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家壽險2018原保費2.6萬億 同比增速創7年新低

2021-01-16 網易財經

經歷了行業保費大調整,2018年壽險公司原保費增速創下近七年來的新低。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去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0.85%。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近七年中,人身險公司原保費同比增速最低的一年。

中銀國際證券研究員王維逸認為,2018年壽險1月份至12月份的保費累計增速較2017年明顯放緩,但整體仍保持保費持續增長的勢頭。預計2019年開門紅保費仍然承壓,受開門紅銷售不景氣及利率下行影響,目前保險行業PEV(市值/內含價值)為0.75,處於價值窪地,看好短期價值修復,建議把握估值窪地的配置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保費負增長,去年人身險公司承保保額也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人身險公司本年累計新增保險金額1119.67萬億元,增長0.1%。壽險本年累計新增保額30萬億元,下降5.46%。

頭部險企座次有看點

從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排名來看,2018年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為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華夏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富德生命人壽和天安人壽,原保費分別為5362.1億元、4468.8億元、2013.4億元、1582.8億元、1236.2億元、1222.9億元、1173.6億元、937.2億元、717.3億元和585.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行業保費深度調整,體現壽險公司競爭態勢的原保費排名也出現重新洗牌,尤其是在頭部險企之間,位次競爭更為激烈。

《證券日報》梳理發現,與2017年相比,2018年國壽股份與平安人壽依舊穩坐第一位和第二位。2018年太保壽險奪得第三位,2017年為安邦人壽;華夏人壽從2017年的第九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四位;太平人壽從2017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新華人壽上升一個位次,2018年位列第六位;泰康人壽位列第七位;人保壽險位次未變,位列第八位;富德生命人壽上升一個位次,位列第九位;天安人壽擠進第十位。

而安邦人壽原保費排名,從2017年的第三位滑落至2018年的22名。原保監會曾在去年2月份下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對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接管的決定》,接管期限為2018年2月23日起至2019年2月22日,目前距離截止期限已不足1個月。

此外,隨著行業保費逐步調整,一大批險企原保費出現下滑。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2018年有25家險企的原保費出現負增長,有19家負增長超過20%,有8家負增長超過50%。保費同比下滑幅度較大險企包括和諧健康、華匯人壽、安邦人壽、東吳人壽等。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2018年人身險全年保費出現微增,拖累了行業保費增長,但從全年逐月保費增速走勢來看,去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人身險保費增速逐漸回暖。

數據顯示,人身險公司在去年12月份單月保費收入1470億元,同比增長30.6%,延續四季度以來的高增長,去年全年累計增速終於由負(前11個月-0.5%)轉正(全年為0.85%)。

回顧2018年,受宏觀環境和嚴監管影響,人身險行業保費收入低開高走,四季度同比增長30%,全年累計增速在12月份壓哨轉正,部分上市公司新單保費也超預期收官,新業務價值增速較去年上半年將有明顯改善。

72家險企市場份額不足1%

除不少人身險公司保費出現負增長之外,2018年的人身險市場依然呈現大型險企市場份額較大,絕大多數中小險企份額均低於1%的現狀。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去年91家壽險公司中,有72家公司原保費市場份額均不足1%,而前10家險企合計份額達73.49%。其中國壽股份和平安人壽市場份額為20.42%、17.02%,強勢佔據第一位和第二位。

與中小人身險公司相比,大公司受益於巨大的續期保費優勢以及新單超預期因素,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人壽全年增速分別為4.7%、21.1%、15.7%、11.9%,也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從中小險企面臨的困境來看,近期,麥肯錫對來自40餘家保險公司的近60名高管進行了調研,受訪者大部分來自中小保險公司的財險和壽險領域。調研結果顯示,行業對於中小保險公司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樂觀態度,令受訪者最為困惑的問題是中小保險公司的戰略定位、產品和客戶的差異化經營,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礎投入。

行對而言,壽險從業者對行業發展前景更加積極,其關注點更加集中於戰略定位、產品和渠道創新、治理穩定上。

另外,調研結果指出,中小保險公司亟需解決外部競爭和內部經營兩大挑戰。

外部而言,監管收緊,粗放模式不再。未來,良性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將逐步形成,行業的優勝劣汰會更加明顯,中小保險公司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大。

內部而言,中小保險公司面臨內部治理不穩定、基礎投入長期不足、產品開發動力較弱、渠道管理上對第三方的依賴性高、客戶經營薄弱,以及品牌經營理念淡薄等挑戰,相較於大公司處於劣勢。

