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省中醫藥局決定從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1月下旬,在全省開展「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11月28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主辦,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承辦,潮州市衛生健康局、饒平縣衛生健康局、饒平縣中醫醫院協辦的「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第七站)在潮州饒平縣中醫醫院舉行。
同時,為探索跨區域醫院治未病專科和脾胃病專科交流、合作共建的創新模式,促進饒平縣中醫醫院治未病專科和脾胃病專科醫療、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兩院籤訂了專科聯盟協議,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行程近1000公裡,為300餘名群眾提供健康服務
「有幸認識你們這些醫術高明的醫生,辛苦你們了。」11月28日上午,「大醫精誠 中醫名家走基層」大型義診活動在饒平縣中醫醫院舉行,前來義診的群眾為醫生護士們點讚。
42歲的黃女士因四肢雷諾現象伴氣促確診乾燥症候群合併系統性硬皮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2年餘,活動後氣促、四肢雷諾徵仍明顯,天冷時加重,並且存在心包積液、心衰病情。風溼科陳恩生副主任中醫師詳細了解病史並查看病情後,建議她入院進一步治療,調整治療方案。
51歲的張姨,因右側肢體感覺減退2年餘,曾在其他醫院診斷為「腦梗塞」,當時住院一個月後患側肢力逐漸恢復正常,出院後長期服用二級預防的藥物,感覺減退未見緩解。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黃仕營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病史,查看病情後,注意到患者發病初的MRI提示延髓左側有斑片狀影,而且發病時並有一側視物模糊,考慮一種少見的疾病——「視神經脊髓炎」可能性大,建議她到上級醫院進一步確診,給予預防復發的中醫養生建議,並為患者加用中藥以平調陰陽、化瘀通絡。
一針見效,中醫護理受群眾熱捧
孫阿姨今年剛40歲,右肘關節疼痛、屈伸不利2周,尤其是拎重東西是疼痛嚴重。在家族群看到義診信息過來求醫。在當地就診吃過止痛藥效果不佳,風溼病科護理單元宣亞男護士長運用針灸同氣相求法給予左肘陽性壓痛點針灸,運用攆針、提針、思維誘導等方法,患者疼痛立竿見影,可屈伸,無疼痛。「以前沒有試過針灸治療,現在一點都不痛了。感覺太神奇了!」孫阿姨高興地說。
專家們為群眾耐心看診,針對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老年病患等重點人群,給予科學指引和健康處方。義診現場還設置了中醫特色護理服務,開展耳穴療法等中醫特色治療,吸引了眾多群眾體驗。據統計,本次活動行程近1000公裡,11名專家志願服務33小時,共為300餘名群眾提供義診服務。
「雷鋒式的好醫生賀運河」是我們醫生的榜樣
「在賀運河看來,守護患者的信任,比守護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要。因為,他想當個好醫生。」當天下午,「大醫精誠」典型先進事跡宣講會在饒平縣中醫醫院舉行,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團委副書記吳佳儀講述了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職工職業道德標兵、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個人,原急診科主任賀運河主任的先進事跡。「
面向200名基層醫生,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14歲之前的小朋友我們不建議去做幽門螺桿菌和胃腸鏡篩查,不用公筷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感染幽門螺桿菌。」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張衛民的《胃腸鏡及相關檢查的重要性》專題授課拉開了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的序幕。
▲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張衛民授課
▲針推康復科楊路副主任授課
▲風溼病科護理單元宣亞男護士長授課
隨後,針推康復科楊路副主任、風溼病科護理單元宣亞男護士長分別開展《全經針刺法治療預防中風病臨床體會》、《中醫護理技術在風溼病科中的應用》的專題講課。來自饒平縣中醫醫院和各基層衛生單位200餘名醫生參加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