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恆星的質量各有不同?

2020-12-11 騰訊網

按照我的理解來說,恆星可以由不同密度的氣體形成,但常常假定當它們達到了一定臨界質量就會發生聚變。一旦達到臨界質量發生聚變,直到向外的壓力抵消引力為止,那麼所有恆星的大小應當大致相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上圖:太陽(左上)、低質量的恆星(左中)、棕矮星(右中)、木星(右下)

首先,你應該知道恆星有幾種不同類型。內核中將氫通過聚變融合成氦的恆星是主序星。還有許多其它恆星,像紅巨星,其內核已經耗盡了氫燃料,處於不同的演化階段。

比較當前作為主序星的太陽和將來成為紅巨星的太陽。

主序星中氣體的密度大致相同,主要成分都為氫和氦。恆星的尺寸主要取決於它的質量。請注意一個恆星的誕生並不僅僅取決於臨界質量(雖然它對於限定恆星形成的最小質量至關重要),也取決於恆星內核所達到的溫度。當一個恆星的內核溫度足夠高,可以將氫聚變成氦,它便誕生成為主序星。所以並不是恆星內核的質量恆定不變,而是內核的溫度都大約為1500萬開爾文。

由左至右:紅矮星、太陽、藍矮星和R136a1

現在,恆星誕生於分子雲的緻密內核。一般來說,緻密內核的質量越大,它所誕生的恆星尺寸就越大,單純因為恆星會有更多燃料進行聚變。

恆星的半徑由流體靜力平衡決定,即恆星中心的能量所產生的力和傾向於使恆星坍縮的之間的引力平衡,尺寸更大的恆星(主要是主序星)質量更大,內核產生的壓力也更大,因此,大質量恆星的聚變速度要遠遠超過小質量的恆星,這種更高的能量產率有助於平衡質量所產生的引力。它們的半徑也比低質量恆星更長。

包括太陽(中心)在內一系列恆星的赫羅圖例子。

與之不同的是像紅巨星等處於演化階段的恆星。一旦恆星內核的氫被耗盡,能量產生減少,恆星內核開始坍縮,但當恆星坍縮時,恆星內部的溫度升高,達到某些臨界點時,核心外殼的氫開始聚變,這種現象被稱為殼層燃燒,殼層燃燒會在很小的時間尺度下產生大量能量。這種能量的瞬間釋放導致恆星的外圍大幅膨脹,以致恆星變得十分臃腫。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發現一些恆星比太陽還要壯闊許多(如果將獵戶座一等星參宿四放在太陽的位置,它會延伸到木星的半徑之外)。

透過ALMA於2017年6月拍攝到的參宿四,這是迄今解析度最高的太陽系外恆星照片,也是ALMA首度清楚觀測到恆星表面

相關知識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這張圖中的藍色恆星是所謂的藍掉隊星,它們是出現在赫羅圖上的左上角。

恆星質量是天文學家用來描述恆星的質量時所用的一個名詞,它通常是以太陽質量來列舉其它恆星與太陽的質量比較。例如天狼星質量大約是2.02太陽質量。恆星的質量會隨著恆星演化而不停的改變,因為恆星風的吹送或脈動的行為而拋出質量,或是從伴星獲得而增加質量。

