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有美麗的瀘沽湖,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
瀘沽湖
瀘沽湖不僅水清,而且島美。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布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象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其中,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裡無比島和裡格島,成為湖中最具觀賞和遊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為「瀘沽三島」。黑瓦吾島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島上樹術蔥籠,百鳥群集,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也是昔日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也曾旅居於此。
瀘沽湖自然造型十分優美,周圍山巒環繞,神姿仙態,洲灣堤島,或隱或現。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無數大大小小衝積而成的片片扇表開闊沙灘,提供了遊客休息遊玩的天然處所。
小落水摩梭母系部落
格姆女神山下的小落水村,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之一。古老的民居建築,原生態摩梭民風民俗,至今保存完整。近年來村寨對外開放,成為遊客和專家學者體驗摩梭風情的基地。
草海
15000畝草海,是鑲嵌在瀘沽湖東面的翡翠。37種水生植物,42種珍禽異鳥,再加之11種魚、蝦、貝、螺、蛙,構成罕見的生物大觀園。草海內蘆葦如牆,水路錯綜,紅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劃著豬槽船出沒其中,悠揚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叢中迴蕩。這份自在,這份逍遙,心又醉了,人也痴了。
走婚橋
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這座橫跨草海、連接兩岸村落的木橋,長達300餘米,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愛情鵲橋。」
黑喇嘛寺
建在草海旁的黑喇嘛寺,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場所。是瀘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廟。寺廟按律舉行的法事活動,成為摩梭人盛大的節日。末代土司王妃府 瀘沽湖末代左所土司漢族夫人肖淑明的居所。肖婆婆在這裡向海外遊客講述她的傳奇人生。
扎窩洛碼頭
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處草海邊沿深水區。村內有大型摩梭歌舞場所,湖邊有餐飲住宿場館和水路碼頭。在此登舟,經過草海,進入「亮海」(瀘沽湖深水域),直達博凹島(王妃島),沿博凹湖灣在洛窪村上岸,是瀘沽湖最具特色的遊湖線路。
洛窪堡
摩梭洛窪部落村寨臨湖的半島山包。建有望海亭一座。登上洛窪堡,左看「草海」綠波翠,右看「亮海」碧浪連天,瀘沽湖秀色盡收眼底。
博凹灣
洛窪半島至博凹半島之間的湖灣,是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湖灣水域,生長著成片的菠葉海菜(瀘沽湖獨有的水生植物),潔白的小花浮在晶瑩的水面上,宛如滿天星鬥。湖灣山坡,山花似錦,青松翠柏,亭亭如蓋。無論是水路蕩舟,或是旱路騎馬,在博凹灣中,都會獲得身入瑤池仙境的感受。
情人樹
博凹半島的山坡上,有兩棵青松長至半中時陡地左彎右橫,兩樹相連,交織一起,形如拱門,構成天地靈氣的奇觀。古詩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摩梭女兒國的「阿夏」情侶樹,是人間愛情的天證。如詩如畫的博凹半島,是天下情人最為流連的地方。
博凹島(王妃島)
與博凹半島響應的博凹島,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豪華的別宮,來用安置來自雅安的漢族夫人肖淑明。16歲的肖淑明,在這個島上消磨了她的整個青春年華。如今,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徘徊在島上的廢墟間,令人感慨良多。
小草海
後龍山下,摩梭阿窪部落村寨間的溼地,約1000畝,水草茂密,魚蝦豐碩,是平壩區水鳥的棲宿地。每年秋冬,百鳥翔集,人行水邊,鳥雀不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村寨群落中的一塊淨地。
