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在雜多的雪山丹霞自駕之旅(見),我們沿著預定的玉樹大環線逆時針去往下一站——治多縣,去領略這萬裡長江第一彎的獨特風貌。
從雜多縣去往治多縣,沿著224省道向北走需要210公裡左右。從下面的衛星圖就知道,基本都是一路在往雪山爬,自駕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治多的面積其實極大,西部和新疆西藏接壤,東部沿著長江的源頭通天河直抵和玉樹州府。長江的正源和南北源頭幾條河流在這裡匯合。所以有著「中華水塔」的稱呼。
西邊是神奇的可可西裡,南邊是著名的唐古拉山,東邊是東去的通天河水。這裡的草原上千年傳唱格薩爾王的史詩,這裡的雪山記錄千年不變的信仰。治多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在去治多縣的路上竟然下起了雪。只是人生第一次遇見夏季的雪,這麼神奇讓我們很是歡喜。這算是治多給我們特殊的禮物嗎?沒想到當地的司機,比我們還興奮,不停的讓我幫他們拍照。
治多的海拔落差極大。崑崙山脈綿亙境北,烏蘭烏拉山橫貫境南,可可西裡山橫穿中西部。西部的布喀達板峰最高海拔達到6860米,而東部的通天河沿岸不過3800米,高差超過3000米。這樣的地形變化給了自駕帶來了很大挑戰,但也帶來了一路四季不同天的神奇。
峰頂還是原馳蠟象的皚皚雪原,到山埡口就成了溪水淙淙的紅土綠野。星星點點的高原犛牛散布其中,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安靜吃草,獨有自己的一份怡然自得。
雲纏雪山腰,柔水繞綠原。這片少有遊客打擾的曠野天地,對於久囚於都市的我們有著特別的吸引力。很多人嚮往藏區,求的不就是這一份對自然的親近感。
草原的遠方,雪山的腳下,有一片不知名的鏡湖。在朦朦朧朧的霧氣中若隱若現。即使不是信徒,也會生出對這神山聖湖的崇拜之情吧。
雪山之上的天氣就和戀愛中的女人一樣,說變臉就變。剛才還咧咧風嘯白雪飄,馬上就從雪變成了點點冰雨。車窗外的世界變成了溼潤的朦朧。
車輛一路下降到達河谷,海拔已經回到4000米以下。雪山融水沿著這河谷奔騰向北,就可以抵達治多縣城,再一路緩緩流入長江正源的通天河中,將這份雪山的饋贈一路帶到聚集和大半中國人口的長江中下遊區域。
沿著河谷,我們到達了目的地——萬裡長江第一彎。國內自稱「長江第一彎」的地方很多,各有各的說辭。不過作為三江之源的玉樹,這萬裡長江第一灣更有說服力吧?爬山治多縣的通天河岸邊,濤濤的通天河水在三座雪山神山的注視下,繞過一個360度的大灣,將高原紅綠的山丘圍繞在河水之內。仿佛大地母親巨大的手,溫柔地拂過這水。
在這個海拔爬上這個高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當地人走快了都會有些喘,我似乎一點反應都沒有。難道我天生對高原如此的適應?
在這高原少人類打擾的環境下,遇到土撥鼠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更有小夥伴拍到了野狼,再遠遠的追隨者飛馳而過的車隊。在高原上,帶一隻超長焦十分必要。
離開了治多的雪山勝景,通天河邊的景色更多了幾分綠意。眼前的美景,讓我很難相信,我身在國內,好像飄到了哪個北歐國家。
通天河上有很多故事,除了《西遊記》的曬經傳說。還有這世界海拔最高高強鋼索吊撟——夏日寺橋。通天河上的夏日寺橋,是治多縣去往曲麻萊縣境內的夏日寺的必經之地。
夏日寺始建於公元11世紀初。而現在的夏日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曲松悟贊大師和追隨者乘著羊皮筏度過這通天河,在原址上重修的。寺院雖然是在曲麻萊縣內,但要前往卻只能從南岸過去。在這信徒捐獻的夏日寺橋通車前,只有那些虔誠的朝拜者,乘牛皮筏子渡過通天河,才能膜拜這片寧靜祥和的聖地。
夏日寺的活佛帶著小喇嘛,在橋吊的另一頭迎接我們,給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才將我的神思拉回到了玉樹。信仰的吊橋不寬,只能緩慢地通過一輛車,我們浩浩蕩蕩的車隊經過還是真的有點困難,好在司機師傅車技都是一流的,都順利通過。
背靠高聳入雲的雪山,面朝如蓮花般簇擁的通天河灣,夏日寺就在平鋪在這綠草和針葉林之間。自然的偉力造就了這雄奇的地貌奇觀,人力則將這天險勾連。每個人的信仰之力也許微不足道,但乘以時間和群體的力量,卻仿佛能讓這片自然天地充滿靈氣。
(因為到達時候時間不對,夏日寺的全貌沒有拍到。給我留下了很大的遺憾,也暗暗下了再去重訪的決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一下圖片,你也會迷戀上這裡的神奇)
夏日寺在這寶地,是藏傳佛教所謂的天旋吉祥八輪蓮花八寶。在草地之側的小小鏡湖邊,靜靜欣賞周圍的雪山倒映在靜謐的湖水裡。世界好像被凝固在了這幅山水畫之中。在這裡修行,應該是一種源自內心自然的享受吧。
【Tips】
高原路況較差,請務必多車結伴,避免意外。
三江源頭是全中國水源地,務必注意保護環境,避免汙染。
路遇野生動物,慢行避免驚擾,儘量不停留。
參觀寺院,務必安靜,聽從安排。拍照需得到允許。
走完了治多縣和曲麻萊縣的雪山草原信仰之地,莎莎明天將繼續去往玉樹的其他縣,去領略玉樹相對於藏區其他地方不一樣的風土和人情。
我是莎莎愛旅行。
快上車,十年駕齡女司機,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