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唐詩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本文選自《六神磊磊讀唐詩》,王曉磊著,新經典文化2017年7月版)

    一場又一場日與月的戰鬥,仍然在不斷爆發,讓人眼花繚亂。

    比如哪一首是最好的五言律詩?一位叫王灣的高手先聲奪人,拋出了關於太陽的金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同時代的大師張九齡,則以一首關於月亮的神作捍衛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接著,王維出手了,歌詠的是太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師杜甫淡淡一笑,又寫出了《旅夜書懷》: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他們從五律殺到五絕,從初唐殺到晚唐。有「藍田日暖」,就有「月落烏啼」;有「落日照大旗」,就有「月下飛天鏡」;有「白日放歌須縱酒」,就有「夜吟應覺月光寒」;有「東邊日出西邊雨」,就有「露似珍珠月似弓」。

    終於,廝殺進行到了最激烈的階段。一頂萬眾矚目的金冠被捧了出來:誰,是唐詩的第一名?

    它一直被不少人認為是屬於太陽的,正是崔顥的《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相傳李白看到了這一首詩,都覺得服氣,說自己沒法再寫黃鶴樓了。這首詩也經常被列為唐詩第一—連李白都為它低頭,誰還敢質疑呢?

    然而這一年,後世有一個大學者叫做李攀龍的,在做一本詩集。

    他隨手翻讀著一卷又一卷材料,忽然,在一些前人編的詩歌選本裡,他發現了一首詩。

    這首詩,很冷門,向來不太被人重視。只因為它是一首樂府詩,這才幸運地被一些樂府詩的集子保留了,傳了下來,否則說不定都已經失傳了。

    李攀龍激動得一拍桌子:「這樣牛的一首詩,居然沒有人注意它?」

    他讀了又讀,鄭重地把它選了出來:我要推這首詩!

    有了大才子的力推,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開始爭相傳誦著它,這首詩的江湖地位也青雲直上,從當初的默默無聞,變得蜚聲天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它就是被埋沒了數百年的《春江花月夜》。

    它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學者稱它為「孤篇橫絕」,這一句評語後來被通俗地演繹成了另一句話:孤篇壓全唐。

    看來,日月之爭徹底勝負已分了?

    不是的。「孤篇橫絕」,是一座耀眼的金杯。但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五萬篇唐詩中,究竟哪一首,才是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記憶,不論生長環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一詩?

    讓我們的目光來到盛唐。我們的老朋友王之渙,正昂然立在鸛雀樓頭,高高舉起了權杖: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我們之前介紹過這首詩。這二十個字,之洗鍊,之壯闊,之雄視千古,仿佛不是出自人的手,而是出自神的剪裁。它是唐詩裡的最強音,是盛唐氣象最完美的代表。

    如果沒有下一首詩,「白日依山盡」要奪魁的。我們每個小孩子背的第一首詩,都會是它。

    然而,在這最最關鍵的一戰裡,李白出手了。他是帶著一身月色而來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論境界、論匠心、論巧奪天工,「白日依山盡」都不輸給「床前明月光」。它是輸給了人心—前者是宏偉的豪言,後者卻是心靈上柔軟的一擊。日間的浩蕩氣象,再寫到極處,也終究沒有月下的相思打動人。

    這兩首詩,其實也正是中國人矛盾的兩面。在白天,裹挾在大時代的徵塵裡,為了生存和理想奔走,勉勵自己「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在夜晚,則又每每想起了鄉土、故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潸然淚下。

    太陽和月亮,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已不只是遙遠的天體,它們早已鐫上了李白、杜甫、張九齡、薛濤們的悲憂喜樂,並時時提醒著我們,在千百年前的某一日、某一夜,那些才華橫溢的先人們看著它們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相關焦點