藝術家觀念下在高密度分子雲誕生的恆星。

恆星質量流失(Stellar mass loss)是在一些大質量恆星上觀測到的現象,在此一事件的發生機制會造成恆星大部分的質量被拋射出去;或是在聯星系統中的一顆恆星質量逐漸流失至它的伴星或是星際空間中。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Jagadheep D. Pandia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恆星的質量大小有極限嗎?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答案超出你的認知
    而在宇宙中比較普遍的一類天體就是恆星,它是宇宙的巨大燈泡,給寒冷黑暗的宇宙帶來了些許光明和溫暖。根據科學家的探測研究發現,恆星在宇宙的地位非常高,而恆星有可能也是宇宙大爆炸之後最早誕生的一類天體。為什麼這麼說呢?
  • 宇宙中尺寸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與超大質量黑洞相差多少?
    按照目前的理論來估算,恆星的最大半徑應該不超過17.4億公裡,即相當於太陽半徑的2500倍。現實中,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達到這個極限的恆星,最大的盾牌座UY也只有1700倍太陽半徑。恆星在形成之初,半徑不會很大,因為巨大的引力會擠壓自身。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銀河系中已知最小的主序列恆星是一個真正的小精靈。它被稱為EBLM J0555-57Ab,這是距離我們600光年的紅矮星。它的平均半徑約為59,000公裡,僅比土星大一點。這使其成為已知的最微小的恆星,在其核心中支持氫聚變,這一過程使恆星一直燃燒直到燃料耗盡。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有兩個比這顆小恆星還要大的天體。
  • 宇宙「深海龍魚」狀恆星簇內充滿超大質量恆星
    來自這些新生恆星的光正在加熱周圍的氣體和塵埃雲,衝壓出一個進入太空的空殼,這個空殼大約100光年寬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到最年輕的超大恆星簇,呈現「深海龍魚」狀,這些超大恆星簇曾在銀河系發現過,裡面充滿著數百個超大質量恆星,而且比太陽大幾十倍。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本體是宇宙中的各類發光或者反光的天體。宇宙那麼大,僅僅銀河系就擁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為什麼在地球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千多顆星星?肉眼可以看到那些星星?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處於運動之中,星空中的相對位置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不過短時間內的變化並不明顯。
  • 恆星黑洞的質量都很小,那宇宙中660億太陽質量黑洞是咋來的?
    我們甚至能看到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線、第一批恆星、第一批星系。當我們觀察這些最遙遠的天體時,我們發現其中一些星系其核心有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往往有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那麼宇宙誕生後這麼短的時間內,這些數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咋來的?要知道目前的恆星級別黑洞,也就幾十個太陽質量。就算它們使勁合併,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研究者表示,因為質量足夠用,所以,EBLM J0555-57Ab內部仍然可以產生核聚變,甚至在它的周圍,或許還可以有宜居行星存在,只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但是從EBLM J0555-57Ab的質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木星雖然大小符合,但是它的質量卻遠遠不夠,除非木星的質量也達到了如今的300倍左右,那麼,它才有機會變成一顆小恆星。
  • 木星的體積比最小的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不能成為恆星呢
    銀河系中處於主序階段最小的恆星是EBLM J0555-57Ab,它是一顆距離我們有600光年遠的紅矮星。雖然它是主序恆星,但它的體積卻非常小,平均半徑只有5.9萬公裡,只比土星要大一點。太陽系中有兩顆天體比它還大,一顆是太陽,另一顆也是充滿氫氣的木星。
  • 宇宙中質量最大恆星和體積最大恆星大比拼,太陽和地球都靠邊站
    地球有多大?咱們以前也聊過。對於人類來講地球已經是非常大了。然而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幾顆巨型行星比起來了還是小了不少。從質量上看,天王星是地球的14.5倍,海王星是地球的17倍,土星是地球的95倍,木星是地球的是地球318倍。而從體積上看,天王星有64個地球大,海王星有59個地球大,土星有830個地球大,木星則有1316個地球那麼大!
