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6日晚上6點半,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潘橋院區一會議室裡,溫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張紫梁正在為該院職工進行書畫講座。仔細一看,聽課的隊伍裡有兩名穿著「病號服」的特殊「學生」……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康復科陳列著不少患者的作品。 王如意 攝
6月26日晚上6點半,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潘橋院區一會議室裡,溫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張紫梁正在為該院職工進行書畫講座。仔細一看,聽課的隊伍裡有兩名穿著「病號服」的特殊「學生」。沒錯,她們正是該院的住院患者,因為平時酷愛繪畫寫字,院方便邀請她們一起參加學習。據悉,這是該院的一次大膽嘗試,目的就是讓「墨香文化」延伸到院內每一個角落,實現「醫患共建」墨香文化。
作為一家公立精神科專科醫院,近幾年,該院從優化布局、改造流程、注重細節、提升質量、創新服務、以人為本、緊扣醫改等多方面著手,不斷改善和提升醫院人文情懷,建設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打造暖心、貼心的醫療服務,讓人文情懷在醫院內涵建設中「生根發芽」。
商報記者 胡寧
墨香文化「共創建」 醫患關係「現溫情」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潘橋院區康復科書畫室的門邊上掛著兩幅水粉畫,作者是該院住院患者30歲的小翁,她給這兩幅畫取名為《天空下的綠草地》《夕陽》。小翁笑著告訴記者,她沒學過畫畫,就是特別喜歡,碰到不會畫的地方,她就向老師請教。畫畫讓她心情特別愉悅,每次畫完一幅畫都很開心。小翁所說的「老師」是該院特別聘請的美術專業的陳夢夢。陳夢夢說,她在這裡做治療師已經8年了,這裡很多住院患者都跟小翁一樣,特別喜歡繪畫,她平時會教患者一些繪畫技巧,不少患者的作品相當不錯。
記者看到,康復科的走廊、書畫室裡都掛著很多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出自患者之手。據了解,像這樣的作品牆,在西山院區的行政區域與康復醫療病區也有。接下來,醫院將在潘橋院區一樓大廳集中展示院職工書畫作品,讓墨香文化綻放每個角落。
近年來,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一直以「翰墨潤心、書道育人」為目標,該院的墨香文化是由醫患共同創建的。「黃醫生,你這個字寫得真漂亮!」「老李,這個顏色你是怎麼調出來的?」在書畫室,這樣的對話時常發生,在這裡,沒有醫生患者的身份界定,有的只是書友墨友和墨香精神家園裡傳遞出的濃濃醫患情。
康復科主任張麗君介紹,書畫室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書畫室不僅為住院患者而設,很多喜愛書畫的醫生也會經常來「舞文弄墨」,一來二去,醫生跟患者便常常共處書畫室,切磋書畫技藝,以墨交心,打造醫患和諧的「精神」家園。2018年,隨著潘橋新院區的落成,書畫室遷新址,無論是環境還是墨香氛圍都得以升級。
如今,書畫室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病人住院出院康復復發,醫生進進出出稍作停留,書畫室承載著他們滿滿的濃情。而這一片小天地,也成了日常病房的看診問診之外,醫生與患者的另一個溝通橋梁,在濃濃的翰墨文化中,他們互相學習,增進了醫患溝通,加深了醫患感情。
醫療環境「暖人心」 服務環節「傳真情」
走進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行為醫學科病區,最先看到的便是走廊盡頭那張軟軟的二人沙發,這個區域的牆壁上貼滿了各種有趣的卡通畫,感受到的便是輕鬆、舒適的氛圍。
這個病區的「特別」之處還遠不止此。該病區護士長高思介紹,除了布置上顯溫馨,病區在硬體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全力打造「家」文化。
中國傳統的「家」文化,最先體現在餐桌上。行為醫學科病區的用餐區很特別,配置了榨汁機、麵包機等全套小家電。「前不久的端午節,病區把大家召集起來,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患者體驗了一把傳統文化,撞蛋、包薄餅,每個人都像孩子一樣享受動手的樂趣。」高思說,不只是節日,平時,也會買些菜過來,讓廚藝很棒的患者燒起來,然後大家圍著一張大桌子,品嘗美味佳餚。「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其樂融融」。
此外,該病區還配了會客室、健身房。記者看到,會客室也布置得相當舒適,私密性也不錯,更方便平時患者家屬前來探望。會客室還有電腦,高思說,患者可以來這裡上網看看電影、聽聽歌,也就沒那麼無聊了。健身房的設施包括跑步機、腳踏車等,喜歡運動的患者可以來這裡鍛鍊。
為何將行為醫學科病區打造得像一個家,高思解釋說,因為這個病區的大部分是酒精成癮患者,這麼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她,一個家庭對「脫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這裡布置得像個『家』,患者才能安下心來,好好治療。」同時,病區也在想方設法地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在治療期間也讓他們不脫離「家庭」。前段時間,病區開展了一場「寫張明信片給家人」的活動,讓每名患者寫上最想對家人說的話,然後由病區寄出去。病區成了患者與家庭之間的橋梁,不斷傳遞真情。
志願服務「立體化」 人文關懷「零距離」
在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為老人進行科普宣講、義診,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長期隨訪並進行心理幹預,他們入戶篩查、開展「解鎖」行動,他們在2019年浙江省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榮獲銅獎,他們就是老年科的「銀髮守望」志願服務隊。
2010年,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科自主成立了一支「銀髮守望」志願服務隊,團委書記林俊彥介紹,隊員們利用休息時間開展各種公益活動,將健康講座、心理篩查、義診等帶給老年人群體,足跡遍布了全市11個縣(市、區),惠及了近9000名老人。志願服務隊也走進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調查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的困難,為老人及照護者進行心理評估、心理幹預。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每年收治的貧困精神病患者比例不低,如何能快速為他們申請貧困報銷,院方也是煞費苦心。「申請報銷這件事手續繁雜,所需材料也多,為了能讓患者安心住院治療,從2007年開始,醫院就接下了這件事。」該院醫保辦主任曹文虎說,通常情況,患者在院期間時需自費繳納住院費用,如果入院時間長還需自己墊付較大一部分的住院費用,出院後再帶齊報銷材料到當地相關部門辦理申請救助手續,一級一級向上申報,等到拿到報銷款項,得需要三五個月。而現在,患者只要安心住院治療,報銷事宜全部由醫院一站式搞定,讓患者省時、省力、省心。據估算,每年醫院為1400餘人次申請了減免費用,並為他們辦理了報銷手續。而對於一些身份不明的收治患者,醫院也是先治病救人,再談醫藥費。治療後,對於可確定身份的本地患者,醫院還會派車將其送回家,並幫助補辦身份證、市民卡,為患者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
該院副院長林崇光表示,近年來,醫院總體發展突飛猛進,潘橋院區拔地而起,但醫院時刻不忘內涵發展。醫院內涵發展的關鍵是醫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統一,人文精神是醫院發展的「隱形翅膀」。醫院會繼續把這艘心理診療「航母」打造得開放、人文、有溫度,既符合患者需求,又符合當前精神類專科醫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