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酥油茶,哈達、格桑花,這在以前都是從書本、歌曲或電影裡耳聞目睹中得到的,一直就充滿著很神秘的色彩,能現場親歷親眼見到這些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幾次川西之行,穿梭藏區,應邀走進藏家家訪,才了卻了心中早有的一些夙願。在藏區,熱情好客的藏族群眾,載歌載舞,接受了獻出的哈達,喝到了青稞酒、品嘗了酥油茶。但在川西藏區的穿行中,還真的沒有看到早就想見識一下的「格桑花」。所以,也就把求證「格桑花」的意願,竟然忘的一乾二淨。一路走來,倒是看到和拍到了許許多多的不知名的野花。特別是到了草原,黃花滿地,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為了真正的拍到「格桑花」,以致把它「弄個明白」。後來我和幾個攝友相約,驅車專程去了一趟巴南區二聖鎮天平山所謂的「格桑花花海」。
從重慶主城出發,上上下下,繞來轉去,大約行駛了1個多小時的功夫,我們終於來到了天平山區的腹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朵,一簇簇、一片片。就連農家的村前屋後和山水間,也成了花的海洋,美色驚豔。「咔嚓、咔嚓」,一個個鏡頭,頻頻展現。究竟什麼是「格桑花」,確實不太了解?可攝友和當地的一些老鄉們都說: 我們所拍的和看到的這天平山上的花就是「格桑花」。當時我就自言自語的說:這不就是人們常說的「波斯菊」嗎?這是&34;?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格桑花,當時還真不敢認定。但肯定的說它首先是波斯菊,這是錯不了的
上面的圖片,這都是在天平山上拍到的波斯菊。拍花回來,通過認真的「一番追尋」,終於就「格桑花」這一謎團,有了初步了解。「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它具體是何種植物是存有爭議的。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託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當今,我們經常看到在表現西藏的文化藝術作品或者報導中,多是以「波斯菊」來影射格桑花的存在,感覺這完全是一個誤導,其實波斯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格桑花
有學者認為,「格桑梅朵」極有可能就是高原上極具生命力的各種野花的代名詞。如菊科紫苑和栽培植物翠菊等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徵,藏區的「高山杜鵑、金露梅、狼毒草和雪蓮」 等開花植物,也有被稱為格桑花的說法。在藏區,很早就有關於「格桑」的傳說,有說格桑是拯救藏民的天神;有格桑花與雪蓮花是姊妹花、最後休戚與共的傳說;有盛世之花(「格桑」藏語完整的詞是「格巴桑布」,格巴:世代、桑布:昌盛,連起來就是「盛世之花」的意思)翠菊演變為格桑花的傳說
現在,有一些人都把波斯菊認為是格桑花,其實也許都是受媒體誤導的原因所致吧。而這種花說是在藏區卻另有其名。聽說拉薩一些藏民稱這種花為「張大人花」。因為此花是清末駐藏大臣張蔭棠首先帶到拉薩,開始種植的。這種花生命力極強,自踏上這片高天闊土,就迅速傳遍到西藏各地。許多不會說漢語的藏族老人談論此花時,也能流利地說出「張大人」這 3 個漢字。所以從物種引入中國的時間上來說,波斯菊絕對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格桑花。在西藏歷史的長河中,格桑花作為一種精神存在藏族百姓心中,成為他們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徵。它美麗而不嬌豔,經常成為形容女強人的代名詞。由於它喜愛高原的陽光,不畏嚴寒風霜,視為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一種野花。因此,也被西藏首府拉薩市確定為「市花,人人樂見,種植普遍
誠然,八瓣波斯菊確實很光彩照人,網絡查詢「格桑花」的圖片,展示較多的也是「張大人花」即波斯菊,這就會產生更大的誤導和誤解。雖然當前的認識「一片混亂」,但綜合各方面的信息、資料和情況,本人認為: 其實,在西藏也許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特指的某種格桑花。所謂格桑花也就是藏民族對崇高願望的精神追求和寄託、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象徵罷了。無論看到那一種可愛的花朵,他們都會聯想到美麗格桑花的花語和傳說,從而產生對美好生活和前景的期盼、嚮往。願藏民族一直就崇尚和信奉的美麗的格桑花,永遠帶給他們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