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年前日本突然廢棄農曆、廢除溫馨的春節,「一夜之間」徹底蛻變為禽獸,成為對外侵略「狼性國家」。有一個人,提出了「脫亞入歐」,在甲午戰爭中他瘋狂地要刮盡北京城中金銀財寶,讓天皇去御駕親徵,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溫馨佳節
「春節」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是農曆的元旦。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位居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之首。廣義的春節,從臘月初八臘八節就開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春節,在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方,好多國家都要過。就把春節,作為了法定假日。這其中,主要是受中華文化影響較大的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亞國家。
春節,就是越南最隆重的節日,是法定假日,休息時間也最長。越南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拜年、趕廟會,過節習俗與中國一樣。
●日本傳統春節
日本是一個孤懸於太平洋上的群島國家,臨近於中國、朝鮮、韓國,處於太平洋西北部,位於東方世界的最東方。其國小民寡,資源匱乏,對外依賴性極強。
歷史上,日本一直傾心「唐學」。處在中國的陰影之下。在公元7、8世紀時,日本學習中國,照著長安的樣子,建起了以唐朝的首都為「藍本」的奈良城。在唐朝時,日本跟中國一樣,使用農曆,每年過春節,就在正月初一。
元旦、春節這兩個新年,近代以來日本人都是過的。只是最後才改為過新曆年,和我們現在的習俗不一樣了。除夕,在日本這裡,當時叫「除夜」,也是要守歲的。他們人們一邊吃蕎麥麵條,一邊觀看電視臺為新年編排的節目。
日本把元旦初一,稱為「正日」,元月1至3日,稱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按習慣要吃年糕湯,在日本,被人們叫做「御雜煮」。
新年裡,各戶門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條草繩或用草繩編的圓圈,稱為「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叫做「門松」。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動物剪紙貼在住宅內外,祈禱平安。同時還根據十二生肖,刻個年肖,相互贈送。
新年中小孩會從長輩那裡收到「壓歲錢」。郵政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郵票」。
●「脫亞入歐」
19世紀中葉,日本封閉的國門,被美國的堅船利炮打開。
1868年,明治維新,日本人變了,開始改口了,不再承認自己是亞洲人,一口咬定自己是歐洲人,這種思維一直到現在都一樣。
1872年11月,日本廢除農曆,發布了改歷詔書。僅僅20多天後就要實施新曆,過新年。當時各方面都缺乏足夠的準備,已經印好的舊曆日曆全部作廢,讓印刷業者蒙受重大損失。
尤其是習慣於舊曆的民眾很不適應,一度造成混亂,改歷也被批評為「粗暴的改歷」。然而,大多數國民還是服從並支持了政府的決定。為了讓民眾逐漸接受新曆,最初的日曆都是採取新舊曆並記,一直到1909年舊曆才被完全放棄。
1885年 3月 16日,福澤諭吉發表在《時事新報》上的一篇兩千多字的社論,這就是所謂的《脫亞論》,提出了「脫亞入歐」。將原本心向中華、溫文爾雅的日本引上了「脫亞入歐」的蛻變之路,成為侵略的禽獸。
脫亞入歐,日本全盤西化,同中華文化徹底決裂。明治維新時,漢學一度被剝奪了教學權,雖然不久又得到恢復。
●淪為「禽獸之國」
福澤諭吉迅速拋棄了先前主張的國際公理,提出了「百卷萬國公法不如數門大炮,數冊親善條約不如一筐彈藥」的謬論
福澤諭吉認為,國際關係自古以來都由武力決定。「禽獸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國,被人吞食者是落後國,日本也要成為禽獸國家中的一員,「應加入吞食者行列,與人一起尋求良餌」,以「在亞洲東陲,創立一個新的西洋國(日本)」。
福澤諭吉親自參與侵朝,影響日本百年。福澤提出「脫亞入歐」,並積極實踐。在1884年入侵朝鮮,還有甲午戰爭中,他都積極參與,在爆發前後大肆鼓吹對華開戰,當時年近花甲的福澤不分晝夜地執筆撰文,為侵略大造輿論和聲勢。
他宣揚甲午戰爭是「與野蠻的戰爭」,必須取勝。接著又肆無忌憚地煽動日軍搶掠財富,稱日軍「目中之所及,皆為戰利品,務要刮盡北京城中金銀財寶,無論是官是民」。他還出面,勸說天皇御駕親徵。
在日軍甲午戰勝後,他惡毒地提出,要清朝割讓旅順、威海衛、盛京省、山東省和臺灣等領土。直到他去世前夕的1900年,還建議日本政府應乘八國聯軍侵華之際,大舉侵佔中國領土。
染髮,從日本傳來。日本人認為,自己身為歐洲人,就必須要具有歐洲人的體貌,他們開始鄙視亞洲人。染髮,在日本流行,而且五顏六色的。表明自己有歐洲人的特徵。看誰強了、就幻想自己就是誰,這就是日本。
現如今,每逢過年,好多人熱衷赴日遊。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春節出境旅,最佳目的地,更是被日本奪得。但在那裡,你再也看不到幾千年來,溫馨的傳統春節!(孟陵羽)
關注一下,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