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甘肅」:從歷史深處走來

2020-11-17 微遊甘肅

今天的甘肅行政區劃如同一柄玉如意。


如意甘肅,一個多彩多姿的省份,一個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故裡省份,一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華夏文明與西戎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多元交融的開放省份,一個長江與黃河奔流、弱水三千入流沙的乾旱省份,一個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與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兩大沙漠碰撞匯集的獨特省份。


如意甘肅,從歷史深處走來。


歷史的深處


如果不做深入的探究,對甘肅的印象你就很可能停留於牛肉麵、讀者、黃河……這些外在的表象,而不能感受到她來自歷史深處的厚重感。


就像鯀的治水一樣,在中下遊的圍堵「九年弗績」,最終被「殛鯀於羽山」;他的兒子禹則「導河積石,至於龍門」,最終迎來了「維禹之功,九州攸同」的偉大業績,被世世代代稱為「大禹」。


積石,就是今天的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這裡的縣名是全中國最長的——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自治縣(簡稱「積石山縣」),這裡有積石山、西傾山、積石峽等《書經》中多次提到的古地名。《禹貢》有云:「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西傾、朱圉、鳥鼠都在甘肅境內,在這裡浩浩蕩蕩的河水從海拔3000米-4000米漸落到1000多米,衝出壯觀的積石峽,告別青藏高原,走向黃土高原,開始了成為黃河的偉大曆程。這裡生活著三個獨特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他們的存在,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在歷史過往中,甘肅這片土地,既孕育了伏羲、女媧、秦始皇、岐伯、皇甫謐、張芝、李世民、李白……這些光照千秋的民族偉人,也產生過董卓、貂蟬、馬超、姜維、張濟、張繡、賈詡、龐德等《三國演義》中的傳奇群體;這裡既擁有鳴沙山月牙泉、七彩丹霞、祁連雪山、夢柯冰川、黃河三峽、涇渭並流、狼渡灘、老龍灣、萬象洞、崆峒山、人間仙境扎尕那……這樣的山水傳奇;也擁有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長城、張掖馬蹄寺、武威銅奔馬、天祝天堂寺、臨夏劉家峽、甘南郎木寺、慶陽周祖陵、平涼西王母宮、天水麥積山、蘭州讀者、會師聖地會寧、靖遠縣虎豹口……無數的人文奇蹟。


在壯美遼闊的河西走廊,「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的王之渙,寫下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千古名篇;在驛騎如流星的隴右塞上,壯懷激烈的岑參寫下了:「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的邊塞詩佳作;在《登隴》一詩中,豪情萬丈的高適寫出了「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裡」的英雄情懷,與岑參一同成為盛唐邊塞詩派的擎旗者,就是詩意纏綿、終生抑鬱的李商隱,在甘肅也寫出了《安定城樓》「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的偉大悲歌。


因此,從現在甘肅的地理地貌,特別是行政區劃所形成的「如意形態」追溯歷史,這不僅僅是對當下甘肅山川河嶽的恰當描述,也是甘肅經歷了一個長久歷史進程的漸次發展結果。


屬於大地灣一期文化的寬帶紋三足彩陶缽


遠古的榮光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黃帝相傳都誕生在這裡。


大禹分封天下為九州的時候,甘肅省大部分屬雍、梁二州,舊稱「雍梁之地」。傳說中,大禹治水、分封九州的故址,就在今天蘭州市的九州臺。《尚書·禹貢》有關雍州的描述:「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敦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琳、琅玕。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書中的這些地名,基本上都在甘肅的當下存在。《尚書·禹貢》一共記載大禹導了九個方向的河流,其中,導河積石、導弱水、導黑水都是在甘肅完成的水利工程。


書中「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弱水就是現在的黑河,「弱水既西」——因為黑河流經合黎山,餘波就流入了著名的居延海——一個沙漠中時有時無的湖泊。河西走廊到了張掖段,就只是四座山所形成的地理傳奇了,南面是連綿不絕的祁連山,北面與之相對只有三座山:一座是孤零零的龍首山、一座就是合黎山,還有一座北大山隱藏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合黎山一度被認為是古代的崑崙山,是上古漢族傳說中神話人物生活的仙境。史載,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觀測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處所之一。在當地人的傳說中,正是大禹劈開了合黎山,讓黑河水通過鎮夷峽流向居延海,才解決了河西走廊洪水泛濫的問題。


