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河,尋找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

2021-02-08 旅行的信仰

巍峨輝煌的大成殿作為南京夫子廟的核心景區,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廟宇。這裡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

東晉史上王、謝家族齊名,雙方各有一個「掌門」:王導和謝安,各領風騷幾十年。一個創業,開闢了江東基業;一個守成,保住了半壁江山。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的北面,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始建於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大成殿高16.5米,長28.4米,寬22米,奠基座高1.5米,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向下有木龕,龕內主要有「大成之聖文宣王之先師」牌位,兩旁配有孟軻.曾參.顏回.孔伋四亞聖漢白玉石像。

大殿四周是孔子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廟院被兩廡碑廊環抱,牆上鑲有三十塊由趙樸初、林散之、沈鵬、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撰寫的墨寶真跡碑刻。碑廊裡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也經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門廳東西兩側分別是「仁」和「禮」兩副浮雕壁畫,這就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指導思想。

殿內基座上有孔子青銅像一尊,高4.18米,重2.5噸。大成殿內四周牆壁鑲嵌有《孔子聖跡圖》壁畫,採用玉石,雞血凍、壽山石、翡翠及黃金珠寶、羅鈿等名品飾件以浮雕鑲嵌造型,每幅畫高2.5米,寬1.3米,計38幅,內有人物雕像408位,所雕人像及亭臺樓閣、人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傳神,表述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典範形象。

正脊兩端飾以龍吻,脊上有雙龍戲珠雕刻,重簷之間海藍色立匾上金色「大成殿」三字由老革命家、外交家姬鵬飛題寫。殿前丹墀是祭祀孔子時樂舞的地方。院中兩廡是碑廊,鑲嵌著三十塊趙樸初、林散之、沈鵬、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的墨寶碑刻。

大成殿內正中懸掛巨幅孔子畫像,高6.5米,寬3.15米,尺幅為國內之最。大殿中懸掛的明黃帳幔,中間對開的兩幅繡著龍紋,其餘的寫著「大成至聖文宣王」字樣。

大殿正面高懸三面金邊匾額,藍底金字,正中孔子畫像上的寫著「萬世師表」,東側的寫著「與天地參」,西側的寫著「斯文在茲」。殿內正中孔子畫像下是至聖先師牌位,供案上陳設著三牲模型,殿中兩側分立著「四配」漢白玉雕像,分別是復聖顏子(顏回)、宗聖曾子(曾參)、述聖孔伋(孔子之子)、亞聖孟子(孟軻)。殿中陳設著十五種祭孔樂器,有青銅編鐘、編磬、大鼓、古琴等等,條案上還擺放著青銅禮器。

南京夫子廟的建築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佔地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

從大成殿後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秦大士是清代江寧府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為皇太后六十大壽特舉辦萬壽恩科,38歲的秦大士高中奪魁,是不折不扣的南京本土狀元。有傳言說他是南宋奸相秦檜之後,但是據說經考證實為宋代清官秦梓後人。秦大士為官清廉,詩書畫俱有名,家道在乾嘉道年間達到鼎盛。

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建築。全國的學宮都使用明倫堂之名,唯獨南京學宮稱明德堂。時移世易,明德堂內再也不是讀聖賢書的場所,改成了雅樂宮,演奏古代宮廷雅樂,再現華夏正聲之優雅意趣。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範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裡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在南京秦淮河畔有個烏衣巷,是歷代詩人大發詩興的地方,當西晉大軍兵臨石頭城下時,烏衣巷就已改換門庭,迎接西晉時代的到來。王導謝安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烏衣巷內,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這裡最有名的當然要算劉禹錫的《烏衣巷》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向尋常百姓家。」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詠史詩。朱雀橋,在作為六朝都城建業(南京)的正南門外,是當時車馬填塞的交通要道,至唐代已是野草叢生一片荒涼之地了。