麥肯錫認為,對於中小保險公司而言,市場競爭充滿挑戰,但未來機遇大於挑戰,中小保險公司要做到「小而美」,切忌「小而全」:「小而全」往往容易顧此失彼,導致資源分散,最終業務缺乏特色,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員;要做到「小而美」,中小保險公司首先要對自身稟賦和短板有清醒的認識,然後發揮稟賦,規避短板,並在這一基礎上強化客戶經營,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聚焦差異化的價值主張,真正做到紓困突圍,茁壯成長。?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劉一方表示:「全球保險市場已呈現高度集中態勢,中國保險市場的寡佔格局並非特例。參考美國市場,我們發現無論是財險還是壽險市場,均存在實現了有效增長的小型保險公司。」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 楊倩_NF4425

相關焦點

  • 四大壽險公司齊換帥 2019年壽險業新起點上挑戰老命題
    在經歷了2018年的行業性低迷之後,2019年,壽險業站上新的發展起點,新環境、新起點、新巨頭險企領軍人,中國壽險業亟待新突破。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身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僅0.9%,具體到四大上市壽險公司,也遭遇了不同的困境。太保壽險:2018年,中國太保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啟動「轉型2.0」戰略,然而根據其2018年三季報,太保壽險保險業務收入雖然實現了同比14.2%的同比增長,但一些關鍵業務指標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
  • 四大壽險公司齊換帥 2019壽險業新起點上挑戰老命題
    巧合的是,就在這些頭部壽險公司迎來新的領軍人之際,國內壽險業在經歷了2018年的低迷之後,也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自2018年以來,在宏觀經濟下行、134號文下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壽險行業開啟深度轉型模式,行業保費告別持續數年的高增長,再度陷入低迷。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身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僅0.9%,具體到四大上市壽險公司,也遭遇了不同的困境。
  • 6月保費數據點評:高基數拖累壽險新單增長,三季度回暖可期
    要聞 6月保費數據點評:高基數拖累壽險新單增長,三季度回暖可期 2019年7月17日 14:05:47 申萬宏源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大金融研究」,作者申萬宏源非銀組。投資提示事件:國壽(02628)、平安(02318)、太保(02601)和新華(01336)披露19年6月保費數據,累計產壽險保費收入為3782.0、4462.4、2070.3和739.9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5.0%、9.4%、8.3%和9.0%,6月單月同比增速為6.6%、11.8%、14.2%和6.9%。
  • 美國2019年人身險25強出爐:地位穩定、增速個位數!這就是成熟保險...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保險市場,市場成熟,增速也進入較平穩的階段,其人身險行業整體增速在個位數,多數市場主體保費增速大都也在個位數,甚至有約兩成主體出現下降。反觀我國,保險市場仍處於有較高增速的階段,其中人身險公司2019年原保費2.96萬億元人民幣,規模保費3.8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都在12%以上。
  • 中國人保淨利潤漲67%背後:車險保費僅增1.6%,個險代理人狂飆59%
    2019年人保財險車險保費收入2629.27億元,同比增長1.6%,業務佔比從66.6%降至60.7%。非車險業務中,意健險保費收入576.33億元,同比增長42.5%,業務佔比增長2.9個百分點至13.3%;增速最快的信用保證保險保費收入227.67億元,增速高達96.7%,得益於業務迅速發展增長,其業務佔比也增長2.3個百分點。
  • 2018壽險新單負增長:太保重回前三 大地超越中華聯合
    原保險保費收入38,017億元,同比增長3.92%!為了讓大家看重點,規模保費的排名,放在最後的附表裡咯!〖太保,重回第3名!〗太保壽險,總保費突破2千億!同比增長15.7%,遠超壽險行業,2018年終於回歸到久違的第3名!
  • 前10月保險行業保費收入接近4萬億元 車險保費單月同比縮減42億元
    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16.63%數據顯示,前10月,保險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9608億元,同比增長6.68%。其中財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048億元,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29560億元。在人身險業務中,最受關注、增速最快的依舊是健康險。
  • 數讀丨保險業10月保費: 壽險重心轉向「開門紅」 車險綜改保費壓力...
    11月30日,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9608億元,同比增長6.9%,行業累計保費延續穩步增長。行業重心轉向2021年「開門紅」1-10月,人身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8102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分別為21395億元、6153億元和5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14.0%和-1.6%。劉欣琦分析稱,目前來看,續期拉動人身險行業保費增速回升,但行業重心已轉向2021年「開門紅」。
  • 保險業盡顯馬太效應 中國平安保費蓄水池入水明顯大於出水