  • 宇宙最大恆星能有多大?太陽宛如一粒塵埃-太陽,恆星,宇宙 ——快...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能裝下130萬個地球,要知道有超過7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因而,太陽的個頭非常龐大,超乎我們的想像。然而,與宇宙中的眾多其他類型恆星和天體相比,太陽又是微不足道的。當然,我們的太陽並非個頭最小的恆星(這個頭銜屬於紅矮星),但它絕對遠非最大的恆星。那麼,恆星究竟能有多大?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小質量恆星:大小與土星接近
    宇宙中有記錄以來最小質量的恆星,其大小僅僅與土星相當天文學家們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有記錄以來最小質量的恆星,其大小僅僅與土星相當。這顆恆星編號EBLM J0555-57Ab,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左右,位於銀河系內部。科學家們相信這顆恆星的質量可能已經接近恆星質量的下限,因為它的質量基本接近氫核聚變發生的最小質量線。
  • 北極星是顆什麼恆星?為什麼北極星可以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從古到今,北極星它不知道給多少人指明了方向,那麼北極星是顆什麼恆星?為什麼北極星可以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現在的北極星是「勾陳一」,這是一顆距離我們434光年的恆星,位於小熊座,其視星等為2等,質量約為太陽的4倍。
  • 恆星秘密之恆星溫度的最高值究竟是多少呢
    一顆恆星的質量越大 , 為了平衡這種坍縮所需要的內部溫度就越大 , 因而它的表面溫度也就越高 。太陽是一顆中等大小的恆星 , 它的表面溫度為- ℃。質量比它小的恆星 , 其表面溫度也比它低 , 有一些恆星的表面溫度只有25m ℃左右。質量比太陽大的恆星,其表面溫度也比太陽高,可達1- ℃ 、 2- ℃ , 甚至更高。
  • 為什麼不直接摧毀兩顆恆星?
    三體世界的惡劣環境是三顆恆星造成的,既然三體人技術那麼發達,為什麼不摧毀兩顆恆星,不就是永遠的恆紀元了麼?還要興師動眾遠徵太陽系?恆紀元時代的三體人行星三體世界為什麼會有如此惡劣的環境三體世界的惡劣環境是由三顆恆星的複雜運動造成的,在天文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三體運動,理想的三體運動中,任何超級計算機都無法計算出下一步天體的運動方向,不過現實中的運動都是限定條件的三體運動,比如地球和太陽以及月球也屬於三體運動
  • 黃金為什麼如此貴重,因為它的每次誕生就象徵著一顆恆星的隕落
    黃金,作為一種金屬,它為什麼可以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呢?黃金,作為全世界的硬通貨,具有極其昂貴的價值。金燦燦的顏色,讓無數人為之瘋狂,但當我們審視這塊小小的金屬,卻有太多疑問: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憑什麼可以成為全世界的硬通貨?人們為什麼不可以像造出金剛石那樣造出黃金?
  • 太陽黑子上有恆星文明,恆星文明發展超越地球文明
    並且把恆星的一些基礎反應傳遞給了科學家,於是,這位科學家成了恆星研究領域的泰山北鬥。但是,任生物一旦有了智慧,生存和繁衍就是TA追求的第一目標。為了能夠繁衍,為了消滅潛在的危險,恆星文明殺死了科學家。而這位科學家也早有預感,並且,在死亡前夜與一位年輕的學者在聊天中,談到了地球的龐大和人類應有的敬畏之心。於是,這位年輕的學者稱為了人類最後的救星。
  • 龍生九子,為什麼各有不同?
    俗話說得好,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老大囚牛、老二睚眥(yá zì)、老三嘲風、四子蒲牢、五子狻猊(suān ní)、六子霸下、七子狴犴(bì àn、)八子負屓(fù xì)、老九螭吻(chī wěn)。為什麼龍的九個兒子都不一樣呢?
  • 宇宙中目前已知的5顆最亮恆星,排名第一的不僅很亮且質量也很大
    由於恆星的光度很強,所以它們比行星更加清晰可見。當然,不同的恆星,其光度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對人類來說,太陽在我們的系統中是最亮的,其次就是天狼星,而其餘的似乎就顯得很暗淡了。事實上,在宇宙中,有許多恆星都比太陽亮得多。從地球上看,它們看起來很暗淡、很模糊,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離我們太遠了。即:恆星離觀測者越遠,那麼它的光度就越小。
  • 一顆質量是木星80倍、由純金構成的星球會坍縮成恆星嗎?
    那麼,我們不妨做個頭腦風暴,假如一顆質量可以達到氫元素核聚變最低臨界值的星球,即太陽質量的0.08倍,也就是木星質量的80倍,而這顆星球是由純金構成的,能否引發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恆星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