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英雄俞大猷,抗倭有功卻被嚴嵩打壓,一場勝仗只得50兩銀子

2021-01-10 小李子談談歷史

明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之一,這其中大部分的功勞都要歸咎於一位位抗擊外敵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當屬最出名的明朝民族英雄之一,他抗擊倭寇十餘載,掃平了多年為禍沿海的倭患,朝廷也因此大加的封賞了他。但是,有一位戚繼光更早成名的民族英雄俞大猷,情況就越沒有他這麼好了。

明明抗擊倭寇有功,但是卻被其他官員打壓,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打贏勝仗之後,被嚴嵩隱瞞戰功,不上報朝廷,最後只得了區區50兩銀子。

01 戰績不在戚繼光之下

在電影《蕩寇風雲·戚繼光》中,最耀眼的主角當屬,趙文卓飾演的戚繼光以及他的戚家軍,但是在他之前,就已經抗擊倭寇多年的俞大猷,絲毫不比戚繼光差。

徵討倭寇的戰役,戚繼光打過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等等,尤其是福建之戰。此戰中戚繼光命令戰士手持稻草填海,進而大舉攻破倭寇所佔據的橫嶼,斬殺了倭寇2000餘人,然後一路狂追,搗毀倭寇據點60餘處,最後在福清遇到少量敵人,但是全都斬首了。

從此以後,閩廣一帶少有倭寇橫行。如此出眾的戰績,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如果沒有他,閩廣一帶的民眾,不知還要遭受多少苦難。

我們再來看看俞大猷的戰績,徵剿倭寇中,有著名的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等等。在浙東戰役中,倭寇在浙東這一片橫行無忌,明世宗看不下去了便讓俞大猷前往支援。本來俞大猷率領的軍隊擊破了許多倭寇,但是打到一半卻被朝廷的糧響。

本來按道理說跟著俞大猷的隊伍應該消極怠戰,但是俞大猷領軍有方,不但沒有消極怠戰,反而在海上作戰擊破倭寇,摧毀了50多艘倭寇的船隻。朝廷也因此看到了俞大猷的才能,才繼續發放俸祿,不知該替他高興還是該替他傷心。

此戰役俞大猷也被倭寇偷襲過導致大敗,但是在後來的戰鬥中俞大猷,在海面上連續攻破了七艘倭寇船隻。在三板沙的倭寇,只能搶奪漁民的船隻逃遁。但是俞大猷的海軍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先後又攻破了二三十隻船,繳獲了九艘船。

本來「無敵」的俞大猷,可以慢慢蠶食倭寇,但是他的豬隊友卻打不過倭寇,於是便怪罪到了俞大猷頭上。嘉靖皇帝還真信了,免除了他的世襲權力,讓他戴罪立功。俞大猷只好再次領兵攻打剩下的倭寇,最終在他的帶領之下,成功地將倭寇打得逃亡。

如此領兵有方,且成功無數的俞大猷,不在戚繼光之下,甚至在海軍這一方面比戚繼光還要強。

02 打仗勝仗,才得50兩銀子

看到這裡許多同志都會問:「為何戰功如此顯赫的俞大猷卻一直難當大任呢?」發出這一問,是因為在浙西戰役之後,本來升任浙江總兵的他,卻在一年之後被罷免,但還是讓他繼續帶兵打仗,戴罪立功。

縱觀他的一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可以說他是明朝武將當中被打壓最慘的人之一。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他不懂得與上司搞好關係。

俞大猷本來就是武舉人出身,所以身上少了一分「斯文」之氣,多了一絲「耿直」,所以他不太會與上司打好關係,導致他時常被打壓。其中最慘的一次莫過於1549年的抗擊倭寇了。

當初範子儀侵犯邊境,襲擊廉州,在上頭的命令下,俞大猷帶著部隊前往平亂。但是能範子儀這邊打得很急差一點就要破城了,可俞大猷的部隊還在路上,遠水解不了近渴,俞大猷只能用計。

他派人先去假意招降,實則是拖延時間,並且透露出他的大軍將到。賊人不知道真實情況,只能退走,這正好給了俞大猷機會,等他的部隊到達指定位置之後,便直接在冠頭嶺偷襲了賊寇的部隊,在後來的海戰上,範子儀直接被他追著打,沒有還手之力。

最後的結果便是範子儀弟弟先被抓,後來範子儀的人頭也出現在了俞大猷的面前。這麼大的功勞不說官升幾級吧,好歹也得給點黃金百兩的賞賜吧。

可是當時的嚴嵩倒好,不但把戰功給壓了下來,給的賞賜還是僅僅只有50兩銀子。這都是沒搞好關係的緣故啊!

