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27日訊(記者 劉小玉 潘長江)「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這是他披上神聖白衣時時刻提醒自己銘記於心的準則。他以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熱情的服務,驅走了病患心間的陰霾,還給生命一個燦爛的晴空,他淡泊寧靜無怨無悔,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用真心、愛心呵護每一位患者,無怨無悔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做好中醫藥傳承,他就是鄄城中醫醫院中醫主任醫師蘇東升。
情懷中醫,立德為先
何為醫者?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具有高尚情操,一心為患者治療病痛,懸壺濟世,精誠為民。蘇東升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地方百姓,岐黃路上的跋涉者。
《大醫精誠》出自唐朝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文章教導中醫人在臨床中時時刻刻都是以患者為主,要從患者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用藥處方。出生於杏林世家的蘇東升在大學期間讀此文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影響了他一輩子的從醫生涯。1983年的夏天,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原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的蘇東升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夢想,那就是回到老家鄄城,在當地醫院做一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中醫。
責任擔當,創新進取
在日常工作中,蘇東升利用工作之餘,刻苦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名醫醫案,認真閱讀有關醫學雜誌,外出參加相關學術會議,及時掌握本學科的國內外發展新動態、新技術、新方法,並將其運用於臨床實踐中,使很多疑難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纏繞。
縣城張莊村張女士,57歲,2017年3月17日初診。患者2016年春在一次進食油膩後發生嘔吐腹瀉,經住院治療後治癒。但此後經常腹部飽脹,時有隱痛。曾經中西醫治療,服藥期間有好轉,但停藥後又復發如初。2017年1月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膽汁返流性胃炎,用胃康寧、阿莫西林膠囊等治療,雖有暫效,但停藥後復發。診見患者面色萎黃,形態消瘦,脘腹脹滿,兩脅脹痛,納差乏力,口苦,噯腐吞酸,時有噁心,便溏,舍淡,苔薄膩微黃,脈沉緩。胃鏡檢查見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及十二指腸球部黏膜均明顯充血水腫,可見少量膽汁返流。即給予逍遙散合旋復花代赭湯,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停服其他藥物。7劑後諸症明顯減輕,30劑後自覺症狀消失,體重增加5kg,面色稍轉紅潤。服藥60天後複查胃鏡見胃及十二指腸球部黏膜炎症消失,無膽汁返流。停藥隨訪至今未復發。
在辨證施治的同時,蘇東升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學術見解,增強自己的中醫藥理論功底,將自己的學術專長發表與同行們共享。先後在省級以上醫學雜誌上發表醫學論文二十餘篇。1995年9月副主編《中西醫結合呼吸病診斷學》一部,1996年2月參編《中西醫結合內科新思維》等三部,參編《內經新論》等二部中醫藥專著。2001年1月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心衰合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一篇,2001年3月在山東醫藥雜誌發表《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60例》一篇,2001年7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發表《強心升率合劑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46例》一篇,2001年11月在山東中醫雜誌發表《生脈愈心湯合西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2例》。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積極開展科研工作,1994年主持完成中醫藥科研項目《參附強心合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獲市科學進步三等獎。1996年3月主持設計的「醫用壓舌板套」獲國家專利。由於在中醫藥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有創新性成果,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同行的公認和科學認定。
醫者仁心,服務患者
蘇東升經常說:醫者仁心。醫生面對的患者,很多因病痛的折磨而情緒急躁、焦慮、抑鬱,所以在詳細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心懷大愛,耐心細緻地與患者交流、溝通,安撫患者,消除疑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治療的積極性。蘇東升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對待患者不論貧窮、髒亂與否,都平等對待,態度和藹,體貼關心。遇到疑難病患者,經常廢寢忘食查找資料,想方設法為患者接觸疾苦。為方便患者就醫,早上班、晚下班是家常便飯。有時剛到家接到患者需要診治的電話,他毫無怨言從家回到醫院為患者治療。
鄄城縣城董口鎮農民吳某,69歲,患中風偏癱,需要定期複診,由於活動不便,家庭條件不好,平時看病連公交車都捨不得坐,十餘公裡的路程都是由家人騎三輪車帶著老人過來。經常每次複診都到了下班時間或下班很長時間才能趕到,但蘇東升同志從不推拖,不管多晚,總是耐心細緻的為老人診治。
還有很多蘇東升的老病人,由於年老體弱活動不便,蘇東升同志便利用休息時間,到病人家中為老人診治。有時患者來院看病,取藥交款時發現錢不夠,離家又遠,蘇東升經常拿出自己的錢為患者墊付藥費,以免耽誤患者治療,充分體現了一名醫者仁心。
廉潔行醫,醫德高尚
