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有沒有發現弟弟最近不愛看動畫片了?也不怎麼鬧著讓你給他開電視了?」睿睿有一天突然對我說。
「嗯,發現了。」我若有所思地回應道。
我仔細想了想,的確是這樣。自從小寶上了幼兒園之後,就很少看電視了。甚至忽略了電視機的存在。
睿睿無意間的一句話勾起了我的思緒,記得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小寶還是個超級電視迷,每次看到他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地盯著電視機,一個人在那裡哈哈大笑時,我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既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又害怕動畫片影響他的身心發展。
後來,我就想辦法跟他一起玩遊戲、看書、畫畫……我沒時間了就是跟哥哥一起玩,後來他覺得看電視沒意思慢慢就不怎麼看了。
相信很多媽媽因為孩子喜歡看動畫片而感到頭疼,更有甚者打罵孩子,並且覺得對孩子無計可施。
其實,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的方法沒用對!
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有事實可以佐證。
大多數父母因為沒有太多的耐心和時間放在孩子身上,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他們無聊的問題。所以就導致了孩子只有用看動畫片來打發時間。甚至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要打擾到自己,主動叫孩子去看動畫片。所以就導致了孩子動不動就喜歡看動畫片的原因。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很多媽媽沒有找對方向。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和睿睿還有小寶一起玩了一個遊戲,遊戲規則是:我說一些名詞,當我說到水果時,孩子們就做出「嗷」張大嘴巴吃東西的動作。如果聽到其他名詞則不需要做任何動作。
遊戲開始啦!我說:「蘋果,香蕉,芒果,葡萄」,孩子們「嗷嗷」地停不下來,我突然話鋒一轉:「桌子!」睿睿畢竟年齡大,馬上反應過來,沒有做「嗷」的動作,只是停不下來一直笑。小寶因為小一些,沒有及時剎住車,聽到了桌子也「嗷」起來。
睿睿立刻指著他說:「弟弟做錯啦,弟弟做錯啦!」
弟弟做錯動作引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看見我們大笑,沒想到小寶也迅速反應過來說:「媽媽,我沒有做錯啊,我只是吃掉了掉在桌子上的米飯呢。」
面對孩子如此敏捷的反應能力,我禁不住親了他的臉蛋一下,並且回應道:「嗯,真是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給你點個讚!」
得到了媽媽的鼓勵,接下來孩子們玩的更投入也更開心了。
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愉快的親子時光,孩子們便漸漸忘記了電視機的存在。
所以讓孩子遠離電視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的用心陪伴。
那麼當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總結。
1.閱讀:
閱讀不僅可以開闊視野,並且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讀書。而閱讀對孩子的學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至於閱讀的書,當然要從孩子喜歡並且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比如我家是兩個男孩子,我就會先給他們買一些恐龍類的書籍,也有關於挖土機的、找不同的、,再後來就是繪本、故事書……
2.畫畫:
著名暢銷書作家龍春華龍老師曾說:「每個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天生就會畫畫。」
畫畫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在紙上畫,可以在不穿的舊衣服上畫,可以在地板上畫,也可以對著窗戶哈氣作畫。只要你想的到,沒有做不到的。
畫畫的材料也各有不同,有鉛筆、彩鉛、油畫棒有、水粉顏料等,只要孩子喜歡都可以大膽的嘗試。
畫畫的功能也特別的多。通過畫畫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審美能力、、想像能力、創造力等,父母還可以通過孩子的畫了解他的認知水平,最主要的是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真的是一舉多得。
3.走進大自然:
帶孩子走出高樓,走向大自然。