03 名聲可與戚繼光相比

不說其他的,看完他的經歷,我覺得他比戚繼光更難得。戚繼光一生抗倭大部分時候朝廷都沒有給他使多大的絆子,但俞大猷就不一樣了,帶著300人打敵方幾千人,打輸了要被罰;別人打不過就推到俞大猷身上,還是被罰;打贏了功勞還不是他的,反倒被貶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俞大猷還能堅持抗擊倭寇,這一份精神才是最難能可貴的。況且他的海軍實力要強過戚家軍,大過的勝仗也不在戚繼光之下,戚繼光蕩平倭寇也是繼承了俞大猷的一部分成果才成功的。所以俞大猷在抗倭方面的功勞應該齊平甚至超過戚繼光。

像俞大猷這樣的英雄,應該埋在歷史之中更加耀眼。

相關焦點

  • 俞大猷:俞龍戚虎,論抗倭戚繼光不如我
    "一提起抗倭英雄,人們大多會首先會想起戚繼光,順便想起戚繼光在年輕時所說的這句豪言壯語,而大猷這位和戚繼光齊名的抗倭英雄有意或無意被人們冷落和遺忘。其實單就抗倭功績而言,俞大猷還在戚繼光之上。當時的老百姓就說:「俞龍戚虎,殺賊如土」,龍與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徵,但在國人傳統觀念中,龍顯然要比虎高出一籌。
  • 《抗倭名將俞大猷》丨「繼光如虎,大猷如龍」,俞大猷文武雙全
    文丨易小星1579年9月16日,明朝大將俞大猷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七歲,臨終前,俞大猷擔憂的還是北虜是否會蠶食大明帝國的版圖,大明的江山如何才能保證千秋萬代。不幸的是,沒有多久,事態就照著俞大猷生前所擔心的那樣,開始了漸變。俞大猷辭世三年後,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十年改革告終,萬曆新政失敗了。
  •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後裔村落——仙居橫溪俞店村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後裔們的生活  兒時常聽說中國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後裔生活在台州的一個村落,這位曾經叱吒風抗倭風雲人物怎麼會生活在台州,始終是我心中的一個迷團走進俞店古村一下子吸引了我們,這裡的古建築氣勢磅礴,古樸,讓人耳目一新。古戲臺、古祠堂、古廟宇,都深深地顯出當年俞氏家族的興旺。走進古老的俞氏宗族祠堂,一位老者俞太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熱情地告訴我們,他們的先祖是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明朝與戚繼光一起在閩浙蘇一帶抗倭,俞大猷有三個兒子,後來其中的一個兒子定居在仙居,其它的二個兒子一個在福建,一個在江蘇,他這一系的發展到他這裡已是第五十六代了。
  • 抗倭名將除了俞大猷戚繼光很少有人知道他!如今眾多後裔尋根謁祖
    一段跨越三地的尋根之旅2017年12月31日,經過多次夙願不懈的前期走訪和勘查,藉助族譜墓穴方位記載和衛星圖定位等高科技手段,來自福建福鼎、浙江溫州的鄧氏後人,終於如願以償地在雜草叢生的豐澤區桃花山麓靠近寶山楊茂的山林中成功找到了明朝抗倭英雄鄧城的墳熒。
  • 大明嘉靖抗倭名將俞大猷,與戚繼光一樣成長於東南倭患
    俞大猷親自到巡按御史面前自薦,御史將他的名字上報兵部。當時毛伯溫仍為兵部尚書,他將俞大猷送到宣大總督翟鵬處。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內疚地說「:我不該以對待武卒的態度接待你。」並離開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禮致意,此舉使全軍震驚,然而翟鵬終究也未重用大猷。大猷告辭歸去,毛伯溫又起用他為汀州、漳州守備。
  • 固若金湯:俞大猷鎮守金門名揚南海
    固若金湯:俞大猷鎮守金門名揚南海俞大猷,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頭村人,生於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功績是領導抗倭戰爭。他經歷明代三朝,一生坎坷。
  • 身歷七十餘戰,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這個南安人為何僅活了44歲?
    明代抗倭名將,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世稱「俞龍、戚虎、傅蛟龍」。嘉靖三十一(1552)武舉第二名,授把總武職。因抗倭功高,官至建寧行都司。逝後,被敕封為「昭勇將軍」。 遺蹟:傅應嘉墓 傅應嘉墓位於霞美鎮金山村,坐南朝北,糖水灰夯築,平面呈「風」字形。
