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家如何避免變得消極悲觀

2020-12-17 騰訊網

這是達文西思維導圖的第38篇原創

01

疫情來臨,感覺對大多數人的心情都有所影響,朋友圈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身邊的朋友蔓延著負面情緒;

就連出去超市買東西,都感覺大媽們變得不耐煩了。

之前還老是跟朋友傳達各種樂觀和正面的信息,萬萬沒想到,連我這種最樂觀的人,都被影響到了。

所以想到,或許大家現在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避免讓自己變得消極悲觀。

整理了幾個tips,給大家參考。

02正確認識現狀

首先,大家應該意識到,在疫情之下,大家各種行動不方便,以前能讓我們增加多巴胺的方式,現在都不能用了。

比如跟朋友聚會,比如吃大餐,比如旅遊,比如看電影,通通都不行了。

然後,雖然對大部分上班族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頂多就是晚1個月上班,少發一個月的工資。

但是因為人類就是不理性的動物,看到很多負面的信息,自然而然就會激發了自己的恐懼。加上家人和好友之間負面情緒的相互影響,

會讓自己覺得將來不確定性很大,甚至未來一片迷茫,現狀非常挫敗的錯覺。

所以,現狀就是多巴胺減少了,恐懼增加了。

那麼3個基本的思路,第一就是增加多巴胺的供給,第二個就是減少讓自己恐懼的來源,第三個就變得更加理性樂觀。

03減少恐懼來源

首先,大家不需要總是關注疫情了。

對於一個乖乖不出門,戴好口罩勤洗手的人,外面的一切疫情,其實跟自己並沒有那麼多關係。

所以,不要天天去關注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那只會有壞處,沒有什麼好處。

同時,少看相關的負面信息。比如抖音看到負面的快速划過,朋友圈看到哭慘的文章點都不要點。

第二,避免與過度消極的人過多聯繫。金融大亨JP摩根說過:避免與消極的人士來往。

消極的人日常就很消極了,這次疫情之下,就TMD更加消極了,跟他們聯繫,其實只會跟你傳達負能量,適當的聊幾句還好,天天跟你抱怨,那你只能想辦法避而遠之。

第三,學會情緒隔離。像家人或者關係很好的朋友,有時候躲都沒法躲,這個時候隔離不了負面信息,就只能隔離情緒了。

什麼叫隔離情緒,意思就是說,你要非常清楚地區分,這些負面情緒是對方的,哪怕對方哭得要生要死,你要知道,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比如好朋友跟你抱怨工作難找,雖然做好朋友我們也想幫忙,但是你要理性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

並且每個人就像一臺電腦,我們即使天天講2個小時,加起來不到100M的數據量,也撼動不了這臺電腦10GB的作業系統。

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對其他人的影響程度,在我看來,能影響1%已經算是極限了。可以說忽略不計。

有這個理性的認識之後,我們就不會替別人瞎操心了,因為操心也沒用,自己就先陷進去了。

退100步講,即使你真的想幫忙,但是你自己情緒都受影響了,還幫忙個屁啊。。。

04讓自己開心起來

就像某專家說了一句很接地氣的話,現在大家該追劇就追劇,該追星就追星,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焦慮

現在少看點什麼恐怖片,傳染病的片了,多看看喜劇,看看溫暖的情感劇,玩玩遊戲,追追綜藝。

或許聯繫一下好朋友,很久沒有聯繫的也行,聊聊天心情都會好很多。

anyway,關鍵是要讓自己開心起來,增加體內分泌的多巴胺。

05更加理性與樂觀

我有一個朋友,其實他實際情況也不差,家境,學歷和工作都算是人群中的中等偏上水平,但是他就是天天很焦慮。

這裡有個關鍵因素——選錯比較對象。

其實如果一個人工資只有5千元,但是他在十八線縣城,比較少上網,而且比身邊的人都要有錢,那他一定非常開心。

但是在一線城市,會給我們一種人人都是年薪20萬起跳,各個都是有錢人的錯覺。

還有網際網路放大了每個人的欲望,天天看到誰一夜暴富的新聞,難免會覺得自己過得很失敗。

所以,不要瞎幾把比較。

關鍵是跟自己的過去比。

如果真想比,就跟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比,自己又不是富二代,自己又不是比馬雲厲害,馬雲也要到35歲才創建阿里巴巴,35歲前也是挺窮的。

