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來就發現外面下雪了,雖然不大,但是很有氣氛,畢竟今天是「平安夜」。大街上聖誕的氣氛隨處可見,就連中午點個外賣也發現商家店鋪格外用心。
先來看看坐落在一樓空擋處的聖誕樹,被同事們裝飾一番,小禮物掛起來,大家的合影曬出來。
畢竟節日是人家的,咱也瞧瞧傳統的聖誕節是怎麼過的?
聖誕節對於英國人來說,重要性堪比中國的春節。
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裝飾聖誕樹、一起烤火雞、為家人朋友挑選禮物……沒有什麼比全家團聚共同慶祝節日更令人開心的事了!
在諸多慶祝活動中,能將節日氣氛推上最高潮的,當屬夜晚降臨時,全家圍坐在一起享用精心製作的聖誕大餐(Christmas dinner)。
聖誕主餐「烤火雞(classic roast turkey)」作為年夜飯的主打力量,火雞的挑選需要根據用餐人數來確定。重量從2公斤到6公斤不等的火雞,可供4至15人享用。一般烤火雞是一個很需要技巧的事情,這樣的大事,一般是由家裡的爺爺或者爸爸來掌管。
如同中國的餃子有各種餡,英國人的烤雞也有不同的烤發和口味。最經典的,當然還是火雞與填料(roast turkey and stuffing)。
在其內部填入洋蔥、胡蘿蔔、芹菜、百裡香等餡料。如此一來,火雞的味道被充分激發,而吸收了火雞肉汁的餡料構成了一道美味的菜餚。(看起來有點像我們的火鍋呀,想吃啥就放啥)
每年聖誕節期間,英國人大約能吃掉1000萬隻火雞,而英國人口2018年也就6000多萬。可見,英國人對火雞的熱情真的很高漲。
上世紀30年代,普通英國人要工作一星期才能買得起一隻火雞,從50年代開始,它才真正成為一項普遍的傳統,而不是奢侈享受。
Back in the 1930s the average person had to work for a week to be able to buy a turkey and it only really became a common tradition rather than a luxury from the 50s onwards.
吃火雞越來越普遍的原因是,養殖主們認為養雞養牛更划算,因為它們能下蛋產奶。
裝得下硬幣的「餃子」除了火雞,還有另一樣英國聖誕傳統食物飽含著人們對於節日的美好期待,那便是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
雖然名叫「布丁」,但是跟我們印象中Q彈的樣子實在差很多。看樣子特別想八寶粥的陳年版。
可別小看它,在聖誕夜的餐桌上,它的重要性堪比年夜飯中的餃子。按照英國傳統習俗,製作聖誕布丁要求全家齊上陣將用料混合在一起,象徵團結和諧,同時一邊攪拌可以一邊許下心願。
更有趣的是,英國人還會在布丁中放入一枚硬幣,誰吃到帶有硬幣的那一塊,將被視作來年會擁有好運氣。
這枚象徵幸運的硬幣可大有來頭,按照傳統,要用一枚銀質的六便士硬幣。
將一枚六便士銀幣放入布丁原料中,每個家庭成員都參與攪拌。聖誕節當天,誰能在自己的那塊布丁蛋糕中找到六便士,誰將被視作在未來一年中擁有財富和好運。
A silver sixpence was placed into the pudding mix and every member of the household gave the mix a stir. Whoever found the sixpence in their own piece of the pudding on Christmas Day would see it as a sign that they would enjoy wealth and good luck in the year to come.
聖誕特飲「熱紅酒」除了這兩樣用料足、地位高的傳統佳餚,在英國「年夜飯」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還此外還有聖誕季的節日特飲,熱紅酒(mulled wine)。
將紅酒慢慢加熱,陸續加入紅糖、肉桂、橙子等香料和水果,當酒氣、香氣、熱氣瀰漫整屋時,這份只屬於聖誕季的特有味道,將陪伴著慶祝節日的家家戶戶,留下獨有而珍貴的回憶。
伴隨著搶火車票的熱潮,努力中國人春節也只剩一個月。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買到回家的車票,高高興興回家過個團圓年。記得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給媽媽嘻嘻筷子刷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