湖和嶽陽樓的鬥詩大賽,就開始了。首先登場的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①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後貶為荊州長史。②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③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3、氣蒸:指湖上水汽蒸騰。4、撼:搖動。嶽陽城:即今湖南岳陽市,在洞庭湖東岸。5、濟:渡。6、端居:閒居。這裡指隱居。恥:有愧於。7、垂釣者:用來比喻進入仕途、有所作為的人。8、徒:白白地。羨魚情:想捕到魚的心情。這裡比喻詩人做官的願望。全詩解釋:農曆八月,洞庭湖漲滿浩蕩的秋水,清澈的湖水和天空混為一體。
  • 詩行天下|嶽陽樓:洞庭湖邊一勝景,文人筆下多愁地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在湖南的嶽陽城,有一座建築,它與城市同名,但名氣卻比所在的城市還大,它正對著碧波萬頃的洞庭湖,千百年來,被無數文人墨客踏足提筆,用一篇篇詩文讓其名動天下。而這個地方,自然就是嶽陽樓。
  • 詩行天下|芙蓉山:風雪依舊在,蒼山不復遠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天色漸晚,冬日裡的芙蓉山風雪瀰漫,人跡寥寥。一位孤獨的旅客行走在山間,他環顧四方,只覺得群山在暗淡的天色裡仿佛也變得更加遙遠,觸不可及。幸運的是,他終於還是尋到了一點人煙,一座簡陋的茅草屋出現在眼前。
  • 詩行天下|長沙:萬類霜天皆自由,還記當年橘子洲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1925年的深秋,一個湖南青年離開家鄉,踏上了前往廣州的旅途,他將要在那裡進一步投身於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旅途中他經過長沙,重遊了自己年少讀書遊覽過的橘子洲。
  • 《望洞庭湖上贈張丞相》孟浩然
    《望洞庭湖上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湖水平",八月秋水至,湖水漲得與岸齊平;"涵虛",水氣浩淼的樣子;"太清",天空。此聯大意為:八月的洞庭湖,平靜而浩渺,水色跟青天相接,混成一片。"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雲夢澤",雲澤和夢澤,古書稱二澤範圍極大,包括今湖南北部,湖北南部一帶,洞庭湖為其中一部分。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及翻譯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 【語文大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這就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來歷。詩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為相。這是一首描摹洞庭山水風光,並轉贈給張九齡的投贈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包含。虛,天空。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