告訴大家一個數據,月薪5000元,已經超越了中國90%的人的收入。這才是真實的現狀。

如果變得理性,橫向跟同齡人比,發現已經超越90%的人了,

縱向跟自己比,已經比過去3-5年的收入提升不少了,自然而然就變得更加樂觀。

最後,快快樂樂才是真,希望大家開開心心~

點擊領取紅包~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是苦,佛教是不是真的很消極、很悲觀?
    佛教常常說「人生是苦」,總是給人一種悲觀的感覺,再加上現在很多電視劇的和小說對佛教的描述,大多數人都給佛教一個消極的標籤,都認為不走到人生絕境不會選擇這一步。那麼,佛教所說的「人生是苦」真的是給大家傳遞一種消極和負能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樣說的人對佛教只是一知半解,只是片面的了解佛教,其實佛陀除了說「人生是苦」,還說了下半句「離苦得樂」。「人生是苦」,是人生實相,是對人生的客觀描述。
  • 孩子消極悲觀,總是唉聲嘆氣,3個方法,培養樂觀積極的孩子
    但現在不少孩子不僅顯得早熟,還總是有很多在大人身上才會出現的情緒,例如悲觀、消極。朋友的兒子圖圖原本是個開心果,從小就很討人喜歡。可最近他卻發現兒子經常唉聲嘆氣,還時常自言自語,臉上總是掛著憂傷的表情。
  • 很多人消極悲觀,是因為遭遇了不幸,從而開始慨嘆人世無常!
    關於如何引導一個人,從消極悲觀轉而變得開朗樂觀,積極主動,可能這樣的辦法很多。但是哪一種是最有效,短期見效的,可能還是要具體分析。首先,很多人消極悲觀,是因為遭遇了不幸,從而開始慨嘆人世無常,埋怨命運曲折,怪怨其他人無情。
  • 悲觀也會「成癮」!老母親經常消極抱怨,兒女們聽後感到抑鬱
    原標題:悲觀也會「成癮」!老母親經常消極抱怨,兒女們聽後感到抑鬱如果父母陷入類似的消極境地,兒女該如何面對?近日,翔安市民陳先生撥打導報熱線968801表示,自己的母親處世就比較消極,總是擔心未來,抱怨一些陳年舊事。「我們都知道她是為我們考慮,但她消極過頭,每次她說完之後,換我們抑鬱了。」
  • 處事消極悲觀的生肖,太缺乏安全感,時常蹲下來抱抱自己
    陽光透進來的地方,總是讓人覺得無比溫暖,所以很多人都在追逐陽光,因為它能讓人的心情也變得開心起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喜歡蜷縮在自己的世界中,周圍包裹著的也都是消極和悲觀的情緒,尤其是在做事的時候。顯然,消極的態度會導致很多不良的後果,而且生活中還特別敏感。
  • 那種內向、消極、悲觀的抑鬱質性格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之所以感到如此焦慮和消極,很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預期比較高,並且感覺自己目前的進步水平難以夠到自己的目標,因此產生了很強的挫敗感和痛苦。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自我妨礙: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有可能難以實現目標時,很可能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努力和付出,從而讓自己更容易接受失敗。
  • 如何克服消極的心態
    而這些異常的心理、悲觀的心態往往導致磨難痛苦的人生,往往影響對環境的正確看法。持有悲觀的人,一方面是看不見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常常因缺乏信心和勇氣而事業難成;另一方面,這種人在心理定位上對自己常持否定態度,不能接納自己,使其內心長期處於失衡與迷失狀態中,人生體味中只有痛苦、受挫感和失敗感。久而久之會使人產生抑鬱、不安、心理失調等心理問題和疾病。
  • 與其盲目樂觀,不如讓自己有方法的消極
    01 你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還是一個消極悲觀的人?其中有一道題是: 「你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還是一個消極悲觀的人?」 選擇積極的人,下一題就是「你是如何做到保持積極心態的呢」。 選擇消極悲觀者,下一題就是「你覺得是什麼造成自己的消極心理」。
  • 91%中國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74%匈牙利人消極悲觀
    調查結果顯示,匈牙利民眾對未來的預期十分消極悲觀,在28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四。在所有受訪的民眾中,56%認為自己的國家並沒有朝自己的預期發展。國民滿意度最差的四個國家分別是巴西(85%民眾對未來表示悲觀),秘魯(78%),南非(76%)和匈牙利(74%)。與匈牙利民眾悲觀的情緒相反的是,幾乎每個中國人,高達91%的受訪民眾都認為目前一切都很好,對未來也有很高的期望。
  • 你常情緒低落,悲觀消極嗎?試試這三種方法,培養穩定的樂觀心態
    情緒具有感染力,很多人悲觀、消極的思考方式,來自父母和身邊人的影響,是習得的,那麼,樂觀也一樣,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同時,也可以「自學」。塞利格曼研究樂觀的人,發現了決定一個人是悲觀還是樂觀的關鍵在於:解釋問題與挫折時,所採取的歸因方式。
  • 30「積極情緒」減少消極:如何識別和拆除消極情緒地雷?
    如何成功通關掃雷遊戲呢?今天,我先和大家分享第一步和第二步,如何識別和拆除情緒地雷。第一步,識別消極情緒地雷,從不知不覺成長為後知後覺昨天大家已經學會了用電影回放法回顧自己的一天,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事件讓你產生了消極情緒,背後的消極信念是什麼。