書中「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這裡的「黑水」就是敦煌境內的黨河和疏勒河,著名的月牙泉、鳴沙山就是黨河所創造的沙漠奇蹟。在《括地誌》中說沙州敦煌縣東南三十裡,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山。人類文明奇蹟莫高窟就在三危山下。在遠古時代,到敦煌大約也就是到了天盡頭,向西、向北沙磧障路、有去無回。古人把敦煌至羅布泊一帶稱為「南海戈壁」,大禹毫無疑問是把黑水引向了浩渺無邊的南海戈壁,最終流向了羅布泊。


結合《尚書·禹貢》中導河記載,說明在堯舜禹的時代,甘肅就已經是華夏文明的中心舞臺。史載五帝中之顓頊高陽氏「西行於流沙」(在今敦煌附近),就是考察山川河嶽以明時歷、以定山川社稷之神,按照現在的說法大約是勘定國界吧。


出土於秦安葉家堡的唐代三彩騎俑隊列


歷史的輝煌


周人崛起於甘肅慶陽,周先祖不窋的陵墓就在甘肅慶城的東山上,周先祖教民稼穡為後人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秦人肇基於甘肅天水、隴南,位於甘肅禮縣的大堡子山遺址被證明就是著名的秦西垂陵園,被考古界稱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周莊王九年(前688年),秦國在邽戎、冀戎地區建立了歷史上最早的兩個縣——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秦人在克諧西戎的過程中,採取過與西戎通婚、交好等各種政策,經歷了多難興邦的歷程,秦仲作為秦族的先祖之一,就是被西戎所殺。《秦本紀》記載:「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駝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直到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才「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有了穩定的後方,秦人由此掉頭東向,開始了爭霸中原的進取之路。秦昭王時秦朝在甘肅境內設隴西、北地二郡。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進程中,甘肅始終是穩定的後方。


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在合黎山一帶殲匈奴主力3萬餘人,漢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先是設立酒泉郡、武威郡,又從酒泉郡分設敦煌郡、武威郡分設張掖郡,另外設立玉門關、陽關,書寫了大漢雄風。在西漢時期,甘肅形成了「十郡並列、鑿空西域」的輝煌歷史,這十郡分別是:隴西郡、北地郡、武威郡、酒泉郡、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張掖郡、敦煌郡、金城郡。以甘肅作為基礎,沿著遊牧民族所開闢的通道,張騫開始了鑿空西域的偉大曆程,班超更是讓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重新歸附了漢王朝,一條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聯繫世界的全新紐帶。


在東漢時期,甘肅產生了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有著「後漢三賢」美譽的王符(甘肅鎮原縣人),著有《潛夫論》10卷。韓愈曾作《後漢三賢贊》,稱讚其人,欽慕有加。在東漢享有「涼州三明」之稱的度遼將軍皇甫規曾經開設學館14年,講授《詩》《易》,最早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是船」的政治理念,後來被李世民升華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世人常講,君子之澤三代而斬,但平涼皇甫一族自東漢至晉朝內文外武、人才輩出,最終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有風骨的一代宗師——皇甫謐。皇甫謐26歲就根據漢前紀年殘缺,博案經傳,旁採百家,寫出了《帝王世紀》《年曆》等著作,40多歲就成為晉朝最偉大的學者之一,享有崇高的社會影響,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一系列著作,是名副其實的一代儒宗。他潔身自好、終身不仕,曾經倡言「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居田裡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更成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遺世獨立的一個代表人物。在《晉書》中,唐朝名相房玄齡等予以了高度評價,說他:「軒冕未足為榮,貧賤不以為恥,確乎不拔,斯固有晉之高人者歟!」


嘉峪關城樓


詩意的隴右


唐貞觀元年(627年)以隴山為地理標誌,置隴右道,「東接秦州,西逾流沙,南連蜀及吐蕃,北界朔漠」(《唐六典》卷三),所轄二十一州,相當於現在甘肅、青海湖以東,鹹海以東蔥嶺地區以及新疆大部,甘肅簡稱為「隴」就是這個原因,文人更喜歡稱為「隴右」。按照史學家陳寅恪的說法,西魏、北周、隋、唐的皇帝都出自關隴集團。唐王朝統治者李淵出身於西魏,以「西涼武昭王」李暠為始祖,公開宣稱自己祖籍甘肅隴西,一時間天下李家出隴西,現在甘肅隴西縣還建有「李氏龍宮」。


