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2020-12-06 孔甲丙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一、日本茶道

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與此同時,日本是一個極其注重禮儀的國度,在我們看來已經達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似乎任何一件尋常的事情,在他們眼中都有著森嚴的規矩與禮儀,其中尤以茶道最為繁瑣。

日本的茶道源自於古代時期派往中國唐朝學習先進文化的「譴唐使」,在學習先進文明技術的同時,他們將茶文化一併帶回了日本。並將之與宗教、哲學、倫理等熔為一體,形成了「茶道」這一文化藝術活動。

因而日本茶道除卻物質享受以外,通過茶會、茶禮等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道德觀念。由此便形成了日本人對於茶道的熱衷。

而彼時恰是日本對於佛教文化極其推崇的時期,佛教文化與茶文化在同一階段的流入,兩者對於日本人而言都是新奇的事物,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將兩者有所融合自是難以避免,因此日本茶道坦而言之便是「禪茶一體」

飲茶不再單單是一種日常生活活動,而是成為了一種參禪悟道的過程。

另外,由「譴唐使」所帶回的茶葉是稀缺的,如此珍貴的東西自然是要落入貴族手中,不過即便是貴族的手中也是少有的。因此普遍唯有重要賓客來訪之時方才會取出一嘗,所以茶葉從一定角度來看亦是日本貴族身份的象徵

同時,「物以稀為貴」,放眼我們平日裡,如果有什麼特別好吃或喜歡並且稀缺的東西,基本上很少會囫圇吞棗,而是仔仔細細的品嘗,其間非常的注重儀式感,而對於日本茶道而言這個道理也是其中的一定原因所在。

二、日本女性茶道教育

日本女性的茶道教育則是興起於明治時期,此前茶道僅僅興盛於小範圍之內,而經過這一時期之後方才大幅度在日本國民之間完全普及。

首當其衝的便是彼時的日本,剛剛結束被西方列強欺凌的戰爭,踏上了快速工業現代化的歷程,明治維新開始,與之俱來的便是生產力的提高。

而在此之前匱乏稀少的茶葉產量亦隨之大幅度提高,由此改變了茶葉的稀缺性以及昂貴价值。由此茶道自然在平民之間風靡開來,引起了一大批學習茶道的浪潮。而女性茶道教育在日本這一時期興起的原因並不僅限於此。

明治維新

首先,在日本明治時期戰爭剛剛結束之後,國家快速進步的同時,男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辛勞亦隨之與日俱增,因此在一個家庭之中若是存在一位「賢妻良母」的角色必然是事半功倍的,能夠有效的緩和家庭氛圍。

所以日本社會對於這一類女子的培養極其注重,甚至對於女子而言只要可以做好這一角色,儼然就是另一種方式的為國奉獻,即便時至今日這一思想依然存在於日本女子之中。也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才根本性導致了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的盛行。

「明治維新」的實質便是日本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工業技術文明,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便是歐美文化的大幅度流入,因此便形成了日本受到文化衝擊之後的社會現狀。

部分年輕女子難以分辨其中優劣,一味地模仿歐美文化所崇尚的穿衣風格以及裝扮,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染頭髮。日本各界對此大為震驚,畢竟日本國民終究是非常注重禮儀以及傳統的。

染頭髮的日本女生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註定需要對現行的女子教育作出一定改變,一方面能夠培養她們未來能夠成為賢妻良母的角色,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她們在歐美文明衝擊之下遺失了傳統女性應有的特質。

那麼其間不外乎一個「禮」字,由此在女子當中推行茶道教育便成為了不二之選。

因此,日本各大女子高校教育課程之中陸陸續續開設「點茶」課程,由此完全普及開來,在那個時期儼然成為了衡量日本女子的一項標準。

而對於女性茶道教育的另一大助力則是日本茶道傳播方式的變化

在我國始終有這樣一句老話,即「獨家秘方,概不外傳!」素來師傅一身本領只選擇寥寥幾位傳人授其衣缽。這是我國自古延續而來的傳統習俗,亦是因此導致不計其數的傳統技藝遺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茶道亦是這樣的存在,由此作為茶道集大成者,日本裡千家改變了傳統的茶道傳承方式,廣開門戶將茶道傳出,其中裡千家家元之母便前往女子學院傳授茶道,為日本茶道開啟了全新的傳播方式。