千百年來,追尋劉禹錫筆觸而來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後來的重建,烏衣巷裡的一磚一石,都述說著東晉以來的王朝更迭、韶華流逝。那些流傳於地名背後的故事,更承載著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讓後人對這個靜默的小巷充滿遐思和想像。

王導是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有人感慨,如果說王導和謝安令烏衣巷不凡,王羲之、謝靈運令烏衣巷不俗,那麼劉禹錫、周邦彥則令它不朽。這份不朽,沉澱在文人墨客流芳千古的詩詞歌賦中。六朝古都金陵幾多磨難,隋文帝滅陳後為防政權割裂,竟將金陵夷為平地,烏衣巷也化為廢墟。

如果說詩詞讓烏衣巷永恆,耳熟能詳的成語則賦予它更多文化趣味。烏衣巷的原址已消失不在,但獨特的文化韻味卻讓它經久不衰。直到今天,文人依舊紛至沓來,在此沉思默想,點墨成金,古都金陵的人文脈絡在發展中延續。

如今的烏衣巷,早已沒有了豪門士族的觥籌交錯,取而代之的是遊人探訪的腳步。紀念館內陳列的東晉雕刻展、淝水之戰壁畫和王羲之書法複製作品等,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悠遠的歷史。

烏衣巷是歷史留給後人的一面鏡子,從盛極一時到殘敗衰落,它警醒後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縱觀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薄暮時分,夕陽黯淡,連片的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建築之上,鴿群在天際徘徊,襯託出鬧市之中夫子廟的幾分寧靜和恬淡。