秦皇漢武開疆拓土、風起雲湧,但詩文詞賦遺世較少;唐宗宋祖繼往開來、功業稍遜,但詩文詞賦不乏傳世之作。如宋太祖趙匡胤的《詠日詩》,「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一看就有非凡的抱負和偉大的意向。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奔波在陝甘道上多年,相傳,有一次在原州潘原縣(今甘肅平涼)窮困潦倒,與當地人賭博以自救,結果被打翻在地、搶得身無分文,只能到寺院裡偷吃瓜果,後來寺院的和尚認為他有非凡器宇,不但給予路費支持而且指引了人生的方向。誰能夠想像,自此他一路順風順水,最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很多人以為趙匡胤不過是一介武夫,事實上,他好學不倦、酷嗜讀書,跟隨周世宗攻打淮南,被別人檢舉私運金銀財寶有數車之多,周世宗派人檢查,打開箱子只有書籍數千卷。


開創貞觀盛世的李世民不僅只會打打殺殺。李世民在《全唐詩》中留有近百首佳作,著有文集四十卷。公元618年,時年20歲的李世民第一次領軍應敵,在淺水原之戰中被西秦霸王薛舉偷襲大敗。在薛舉病逝後,李世民抓住機會,與薛舉之子薛仁杲再戰淺水原,最終降服了薛仁杲。多年後,當他再次經過淺水原,寫下了有名的《經破薛舉戰地》,詩中寫到「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可以想見李世民的少年壯志與對戰爭的深刻記憶。他既有雄才大略,更是劍膽琴心。在《賦得弱柳鳴秋蟬》中,他能寫出「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裡,亂響出風前」,這樣觀察入微的絕句;在《餞中書侍郎來濟》中,他有「雲峰衣結千重葉,雪岫花開幾樹妝。深悲黃鶴孤舟遠,獨嘆青山別路長」這樣深情的送別,實為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先聲。


這一時期,李白、杜甫、王維、崔顥、岑參、高適、李頎、王昌齡、王瀚、王之渙等都創作了描述甘肅風物的邊塞詩。杜甫因為安史之亂,在秦州(今天水市)避禍,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秦州雜詩二十首》,發出了「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的感嘆。王維在從軍赴涼州河西節度使幕府時,寫出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名句。


甘肅的由來


事實上,「甘肅」—這個名字出現在1000年前後的西夏政權,李元昊設「甘肅監軍司」,管轄甘州、肅州,駐地甘州。這就是「甘肅」這個名字的最早由來。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軍隊兵分東西兩路向西夏夾攻,連續攻陷沙州、肅州,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陷甘州,降服涼州守將斡扎簣,全面佔領河西走廊。1227年8月25日,因圍獵受傷,駐紮在六盤山下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逝,他留下了三條遺囑,其中「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的計謀,被其子窩闊臺和拖雷成功實施,隨之西夏滅亡。元代的甘肅行省管轄範圍非常大,大約包括今天的甘肅大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寧夏,以及陝西北部的部分地區。


元朝河南王、左丞相王保保屯兵十萬於陝甘一帶,成為元明逐鹿的最後砥柱。在蘭州市黃河北岸至今殘留著「王保保城」,他多次擊敗明軍,威震中原。洪武五年,朱元璋兵分三路出擊元朝殘存勢力,王保保於嶺北之戰擊敗徐達大軍,大大震懾了明王朝,「自是明兵希出塞矣」,使「元朝幾於中興」;只有西路宋國公馮勝收復蘭州、河西走廊,遂劃關為界、無復漢唐經營西域的雄心壯志。史論:「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下河西,乃以嘉峪關為限,遂棄敦煌焉。」明朝所攻取的地區恰與元朝甘肅行省所直接控制的地界相吻合,明不能進,元無所退,這就是甘肅地理的重要和獨特之處。


在元朝敗亡後,有不少元朝的王族望族,都只能選擇隱身於甘肅黃土高原的溝溝峁峁,重新成為普通百姓家。這樣的民間傳說在甘肅有許多,如會寧縣郭城鎮傳為元朝皇族的「黑虎趙家」,平川區小水村張氏自稱是元朝「三狼王」的後裔……在涇川縣還驚現了完顏村,據傳都是金朝金兀朮的後裔,至今不演不唱有關嶽飛的戲劇……所有這些,都成為隱藏在黃土高原上的歷史秘密。


在戰火洗禮之後,甘肅各地人煙稀少,現在大多數甘肅人追溯祖籍,基本上都會講祖上來自山西大槐樹,這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強制移民戍邊政策的結果。在甘肅臨潭縣、卓尼縣等地,徐達、常遇春等明朝開國將領被當地人稱為「十八龍神」予以供奉,當地很多居民至今還唱著《茉莉花》等江南小調,保留著江南人的生活習慣,自稱祖上來自江南應天府(南京)某某巷,現在這裡是藏族同胞為主的地區。可見,中華一體,原無南人北人之分,南北朝時期北人南渡,大明朝南人北遷,民族的融合自在其中了。


