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健康中國的踐行者,她是海南醫改的排頭兵。
「政府主導,社會資本投資」的創新機制,凝結了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執政為民、為民辦醫的創新智慧與遠見卓識。
2015年12月25日,經過2年零2個月的艱苦努力,海南省腫瘤醫院建成開診,填補了海南省腫瘤防治的空白,結束了海南沒有腫瘤專科醫院的歷史,圓滿完成了海南省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設任務。
勵精圖治。5年不懈努力,海南構建了全省腫瘤三級防治體系,牽頭組建了全省腫瘤專科醫聯體,成立了海南省腫瘤防治協會,開展了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醫院形成「大專科 強綜合」格局,學科齊備、人才聚集、設備精良、醫教研一體化發展,跨入國內同行先進行列。50多項腫瘤診療技術填補海南「空白」,創造了100多個海南腫瘤治療史上的「首例」,住院患者突破900人,全年門診接診量達20萬人次,極大緩解了看病難問題,初步實現了建院之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腫瘤大病不出島」目標。(梁山 文圖)
海南省腫瘤醫院外景。
臨危受命
破解百姓看病難
由於建省晚、底子薄,海南醫療民生短板相較突出。長期以來,海南沒有腫瘤專科醫院,腫瘤大病出島求醫,成了困擾當地百姓的痛點和難點。但省腫瘤醫院項目,因種種原因,被擱置多年。
民有所盼,政有所應。海南省委、省政府心繫百姓,將腫瘤專科醫院建設列入海南省「十二五」期間省和海口市重點共建項目,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10大民生實事之一。
醫療民生事業,需要社會資本承接。可是要運營一座非營利性的腫瘤專科醫院,也就意味著把「賺錢」拋在腦後。彼時,在瓊島沃土上成長起來的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臨危受命,接過了省腫瘤醫院項目建設的接力棒。
「我始終認為一個地區發展,教育和醫療是必不可少的兩塊基石。」作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實踐者,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蔣會成,曾目睹過身邊親人朋友為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吃過的苦,遭過的罪。「一開始,我就知道辦醫院不會賺錢,或者說從沒打算通過經營醫院來賺錢。我們一投是在海南這片熱土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辦醫院的初心很簡單,就是讓海南擁有自己的腫瘤專科醫院,讓海南的腫瘤患者不再為治病奔波受苦。」蔣會成說。
初心就此埋下。辦一家能為老百姓解決看病難問題的醫院,辦一家國內外20年都不落後的醫院,成了蔣會成回饋瓊島的心願。
願望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省腫瘤醫院項目在原址剛一動工,就險些遭遇「難產」。歷經坎坷,最終在省市兩級政府大力協調下,易址而建。
然而,要打造一家高水平的腫瘤專科醫院,滿足全省上下尤其是眾多患者的強烈期盼,談何容易?資金、硬體相對好解決,醫院是高技術人才聚集之地,建設一流腫瘤專科醫院,必須有一流的技術人才。
人才招聘的廣告不停推送,薪資「價碼」不斷調高,仍無人問津。求賢若渴,蔣會成等集團領導,北上京滬、西登高原、數顧冰城,延請專科人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時間,國內知名腹部腫瘤「大咖」邵永孚教授、「國寶級」病理專家何祖根教授和一批批國內腫瘤界知名專家、領軍人才、歸國學者匯聚瓊州。與此同時,新招聘的200多名醫護專才,被統一送到天津腫瘤醫院進行長達2年的專業培訓。
不足兩年時間, 一座投資22億元、佔地面積156畝、開放床位1200張、年門診量45萬人次、年收治病人2萬例的國際現代化腫瘤專科醫院,在美麗的海口西海岸拔地而起。
這座按國際現代化標準建設的腫瘤專科醫院,從立項籌建的那一天起,就承載了非同尋常的使命——緩解百姓就醫難困境。最終,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省財政廳、省編辦等關心支持下,確立了「公舉民辦」的創新經營體制,這創造了國內首個「事業單位身份、行政無級別、全員聘用制」的二類公益事業機構,成為我省乃至全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大創舉。
初心不改
醫路前行譜新篇
開弓沒有回頭箭。秉持著建設「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腫瘤醫院的目標,蔣會成以企業家的穩健與堅韌,與全院醫護和管理人員醫海耕耘,通過練內功、強學科、走出去、請進來等系列舉措,加快推進醫院在醫、教、研一體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再上新臺階。
軟硬實力不斷增強。國內一批高薪聘請的腫瘤診療知名專家、海歸博士、本土名醫,形成了腫瘤醫院強大的專家團隊;5億引進的1400多套腫瘤診療專業設備,全部處於國際技術前沿地位;對標國內和國際一流診療機構,與天津腫瘤醫院、中山附屬腫瘤醫院、美國梅奧、埃德森癌症中心等,建立人才培訓、教學查房、遠程會診等合作機制,讓患者不出島就能獲得國內和國際最好專家的診療。
專科專治用心服務。醫院按不同性質的腫瘤和不同發病部位、以及不同治療階段,設置了58個腫瘤診斷、治療、康復專業科室,實現腫瘤精準化、規範化治療,讓患者最大化受益。
