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所周知,三湖巖棲類屬於典型的魚缸小流氓,隨便挑選一個巖棲類的品種就能夠把混養的整缸三湖魚攪合的天翻地覆,今天啄一下這一條魚, 明天欺負一下另外一條魚,甚至面對某些性格較為溫順、比它體型還要大一圈的大馬類,它們也無所顧忌,有些還會群起而攻之,尤其是在巖棲類的公魚處於發情階段,魚缸內的霸凌行為幾乎是每天都在上演。
巖棲類由於原生環境下生活在馬拉威湖的巖石區域,長期的食物匱乏導致它們逐漸演變成啃食巖石上的藻類為主要的食物來源。而植食性的食物來源的能量供給畢竟有限,所以巖棲類為了保證足夠的能量來維繫自身的生長發育必然會產生擁有足夠的地盤來獲得更廣泛的食物供給的行為,所以打鬥行為基本上是每一個巖棲類與生俱來的本性。尤其是到了繁殖季節,發情的公魚甚至會為了爭奪地盤而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了生命的延續,在馬拉威湖裡面的三湖魚中巖棲類可謂要比其他三湖慈鯛付出了太多。
既然巖棲類與生俱來的打鬥本性,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三湖玩家喜歡巖棲類觀賞魚呢?那是因為巖棲類的觀賞魚有著豐富多彩的色彩以及迷人的體態,讓眾多水族玩家欲罷不能。三湖慈鯛因絢麗的色彩而在水族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和海水魚的色彩媲美。而在這其中的巖棲類身上的色彩,可以說是上帝的調色板也不為過,巖棲類的美麗色彩在眾多三湖慈鯛種屬之中中無出其右。
巖棲類好看卻不好養,這是玩三湖魚的水族玩家們的普遍共識,可是老青年要告訴同好們, 其實巖棲類如果飼養得法,一樣能夠實現全缸大混養的可能,而且還能夠實現全缸發色的效果。
要實現這一目的,魚友們在混養巖棲類的開始的時候首先要先確定好混養的品種。如果你只是單獨飼養一個品類,那這一條可以忽略掉,但大多數的魚友想要的是不同品種的巖棲混養出色彩斑斕的效果。
三湖慈鯛品種繁多,巖棲類的品種之中也是數不勝數。但是這一群巖棲類之中按照打鬥能力來說也分三六九等的,因此在混養之初我們首先要確定好自己所養的品種之中的打鬥能力差異不能太過懸殊。
比如打鬥能力屬於魚缸暴徒的bb骷髏類、mbj斑馬類,這一類的品種打鬥兇狠而且體質超強,幾乎在混養之中始終處於缸霸的地位,如果不是一些混養高手的話,不建議初涉巖棲混養的玩家們選擇。此外打鬥兇猛但是體質(腸胃)又比較脆弱的品種同樣不適合水族新手,像勾鼻小丑類,這一類品種的巖棲比較搞笑,有點像拳擊運動員中的玻璃下巴型選手,進攻時兇狠無比,但是腸胃又比較脆弱,一旦投餵飼料不合適或者自身因打鬥負傷時,往往對手比它傷的還重,結果它先暴斃了。
在混養巖棲類三湖魚中,老青年更推薦新手們先從比較弱勢的斑馬類、小型戰神類、烏雞、骷髏之外的阿芙拉類、馬湖蝴蝶類等等,這些品種的攻擊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但是不代表它們就是善茬,在混養之中一樣會有打鬥行為的存在,甚至個別的個體還會咬死其他的魚,尤其是斑馬類一旦長大之後強烈的領地意識會讓發情期的公魚戰鬥力爆表。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性情比較溫順的沙包類巖棲品種,比如非洲王子、黃珍珠王子等等。
