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孟」,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孟氏網」,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孟氏大家族。弘揚孟氏文化,傳播孟氏正能量,結識天下孟氏宗親。
有著眾多古街、古巷、古院落的大陽村,建村初先有小廟巷,後才漸有大村規模。大陽孟氏就祖居小廟巷,這一家族從明代中葉開始就多有出仕,先後出過七個進士,可謂簪纓之族,仕宦之家。他們顯親揚名於鄉裡,街巷裡先後立起了五架功德坊:
這五架封建士大夫的功德牌坊先後立於明代的中後期,它經歷歲月滄桑而後消失。但永遠不會消失的是曾經的歷史存在,它記述了古鎮歷史上發生過的文化現象。這一文化現象不只屬於一個家族,也屬於這方古老的地方。孟氏一門七進士的出現不是偶然,它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壞境密切相關。
史志記載的明代這七位進士是
弘治丙辰進士孟春
正德甲戌進士孟陽
嘉靖己丑進士孟霦
嘉靖己丑進士孟雷
嘉靖戊戌進士孟顏
天啟壬戌進士孟兆祥
崇禎癸未進士孟章明
孟氏一門的鷹揚之年,大陽正走向鼎盛。明憲宗成化年間,大陽建起了四門,完善了陽阿城的規劃和格局。陽阿城裡的孟氏家族詩書傳家,從明景泰年始,就出仕為官。孟春之祖孟鑑任過景泰年間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孟春之父孟彪做過御史官。從孟春之後,則甲第蟬聯,延至清康熙年還出過武舉孟言勵。孟氏出仕者無論在朝在野,皆走的是以正統的為官之道,忠君愛國的政聲彪炳史冊。
孟春,字時元,明弘治丙辰(1497)進士。歷官刑曹、嚴州守、宣鎮和順天巡撫、吏部左右侍郎,史稱「清官第一」。在朝為官,不仰俯時風,力拒閹宦索賄。群僚見大宦官張永皆匍匐於地,孟春惟「長揖而已」。在巡撫任間,能體察民情,奏辯民間冤案多起,甚得百姓稱頌。他忠君愛國,正直敢諫,面對明宗室內部的鬥爭,上言乞斬寧王宸濠逆黨,以振朝綱。後因「十大獄」牽連削職歸裡。病篤之際,囑家人後事從簡,殮以清袍角帶,樹清廉家風。孟春著文富才思,現青蓮寺尚留有他的詩碑。
孟陽,字子乾,孟春之子,明正德甲戌(1515)進士。官至吏部天官。他生活在宦官肆虐的年代,恥於低眉折腰事權貴,忠君愛國,清廉為政。武宗正德年間,劉瑾專權,與張永等號稱「八虎」。大宦官江彬因武宗圍獵遇虎救駕有功,被武宗收為義子,以此橫行朝野。
明正德十四年(1519)春,武宗自稱「鎮國公」以南巡為由出遊,舉朝洶洶,百官懼於劉瑾的權勢,無上言者。憂國憂民的孟陽與同官說「此舉系社稷安危,一命之士皆當憂國,豈必言官,乃當效死」。於是率同官呼延瓚,李紹賢等十九人上朝廷直斥權奸誤國,誤導皇上出行之虞。武宗大怒,命錦衣衛大獄,各杖四十,而後捆至午門罰跪五日。宦官江彬趁機激怒武宗,再次杖擊孟陽等十九人,並由江彬監督,杖擊甚毒。孟陽仰天嘆曰:「今日得死所矣!」十九人中十一人在杖擊下殞命,孟陽在其中。
明嘉靖元年(1522),世宗嗣位,孟陽平反昭雪。高陵呂文簡在孟陽的墓志銘中道:「愛身何薄,愛國何厚。於生無羞,於死無負」。奉聖諭,孟陽的故裡立起了「忠義坊」,建起了「旌忠祠」(故址在大廟對面)。裴騫寫有《旌忠祠哭忠臣孟子乾》長詩祭孟陽。詩情痛切感人,催人淚下,此詩收錄在《鳳臺縣誌》。
孟霦,字泉坡,明嘉靖己丑(1529)進士,與弟孟雷同榜,官至陝西督糧道。他處理政務剛柔相濟,督儲有方,地方兵民無憂,政績卓著。其真、草書在當時很受人寶愛,著有《詩紀集》。青蓮寺留有詩碑。
孟雷,字石盟,明嘉靖己丑(1529)進士,官至陝西按察司僉事,為官有「與民相安,境內稱治」的政聲。他擅長詩文和書法,尤其是他的隸書和篆書很有名氣,為時人所宗,著有《修趾》數卷。
孟顏,字學顏,孟陽之子,嘉靖戊戌(1538)進士,時年24歲。歷官縣令、工部主事、四川布政參議。為官以「仁愛為政,惠澤及於民」。後因「親老不能迎養」辭官歸裡。他富才學,下筆常千萬言。寫詩不拘格律,直抒其性情,著有《孟亭恆隱集》數卷,青蓮寺待月臺今存「遊青蓮寺七古詩」詩碑。
孟兆祥,字肖形,明天啟壬戍(1622)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他滿腔愛國之心,但生不逢時。宋熹宗讀書甚少,喜歡木工,不理朝政,內宮外廷大權落在魏忠賢手裡。孟兆祥為匡扶大明天下,上書彈劾魏忠賢,反遭罷官免職。思宗繼位,孟兆祥才被啟用,初授太常少卿,繼任刑部右侍郎。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義軍攻佔北京,孟兆祥奉命扼守正陽門。孟兆祥孤軍奮戰,冒刃戰死於正陽門下。其妻何氏聞訊,自縊身亡。他文章、書法俱佳,有傳世書法作品。著有《集古成訓》,另有崇禎八年孟兆祥補刻的《皇明詩統》。
孟章明,字伯昭,孟兆祥之子,明崇禎癸未(1643)進士,未受官。明朝亡,父母殉難,其裝殮父母后,與妻王氏自縊身亡。孟章明因為去世太早,存世作品稀見,《交河縣誌》收錄有其一首《絕命詞》。
家事、國事、天下事於孟氏,他們選擇的是以國事、天下事為重,家事為輕。故裡雖有孟天官府、孟家花園,但簡陋無華。奉聖諭恩典在開元巷修建孟氏宅第也未付諸實施,而深植於民間的是,世代把開元巷改叫成了孟家巷。
我姓孟,我驕傲
我姓孟,我自豪
孟家人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