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文西思維導圖的第38篇原創
01
疫情來臨,感覺對大多數人的心情都有所影響,朋友圈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身邊的朋友蔓延著負面情緒;
就連出去超市買東西,都感覺大媽們變得不耐煩了。
之前還老是跟朋友傳達各種樂觀和正面的信息,萬萬沒想到,連我這種最樂觀的人,都被影響到了。
所以想到,或許大家現在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避免讓自己變得消極悲觀。
整理了幾個tips,給大家參考。
02正確認識現狀
首先,大家應該意識到,在疫情之下,大家各種行動不方便,以前能讓我們增加多巴胺的方式,現在都不能用了。
比如跟朋友聚會,比如吃大餐,比如旅遊,比如看電影,通通都不行了。
然後,雖然對大部分上班族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頂多就是晚1個月上班,少發一個月的工資。
但是因為人類就是不理性的動物,看到很多負面的信息,自然而然就會激發了自己的恐懼。加上家人和好友之間負面情緒的相互影響,
會讓自己覺得將來不確定性很大,甚至未來一片迷茫,現狀非常挫敗的錯覺。
所以,現狀就是多巴胺減少了,恐懼增加了。
那麼3個基本的思路,第一就是增加多巴胺的供給,第二個就是減少讓自己恐懼的來源,第三個就變得更加理性樂觀。
03減少恐懼來源
首先,大家不需要總是關注疫情了。
對於一個乖乖不出門,戴好口罩勤洗手的人,外面的一切疫情,其實跟自己並沒有那麼多關係。
所以,不要天天去關注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那只會有壞處,沒有什麼好處。
同時,少看相關的負面信息。比如抖音看到負面的快速划過,朋友圈看到哭慘的文章點都不要點。
第二,避免與過度消極的人過多聯繫。金融大亨JP摩根說過:避免與消極的人士來往。
消極的人日常就很消極了,這次疫情之下,就TMD更加消極了,跟他們聯繫,其實只會跟你傳達負能量,適當的聊幾句還好,天天跟你抱怨,那你只能想辦法避而遠之。
第三,學會情緒隔離。像家人或者關係很好的朋友,有時候躲都沒法躲,這個時候隔離不了負面信息,就只能隔離情緒了。
什麼叫隔離情緒,意思就是說,你要非常清楚地區分,這些負面情緒是對方的,哪怕對方哭得要生要死,你要知道,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比如好朋友跟你抱怨工作難找,雖然做好朋友我們也想幫忙,但是你要理性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
並且每個人就像一臺電腦,我們即使天天講2個小時,加起來不到100M的數據量,也撼動不了這臺電腦10GB的作業系統。
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對其他人的影響程度,在我看來,能影響1%已經算是極限了。可以說忽略不計。
有這個理性的認識之後,我們就不會替別人瞎操心了,因為操心也沒用,自己就先陷進去了。
退100步講,即使你真的想幫忙,但是你自己情緒都受影響了,還幫忙個屁啊。。。
04讓自己開心起來
就像某專家說了一句很接地氣的話,現在大家該追劇就追劇,該追星就追星,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焦慮
現在少看點什麼恐怖片,傳染病的片了,多看看喜劇,看看溫暖的情感劇,玩玩遊戲,追追綜藝。
或許聯繫一下好朋友,很久沒有聯繫的也行,聊聊天心情都會好很多。
anyway,關鍵是要讓自己開心起來,增加體內分泌的多巴胺。
05更加理性與樂觀
我有一個朋友,其實他實際情況也不差,家境,學歷和工作都算是人群中的中等偏上水平,但是他就是天天很焦慮。
這裡有個關鍵因素——選錯比較對象。
其實如果一個人工資只有5千元,但是他在十八線縣城,比較少上網,而且比身邊的人都要有錢,那他一定非常開心。
但是在一線城市,會給我們一種人人都是年薪20萬起跳,各個都是有錢人的錯覺。
還有網際網路放大了每個人的欲望,天天看到誰一夜暴富的新聞,難免會覺得自己過得很失敗。
所以,不要瞎幾把比較。
關鍵是跟自己的過去比。
如果真想比,就跟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比,自己又不是富二代,自己又不是比馬雲厲害,馬雲也要到35歲才創建阿里巴巴,35歲前也是挺窮的。
告訴大家一個數據,月薪5000元,已經超越了中國90%的人的收入。這才是真實的現狀。
如果變得理性,橫向跟同齡人比,發現已經超越90%的人了,
縱向跟自己比,已經比過去3-5年的收入提升不少了,自然而然就變得更加樂觀。
最後,快快樂樂才是真,希望大家開開心心~
點擊領取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