初心不改,迎難而上。近五年來,一系列舉措的落地生根,讓海南腫瘤診療水平實現「彎道超車」。術中放療、骨與軟組織腫瘤、頭頸部腫瘤術後軟硬組織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腫瘤介入治療等50多項技術填補了海南腫瘤診治空白;3D腹腔鏡「保肛」根治腸癌技術、泌尿系上下尿路電子軟鏡無創取石技術、乳腺麥默通技術、甲狀腺超微創消融技術等達國內先進水平;壺腹周圍癌治療技術、腦幹腫瘤立體定向放療技術,達到國際同行優秀水平。
由於國內民營醫院發展過程中,一些不良的發展模式,使得公眾對社會辦醫戴上了「有色眼鏡」。一時間,「海南省腫瘤醫院,到底是公立還是私立」?社會頗多疑惑。患者甚至擔心,醫院環境這麼好、設備這麼先進、專家這麼有名,看病會不會很貴?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口碑成為最好的回答。細心的患者發現,相對這裡的環境與服務,價格非但不貴,甚至有些醫療服務價格還偏低。求醫患者的逐月增長,成為患者對該院一份沉甸甸信任。
這份信任,則源於醫院大膽突破,敢闖敢試,將創新機制轉化為醫院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他們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頂層設計,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建立高效的運行管理機制;實行行政無級別、全員聘用制,從根本上規避了同工不同酬、以藥養醫的體制弊端,最大限度地激發團隊的生機與活力;一切以患者為中心,消除了醫患對立,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係。
在海南省衛健委副主任周國明看來,海南省腫瘤醫院作為我省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和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探索,步子超前,這是省腫瘤醫院的重要特色,也必將是一大優勢。
呼吸專家董文教授,原在省級三甲公立醫院工作。不久前,他放棄「鐵飯碗」到省腫瘤醫院呼吸內科工作,感受頗深:「在這裡工作很單純,只需考慮如何做好醫療業務,為患者看好病、治好病就行了。過去在公立醫院工作,各種約束很多,新技術開展舉步維艱。如今只要滿足患者治療需要的器械、藥品,很快就解決。」
曾在日本、美國從事臨床醫療研究多年的博士後、中西醫結合科李志剛主任直言:「在腫瘤醫院工作,沒有行政事務的羈絆,不用考慮創收指標,作為臨床醫生,只需專注醫療業務技能的提高,專注患者的治療安全。」
仁心如沐春風裡。「回歸醫療的本質,保證患者的安全,保護百姓的健康。」這是蔣會成強調最多的話。
建院以來,海南省腫瘤醫院瞄準「痛點」,發力向前,不僅逐步兌現了「腫瘤大病不出島」的承諾,還每年吸引數百名內地患者「逆行」上島求醫,為海南腫瘤診療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海南省腫瘤醫院醫生在開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美蘭螢光示蹤」檢測技術。
仁愛精誠
醫往情深有擔當
海南省腫瘤醫院每一步的前進與發展,都融入了到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大政方針和戰略布局之中,醫院自建院之日便肩負起海南腫瘤防治重任。
守一方平安。他們牽頭組建了擔負地方腫瘤防治責任的海南省腫瘤防治中心,構建三級腫瘤體系,出錢出力,每年組織腫瘤普查登記和登記篩查工作。組織腫瘤防治協會,成立各腫瘤專業委員會,持續不斷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架起了海南與國內外頂尖腫瘤醫學交流合作的橋梁,推動了海南整體腫瘤診療水平的提高。
關口前移,預防先行。他們牽頭組建了海南省腫瘤防治醫聯體,充分發揮專科優勢,建立了涵蓋130多家縣市醫院和基層衛生院的專科協作體系。在全省持續開展乳腺癌、宮頸癌等系列早癌免費篩查活動和「回饋社會 關愛健康」「擁軍優屬 健康護航」等免費義診、健康體檢活動。2019年起,承擔肺癌、肝癌等國家5項多發「城癌」早期篩查工作,每年定向完成5000例早癌篩查任務。4年多來,他們先後派出200多支(次)義診小分隊,進社區、入黎村、走苗寨、上海島,足跡遍布瓊州每一片熱土,為社區居民、黎苗百姓、三沙邊防軍民開展腫瘤早篩、登記和科普教育,受益群眾達百萬人次。
妙手扶桑梓,懸壺為濟世。為讓貧困腫瘤患者病有所醫,醫院攜手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和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共同設立了「有愛無疾」大病救助項目,對海南貧困腫瘤患者實施大病救助。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對331名貧困患者實施救助,共發放愛心救助金538萬元。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海南省腫瘤專科醫聯體牽頭及管理單位的省腫瘤醫院,在蔣會成及院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聯合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海南成美藥業有限公司,發起專項募捐活動,緊急籌措1700多萬元,採購各類防疫物資,分批次無償捐贈給武漢抗疫一線和省內111家醫療單位。他們還先後派出多支專業醫護分隊,奔赴各醫聯體成員單位進行防疫培訓。依據省市兩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安排,組織專業人員長駐機場、港口和隔離酒店,實施疫情防控工作。醫院200多名黨員和醫護人員,主動報名請纓,志願遠赴湖北前線抗疫。曾出徵北京「小湯山」戰非典的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春,是全院第一個報名抗擊新冠肺炎的專家,最終他率領醫院選拔的醫療分隊,隨海南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進駐荊州,出色地完成了抗疫任務。