鴨子埡口
小草海上的山嶺中段,山勢中斷,形成一半月形埡口。秋冬時節,「亮海」中的水鳥,成群地飛越埡口到小草海中棲宿。以前,黃昏時分,當地鄉民常在埡口橫布一張魚網,短時便可捕捉野鴨十餘只。此種行為,現已禁止。
祭神臺
建於鳥覺山頂。樓臺亭廊,工藝精美。摩梭人以女為大,稱瀘沽湖為「謝納咪」(母海),尊崇格姆女神。祭神臺下,母海碧波萬頃,格姆女神山拔海而起,高聳入雲。摩梭「轉海節」、「轉山節」期間,摩梭人舉家前來,在此祭拜母海神山。作為景點,祭神臺是觀賞湖光山色的勝地。
鳥覺湖灣
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一灣湛藍的湖光,一灣幽靜的叢林,一灣嶙峋的山石,構成鳥覺湖灣與眾不同的特色。而灣中的一片石灘,鋪積著無數色澤金黃、紋理如畫的精美石片,堪與南京「雨花石」比美,系瀘沽湖一絕。
轉山古道
鳥覺山屬後龍山脈,茂林中隱藏著摩梭人「轉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後龍山脊,可經博凹湖灣,到洛窪摩梭部落村寨。「鳥覺—洛窪」轉山古道,是遊山看水的黃金線路。
後龍山
後龍山是楔入瀘沽湖心的一個長島,逶迤長達4公裡。後龍是摩梭神話傳說中的男山神,他與格姆女神是一至至愛情侶。他倆化為山島,白天隔海想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沿後龍山脊的轉山古道觀光,左看「草海」、右看「亮海」,景觀豐富,妙語如珠。「上山看海,下海看山」,後龍山兼得觀山看海之妙。
窪垮湖灣
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這裡地域開闊,橫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島,還有十裡沙岸,都在湖灣畫圖中,此處的碼頭景象十分特別,數十條色彩鮮亮的遊船,不是停靠岸邊,而是隨意漂浮在水中,仿佛完全是為了點綴景致,確實構成了賞心悅目的畫面。經過湖灣的沿湖公路通往雲南麗江,因此,窪垮湖灣就成為旅遊團隊的驛站。
情人灘
窪垮湖灣的十裡沙岸,楊柳依依,環境優美。黃昏時分,雙雙情侶攜手漫步,縱是無語,也盡得溫柔。
情人堡
窪垮湖灣岸上山脈,其形狀酷似屈膝仰臥我睡美人。摩梭村寨成年兒女,常邀約到山間互表衷情。「哪裡去,哪裡去,走婚去!情人堡,情人堡,看星星!」——是當地青年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
達祖湖灣
達祖湖灣的特別地位,除了位居女神仙下,懷抱安娜俄島的景觀價值外,還在於湖灣擁有一個完整而純粹的納西村。納西族歷史悠久,納西文化博大深厚,進納西村體驗納西風情,在唱罷「瀘沽湖情歌」之後再唱「納西姑娘花花色」,感受又不同。
安娜俄島
達祖湖灣中的安娜俄島,是瀘沽湖的一顆珍珠。小島林木蔥籠,島岸怪石玲瓏。沿曲徑登上島顛,前年,大半個瀘沽湖盡收眼底;後觀,巍巍女神山高聳雲間。從納西村划船到安娜俄島只需15分鐘,如果旅程時間緊促,那麼,安娜俄島之遊,在一兩個小時裡,也能領略到母海神山的情韻。如果時間充裕,在島上觀山看水之餘,就地野炊,品嘗湖魚的鮮美,同時與納西姑娘或摩梭姑娘對歌,將是終生難以忘懷的快樂之旅。
格姆女神山
是瀘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從達祖納西村後的轉山古道,經柏香林,可到頂端女神廟、女神洞。在摩梭神話傳說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瀘沽湖形如半月,只有登臨女神山才可窺見瀘沽湖全景。轉山節期間,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從山頭到腳,轉山的隊伍形成一條條色彩絢麗的長龍,「女神歌」響徹雲天。中國名山成十上百,格姆女神山以「天人合一」別具風採。
瀘源崖
瀘沽湖總容積在19.53億立方米,超過雲南滇池。湖水補給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於瀘沽湖自身的地下水。瀘源崖就是瀘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此處石崖如削,景觀獨特。坐在崖下的石礁上,遐想天工造物的神奇與和諧,定會湧起許多關於天地人和的感懷。
瀘沽湖小落水村
小落水村位於瀘沽湖北部,處在一個三面環山,一面向瀘沽湖的小山谷裡。小落水村是雲南境內瀘沽湖邊的最後一個村寨,雲南和四川的交界線就在村口,環湖公路在此明顯的被切為兩半:石子路面是雲南,柏油路面則是四川。
無論對雲南還是四川來說,小落水都是最深處的那一個,也是被多數人遺忘的那一個。不為人知的是,這裡有格姆女神山最臨近的庇護,有瀘沽母親湖的最直接的懷抱。
瀘沽湖小落水村小落水村全村只有二十四戶人家,是瀘沽湖畔一個傳統而古老的摩梭村寨,旅遊業不發達,只有真正在這裡生活勞動戀愛著的摩梭人,很少有遊客足跡,只有那些背著沉重行囊環湖行走的驢友偶爾來到村頭湖邊,攝影留念,喝酒聊天。是被人遺忘的人間天堂,比麗江任何一個地方都具有原生態的感覺!