確定品種的大致範圍後,我們再從這些品類中選擇一下配色,不同巖棲類品種的觀賞魚色彩是不同的,玩家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出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品種即可。老青年一般會選擇馬湖蝴蝶、閃電戰神、ob勾鼻、埃斯特斑馬、特藍斑馬、紅珊瑚、非洲王子等等進行混養,這樣各個色域的顏色搭配在一起,整個魚缸內的色調搭配比較和諧。
在選魚上,有些玩家喜歡從幼魚開始養起,有些則喜歡直接挑選成魚。其實這個問題要看各位玩家是出於什麼目的和角度來分析,如果想體驗育成的經歷可以從幼魚開始,而且這樣混養的效果逐漸和諧之後在最後成魚顯色階段面臨的挑戰其實難度也會降低,但是前提是你要有一個靠譜的幼魚來源渠道,因為巖棲類的後代退化比較嚴重,幼魚階段我們很難分辨出這些差異,等到長大之後追悔莫及的事情時有發生。
我們著重聊一下成魚的挑選,在個體挑選上基本遵循頭部飽滿、體型協調、紋路勻稱、色彩純正(一定要確保不是人工揚色或者激素魚)的觀賞魚,對於那些在魚商魚缸中就遊動不怎麼活躍狀態不好的魚,無論魚商給你什麼樣的優惠也不要貪圖便宜,道理不言而明。
現在重點來了,當我們把一袋袋的巖棲類拿回家,投放到自己的魚缸中該怎麼辦呢?大家都希望能夠這些觀賞魚和平共處,而不是變成一個大亂鬥的角鬥場。首先在選魚的階段我們都說的很清楚了,但是還有一條更為重要的是要依據魚缸的大小選擇適當的密度。這個密度不再是飼養其他觀賞魚那種越寬鬆越好的原則了,依據老青年的經驗, 一個1.2m的魚缸300L水體的容量,建議飼養30-35條成體巖棲是一個比較適合的密度,既能夠保證水環境的平穩,也能夠保證適當的密度下控制缸霸的過激行為。
在魚缸布景上,我們儘量多擺放一下鵝卵石類沒有稜角的光滑類大型河道鵝卵石,為巖棲類慈鯛提供足夠的躲避場所。還可以在適當的位置放置幾個足夠大的躲避罐,但是一定要有多個出入口,而不是那種只有一個出入口的陶罐之類,防止沙包類的弱勢魚被堵在裡面造成悲劇。
魚缸混養初期出現缸霸的情況是必然的,理想的情況是魚缸中首先出現一條比較兇但是並不嘴欠的頭魚,這樣混養就會很順利。但大多數時候在缸霸怎樣煉成的階段,混出名堂的往往是又兇又欠的傢伙,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它單獨隔離起來,隔離板把它隔離在一個足夠小的區域,在新的缸霸形成穩定的族群的時候,再適當的把原來的缸霸的隔離區域一點點的放大一些,最後再釋放出來。可能在這個期間會出現反覆,但是多次隔離之後慢慢就會形成穩定的情況了。老青年遇到過最極端的時候是隔離了三條缸霸,歷時半年多,最後釋放了兩條,形成了和諧的環境。屢教不改的那一條最後轉給了其他的魚友,結果在人家魚缸中混養竟然變成了一個乖乖。
混養的初期調教需要不斷地調整,這個需要玩家的耐心。尤其是剛開始入缸的時候最好是挑選一個比較閒暇的時間,以方便玩家觀察魚缸內的情況。而且一次性入魚的數量不能太少,這樣就減少了後面生魚入缸時候打破原來平衡的次數。對於後期引入的巖棲類,要根據品種預判攻擊性的強弱,如果是和頭魚勢均力敵的傢伙,建議投放初期就進行新魚隔離,而且時間上不能太早釋放出去,讓新魚體力恢復一段時間,並且適應了整體魚缸的環境後再合缸處理,否則很容易在爭奪過程中出現極端的死亡事件。
最後要說的是魚缸初期的燈光不要長時間照射,最好是自然光線,並且投餵飼料也要適量,既不能餓著也不能殘留太多餌料,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飼養,可以說最難馴服的巖棲類慈鯛一樣也能煥發出百花齊放的全缸發色的美麗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