亦正是裡千家這一番變革,使得原日本的茶道由「獨樂樂」變為「眾樂樂」,再次走向前所未有的輝煌鼎盛。

三、日本茶道社交

除此以外,自日本明治時期便已然形成了其獨特的茶道社交方式,尤其常見於貴婦之間的茶會,茶道由此已然成為了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對於一個女子而言若是無法掌握,儼然就如同當下所謂的「難登大雅之堂」一般無二。

正是因為其重要性的提高,方才導致無數日本女子競相學習。

日本茶道社交,無論對於客人或是主人而言都有著極其繁瑣的規矩。即便是其中一個細微的小動作都包含深意,反之則可能被認為是對於對方的不尊重。因此,在學習日本茶道的過程當中,隨之一併提高的則是禮儀與基本素質。

現代日本茶道的繁瑣想必皆有耳聞,但是現如今的模式相較於以往要簡單的多,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之後方才形成的。

縱觀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歷程,他們由最初的一種「飲料」繼而結合政治、宗教、思想等多種色彩,延伸出與禮儀道德互相結合的茶道文化著實令人感嘆。

看似是茶道的興盛,倒更像是國家範圍內面對歐美外來文化,大幅度興起的抵禦措施,保護了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傳統禮儀隨之灌輸於每個女子的腦海之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有著不計其數的益處。

反觀我國,日本關乎於禮儀、文化等方面,大多借鑑於我國歷史之中的「文明之邦」大唐。然而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傳統文化禮儀遠不止於此。早在上古時期便有關於「禮」的概念。

但時至今日又有多少得以延續呢?這正是有待國人反思之處。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擺脫蠻夷之稱,便是因為「禮」之一字。

而在當下社會之中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於禮儀觀念的淡薄。雖然並沒有達到「禮樂崩壞」的程度,但也著實令人心涼,明明屬於我國歷史之物,卻經由他手發揚光大,心中自有其鬱。

