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漫捲寫春秋,巾幗志願鑄風流」。近段時間以來,在河南葉縣仙臺鎮這片古老的大地上,處處是一派如火如荼、幹群共建的感人場面,幹群齊上陣,巾幗勝鬚眉。她們身著紅馬甲、高舉志願旗,在大街小巷或清掃垃圾、粉刷牆壁,或建籬笆改善戶容戶貌,以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引來了全縣500餘名支部書記分批次參觀幹群共建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是什麼讓我們的村組幹部、無職黨員履職盡責、身先士卒?是什麼讓我們的巾幗志願者激情滿懷、無私奉獻?是什麼讓我們的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建設家園?」
這是仙臺鎮黨委堅定一個工作態度,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以脫貧攻堅為統領,用力抓,真實抓,各項工作落實的結果;這是仙臺鎮黨委堅持一個工作方法,「黨建引領,幹群共建」,走群眾路線,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結果;這是仙臺鎮黨委保持一種工作狀態,始終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正作風,強使命,著力打造仙臺團隊,鑄就仙臺品牌,重塑仙臺形象,鎮村兩級幹部隊伍盡責任、有激情、敢擔當,創先爭優的結果。他們的做法是:
堅持「四抓」
一是抓支部書記隊伍。定規矩,強作風,嚴要求,讓黨支部書記擔當村級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責任,做到肩頭有責任,腦中有思路,胸中有激情。縣委「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幹一百天誓師大會」後,啟動全鎮當日工作落實報告制,51名村支部書記每天下午6點在工作群報告當日工作落實情況,每天一點評,每周一排隊對不勝任、責任心不強、不擔當、不作為的村黨支部書記給與誡勉談話或處分,先後有八名支部書記受到處分,一名支部書記給予免職;
二是抓「三委」幹部隊伍。開展村主要幹部「履職踐諾」活動,對照承諾幹工作,在村級實施日籤到制度,籤到情況每周上交鎮黨政辦,每月一評比,對幹的好的村「三委」幹部通報表彰,對幹的差的約談警示,發出提示函。在職不履職,履職不盡職的責令其騰崗挪位,讓庸者、怠者下,幹者、能者上,全鎮先後有七名村幹部按照程序進行了的替換;
三是抓黨員隊伍。認真落實縣委組織部在黨員中施行「一編三定」積分管理的要求,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對全鎮黨員施行積分管理全覆蓋。投資50多萬元為每個村製作黨員定崗公示牆、兩委幹部履職承諾牆和優秀黨員光榮榜三個黨建專欄,每月3日各村召開黨員積分評審會,通過其評分,喚回黨員初心,讓黨員扛起責任,讓黨員做好表率。對不參加組織生活、不參與脫貧攻堅、不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積分靠後的及時下發提示函,集中進行處置,目前,已有六名黨員接受組織約談,調動了積極性;
四是抓骨幹隊伍。以各村文藝骨幹、舞蹈隊、酷走隊為主體,成立51支巾幗志願服務隊,授旗子,發服裝,配裝備,明職責。對貧困戶、五保戶、孤寡老人幫助他們清潔家園,提升戶容戶貌,拆洗被褥,參與村內的人居環境整治和日常保潔,積極投身於村內公益事業。他們的事跡在葉縣今朝公眾號推出後,引起強大反映,激發了全鎮幹群參與公益事業,萬眾一心,改善人居環境的信心和決心。南龐莊幹群共建用60萬元的資金打造了120萬元的項目建設;大賈莊村在外人員利用三天的時間捐款73000元,用於改善村莊面貌;崔王村支部書記張松國自掏腰包30000元用於整理溝渠,鋪設草坪上千平方,建起了村內遊園等等。
兩帶:帶動貧困戶 帶動群眾
通過「四支隊伍」。首先是帶動了貧困戶,對接貧困戶,幫助他們的同時,通過實施貧困戶積分管理,到愛心超市領取生活用品等,激發他們的內身動力,自掃門前雪,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保持「六乾淨一整齊」;其次是帶動了群眾,激發了他們參與到各項工作中去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的積極性是高的,群眾是可愛的,只要幹部動起來,黨員幹起來,群眾就會積極的擁護,熱情的參與。
一創建。就是堅持搞好精神文明創建,培育良好的文明新風。每年他們都要大張旗鼓的評選「最美仙臺人」「好媳婦、好婆婆」「脫貧之星」等,評選在人居環境改善、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把這些典型匯集之後,裝訂成冊,製成風採錄、光榮榜,堅持典型引路,用先進事跡教育人,引導人,感召人,讓典型立得穩,叫得響,傳的久,創造品牌,使其產生放大效應更好的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通過幹群共建 收穫滿滿
一是加強了基層政權,煥發了村級黨組織活力。他們堅持的「黨建引領、幹群共建」現象,極大的振奮了全鎮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精神,煥發了基層組織建設的活力,為進一步推動仙臺高質量發展、助推高質量脫貧和鄉村振興,增強了信心,奠定了群眾基礎和組織基礎。
二是凝聚了黨心民心,融洽了黨群幹群關係。以前群眾幹活是必須要出錢的,每人一天要50塊錢。今天不結帳明天就沒人來幹活。現在的效果明顯不一樣。只要喇叭上一喊,村民群眾都拿著工具出來參加義務勞動。三是喚回了群眾主體意識、倡樹了文明風尚,提升了村內文明水平。村民更加珍惜共建成果,自覺維護愛護人居環境,自覺參與村裡各項建設事業,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文明創建、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四是轉變了工作作風,重走群眾路線,找到工作方法,組織了群眾、發動了群眾,讓全體幹群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來。五是增強了幹好工作,建好仙臺的信心,以忘我的精神,飽滿的熱情,紮實的作風,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為全縣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供稿:範長坡 羅世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