  • 《六神磊磊讀唐詩》:唐詩只有靠「公號寫手」才能煥發生機嗎
    六神磊磊寫了新書《六神磊磊讀唐詩》。該書從全唐詩的編纂寫起,從謝脁、初唐四傑、宋之問、陳子昂、王之渙一路寫下去,重點寫了寫李白和杜甫,再往後寫到白居易、李商隱,也寫了諸如《武俠小說怎樣用唐詩顯得高明》、《唐詩,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等等。
  • 《六神磊磊讀唐詩》評價兩極 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原標題: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火了後,六神磊磊又讀起了唐詩。近日,《六神磊磊讀唐詩》 出版了,作者曝在公眾號上的對於唐詩及詩人的解讀文字變成了白紙黑字的存在,這些「10萬+」加持的文字一經集結出版,便成了「爆款」,引發不少網友熱傳熱議。
  • 六神磊磊來杭聊李白的一生,還是熟悉的「六神味道」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文 李玲玲/攝六神磊磊來杭州了。近年來,用金庸小說解讀當下的職場和社會現象,六神磊磊憑藉流暢的行文、對人事的通達和段子手精神,收穫大量粉絲。(他的主業剛好就是讀金庸和讀唐詩)「人家問你們這誰寫詩最好?——我們市長最好。一般會認為這人在拍市長馬屁。」但是到杭州就不一樣,白居易、蘇東坡曾在這做「市長」,留下了「望湖樓下水如天」「山寺月中尋桂子」這樣的詩。所以誇這兩位市長,絕對不是拍領導馬屁。一開場,六神磊磊用他擅長的解說方式。
  • 宋詞,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
    宋詞,眾所周知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熱烈、粗獷、豪邁,像太陽;婉約派細膩、幽靜、蘊藉,像月亮。 宋詞豪放派與婉約派的角逐,就像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 假如我們把豪放派詞人筆下的太陽,與婉約派詞人筆下的月亮,進行PK,來一決高下,這無疑是一場極為精彩的好戲。 1
  • 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將播:詩人的朝聖之旅
    這也是一場時光之旅。千年已逝,容顏變化,但山河未改。這是一場朝聖之旅。一起走上唐代詩人曾經漫遊的旅途,來到唐詩誕生的地方,體會詩人的人生,領悟他們的內心,尋找唐詩的秘密。這也是一場發現之旅。在旅途中,唐詩的詩意和當下的現實發生了全新的碰撞。
  • 國學茶館|一場因為太陽和月亮引發的戰爭
    但是上古時期有這樣一場戰爭,竟然是因為太陽和月亮所引發的,這就是傳說之中,夏朝時期發生的一場戰爭——「胤徵羲和」。《尚書》中國古代有一本書叫《尚書》,也就是上古之書,記載了很多上古之時的事情,咱們國學茶館也多次引用提到過。
  • 六神磊磊,唐詩界的段子手
    《六神磊磊讀唐詩》一口氣讀了一半,迫不及待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你早點把這本書抱回去,晚一天都是遺憾。唐詩是千百年來國文課裡面的一道硬菜,只是那一句背誦並默寫全文,猶如一座大山,讓好多學生娃娃們望而生畏,學,可以,背,就不好玩兒了,還默寫,你說學個唐詩該有多鬧心。
  • 六神磊磊告訴你,要在廣州過年的一把(18)理由(附今年花市最全攻略)
    會生活的大俠必須帶心上人來嶺南看花去年春節前,六神磊磊推出一篇文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也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犀利指出喬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不過是空許,文末神轉折地劍膽琴心的樣子,六神作為一個「主業讀金庸的人」自然滿心歡喜,一心玉成此事,特意替男孩子約上女孩。臨到頭,男孩卻退縮了。六神鬱悶了:不娶何撩呢?不知如何安慰女孩。「好在活動方聽說後立刻把女孩子和她的家人接到花城看了花。這個活動就是你們廣州日報主辦的,大報風範,有情懷、有擔當!」這個細節讓六神感受到廣州的大氣和溫馨,讓他念念不忘。
  • 月亮最美的唐詩
    唐詩中,寫明月的很多,但我認為把月亮寫得最美最多情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行,有十五句是直接寫月亮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後一個月亮告訴我們:擁有孤單、寂寞、零落的心情的人,何止是我一個,天沒有塌下來,明早起來,太陽照舊升起。一個個美麗的景象,通過一個個不同的月亮,讓它們活了起來,情、景交溶,仿佛擁有了生命,景因情而更美,情也因景而更濃。
  • 中秋節:古人何時開始崇拜月亮,為什麼喜歡月亮多於太陽
    在中秋節,不能不提的就是嫦娥、玉兔、吳剛(不是演戲的那個)。。 這一切最後又將歸到月亮上! 隨著月亮慢慢滲入文學,文學世界裡的月亮因素越來越廣泛。歷代文學家熱情地崇拜月亮,盡情地讚美月亮! 從唐詩到宋詞,從李白到蘇軾,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嫦娟」——歷代最偉大的文學家無不讚揚月亮。
