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是日本明治時期眾多女子的偶像,圖八為你揭開謎底

2020-12-15 天下老照片

19世紀60年代末開始,日本明治政府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從此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並迅速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其中的教育改革使得日本女子也可以走進學校。函館最初設立的公立小學,女子也被要求入學。圖為函館小學的教師與學生合影。

習字是學校的必修課。圖為正在寫字的女學生。

最初的女子學校只是為了培養所謂的賢妻良母。圖為札幌學校裡設立的女子裁縫所。

札幌女子學校開設了縫紉、西洋洗滌、文學等課程。圖為女校的開校日。

1875年,栃木縣師範學校女子部誕生。使得日本的女性解放也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圖為女子部的學生。

根據日本學制的要求,男女必須平等入學,日本的女學生也開始學習武術。圖為武術課上的日本女學生。

東京女子師範學校的創立,使得更多的日本女子進入學校,出現了一批女性教師。圖為師範學校的女生。

荻野吟子經過努力,成為日本第一個被明治政府正式承認並通過專業考試的女醫生,成為眾多日本女性的偶像。圖為荻野吟子。

若松賤子是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她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等,是提倡女子教育的先驅。圖為若松賤子。

相關焦點

  • 明治時期的日本民眾的休閒方式有哪些?老照片為你真實展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今天的人們擁有眾多的休閒方式。在明治時期的日本,民眾的休閒方式也花樣繁多。日本文政年間(1818-1829)誕生了一種紙牌遊戲,一直深受民眾的喜歡。圖為玩紙牌的日本民眾。圍棋誕生於中國,傳到日本後,得到日本民眾的喜愛。圖為對弈的日本民眾。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並將之與宗教、哲學、倫理等熔為一體,形成了「茶道」這一文化藝術活動。因而日本茶道除卻物質享受以外,通過茶會、茶禮等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道德觀念。由此便形成了日本人對於茶道的熱衷。
  • 明治東京戀咖:一月超甜新番,帶你重新走進日本明治時期(1)
    而森歐外在明治時期是與夏目漱石,揭穿龍之介齊名,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動畫中也是作為男主出現的,如下圖。菱田春草:日本畫家。他的成就被譽為在明治時期日本畫的頂點,而菱田春草在當時更被譽為明治畫壇的明星。
  • 日本的明治時期 玉村康三郎
    攝影師出生於1856年,明治時代的寫真家,1910年,受美國雜誌委託為當時的日本拍攝一組照片用作旅遊宣傳,據說可稱得上是日本史上第一次用於對外推廣旅遊業的宣傳攝影。這組百年前日本明治時代的老照片,也藏著日本獨特的文化在裡面。
  • 考古隊挖出一唐墓,不料卻是隋朝將軍墓,專家:墓中侍女揭開謎底
    文/歷史人物趣事考古隊挖出一唐墓,不料卻是隋朝將軍墓,專家:墓中侍女揭開謎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期間更是孕育了無數珍貴的奇珍異寶,而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埋藏在地下的帝王陵墓更是數不勝數。考古專家們積極仔細的清理,將整個墓室都清理出來以後發現,雖然這個墓在早年前,就已經被一些不法盜賊給盜取了,但是裡面卻還有一些比較珍貴的陶俑,以及青石墓等文物。考古專家們根據墓中出土的文物,進行仔細的鑑別以後,一致認為這是一座唐朝的墓葬。
  • 日本東京一日遊不錯過的明治神宮
    明治神宮位於澀谷區原宿一帶的代代木公園北側,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於1920年11月1日起用,是供奉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靈位的地方,與眾多的神社一樣,明治神宮同樣也是一所日本神道教建築,只不過神宮只供奉日本皇室的祖先。
  • 色盲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色盲島」為你揭開謎底
    色盲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色盲島」為你揭開謎底。色盲並不是盲人,他們只是對顏色不敏感,大家可能對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很感興趣,下面通過「色盲島」的探險,為你揭開這個謎底。王爾德試圖透過色盲居民的眼睛,來揭開色盲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她說,在一個單色的世界裡,對於那些看不見顏色的人來說,顏色只是「一個詞」。島上居民聲稱「看到」的紅色最多,所以王爾德通過紅外線拍攝來強調和操縱顏色。
  • 日本人眼中最偉大的天皇,卻不是明治天皇,這位天皇是誰?
    明治天皇是近代日本實現富強的代名詞,如果沒有明治天皇,日本已經像近代中國一樣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按照日本當時的國家情況,可能都不會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明治天皇對日本人來說無疑是偉大的,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 明治東京戀伽 我穿越到明治時期和歷史名人談戀愛
    故事劇情為,從小能看見靈異生物的21世紀的日本少女綾月芽衣,在當魔術觀眾志願者時穿越到了明治時期的東京,失去部分記憶的她開啟了在明治和各個大人物的戀情線.....通俗的翻譯一下,《明治東京戀伽》=《穿越到明治和歷史名人談戀愛》,可以攻略的人物就是上圖的這一堆美少年。
  • 日本為明治時期工業革命申遺 涉為殖民歷史正名