相關焦點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的歷史和變化(明治時期到現在茶道)
    日本的茶道,可以說源頭就在我們中國,特別是在中國的宋朝傳了過去,但是由於日本戰國時代的推廣和普及,道了江戶時代的幕府,日本的茶道基本成型,並且定局。不過到了明治維新的時期,茶道有了新的變化.如果想要知道日本的茶道發展,可以看會前面幾章。
  • 日本茶道:與女性教育結合,成為尋求身心均衡發展的理想藝能途徑
    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以謀得生機,各大茶道家族主動開放門戶,向大眾普及茶道,其中就包括了將日本茶道與女性教育相結合,漸漸取代了江戶時代以來的"武家禮儀"成為女子的必修禮儀。二、培養"賢妻良母"教育理念下的茶道教育日本首位文部大臣(教育部長)森有禮曾經明確提出了"國家富強之根本在教育,教育之根本在女性教育",強調要培養女性具有賢妻良母的氣質才能。
  • 明治維新150年︱被激活的文化:日本茶道走向世界
    明治5年(1872),裡千家家元的母親真精院到京都府新設的女子學校「女紅場」教授茶道,為日本茶道在教育機構從事茶道教育,開闢了新的路徑。而就其後來的發展來說,從明治初期各地創辦的女子學校到後來的大學茶道俱樂部以及戰後的小學,擔當茶道教授的基本都是裡千家的弟子。裡千家後來能夠在日本茶道界取得蓬勃發展,與此舉不無關係。
  • 日本和扇文化:日本的皇室女性,為什麼手裡總是拿著扇子?
    所以在奈良時代,日本上至高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身著唐裝,而且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進入公共場合時都需要手持笏板。進入平安時代,日本的男性依舊是手持笏板,但這個時候,日本的女性手裡拿的笏板卻變成了檜扇。這個檜扇,其實就是日本早期的和扇,它由薄片狀的扇骨組成扇面,扇骨相互分離,合攏起來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摺扇非常像。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歷史文化與變遷(江戶時代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來自於中國,但是又經過日本自己本土的發展,變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文化,那麼他的歷史變遷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並且茶道被日本全國範圍內推行,到了現代江戶時代的茶道仍然紮根在那些往日的城堡和城鎮,成為了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茶道的代表,隨著明治維新,傳統的武士茶道被取締,因為武士茶道沒有了幕府,就失去了資金的來源。但是這樣也導致茶道滲透到了民間,成為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一種上等階級可以享受的特權。
  • 藝伎和武士 日本明治時期的那些老照片
    兩個正在「比武」擺拍的日本武士日本藝伎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主要在娛樂場所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三個日本藝伎而日本武士的歷史就源遠流長了。
  • 從文學作品看明治時期的日本女性
    這種形象一方面源自外國讀者對日本女性一廂情願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源自眾多文藝作品的建構。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表面意義上與「傳統」發生斷裂,形成了本土和西方思想兼容並包的局面,這一局面奠定了當代日本社會的基礎。因此,本文將焦點對準發生劇變的明治時期,一窺當時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命運。
  • 淺談日本近代(江戶、明治、大正、昭和)的古器物收藏與鑑賞源流
    昭和時期,等到柳宗悅拾起日本的「民藝之美」,這才重新揭開日本的工藝美學新時代。我收藏日本古器物大約有10餘年的時間。最初的收藏是鐵壺,然後是各種茶器具,之後讀了一些關於日本茶道源流的雜誌與書籍,按圖索驥,開始接觸香具、花器。再深入一些,則是專研器具背後的堂號、職人、工匠、名手。目前深受中國茶人、收藏家與鑑定家所喜愛的日本古器物,基本上離不開兩處泉眼,一個是佛教,一個是茶道。
  • 這個人是日本明治時期眾多女子的偶像,圖八為你揭開謎底
    19世紀60年代末開始,日本明治政府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從此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並迅速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其中的教育改革使得日本女子也可以走進學校。函館最初設立的公立小學,女子也被要求入學。圖為函館小學的教師與學生合影。習字是學校的必修課。
  • 在日本的古代,明治時期都穿的是什麼衣服呢?
    明治時代,經過動亂的江戶時代,明治維新!文明開化!明治時代的人們穿什麼樣的裝束呢?平民和華族的區別是?我想在這裡解開那樣的疑問!關於明治時代的服裝,閃亮的洋裝沒有被接受,說起明治時期的服裝,就會想起被稱為洋裝的鹿鳴館式樣,但實際上已經是很晚的時代了。
  • 從日本的茶文化發展歷史來看,茶道一直以來就是上層的精英文化