  • 天性悲觀的孩子,要成為樂天派的「海蒂」,父母的正面引導很重要
    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變得格外悲觀。相反,那些樂天派更容易實現自我救贖,會及時排洩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在一種樂觀的環境裡。03.在悲觀的年代和環境下,樂觀會給孩子帶來什麼?a平時非常樂觀,在大家都頭疼成績落後之時,他除了悲天憫人,還會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或許正因為這樣,他的成績進步特別快。而b在面對成績退步的時候,顯得非常悲觀,不僅上課時頻繁出錯,考試成績更是一落千丈。不管如何與他交流談話,這個孩子看起來都非常憂慮,大有種一蹶不振的架勢。二.
  • 三個小妙招,教你輕鬆跟消極又悲觀的人相處
    我時常因身邊的人情緒過於消極而受影響,導致自己也變越越來越悲觀。去年年底我一個朋友「失業又失戀」,我們住在一起,我整天都能聽到她的嘆氣聲和抱怨聲。我覺得自己也受其影響變得越來越悲觀。後來我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以下是我自己用過的方法,推薦給遇到同樣境遇的你。
  • 面對工作我們應該採用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採取消極、悲觀的態度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次的工作都是一次積累,我們應該用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採取一種消極的心態。其實我想說的是當我們在工作崗位的時候有這樣一種困擾的時候,應該有一種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有這樣一種悲觀的心態。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一次積累,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要從底層做起的,只有了解了底層的工作之後,當我們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職位的時候才能知道底層職位所經歷的一些東西才能更好的對工作效率進行一些提高。
  • 英語美文賞析: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有什麼區別?
    每個人的周圍都有兩種人--積極的人和消極的人,又可以說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我的理解是,當你在經歷困難和殘酷時,一定要堅持,對未來保持樂觀,最後等到後天的太陽的人就會是你。
  • 孩子態度消極,充滿負能量,心理學:別給他們製造「希望空窗期」
    在她上洗手間時,我問孩子成績如何,他的回答讓我看到了蒼白無力。他說:「學習好又怎麼樣,沒有意義,我又不想交朋友、成家立業。」近幾年頹廢文化大行其道,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年紀輕輕的孩子,裝作飽經風霜,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樣子。
  • 該死的疫情,對不起,我的態度比較消極!
    「2020年1月28日,武漢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武漢市民政局宣布對死於疫情患者遺體免收火化費。國家衛健委回應「500萬人離開武漢。」這也許並不是準確數據,但是那時候全國已經開始有了危機意識。樹林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家已經承諾負責確診病人所有費用,但是有些人就是頭鐵,老家旁邊一個村子就有人帶著武漢親戚來避難,隨後整個村子被隔離,害人害己!
  • 疫情期間:如何避免產生「我啥都不怕就怕死」這樣的消極想法
    最近我有一個在大連的女性朋友,閒置在家別沒事幹,天天跟我匯報一些消極的消息。比如,我們小區誰誰誰被感染了,整個小區住戶內心是崩潰的。比如,我知道武漢那個人被感染了,然後全家成什麼樣了。比如,你不知道我最近在武漢有個特別有錢的人,他被感染以後心態崩潰了。一直在跟我們說:努力賺錢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
  • 我們是怎樣變得消極的
    自信心是需要成就感來滋養的,而我們長期沒有獲得成就感的時候就會失落,就會著急去尋求讓自己能快速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所以就會變得浮躁,久而久之就會想去找那種投入很小就能獲得回報的事情,沉迷那種輕易獲得高成就的事情,就不願去做些實事,不願意腳踏實地,每天想著一蹴而就,有意無意的尋求用很小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
  • 國聯安徐志華:如何捕捉疫情影響之下的行業投資機遇?
    來源:新浪基金言值|如何捕捉疫情影響之下的行業投資機遇?截至今日,這場聚社會各界之力、齊億萬民眾之心的防控防疫戰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在耗時長久的對抗之中,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被打亂、各行各業的運轉也曾偏離正軌。而一直與宏觀經濟休戚與共的資本市場更是波瀾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