朱元璋封十四子朱楧為肅王,設藩於甘州(今張掖市)。建文元年(1399年)肅王朱楧由於「甘、肅兵變不常」,請求內徙蘭州,自此肅王在蘭州傳九世十二王,歷251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李自成派大將賀錦西徵蘭州,末代肅王倉皇逃出城外被擒殺,其王妃顏氏、顧氏無路可逃,遂撞肅王詩碑而歿,雙雙葬於詩碑之下。後人將此詩碑喚作「碧血碑」。後來,清陝甘總督左宗棠建烈妃廟,為「碧血碑」撰聯:「一抔荒土蒼梧淚,百尺高樓碧血碑。」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移駐蘭州府,裁減甘肅巡撫,蘭州從此成為「節制三秦、懷柔西域」的西北政治、軍事重鎮。在清朝統治時期,甘肅的轄區面積仍然非常大,包括甘肅寧夏的全境、青海東部、新疆東部以及內蒙古的西部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開啟了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河西走廊和祁連山的資源開發加速了河西城市群的形成,自此,甘肅形成了14個市州、86個縣區的全新行政格局,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來源 | 甘肅日報

相關焦點

  • 「交響絲路 如意甘肅」旅遊主題餐廳亮相
    近日,位於蘭州、天水、嘉峪關、張掖、敦煌的一些肯德基餐廳突然成為朋友圈裡的「網紅」,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關城、天水麥積山石窟等一幅幅精美的甘肅旅遊風景圖片和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題寫的「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甘肅旅遊形象口號遍布於店內牆面、桌面,許多遊客和市民紛紛駐足、拍照,發朋友圈。
  • 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落幕
    央視網消息:9月29日,隨著車手們陸續抵達敦煌魔鬼城,為期六天四站的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也正式落下序幕。在過去的四站比賽中,選手們戰武威、闖張掖、拼酒泉、搏敦煌,可謂是上演了一次次精彩難忘的大西北賽場爭奪戰。
  • 如意甘肅走進馬來西亞邀客
    如意甘肅走進馬來西亞邀客我省在檳城和吉隆坡舉辦文化旅遊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萬宏通訊員任博)12月9日,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日前甘肅文化旅遊走進馬來西亞檳城和吉隆坡,舉辦「交響絲路 如意甘肅」文化旅遊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在當地掀起了「甘肅熱」。
  • 預告《如意甘肅我的家》 | 一馬平川尋秋味兒
    《如意甘肅我的家》行走千萬裡,只為遇見你坐著車乘著輪渡渡過了有著兩千年歷史的這裡的石壁刻下了飽經風霜的歷史印記>10月21日 21:30《如意甘肅我的家》一馬平川尋秋味兒來源:甘肅衛視
  • 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圓滿落幕
    9月29日,隨著車手們陸續抵達敦煌魔鬼城,為期六天四站的「華龍證券杯」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也正式落下序幕。  2018年,甘肅提出了「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新旅遊形象品牌,這標誌著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一環的甘肅將藉助絲綢之路,將文化、旅遊、風土、人文的影響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 烏衣巷: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
    一千多年前,詩人劉禹錫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時代滄桑巨變,也讓這條隱藏於六朝古都南京的幽僻古巷聲名鵲起——千百年來,追尋劉禹錫筆觸而來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後來的重建,烏衣巷裡的一磚一石,都述說著東晉以來的王朝更迭、韶華流逝。那些流傳於地名背後的故事,更承載著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讓後人對這個靜默的小巷充滿遐思和想像。
  •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文化旅遊(吉隆坡)專場推介會成功舉辦...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文化旅遊(吉隆坡)專場推介會成功舉辦——甘肅文旅赴馬來西亞宣傳推廣活動完美收官 2019-12-10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意甘肅」專題宣傳片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記者從甘肅省文旅廳獲悉,受省文旅廳邀請,泰國TNN2電視臺攝製組日前來我省拍攝「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文化旅遊專題宣傳片。這也是我省大力開拓境外文化旅遊市場,宣傳我省文化旅遊資源和線路產品,提升「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一項創新舉措。攝製組在張掖丹霞景區取景拍攝。
  • 《經典詠流傳》打call如意甘肅
    速讀甘肅 【《經典詠流傳》打call如意甘肅】記者7月26日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7月25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的《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十期在CCTV-1傾情播出。
  • 風向標|「交響絲路·如意甘肅」閃耀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