    從日本的茶文化發展歷史來看,茶道一直以來就是上層的精英文化煎茶道在日本屬於廣義的茶道一種。一般都認為茶道指的就是點飲末茶的抹茶,「佗」、「寂」精神的所指是否包含煎茶道,這裡並不想加入日本茶道界的爭論。江戶時代的後期,日本茶道文化就沒有太多的新動能注入了,1867年大政奉還、王政復古、1871年廢藩置縣,幕府體制結束,明治維新開始。加上新的茶葉形式的不斷開發,也深化了茶文化的改革形勢。明治政府提倡「殖產興業」的產業振興政策,大量引進西方文明的工業革命技術,一時之間傳統的草庵茶文化有了衰退的趨勢。
  • 看完本篇別再說你不懂日本茶道
    為什麼要宣揚茶道中國發現和利用茶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著近5千年的歷史,公元8世紀日本流行東渡唐朝留學,包括著名的阿倍仲麻呂,中文名字晁衡,還有《妖貓傳》裡高僧空海,其中有個圓爾辨圓高僧將茶樹的種子帶回了日本,茶便隨著佛教一同傳入日本,其實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才形成真正的茶道。
  • 首次揭示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海濱浴場在男女之間的差異?
    第一次,明治時期男女有別的海濱浴場和日本人的海濱浴場是如何變化的?阿諾德·根特(ArnoldGenthe,1869-1942)生於德國一個學者家庭。他來到美國,在家教工作了兩年,從事古典語言學研究。時光可以追溯到根特去了日本在那裡呆了六個月,他用相機記錄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他死後,國會圖書館從他的工作室獲得了大約20000張從未出版過的照片,現在你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了!這些照片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此時的圖像充滿了現代氣息海灘長崎,這不是現代的記錄。接下來,欣賞一組根特同期日本女性的照片。
  • 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明治政府引進科技教育,影響空前絕後!
    在日本在對華、對俄戰爭後急需大量工業技術專業人才,以滿足戰後刺激起來的工業生產的較大需求。為此,明治政府決定對實業教育增加撥款。1864年公布的「實業教育國庫補助法」規定,每年撥款15萬日元發展實業學校教育。
  • 日本茶道與中國文物的流轉文人趣味 日本茶道 千利休 釉瓷器 文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當時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混亂時期,新發掘的出土文物、高品質的私人收藏以及清朝內廷收藏的秘寶持續大量地流出至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本身也在明治維新時期進入了近代化的歷程,其傳統美學也因全面的西化改革,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特別是日本茶道與中國文物之間的微妙關係,為日本收藏和流轉的中國文物打下了一個特殊的印記,使其與西方國家的中國文物收藏有著顯著的差異。
  • 日本明治時期文壇宗師:保衛國家權益,唯一的審判機關「打」!
    所謂的日本明治時期的愛國情懷:尊皇愛國沒錯,讀過這本小說的人應該有這個印象,那個時候,日本的許多國民都有高尚的愛國情懷,這種高尚比較極端,殊不知是以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的!但這篇小說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有國家利益才高於一切,在任何時代都不為過。
  • 世界通簡史:明治時期,日本財政問題,做了這些改革挽救了
    百家原創作者:魯克話歷史今天大家跟小編來看看明治時期的日本政府,財政問題多了很多改革挽救了國家,我們今天來看看當時的日本政府到底做了什麼政策。發行公債是政府籌措資金的另一個重要來源。這樣,通過國家機器,日本廣大勞動人民手中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到資本家及公卿大名(他們也變成大資本家)手中,化為資本。因此,明治政府的政策、措施成為資本的原始積累的有力的槓桿之一第三,用國家力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設備、聘請外國專家和派遣留學生。幕末日本處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初始階段,技術水平很低,生產設備極其簡陋。
  • 明治時期,日本國內的雜誌,為何都是報社發行的?
    但從第二期起,登載該社福澤和中上川彥次郎等人的評論,涉及到政治、經濟教育各個方面。明治八年六月停刊。明治九年九月復刊,政題為《家庭叢談》,箕浦勝人擔任編輯。明治十年六月又重新恢復《民間雜誌》這個刊名,並改為日刊。但是該刊發表社論,對大久保利通被暗殺一事進行了評論,觸怒了政府,二個月之後被追停刊。無論怎麼說,該雜誌是早期啟蒙性的評論雜誌,為青年讀者所喜愛。
  • 明治東京戀咖:一月超甜新番,帶你重新走進日本明治時期(1)
    劇情沒什麼套路,女主芽衣從小可以聽見鬼怪的聲音,在一個魔法師的指引下穿越到「明治時期」,遇見了包括魔法師在內的8位超級無敵美男。每個男主都是明治時期的大文豪,首先我們來科普下動畫中這些人物名字。森林太郎:其實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 日本的明治時期 玉村康三郎
    在攝影方面,日本是最先使用攝影技術和設備的國家之一。玉村康三郎便是當時出現的專職的攝影師。攝影師出生於1856年,明治時代的寫真家,1910年,受美國雜誌委託為當時的日本拍攝一組照片用作旅遊宣傳,據說可稱得上是日本史上第一次用於對外推廣旅遊業的宣傳攝影。這組百年前日本明治時代的老照片,也藏著日本獨特的文化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