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一、日本茶道
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與此同時,日本是一個極其注重禮儀的國度,在我們看來已經達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似乎任何一件尋常的事情,在他們眼中都有著森嚴的規矩與禮儀,其中尤以茶道最為繁瑣。
日本的茶道源自於古代時期派往中國唐朝學習先進文化的「譴唐使」,在學習先進文明技術的同時,他們將茶文化一併帶回了日本。並將之與宗教、哲學、倫理等熔為一體,形成了「茶道」這一文化藝術活動。
因而日本茶道除卻物質享受以外,通過茶會、茶禮等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道德觀念。由此便形成了日本人對於茶道的熱衷。
而彼時恰是日本對於佛教文化極其推崇的時期,佛教文化與茶文化在同一階段的流入,兩者對於日本人而言都是新奇的事物,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將兩者有所融合自是難以避免,因此日本茶道坦而言之便是「禪茶一體」。
飲茶不再單單是一種日常生活活動,而是成為了一種參禪悟道的過程。
另外,由「譴唐使」所帶回的茶葉是稀缺的,如此珍貴的東西自然是要落入貴族手中,不過即便是貴族的手中也是少有的。因此普遍唯有重要賓客來訪之時方才會取出一嘗,所以茶葉從一定角度來看亦是日本貴族身份的象徵。
同時,「物以稀為貴」,放眼我們平日裡,如果有什麼特別好吃或喜歡並且稀缺的東西,基本上很少會囫圇吞棗,而是仔仔細細的品嘗,其間非常的注重儀式感,而對於日本茶道而言這個道理也是其中的一定原因所在。
二、日本女性茶道教育
日本女性的茶道教育則是興起於明治時期,此前茶道僅僅興盛於小範圍之內,而經過這一時期之後方才大幅度在日本國民之間完全普及。
首當其衝的便是彼時的日本,剛剛結束被西方列強欺凌的戰爭,踏上了快速工業現代化的歷程,明治維新開始,與之俱來的便是生產力的提高。
而在此之前匱乏稀少的茶葉產量亦隨之大幅度提高,由此改變了茶葉的稀缺性以及昂貴价值。由此茶道自然在平民之間風靡開來,引起了一大批學習茶道的浪潮。而女性茶道教育在日本這一時期興起的原因並不僅限於此。
明治維新
首先,在日本明治時期戰爭剛剛結束之後,國家快速進步的同時,男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辛勞亦隨之與日俱增,因此在一個家庭之中若是存在一位「賢妻良母」的角色必然是事半功倍的,能夠有效的緩和家庭氛圍。
所以日本社會對於這一類女子的培養極其注重,甚至對於女子而言只要可以做好這一角色,儼然就是另一種方式的為國奉獻,即便時至今日這一思想依然存在於日本女子之中。也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才根本性導致了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的盛行。
「明治維新」的實質便是日本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工業技術文明,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便是歐美文化的大幅度流入,因此便形成了日本受到文化衝擊之後的社會現狀。
部分年輕女子難以分辨其中優劣,一味地模仿歐美文化所崇尚的穿衣風格以及裝扮,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染頭髮。日本各界對此大為震驚,畢竟日本國民終究是非常注重禮儀以及傳統的。
染頭髮的日本女生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註定需要對現行的女子教育作出一定改變,一方面能夠培養她們未來能夠成為賢妻良母的角色,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她們在歐美文明衝擊之下遺失了傳統女性應有的特質。
那麼其間不外乎一個「禮」字,由此在女子當中推行茶道教育便成為了不二之選。
因此,日本各大女子高校教育課程之中陸陸續續開設「點茶」課程,由此完全普及開來,在那個時期儼然成為了衡量日本女子的一項標準。
而對於女性茶道教育的另一大助力則是日本茶道傳播方式的變化。
在我國始終有這樣一句老話,即「獨家秘方,概不外傳!」素來師傅一身本領只選擇寥寥幾位傳人授其衣缽。這是我國自古延續而來的傳統習俗,亦是因此導致不計其數的傳統技藝遺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茶道亦是這樣的存在,由此作為茶道集大成者,日本裡千家改變了傳統的茶道傳承方式,廣開門戶將茶道傳出,其中裡千家家元之母便前往女子學院傳授茶道,為日本茶道開啟了全新的傳播方式。
亦正是裡千家這一番變革,使得原日本的茶道由「獨樂樂」變為「眾樂樂」,再次走向前所未有的輝煌鼎盛。
三、日本茶道社交
除此以外,自日本明治時期便已然形成了其獨特的茶道社交方式,尤其常見於貴婦之間的茶會,茶道由此已然成為了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對於一個女子而言若是無法掌握,儼然就如同當下所謂的「難登大雅之堂」一般無二。
正是因為其重要性的提高,方才導致無數日本女子競相學習。
日本茶道社交,無論對於客人或是主人而言都有著極其繁瑣的規矩。即便是其中一個細微的小動作都包含深意,反之則可能被認為是對於對方的不尊重。因此,在學習日本茶道的過程當中,隨之一併提高的則是禮儀與基本素質。
現代日本茶道的繁瑣想必皆有耳聞,但是現如今的模式相較於以往要簡單的多,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之後方才形成的。
縱觀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歷程,他們由最初的一種「飲料」繼而結合政治、宗教、思想等多種色彩,延伸出與禮儀道德互相結合的茶道文化著實令人感嘆。
看似是茶道的興盛,倒更像是國家範圍內面對歐美外來文化,大幅度興起的抵禦措施,保護了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傳統禮儀隨之灌輸於每個女子的腦海之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有著不計其數的益處。
反觀我國,日本關乎於禮儀、文化等方面,大多借鑑於我國歷史之中的「文明之邦」大唐。然而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傳統文化禮儀遠不止於此。早在上古時期便有關於「禮」的概念。
但時至今日又有多少得以延續呢?這正是有待國人反思之處。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擺脫蠻夷之稱,便是因為「禮」之一字。
而在當下社會之中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於禮儀觀念的淡薄。雖然並沒有達到「禮樂崩壞」的程度,但也著實令人心涼,明明屬於我國歷史之物,卻經由他手發揚光大,心中自有其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