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2020-12-13 詩詞茶座

要說兩人要高下,千百年爭了那麼久,沒爭個所以然。文學史的觀點,不管遊國恩也好,袁行霈也好,給的是雙子星的結論。就臥榻先生看,確實難分伯仲。

聞一多在《唐詩雜論》裡甚至認為他們的會面是「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在文化史上僅次於當年老子和孔子的會面。但兩人的差異是相當明顯的。

李抬頭向上,面向過去,是古之集大成者,最擅長最能代表李白特點的是古體,語言汪洋恣肆,有太多的名篇:《蜀道難》《將進酒》等。

杜低頭向下,展望未來,是未來之開創者,最大的特點是在有限的空間裡開拓無限的意境,最擅長最能代表其特點的是律詩,史家認為開宋調風範,宋人呂本中尊其為一祖三宗之祖。可以說,老杜用其實際創作告訴了我們,律詩該怎麼寫。而老杜之所以被後人尊敬是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唐人中並無第二。

所以我們看二人留在人世間的畫像是:

李詩仙是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之志,連鬍子都是向上翹的。

杜詩聖是滿臉皺紋,一副標準的憂國憂民希望為萬世開太平的傳統文人形象。

李白的成功,天賦要佔90%,一般人不可學,天分不高的只學會了粗俗。

杜甫的成功,天賦和努力大概是五五開,其轉益多師、字斟句酌作詩的方法,人人可學,學了能致用。這不是說老杜天賦不高,沒有天賦,難以把律詩玩得出神入化,難以在各種羈絆中開拓無限的意境。

要我說,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應該是屈原。屈原恰恰是李白和杜甫的完美結合。李白的恣肆奔放和鬼斧神工,杜甫的悲天憫人,在其身上得到有機歷史的統一。這說法,和李杜代表詩歌巔峰並不矛盾。因為,唐詩是詩的巔峰,李杜是巔峰中的巔峰,二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相關焦點

  • 太陽月亮相會,李白杜甫共詠——詩仙與詩聖的友情
    公元744年的夏天,四十四歲的李白與三十二歲的杜甫相見於洛陽。聞一多先生在他的《唐詩雜論》裡,將這次會面比喻為太陽和月亮的相會,真是不亦樂乎!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剛剛離開長安,李白滿腔的鬱悶就被與杜甫的相見一掃而光。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聞一多先生說過,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他把他們的相遇比作「太陽和月亮的相碰」。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杜甫和李白初識於洛陽。此時,李白四十四歲,剛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來到洛陽。
  • 唐詩雙子星:李白杜甫在古商丘大地的詩歌行為藝術
    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祝,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雙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李杜兩人一見如故,一個名滿天下,一個脫穎而出。兩人惺惺相惜,就開始有了接下來的「梁宋遊」。
  • 歌德寫月亮的詩,比李白杜甫如何?
    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遇上了32歲的杜甫,「詩仙」和「詩聖」相遇了。聞一多先生稱李杜的相遇,是太陽和月亮相遇。「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相知,是唐代最偉大的文學邂逅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 六神磊磊:唐詩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
    一位叫王灣的高手先聲奪人,拋出了關於太陽的金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同時代的大師張九齡,則以一首關於月亮的神作捍衛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接著,王維出手了,歌詠的是太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作品很多而寫太陽的較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然而,給人的感覺是,古代描寫關於月亮的詩詞很多,而寫太陽的感覺較少呢。實際上,古代描寫太陽的詩詞也不少,只不過被大家忽略了。從遠古的神話文學和口頭文學,到詩經和楚辭,再到唐詩宋詞,都可以羅列出許許多多描寫月亮和太陽的文學作品,比如:神話文學裡邊,既有關於月亮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和《吳剛伐桂》,也有跟太陽有關的《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詩經·陳風·月出》裡寫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李白和杜甫關係到底有多好?真的同被而臥嗎
    但從純藝術的角度而言,他們確實是互為欣賞和留戀的。一醉累月輕王侯的李白,或許人人都會戀之吧。李白平生去過很多地方,但讓他最傷情的,就是山東。下面這首詩就是在山東寫下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 山東徂徠山,李白和杜甫的永別之地
    山東徂徠山去徂徠山之前先搞清楚徂徠的讀音啊,可能有些兄弟還不認識這兩字。按照當地人習慣和「租」一個讀音,但是按照普通話讀和「粗」一個音,但你到當地念粗徠山,別人覺得很奇怪,你用搜狗輸入法打租徠山又打不出來。看似挺矛盾,其實一點都無所謂,入鄉隨俗,到了徂徠山你就讀租,打字你就打粗即可。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遊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
  •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杜甫醒了,李白還在睡。 杜甫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了望,明亮的陽光刺得他更加睜不開眼,於是他本能地扭過了頭,望向床榻另一側依然鼾聲如雷的李白。 就這樣怔怔地望了好一會兒,忽然他伸出手使勁地擰了自己大腿一把,疼痛感讓他差一點驚呼出來: 天了嚕!真的不是在做夢啊!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此時的杜甫25歲,正值青春的最好年紀,充滿了激情、浪漫和對未來的勃勃雄心。02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說起杜甫和李白,我們常常用一對好「基友」來形容他倆,看似好像他們的來往非常頻繁公元744年,32歲的杜甫和43歲的李白第一次相識。此時的李白,在朝廷上做了不到兩年的御用文人,感覺自己的才能沒有機會發揮,又受到各種勢力的排擠,不堪忍受,選擇辭官回家。杜甫對李白大名早有耳聞,兩個大才子一見如故,於是相約一起去遊梁宋。
  • 李白很有錢嗎?和杜甫兩度分手,還是帶我們一起去旅行吧
    後來李白在河南開封結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識還頗有點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牆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牆角撒過尿,然後提起長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後不久,宗氏就和僕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人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並花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
  • 李白詩詞中出現這麼多次月亮,必有一輪明月你會喜歡
    我們印象深刻的月亮或者是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樣的,或者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樣的,也或者是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樣的......
  • 杜甫寫「春日懷李白」,李白卻說:吾愛孟夫子...
    中國的詩人中,李白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位偉大詩人,被後世稱之為「詩仙」。「詩聖」杜甫的詩作總有厚重的家國情懷,但自從 他 與大十一歲的李白相識,就對李白的仰慕之情卻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在許多作品懷念李白。
  • 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畫面感很強很感人。李白他乘的小船剛要解纜出發,突然聽見岸上邊由遠及近傳來悠揚的踏歌聲音,原來是汪倫邊敲鈴鼓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唱著歌來給他送行了。梁實秋說:「你來的時候,是風是雨我都去接你,你走的時候我不送你」。可是李白走的時候,汪倫不但送了,並以當地最隆重的風俗來歡送,實在非泛泛之交。
  • 李白杜甫曾同被而眠?杜甫寫下的這首詩證明二人的關係真的這麼鐵
    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有多鐵?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杜甫對李白自然是沒得說,一生為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給杜甫只寫了3首,倒是沒少給孟浩然寫。於是不少人斷言,李杜二人的關係是偶像和小迷弟之間的關係,其實這是不對的。
  •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川大教授王小紅:峨眉和三峽是被李白、杜甫蓋章了的成渝CP
    8月5日,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王小紅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談及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這位從事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學者,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笑言成渝兩地的文化同宗同源,盛產CP,其中峨眉山和三峽是被李白、杜甫都蓋過章的「山水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