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無疑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呼吸新鮮空氣,看看花,看看草,摸摸樹;觀察螞蟻搬家,蝴蝶飛舞,蜜蜂採蜜;和小夥伴一起堆沙堡……
4.遊戲:
可以說沒有哪個孩子是不喜歡遊戲的,所以帶孩子一起玩遊戲絕對是個明智的選擇。
玩遊戲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促進親子關係。
還有一些想像不到但更好的辦法我分享給大家:
1.詞彙聯想
遊戲方式:父母和孩子輪流將各種物品從名稱到外形特徵,用途,味道等等各方面進行描述。
示例:
蘋果——紅色的(青色的)——可以吃的水果——甜的(酸的)
杯子——透明的——-用來喝水(喝飲料、喝豆漿、喝牛奶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不鏽鋼的等)
2.傳話練習(越多人參加越有趣)
遊戲方式:大家圍坐在一起。由大人開始,在孩子耳邊說一些有趣的傳話內容,孩子再傳給第三個人,第三個人複述傳話內容,以此類推,一直傳下去,直到又傳回第一個人那裡,進行驗證。
示例:
傳話內容:小兔子在月亮上跳舞;小老鼠鑽進了大象的鼻子裡。
3.我說你做
遊戲方式:
①大人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讓孩子做動作(拍屁股、眨眼睛、摸耳朵、摸頭髮)
②大人說動作,讓孩子來做(蹲下、靠牆、圍著桌子跑1圈,右手摸左耳朵,左手摸右耳朵,閉左眼,閉右眼,抬右腿,抬左腿)
遊戲延伸:大人可以跟孩子互換角色,讓孩子說,家長做。
4.你問我答
遊戲方式:通過問答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口語表達,讓孩子的思維更敏捷。
示例:
媽媽問:「甜的東西有什麼?」
孩子回答說:「甜的東西有棒棒糖,蛋糕、白糖紅、糖、西瓜……」
媽媽問:「圓的東西有什麼?」
孩子回答:「圓的東西有皮球、籃球、足球、雪球……」
遊戲延伸:大人和孩子輪流編,不斷完善,充分發揮想像。
5演情景劇
遊戲方式:
給孩子講完故事後,可以根據故事情節準備相應的材料布置遊戲場景,大家分配角色表演。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示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三隻小熊》《老鼠嫁女兒》《猴子撈月》等
6.無聲點名
遊戲方式:由一個人張嘴但是不出聲音點家裡人的名字,其他人通過看口型猜點的誰,點到的人舉手示意。這個遊戲可以大家輪流來做那個點名的人。
7.東西分類
遊戲方式:由大人說出詞語,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時就馬上舉起右手,聽到學習用品時就馬上舉起左手。當聽到其他名詞時就不需要舉手。說詞語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區分難度,如果孩子較大可以加大難度,可以把語速加快並且詞語打亂。(桌子、洗衣機、凳子、電視、被子……)
遊戲延伸:反過來讓孩子說詞語,大人來做。這樣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維。
8.反口令
遊戲方式:大人說出一個動詞,由孩子來做反義詞動作。
如:大人說:「坐下」,孩子就起立。大人說:「舉起左手」,孩子就舉起右手。大人說:「看上面」,孩子就低頭看下面。
9.吃東西
遊戲方式:大人說出一組詞語,當孩子聽到有關食物的詞語時,就張開嘴「嗷」的做出吃東西的動作,當聽到其他詞語時嘴巴必須閉起來。如:米飯,麵包,藍莓……
10.切水果
遊戲方式:大人說出詞語,當孩子聽到有關水果的詞語時就用手做出「切」的動作,可以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設置不同難度,語速加快可以加大難度。
除了以上遊戲,當然還有一些特別常玩的遊戲項目,如: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數字接龍……。
當父母放下手機,真正的看見孩子,用心地陪伴孩子,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放棄電視愛上父母!願我們的孩子開心快樂每一天!
作者簡歷:睿睿媽媽,80後寶媽,家有男寶兩枚。熱愛生活,努力學習。致力於通過學習成長自己,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家庭越來越幸福。
文章音頻 | 小米媽媽
插圖排版 | 夏天
熊爸鼓勵6歲女孩開車上高速,別讓溺愛害人害己
孩子,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個秘密
養娃路上遇到「豬」隊友,媽媽們該怎樣逆襲
即使生活一地雞毛,我們也要學會
孩子,你完全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如何通過寫作提升自己
兩娃爭寵,分身乏術的媽媽該如何接招?
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不止是這些,還有……
孩子大喊大叫,這是好事
那個驚魂的早晨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