直到近年,由於該村美之摩梭代言人「娜金拉初」代表小落水村開始進行旅遊宣傳,小落水村才迎來越來越多的客人。
小落水村耕地極少,只能種一些玉米和馬鈴薯,家家戶戶既養牲口又打漁,但由於土地資源及地理環境的局限,他們的生活水平僅能餬口。小落水村的民居離湖邊較遠,步行約有十分鐘的路程。在這裡,瀘沽湖岸呈弧形,湖畔長滿蘆葦草,坐在往大落水的豬槽船上,從蘆葦之間劃出去,很有詩意。
酥理瑪酒
到了美麗的瀘沽湖畔,隨便進入一間木楞房,好客的主人都會敬你一碗酥理瑪。酥理瑪是摩梭人家用傳統工藝釀造的美酒。其釀製方法是把青稞、大麥、小麥、蕎麥、稗子、玉米、穀子等多種糧食混勻,在大鍋裡煮熟、烤乾,並至底層帶鍋巴味,又盛於內放涼,與自採自的酒藥混勻,裝入篾的發酵器日卡內,放在室內發酵,待有酒散發,再盛入酒罈內封,十日左右便可啟封,摻進高山泉水,稍後用打通的彎竹管吸出酒汁,便可飲用了。這種酒色微橙,酒度低,味醇美,含豐富的胺基酸、維它命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摩梭啤酒」。它是摩梭和普米人家迎賓待客的佳品。常飲酥理瑪,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
豬膘肉
豬膘肉又叫琵琶肉你若有幸到瀘沽湖畔的普米和摩梭人家作客,在那豐盛的民族客宴上,你必能品嘗到名揚四海的豬膘肉。」豬膘」是將豬宰殺後用獨特的工藝,整豬醃製而成。其製作方法是將整個除豬頭骨以外的骨格全部剔除,內抹各種調料,然後縫合,壓成琵琶狀,冬季醃製,製成後可放數年不腐,久者還可藥用。豬膘肉因加工獨特,香料豐富,吃起來油而不膩,味道可口,營養極佳,是普米和摩梭人送禮和待客的佳餚。在大灶的背後通常都能看到兩三條醃製的整豬疊在那兒。
咣當酒
摩梭語「補日「或「安兒寄「製作方法是先把玉米,青稞,穀子等混合煮熟,加入酒麴發酵後,盛入甑子內蓋嚴,在鍋中加溫蒸煮。蒸時,甑內放一大碗,盛滿後倒入瓶或壇中冷卻即可。入口綿和,約三十來度,讓人放鬆警惕,但有後勁,感覺倍爽。
烤魚乾
烤魚乾是用瀘沽湖特產的一種叫巴魚的魚,把魚剖開或腹部切一小口,取出內臟,撒上鹽,花椒和五香粉,置於火塘上或鐵鍋內緩慢烤乾而製成的。食用時將魚乾在炭火上烤熟或用清油炸酥,味道香脆可口,是直接佐酒的祭品,用以煮湯則乳白色的湯汁香味濃鬱,口感極佳,營養豐富。過去,出門的馬幫常帶上大量的魚乾與外地客商交換,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青娜曼安
「青娜曼安」即青刺果酒,是摩梭人用野生植物青刺果榨成的油。是瀘沽湖摩梭人的獨創。千百年來,摩梭人食用青娜曼安並作為保健、醫療用品,已有悠久的歷史。每當春末夏初,刺果成熟季節,成群結阿的摩梭姑娘,腰挎篾篼,手執木鉤,在茂密的青刺林中採集刺果,然後經過洗、曬、磨、蒸等一系列工序後,榨出清亮而又略帶金黃色的刺果酒,具有濃鬱的果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