相關焦點

  • 烏衣巷: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
    一千多年前,詩人劉禹錫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時代滄桑巨變,也讓這條隱藏於六朝古都南京的幽僻古巷聲名鵲起——千百年來,追尋劉禹錫筆觸而來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後來的重建,烏衣巷裡的一磚一石,都述說著東晉以來的王朝更迭、韶華流逝。那些流傳於地名背後的故事,更承載著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讓後人對這個靜默的小巷充滿遐思和想像。
  • 大水田老街,歲月深處走來的記憶
    趁著驟雨初歇的空隙,我和登哥沿著那段依稀殘留著的小道,來到位於山腳下殘存的那排村院,尋找記憶中的老街。老街,留給我的印象其實是極為模糊的。那時我才4、5歲的年紀,外婆家在老街隔西洋江相望的土子園。先前的西洋江,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兩段用杉木搭建的木橋連接河兩岸,走在上面搖搖晃晃。當年老街熱鬧非凡,喧囂吆喝聲此起彼伏,時不時傳入耳中,勾引著童年的我無限嚮往的目光。
  • 南京城市記憶:為什麼叫秦淮河?
    秦淮河相傳是秦始皇為了破金陵之王氣而開鑿的.傳說秦始皇掃滅六合,統一天下後,為了確保帝國的萬世之基,他開始在全國遍尋有「天子氣」的地方,一經發現,便破壞當地的風水,以杜絕江山被他人奪取。秦淮河暗指「秦壞河」一直流傳到今。
  • 「如意甘肅」:從歷史深處走來
    如意甘肅,從歷史深處走來。歷史的深處 如果不做深入的探究,對甘肅的印象你就很可能停留於牛肉麵、讀者、黃河……這些外在的表象,而不能感受到她來自歷史深處的厚重感這裡生活著三個獨特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他們的存在,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 詩歌中的秦淮河
    生命感悟而言,似乎更合乎秦淮河的胭脂色。或許這詩這詞,與秦淮河本就風馬牛不相及,但世間事即如此,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能令人把它們浮想聯翩起來。倘若沒有永嘉之亂的話,沒有了世家大族的南遷,或許南方便沒有假設的這一前提。秦淮河,中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
  • 懷舊之旅:文化傳承 尋找南山記憶——南山 · 時光記憶展
    歲月已逝、光輝猶存,邀您共同走入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南山,追溯流動的時光,感受變化的南山,尋找獨屬於您的南山記憶,一同講述不忘初心的故事。懷舊之旅,父輩奮鬥青春的探索之旅,以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件件留傳至今的老物件、真實還原的歷史場景,真切感受父輩們炙熱的夢想與滾燙的青春。
  • 夜遊夫子廟秦淮河畔,月色朦朧燈影闌珊,訴說婉約江南風情
    南京這個物盡天華的地方,多少個昌盛朝代一路走來,留在這片土地上數不清的繁榮古蹟和濃厚的傳統歷史文化。特別是秦淮河風光帶,這個集名勝古蹟與現代文化精華於一處的地方,實在是讓過往遊客記憶深刻,念念不忘。說起夫子廟來,這裡也是頗有一段悠久的傳統文化歷史,早在古代時期很多地方都會有「逛廟會」這樣一個節日。夫子廟的廟會最初起源於南朝的時候,人們舉辦的元宵燈會,從春節開始會一直延續到元宵節當天。在廟會期間整個夫子廟都被人群圍擠的水洩不通,可謂是節日的一大盛況。
  • 秦淮河:以獨特文化內核勾連南京與世界
    崔曉攝它,是南京城市的母親河; 它,是南京歷史文化的搖籃;它,是從名人大家詩詞裡流淌出來的一條河; 它就是延續著南京的人文脈絡、在中國都市文化版圖上被譽為「文化含金量最高」的秦淮河。一座明城牆,鐫刻了古都滄桑一座紫金山,展現了綠城秀美一條秦淮河,見證了文樞繁華一位航海家,引領了開放通衢一個製造局,開啟了產業興盛文化之河 繁衍出多樣博大的歷史文化  秦淮河所繁衍出的園林、名人故居、燈會等眾多品牌,為南京帶來了多樣、博大而豐厚的歷史文化一條河要讓它真正「活」起來,對秦淮河同樣如此
  • 秦淮河,晚秋裡的一抹深情
    秦淮河是歷史的天空裡,飄渺的一片靈動和詩意的世界,在歲月的時空裡美侖美奐地穿流著,秦淮河是時代的空氣裡,飄流的一席優雅和書香的氣息,用日月生輝的光芒籠罩著大地的如夢如幻,秦淮河是浩瀚無垠的夜空裡,星星吟唱的一支清麗和婉轉的歌,悠揚的歌聲一直穿透了夜空的雲層,飄向了歷史的遠方。
  • 值得花一天時間,在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觀光帶尋找歷史的痕跡
    前兩天,應南京的朋友邀請去了趟南京,迷君我趁這個機會也遊玩了一下這座歷史古城。這次用了一天的時間,遊玩了秦淮河觀光帶,總體體驗非常值得。南京歷史上還有其他的名稱,有金陵,建業,建鄴,建康,秣陵,江寧,應天,天京等。來帶秦淮觀光帶,整個景區沿著秦淮河的兩岸而建。而後,秦淮河相當於南京的母親河,其地位就類似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首先,我們來到了夫子廟景點,這裡的商業氣息比較重,沿街都是商鋪,這裡的學宮是需要買票進入的,可以進去參觀下。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
    五年來,「一帶一路」相關各方共同努力,並肩奮鬥——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正在成為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之路。(作者: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 南京人喜愛的美食街:歷史文化與網紅店都有,比秦淮河都熱鬧