    檢索日本首相官邸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不難發現,安倍政府正力圖在此次大會上,把「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列入世界遺產。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工業遺產」項目,其實該項目暗藏玄機,涉嫌為日本近代殖民擴張、野蠻侵略的歷史正名。  首先是時間節點的敏感性。
  • 首次揭示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海濱浴場在男女之間的差異?
    第一次,明治時期男女有別的海濱浴場和日本人的海濱浴場是如何變化的?阿諾德·根特(ArnoldGenthe,1869-1942)生於德國一個學者家庭。他來到美國,在家教工作了兩年,從事古典語言學研究。時光可以追溯到根特去了日本在那裡呆了六個月,他用相機記錄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他死後,國會圖書館從他的工作室獲得了大約20000張從未出版過的照片,現在你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了!這些照片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此時的圖像充滿了現代氣息海灘長崎,這不是現代的記錄。接下來,欣賞一組根特同期日本女性的照片。
  • 從文學作品看明治時期的日本女性
    這種形象一方面源自外國讀者對日本女性一廂情願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源自眾多文藝作品的建構。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表面意義上與「傳統」發生斷裂,形成了本土和西方思想兼容並包的局面,這一局面奠定了當代日本社會的基礎。因此,本文將焦點對準發生劇變的明治時期,一窺當時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命運。
  • 明治時期,日本國內的雜誌,為何都是報社發行的?
    明治八年六月停刊。明治九年九月復刊,政題為《家庭叢談》,箕浦勝人擔任編輯。明治十年六月又重新恢復《民間雜誌》這個刊名,並改為日刊。但是該刊發表社論,對大久保利通被暗殺一事進行了評論,觸怒了政府,二個月之後被追停刊。無論怎麼說,該雜誌是早期啟蒙性的評論雜誌,為青年讀者所喜愛。
  •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日本明治時代早玩過了
    日本大名鼎鼎的偶像女團之一AKB48,雖然和國內選秀的營銷策略有些不同,但作為秋元康旗下的團隊,她們每年要舉辦一次總選舉,讓偶像們的粉絲掏腰包買專輯,再拿專輯裡的票去支持偶像。如此下來,又賺錢又保證偶像們的熱度。
  • 紫騏帶你遊日本——明治神宮篇
    這是明治神宮第一道門,日本將此類建築稱為鳥居(日本的鳥居類似於中國的牌坊,通常設在神社周圍,主要用以區分神與人的區域,類似於二次元中說的「結界」),明治神宮是日本最大的木質鳥居。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老舊而落後,明治維新之後,明治天皇將很多西方的文化、工業以及生活方式灌注進了當時落後的日本,這次維新運動為日本經濟後來的崛起提供了歷史基礎。而葡萄酒也是維新運動中帶進的新事物。
  • 明治時期開發北海道的功臣竟然是他們,老照片為你揭曉
    明治維新後,明治政府開始重視蝦夷地的開發。1869年(明治2年)明治政府設開拓使,將蝦夷地改稱為北海道,開始對北海道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這一時期,明治政府將大量的人民遷到北海道地區,這些移民者為北海道地區的開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圖為來到北海道的移民者在小樽移民事務所前合影留念。
  • 《一人之下》最快揭開謎底的一種劇情走向,這才是真正的甲申之亂
    當各門派拿到三十六人結義的名單時紛紛傻眼,自家的青年才俊居然和全性掌門結拜了!出於對戰時大局考慮,一場清理門戶的甲申之亂爆發!而這本就是一場「扼殺在搖籃中」的自我猜想,所以有些門派是主動為之,有些門派則是被動為之,甚至還有門派乾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找則找,找不到任其自生自滅!最後,三十六人明面上存活下來九人,還有一人被秘密囚禁。
  • 中國女子纏足,歐洲女子束腰,但都不及日本的習俗,讓人接受不了
    在封建社會,人們的審美觀念因地域差異而不同,但由於受到思想的局限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卻往往都會衍生出一些封建陋習,比如古代中國女子的纏足,歐洲女子的束腰,以及日本女子的黑牙。01.中國女子纏足有學者考證,纏足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 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與慶應大學也就圖一樂,還得看我明治大學
    說到中國人最熟悉的大學,恐怕除了早稻田大學之外就數明治大學了。尤其是在當下合家團聚的時節,年夜飯桌上極有可能出現如下對話:七大姑八大姨:考的什麼學校呀?我:明治大學。七大姑八大姨:誒呀明治好啊!我:哪裡哪裡,您過獎了w(其實內心如下圖)PART 01 脫MARCH之「早慶明」計劃在許多業內人士以及同學的心目中,明治大學毫無疑問是私立五大名校MARCH之首。
  • 明治時代的日本發生了什麼?
    [摘要]在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全國男女平均識字率達73%,其中男子識字率約93%,女子約50%。相比之下,清代中國人雖然有科舉的動力,但識字率只有20%左右。120年後,今人理所當然地批評當時中國人的無知,然而120年後的今人,是否因為時代不同而有了批評資格?今人比當時的中國官僚們更了解明治時代的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嗎?宗澤亞所著的《清日戰爭》一書,也許足以打破這種歷史後來者的自負。在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全國男女平均識字率達73%,其中男子識字率約93%,女子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