日復一日,他們堅守醫者天職,回歸醫療本質,用赤誠之心與實際行動贏得了瓊島人民的讚譽,也走出了一條「讓政府滿意、患者放心、醫護幸福」的辦醫之路。
海南省腫瘤醫院多學科聯合手術。
建功自貿港
醫海揚帆激浪行
海南省腫瘤醫院的發展目標,與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期而遇。
伴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引進外國人才優惠政策的實施,將會吸引更多的國外人才和境外遊客來瓊,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基礎的物質生活需求,進而追求更高的健康生活需要。去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了衛生健康服務方式要從「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早在2008年,蔣會成掌握「先機」,以其過人的膽識與智慧,力排眾議,實施集團產業轉型,深耕海南大健康沃土。
近幾年,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獨立投資海南省腫瘤醫院,布局瓊海樂城醫療旅遊先行區,與瓊海市政府合作建設博鰲超級醫院。依託樂城先行區平臺和相應優惠政策,積極展開國際醫療合作,引進國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前沿的醫學技術、國外腫瘤治療新藥、頂級專業醫護團隊。瑞普替尼、澤布替尼等10多個國際新藥,由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旗下的海南成美藥業,通過超級醫院平臺,利用「特許審批」政策,幾乎與國際同步引進博鰲,讓國內患者受益。
其中,創建海南第一成美醫療集團。集醫院投資管理、醫院建設諮詢、藥品器械供應鏈管理、健康管理、養老服務、融資租賃、網際網路醫療及醫院後勤服務業務於一體。
開拓俄羅斯、香港等地醫療旅遊市場,建立俄羅斯聖彼得堡中醫中心、香港亞太綜合醫療(腫瘤)中心等面向世界、服務全球的醫療品牌。與梅奧等國內外一流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合作,在海南建立培養臨床護理及醫學專科人才的高等院校,為國際自貿港建設提供優秀的醫療人才服務。
這一系列國際化、前瞻性布局,讓一投的大健康產業形成「集群效應」,不斷迸發驕人的成績與發展前景。蔣會成說:「我們的健康產業,近年發展勢頭都非常好。隨著國際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深化,我相信海南的大健康產業預期可嘉。」
美國工程院院士、前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主席勵建安教授到訪海南省腫瘤醫院後,興奮地指出:腫瘤患者的康復治療,將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第4種治療模式。他認為「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腫瘤患者康復治療最適合的地方之一」。
正在建設中的腫瘤醫院二期項目——成美(國際)醫院,構建新型的健康管理服務平臺,瞄準打造國際高端特需醫療目標,實現與國際先進醫療機構的無縫接軌,對接國際前沿的診療技術、最新的醫藥成果、最先進的醫療理念;通過發展健康產業,融入國際醫療旅遊市場,吸引國內外頂尖醫生,提升海南的醫療水平,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為海南當地居民提供優質醫療和養老服務的同時,也為參與自貿港建設的國際友人及周邊國家的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到海南來進行醫療旅遊。
伴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引進外國人才的優惠政策實施,會吸引更多的國外人才和境外遊客,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將不斷增加。海南省腫瘤醫院和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旗下健康產業,正在打造系列符合國際化標準,與國際醫療健康服務無縫接軌的服務產品。
回首往昔,海南省腫瘤醫院的發展,凝結了海南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愛與支持;聚集了無數醫者的心血,譜寫了改革創新的篇章。
為民辦醫,初心未改,他們將患者呵護於心,守護著每一道生命之光;他們以對醫療民生事業的不懈追求,鋪就一條公益性的醫改大道。
醫海揚帆激浪行。建設「國際範」標準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了海南省腫瘤醫院的快速發展,但最大「贏家」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