    老門東位於秦淮區中華門以東,是南京秦淮河畔的重要組成部分, 門東匯集了南京的傳統民居,自古以來,這裡就是江南商人云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另外,老門東是還有非常有歷史文化氣息的街區,眾所周知的南京德雲社小分隊駐紮在這裡,這裡開設了一系列金陵刻經、南京白局等文化產業, 另外,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傳統美食街,誕生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網紅美食店。
  • 城南記憶、絕美秦淮,南京的這些文化魅力,都需細細品味
    古往今來,南京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的到來,承載著城南記憶的老門東,籠罩著煙月燈火的秦淮河,記錄著昔日繁盛的博物院,無一不彰顯著南京的非凡,令人心醉。這樣一座獨具特色的城市,真的很難讓人不嚮往!傳統的中式木質建築散發著年歲感,馬頭牆輕輕勾勒著天際,集中展示傳統文化,再現老城南的原貌。
  • 在秦淮河邊的李香君故居,我找到了秦淮八豔至今被人記憶的原因
    在秦淮河邊的李香君故居,我找到了秦淮八豔至今被人記憶的原因南京一直是一個很值得去發現和去寫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太多的歷史痕跡。而這種痕跡不僅僅在那些耳熟能詳的地方,也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你目光所及,皆是舊事。細細一算,我已經在南京度過了五年。這五年裡,我去過很多地方,聽過很多故事,也看到了很多從樹影斑駁間落下的舊日時光。
  • 尋找記憶中的浙東文化旅遊古道
    古道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澱,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和旅遊的載體。而近年來,一種步行遊覽古道的新型旅遊方式,正在許多寧波旅遊愛好者中間悄然興起。在古道中,他們邊遊覽、邊鍛鍊、邊體驗。    在浙東一些大山深處,深藏著近百條嶺道,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古道漸失其用,但它承載著許多人美好的回憶。
  • 塞納河迎來「秦淮河號」:雙河對話文旅發展
    巴黎當地時間10月24日上午10:00,一艘名為「秦淮河號」的遊船停泊在塞納河德彼利碼頭,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的子活動之一---2018世界名河論壇,就以這兩條著名河流為線索開啟了深入對話。該論壇以「河流文明與河岸文化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法方文化部門、旅遊部門、藝術家、學者以及秦淮區政府各界代表參加了現場探討和聆聽。
  • 來南京必逛老門東,網紅的是文化更是情懷
    9月23日,「煙火·南京」系列直播活動來到了南京著名歷史街區老門東,聚焦最具南京特色的城市風貌、文化、美食,分享真實具有煙火氣的南京城,與全國網友一起暢遊南京各大景區、地標,讓觀眾得以快速、全面、便捷地感受南京的魅力。有人說,秦淮河是打開江南的一把鑰匙,老城南是古都南京的根,而門東則是老南京記憶最深處的經脈。
  • 尋找城市歷史記憶:廈門沙坡尾的古味與新潮
    臺海網6月27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說到廈門,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記憶。作為閩南文化開放的代表,廈門見證了歷史崢嶸歲月,在不同的角落裡藏有不同時間段的歷史文化。今年2月,由市政府印發的《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正式出爐,這意味著,我市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將全力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全新的「城市名片」。從今天開始,《廈視新聞》將推出系列報導「尋找城市歷史記憶」,關注廈門的歷史風貌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展現廈門對文物的保護、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成果。
  • 【文化高新】來福壽之地巴福,尋找「福壽場」的文化記憶
    百年古樹,見證福「福壽場」百年興衰古樹也是歷史的見證,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巴福鎮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古樹也比較多。在巴福鎮有8棵古樹,老人們已經記不得這樹到底有多大的年齡。古樹也是歷史的見證,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
  • 「夜讀」秦淮河夜色
    我是從南京中山門徒步前往秦淮河的。一邊是高高的明城牆,古韻悠悠;一邊是美麗的月牙湖,碧波蕩漾。一路濃蔭蔽日,風景優美,雖是仲夏,亦感不燥。至東水關,已近黃昏,百裡外秦淮河由此入城。秦淮河發源於句容寶華山和溧水東廬山,蜿蜒而來,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時鑿通方山,用以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被譽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踏著節節臺階登上東水關,腳步聲聲仿佛是歷史的迴響。斑駁的牆體、剝落的石塊,無不印記歲月的滄桑。俯視內秦淮河,身姿窈窕,溫婉地向城市深處延伸。漫步河岸,天色漸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