    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 獨具魅力的文化遺產「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閃耀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甘肅適合冬天去旅遊嗎?」「甘肅的哪些線路和產品最有吸引力?」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甘肅展區凸顯文旅融合「如意甘肅」展區賺足眼球桂林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 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 獨具魅力的文化遺產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儺舞表演凸顯文旅融合「如意甘肅」展區賺足眼球桂林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甘肅省文旅廳此次組織蘭州、定西、武威、平涼等市州文旅部門和文旅企業組成近百人的甘肅展團,走進桂林向廣西乃至東協市場推介甘肅的優質旅遊資源。別具一格的甘肅展區以「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為主題,突出「文旅融合」特色,通過實物與圖片、線上線下推介等多種形式,展現甘肅旅遊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 「華龍證券杯」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發布會在蘭州舉行
    8月7日上午,「華龍證券杯」2020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發布會在蘭州舉行。甘肅省市等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北京藍天綠野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富;甘肅會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閻麗華等領導出席會議,希望通過賽事傳承千年絲路文化,推動甘肅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讓世界領略如意甘肅。
  • 跟隨甘肅的歷史雲遊甘肅
    很多人眼中的甘肅只是有著無邊的沙漠和荒涼的戈壁的偏遠大西北而殊不知甘肅是中國最多元最包羅萬象的省份千百年的歷史、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全景甘肅」甘肅,呈如意狀分布在祖國的西部這片42.58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共劃分為四大區域而每一大區域都是地理與歷史共同織就的史詩
  • 如意甘肅·自行車騎遊行開始啦!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遊,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甘肅大地上,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鬱鬱蔥蔥的次生森林、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共同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 如果你喜歡歷史文化一定會喜歡這條獨特的騎行路線:在昔日金戈鐵馬的古戰場,中西文化往來的必經之地,唐詩宋詞眷顧的山水畫廊裡,來一場跨越千年的騎行盛會。
  • 預告《如意甘肅我的家》 | 秋遊·大河潤靖遠
    預告《如意甘肅我的家》 | 秋遊·大河潤靖遠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今秋,甘肅電視臺《如意甘肅我的家》欄目攝製組來靖遠縣拍攝製作的「秋遊·大河潤靖遠」即將播出。>12月9日 21:30鎖定甘肅衛視《如意甘肅我的家》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
    五年來,「一帶一路」相關各方共同努力,並肩奮鬥——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正在成為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之路。(作者: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 「如意甘肅」網絡直播孵化基地揭牌儀式系列活動
    跟著頭條遊甘南,如意甘肅show風姿,花樣甘南如意甘肅」網紅直播孵化基地揭牌儀式和全省文化旅遊網絡宣傳暨短視頻創作推廣培訓班開班儀式在甘南臨潭冶力關鎮甘南全域旅遊培訓基地舉行。來自全省14個市州、蘭州新區文旅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全省文化旅遊網絡宣傳暨短視頻創作推廣培訓班授課老師、參訓學員;國內知名網紅、媒體記者等約300人參加了「如意甘肅
  • 「中國旅遊報」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2020年8月2日,甘肅啟動「環西部火車遊」旅遊專列「1+5」跨省宣傳交流活動。2020年,甘肅將文化和旅遊市場恢復營銷推廣工作作為重點,聯合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打造了「環西部火車遊」旅遊產品,實現「五一」開通「如意甘肅」全境全線、「八一」貫通「1+5」跨省小環線、「十一」連接聯通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大通道大環線的「三級跳」;精心策劃了「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文化和旅遊惠民活動,做熱冬春季旅遊市場;舉辦了「你是人間四月天」——甘肅文旅致敬醫務人員健康休養活動,分三批次組織全省
  • 在秦淮河,尋找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
    這裡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東晉史上王、謝家族齊名,雙方各有一個「掌門」:王導和謝安,各領風騷幾十年。一個創業,開闢了江東基業;一個守成,保住了半壁江山。大成殿位於大成門的北面,是祭祀孔子的正殿。
  • 如意甘肅 SHOW風姿
    如意甘肅 SHOW風姿狂歡夜7月25日,滄海迷戀伊甸園,蝴蝶飛過冶力關。在這萬木蔥蘢、百花競豔、生機勃發的美好季節,相約九色甘南香巴拉、相會山水冶力關,如意甘肅 SHOW風姿狂歡夜將七月的夜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