「不讓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錢,合理檢查,憑良心開藥」是蘇東升同志經常說的,也是醫護人員遵守的道德準則。他與年輕大夫們談心時說:「作為一名醫生,只有用心為患者服務的義務,沒有利用醫生這個神聖職務謀取私利的權利,如果謀取私利便是對這個職業的褻瀆」。本著這個態度,再給患者開檢查和處方時,他總會考慮到讓患者既保證檢查效果和療效,又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中醫之傳承與中醫人才息息相關,師徒傳授方式是中醫藥學重要的繼承方式,是培養中醫藥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蘇東升深知師承工作的重要性,為了培養人才,蘇東升在中醫教育事業方面傾心傾力,不遺餘力。在教導學生方面,他從來都是竭盡所知,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盡心相授。當然,他不僅教授知識,還尤其注重學生品德的養成,並躬身垂範,在日常工作和教學中用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和引導學生,還常常告誡自己的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是對患者負責。他對兩名學術繼承人嚴格要求,悉心教導,並根據自身三十餘年的學術經驗認真對學生的日誌、臨床醫案、跟師筆記進行批閱、修正,提出修改意見,指出辯證或用藥的不足,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逐步提高了診治疾病的能力。並通過與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和病案討論,對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及預後等進行指導。所以,他帶出的學生無論是醫德,還是醫術都延承了蘇東升的風範,深受同行和患者的認可。
同時,為促進低年資醫師隊伍的儘快成長,充分發揮高年資醫師的優勢,做好傳幫帶工作,並特制定詳細實施方案:
從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一對二的以老帶新、以高帶低、以優促新、互學互進的傳幫帶制度,加強對低年資醫師的培養;
規範低年資醫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增強低年資醫師的責任感、事業心,增強以病人為中心,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道德觀念;
對低年資醫師傳授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強化服務理念,以人為本、人善有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傳授學習思想理論水平和常見病、多發病在辨證治療中的診治經驗;
對低年資醫師要熱情耐心指導,帶思想、帶作風、帶業務。根據低年資醫師的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並對在帶教期間低年資醫師的學習心得和總結進行審查,對不足的地方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等,都扎紮實實將傳幫帶落實到實處,真正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中醫臨床一線奮鬥、奔勞了三十多年的蘇東升因工作突出,成績卓越,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部門的表彰,有了多重身份:
1997年2月被中共菏澤地委、菏澤地委行署評為「1996年度菏澤地區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2000年4月被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山東省優秀青年志願者」榮譽稱號,2000年4月被菏澤地區人事局、菏澤地區衛生局授予「全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5月被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衛生廳評為「全省中醫工作先進個人」(並記三等功),2009年9月被山東省衛生廳新聞宣傳辦公室、山東省衛生報刊社評為「2009年度醫學科普先進工作者」,2009年12月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2010年2月被中共菏澤市委組織部、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菏澤市衛生局授予「菏澤市名中醫專家」稱號,2013年12月被中共鄄城縣委組織部、鄄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鄄城縣第一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由於多次搬遷以下榮譽證件遺失:曾被授予 「山東省新長徵突擊手」、「山東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菏澤地區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 「菏澤地區十大傑出青年」、「全區衛生系統百顆星」、「全市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市政協優秀提案者」、「縣優秀共產黨員」、「縣優秀工作者」、「縣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歷任政協鄄城縣委員會第四、五、六屆常務委員,政協菏澤市委員會第十一、十二屆委員,中共菏澤市第十次、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現任政協鄄城縣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櫛風沐雨三十餘年,他以精湛的醫術護佑百姓健康,以高尚的醫德詮釋大醫精誠,贏得了患者口碑,收穫了同行讚譽,更樹立了醫者典範,由於蘇東升在本專業領域的獨特建樹和社會影響,被推選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常務理事(2016年4月)、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指導老師(2013年12月)、山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會第一屆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5年7月)、山東中醫藥學會第二屆脈學專業委員會委員(2014年10月)、菏澤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鄄城縣拔尖人才、鄄城縣中中醫藥學會會長(2006年1月)。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作為一名中醫,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不計個人得失,無怨無悔。蘇東升,從醫三十餘年,無論社會角色如何變化,又無論獲得多少榮譽,他始終如一,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勤勤懇懇工作,真真切切為醫,他用自己的方式「致良知」,敬畏生命和職責,將「大醫精誠」詮釋得淋漓盡致。
【來源:魯網菏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