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詹姆斯一世早夭長子之遺物:亨利王子的少年版鎧甲
1603—1625年間,英國由詹姆斯一世(James I,1566—1625)國王統治。因為他的血統而統一的英倫三島,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社會條件,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傳統史學觀點都認為詹姆斯一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博學之士,留下他最偉大的功業——下令編纂英文版的聖經,英語能成為當今世界最通用的語言亦是奠基於此;其貢獻,可與莎士比亞的戲劇並稱。
▲詹姆斯一世
現藏於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這一副盔甲,為詹姆斯一世在1607年送給他的長子亨利王子( Henry,1594—1612)的。這副盔甲高度至頂部頭冠1492mm,重量18.87公斤。盔甲上垂直帶狀的分布有描繪著亞歷山大大帝的生活場景的橢圓形鍍金裝飾。
這件盔甲是亨利王子在13歲收到的來自父親詹姆斯一世的禮物,亨利十分聰明,閱讀廣泛,同時熱衷於藝術。 然而,亨利卻是一名新教徒。當時亨利被詹姆斯一世看作是國王的繼承人。不幸的是,1612年11月亨利突然生病,最後去世。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作為一名新教徒的亨利活下來並成功繼承王位的話,他將會採取什麼樣政策以適應議會。從而,也必將阻止他的弟弟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 成為國王后與國會爆發內戰,以至最後被砍頭處死。英國和歐洲的歷史也必將被改寫。可惜這件盔甲並沒有護著亨利最後成為國王,詹姆斯一世寄予的希望便在18歲的亨利去世時一同破滅。
▲亨利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