  • 同樣是抗倭名將,為何戚繼光被尊為民族英雄,俞大猷卻無人問津?
    提到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戚繼光吧!誠然,戚繼光帶領戚家軍立下戰功無數,東南沿海一帶也正是在他的保衛下才能免受倭寇侵犯,被稱為民族英雄實至名歸。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俞大猷呢?當年的他與戚繼光合稱為「俞龍戚虎」,帶兵作戰的本領比戚繼光還略高一籌,可讓人深感不解的是,戚繼光享譽無數,俞大猷的事跡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說句實在話,如果論戰功,俞大猷的功績可是戚繼光比不上的,雖說俞大猷一生沒做過大將軍,但他可是從嘉靖二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一直奔赴在抗倭前線的人,手下也有一支驍勇善戰的「俞家軍」。
  • 與戚繼光並列的抗倭英雄,俞大猷不爭不搶,卻未成為民族英雄
    不知提到明代的抗倭英雄,大家率先會想到誰呢?我想很多人一定都能夠想到戚繼光吧!的確,他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立下了很多功績的人。我們能夠看到,就連現在大家也都傳唱著這位民族英雄的傳說,也都對他十分的敬佩。
  • 他是奸臣嚴嵩的人,因為背景被唾罵,卻提拔戚繼光,平定倭寇之亂
    提拔胡宗憲的人叫趙文華,這是個徹底的廢物,但是他卻有一個好的乾爹,那就是嚴嵩。嘉靖三十三年,趙文華到浙江祭海,期間與總兵張經鬧得不愉快,於是他想方設法將張經害死。由此可見,胡宗憲也是嚴嵩的黨羽。在趙文華和嚴嵩的支持下,胡宗憲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
  • 平海衛大捷:明朝三大抗倭名將聯手,2300倭寇灰飛煙滅!
    再次大規模進犯,福建抗倭形勢再度嚴峻。與此同時,朝廷出現人事巨變。內閣首輔嚴嵩倒臺,依附於嚴嵩的直浙總督胡宗憲被列入「嚴黨」名單,遭罷官。趙炳然出任浙江巡撫後,得知戚繼光一直得到胡宗憲的鼎力支持,就把他視為胡宗憲心腹,不僅處處掣肘,而且還找藉口奪走他的兵權。
  • 巖城抗倭起烽火
    原標題:巖城抗倭起烽火   說到抗倭,人們自然想起明代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想到江浙閩沿海的將士和民眾。龍巖是山區後方,怎麼會與抗倭「扯」在一起呢?
  • 明朝「抗倭第一女將」,丈夫因叛亂被殺,她卻率軍抗倭屢立戰功
    她出身於廣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亂被殺之後,她不僅擔負起了治理地方的責任,更是在抗倭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二品夫人」,並享有「抗倭第一女將」的美譽。出身於土官之家,丈夫被殺之後主政地方瓦氏夫人本名岑花,生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其父岑璋乃是歸順直隸州土官(明朝的少數民族官職)。
  • 戚繼光從小立志抗倭,把倭寇殺到沒得殺,卻遭人嫉妒,被奸臣陷害
    今天猩猩跟您聊的抗倭名將,您肯定很熟悉,他就是民族英雄戚繼光。戚繼光小時候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和兵法。嘉靖二十三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官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雖然是一個小官,但是也算是進入官場了。
  • 這場戰役讓抗倭僧兵死傷極多!不是輸在國術上,而是倭寇玩陰的!
    他們裝備精良,都是能徵善戰的慣匪,其中部分人還是精通刀術的武道高手,加之流竄作案,在俞大猷和戚繼光有組織的抗倭前,他們十分囂張。甚至在1555年創造了72名倭寇(一說52人)殺死數千明朝軍民的荒唐事情!這一時刻,在抗倭前線作戰的的是一群僧兵!但是有一場戰役,讓僧兵折損不少,被倭寇殺得大敗。
  • 普陀山上的抗倭摩崖石刻 寰區瞻瑞相,剎海偏潮音
    明軍官兵在抗倭戰役與海巡過程中,在普陀山題寫了大量的摩崖石刻,記錄戰功、詠景、抒情等內容,保留至今,成為了普陀山上的奇景。 雲扶石位於普陀山中部佛頂山南山坡,慧濟寺下,香雲路的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