  • 央視紀錄頻道重磅創新之作 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成都開機
    2018年7月21日下午,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磅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開機儀式,在有著千年歷史的成都杜甫草堂大雅堂隆重舉行。在唐代大詩人、「詩聖」杜甫的塑像前面,伴隨著身著唐裝的小小詩童的清脆誦讀聲,在古樹喬木的環繞之下,與會嘉賓共同經歷了一場關於唐詩的精神旅行。
  • 跟著唐詩去旅行:詩和遠方相遇的中國之美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就是你的「導遊」,如果酈波、楊雨、西川、六神磊磊、魯大東就是你的「伴遊」,如果唐詩就是你的五日遊線路「攻略」,如果央視紀錄團隊就是你的「旅拍」,這算不算世間最豪奢的一趟旅行呢?
  • 跟著唐詩去旅行:詩和遠方相遇的中國之美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就是你的「導遊」,如果酈波、楊雨、西川、六神磊磊、魯大東就是你的「伴遊」,如果唐詩就是你的五日遊線路「攻略」,如果央視紀錄團隊就是你的「旅拍」,這算不算世間最豪奢的一趟旅行呢?
  • [晚安故事]太陽和月亮……
    >都不願意多放點陽光看著躲在烏雲背後的太陽想起了曾經寫過的一篇關於太陽的文章已經忘了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只能看著文章,慢慢回想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壚。那時穩重的太陽,愛上了躲在白雲身後略顯青澀的月亮,天空為他們鋪設浪漫,彩虹為他們傳遞情話,深陷熱戀的太陽,散發著光芒,灌溉生命,溫暖人間!就這樣,相依相伴,年復一年…… 因為高潔孤傲的月亮厭倦了世俗的偏見,人心的不古,讓黑夜做了陪稱,躲避了世事的嘈雜,寧靜而悠然!
  • 六神磊磊撕周衝,作家毛利懟洗稿,原創者真的無路可走?
    2018開年,六神磊磊發文《這個事我忍了很久了,今天一定要說一下子》,手撕周衝引爆了自媒體圈。文中寫道:作為寫作者,常常被強行「拿走」標題、創意甚至原文,找上門去對方卻駁斥說此乃「借鑑」。時間走到5月9,專欄作家毛利(常年在公眾號「和毛利午餐」發吐槽文)在新推送《忍無可忍:你靠抄我全家偷我人生變網紅?》中,有理有據地扒皮了疑似洗稿者「胖少女晚託班」.在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小編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首先,洗稿抄襲防不勝防。
  • 同一個太陽同一個月亮
    同一個太陽同一個月亮 方 徐錫文 你的家鄉同我一個太陽 我的家鄉同你一個月亮 同樣的月色 同樣的陽光 河山如此美好 處處洋溢芬芳 和平創造一切
  • 下雨天,和三位專家一起談談讓我們怦然心動的古詩詞
    參與活動的還有著名自媒體人六神磊磊、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蒙曼,三位嘉賓同為古詩詞愛好者和推廣者,談起了「那些讓我們怦然心動的古詩詞」。蒙曼則追溯於童年懵懂時的啟蒙,「和詩歌的緣分說不清楚,中國人普遍這樣,最早講『鵝鵝鵝』『床前明月光』,小時候都是這樣啟蒙的,要說緣分就是基因裡的緣分。」和詩歌的相遇是他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史傑鵬出生於1977年,那時家境並不好,市面上也沒什麼書,即使有,以他的家境也買不起。他回憶道:「我們有同學買了詩歌選集,覺得怎麼這麼好,但是很多人都會不大想借給你。
  • 李白與杜甫,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聞一多在《唐詩雜論》裡甚至認為他們的會面是「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在文化史上僅次於當年老子和孔子的會面。但兩人的差異是相當明顯的。李抬頭向上,面向過去,是古之集大成者,最擅長最能代表李白特點的是古體,語言汪洋恣肆,有太多的名篇:《蜀道難》《將進酒》等。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比較月光和陽光,很明顯,月亮溫和,太陽暴烈,就像女人和男人,母親和父親,誰更符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呢?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古代的詩(詞)人也不是不寫太陽,詩人筆下的太陽,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曬之類的客觀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裡活動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