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 年2月18日,歌德致夏綠蒂·馮·施坦因:「綠蒂,我心裡在憂慮,有個奇怪的思想在折磨我,長期令我感到恐懼,你必須允許我把這告訴你,你必須安慰我。我懷著痛苦的心情盼望著與你相逢的時刻。」
知名度:★★★
抒情度:★★★★
文藝度:★★★★
給上升的滿月
(德)歌德
你要突然拋棄了我?
剛才你還這樣靠近!
一團烏雲將你包裹,
現在你已無蹤無影。
可是你知道,我多麼難過,
請露出邊緣,像星星窺望!
證明我是被人愛著,
即使愛人遠在他鄉。
升上來吧!更亮地照耀,
傾瀉下壯麗無比的清光!
不管我的心痛苦地亂跳,
我覺得今夜幸福非常。
作者簡介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詩歌評析:
讀這首詩,很自然地會聯想起中國古代一些大詩人同樣題材的詩,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等。仔細品味,就能感到東西詩人之間的差異了。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很多詩人都寫過有名的作品。多數中國古代詩人往往將月亮視作是人間戲劇的美麗而蒼白的觀眾,她把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的思念聯結起來。但在歌德的筆下,月亮被推上了舞臺,擔任人間戲劇中的一個角色,分享了人世間一切隱秘、激情和歡樂。她是情人的象徵、情感寄託的對象,她的陰晴圓缺緊緊揪著抒情主人公的心。
李白著名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將月亮當做了一個和角色。對比歌德的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