    從2019年1月29日銀保監會網站公布的2018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原保險保費收入3.8萬億元,同比增長3.92%。分業務看,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萬億元,同比增長9.51%;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萬億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
  • 人保平安車險保費佔比驟降1成,健康險公司兩位數飆漲……
    6家上市壽險公司,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1月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506.97億元,同比增長5.55%,增速較去年同期減少5.86個百分點。上市險企作為中國保險市場上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存在,這些險企的保費增速走勢,已經基本可以代表全國險企1月的表現。
  • 四大焦點看太保轉型戰:孔慶偉如何定調壽險新周期?
    先看幾組關鍵數據(2019年):保費收入3475.17億元,每天實現保費收入9.52億元;淨利潤277.41億元,同比大漲54.0%,與三年前相比翻一番;集團總資產1.53萬億元,三年複合增速14.4%;
  • ...健康險增速多少?來自於件均保費,險種佔比和衛生費用支出結構的...
    當前保險公司銷售重疾險的形式一般分為「終身壽險+重疾險」和單獨重疾險兩種形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中國人壽的國壽福,中國平安的平安福和中國太保的金佑人生,後者的代表則是新華保險的健康無憂,若用NBV/首年保費定義為該產品的價值率,這四款產品均可達到70%以上,若用NBV/保費的現值進行計算,重疾險的價值率也將達到10.7%以上。
  • 四大險企壽險營銷大軍超400萬人 營銷員佣金收入顯著下滑
    公司積極應對長期以來形成的新保業務季度發展不均衡的挑戰,在今年一季度負增長的不利局面下,採取強化保障型產品訓練、加強業務節奏管控、創新產品等多項舉措推動業務均衡發展,二季度新保增速明顯回升。  新華保險也提到,2018年上半年,公司個險渠道圍繞「保費=規模人力×舉績率×人均件數×件均保費」的發展邏輯,藉助「健康保險進萬家」等活動,全面提高隊伍銷售能力。
  • 上市險企前8月保費:半數險企兩位數增長 平安仍領跑
    截至昨日,滬港兩地十家上市險企(含西水股份、天茂集團)今年1-8月保費收入已全部披露完畢,十家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883.92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再保險、天安財險(西水股份)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超10%;國華人壽(天茂集團)成為唯一一家保費收入下滑的公司,保費收入同比減少19.20%。
  • 六大上市壽險半年保費淨增20%:新華保險排名墊底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股價領跑保險股的中國平安,產壽險業績表現亮眼。平安壽險上半年實現保費2265億元,同比增長約39%,增幅為上市壽險最高;此外,平安產險實現保費1034億元,以23%的增幅在四家上市財險中亦拔得頭籌。2017年以來,受中短存續期政策等因素影響,行業規模保費增長勢頭放緩,但從業務結構而言,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型險企優勢凸顯,保費增長勢頭不減。
  • 中保協:2017年網際網路人身險規模保費1383億 同比下滑23%
    一、2017 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運行情況  總體來看,2017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放緩,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383.2億元,同比下滑23%。相比2013-2015年間三位數的高速增長,以及2016年保費增速放緩且逐月下降的趨勢,2017年保費增速出現近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 華夏人壽:中國壽險市場強勢崛起的「新一家」
    經過十年的風雲激蕩,中國壽險市場早已重新洗牌,傳統的「老七家」壟斷地位被逐漸打破,在新的市場格局下,華夏人壽憑藉在壽險市場的深耕以及亮眼的業績表現,成為壽險行業廣受關注的「新一家」,業界人士分析壽險行業「7+1」的新格局已形成。
  • 2019-2025年中國壽險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www.cir.cn/1/96/ShouXian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二、2019-2025年中國宏觀經濟趨勢預測分析第三章 2015-2019年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分析    2017 年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累計為 26,040 億元,同比增長 20%,其中國壽、太保壽、平安壽和新華的壽險原保費收入累計為 11,645 億元,同比增長
  • 越南2020年經濟增速2.91%,創30年新低
    (觀察者網訊)臺灣「中央社」12月27日報導,越南官方當天公布數據,越南2020年經濟增長率為2.91%。外媒指出,受新冠疫情、天災和全球經濟疲軟影響,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速放緩至30年以來最慢。 報導援引越通社(VNA)和越南快訊(VnExpress)的消息稱,具體來看,農林水產業增速2.68%,對越南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3.5%;工業和建築業增速3.98%,貢獻率達53%;服務業增速2.34%,貢獻率達33.5%。 據介紹,過去兩年,越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都在7%以上。
  • 中金公司保險行業2021年展望:壽險向上 財險向下
    對比來看,保險銷售復甦進度則落後於這些板塊:3Q20上市5家壽險公司個險期交新單仍同比下降20%,與1-2季度降幅相似。我們認為這主要由於:1)保險的短期需求有所收縮,即由於疫情對居民收入預期的負面影響且保險的可選消費屬性較強,部分潛在購買者推遲購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