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來過兩次,但總是錯過昭蘇,這一次安排了專門時間。一大早,我們從伊寧市區出發,要穿越知名度僅次於獨庫公路的伊昭公路,聽說伊昭公路陡峭險峻,一路上還有些擔心呢。
烏孫山同屬天山山脈,山體並不太高,進山之前是開闊平坦的大路,沿著山體蜿蜒向上,真的是彎多路陡,兩側懸崖深澗,但是一路風景秀美,仿佛是在白雲中穿行。
伊昭公路氣象多變,海拔3475米的白石峰雲霧繚繞,片片積雪,空氣溼冷。過了白石峰又是一路美景,山體線條還是那麼柔美,就像鋪就了一層綠地毯翠色慾滴。據說伊昭公路「進山雨雪出山晴」的場景很常見,今天還好,運氣不錯。
十二點到了烏孫山遊客服務中心,道路兩側立著大型&34;、「牧歌昭蘇天馬故鄉」的廣告牌,心情激動,仿佛僅是在歡迎我們倆人。
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昭蘇縣,因為特殊的地形地貌,年均降雨量為全疆之冠,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產區,其種植面積近百萬畝,被譽為「中國油菜之鄉」。
田間的油菜花爛漫盛開,染盡山野,形成金色的海洋。道路兩側大面積紫蘇花開正旺,穿插著一片金黃色油菜花,散發出浪漫的氣息。
蜂箱一字排開,油菜花田邊蜂飛蝶舞,微風吹來清香沁人,油菜花輕輕的擺動,在藍天白雲、遠山草原和成蔭綠樹襯託下,那樣的美,也許只有親自站在這裡,才能真正的感受到。
昭蘇是漢朝烏孫古國的所在地,名聞天下的汗血寶馬即出於此,現有馬的品種五個,其中伊犁馬有六萬多匹。路過一處草原用鐵絲網圍成的柵欄,內有幾座白色的氈房,綠草茵茵、繁花似錦,十來匹伊犁馬在悠閒地吃著青草。
耳黑興奮的&34;聲把它們引到柵欄邊,伊犁馬果然是天馬,和之前看到的那些馬,體型神態都不一樣,外形俊秀、靈活、輕快、結實,要不是時間很趕,好想和它們多呆一會。
路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十七團,規劃有序,環境整潔,建築色彩搭配豔麗,具有民族特色。去往七十六團參觀格登碑途中,向北的一段柏油路炮彈坑隨時會出現,時不時要來個急剎車。
雖然路況差但是風景美。昭蘇是新疆唯一沒有荒漠的縣,藍天白雲之下,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盡收眼底。被碧綠的草原襯託的黃牛、白羊,在陽光照耀下酷似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剛經過「一二一地震紀念碑」處,就已經遠遠的看到前面的小山坡。「平定準嘎爾勒銘碑」立在此處,背面是簡介,不遠處的格登碑由精緻的紅牆黃瓦的小亭保護著,十來個遊客在拍照。
格登山之役是清朝政府平定準嘎爾上層貴族叛亂活動的最後決勝地,為紀念這次戰功,乾隆皇帝親撰碑文並勒石格登山。
這是中哈邊境,地面有兩行白色的大字: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可以清楚的看到哈薩克斯坦的一個村莊。參觀比較簡單,親睹格登碑才能心安理得。
車原路返回,再一路向南,開向幽靜的昭蘇特克斯河國家溼地公園。公園總面積1657公頃,它是伊犁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溼地,溼地以草地沼澤和灌木叢沼澤為主,原始而壯觀,粗獷而秀美。
綠油油的草灘,清亮亮的特克斯河,在牽引著我們的腳步。在清水灣觀景臺,層林盡染的山色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水鳥在幽幽的水面上盤旋,兩條水牛從對岸不慌不忙走過來,構成一幅幅美輪美奐的高山溼地景色。
溼地公園平坦的景觀路,上下起伏,仿佛在油菜花地中穿行。河岸邊、道路旁那些矮小的灌木和不知名的野花在風中搖曳,在河水的映襯下蓬勃而美豔!
天色漸晚,在溼地公園出口就是喀拉吐拜橋,橋北有座兩層木製的溼地監護塔,詳細介紹了溼地概況、溼地類型及溼地動植物資源。登塔遠眺,雖然是晚上九點半了,夕陽下的特克斯河在草原上靜靜流淌,雪山、綠樹、紅頂房,令人流連忘返。
趕到昭蘇美食城,這家餐館地道的羊排揪面口味不錯。羊排是高壓鍋現做的,然後把一公分寬麵條揪成小片,再加上青菜末,碎土豆,西紅柿等,小老闆娘很會說話,一副和氣生財的樣子。
第二天,我們趕到距昭蘇縣城南部僅45公裡的阿合牙孜溝,進溝的路況極差,車在顛顛簸簸中穿行於委婉曲折的河谷。轉過一處山崖,終於看到了令人驚豔的翡翠般的湖水,它像一條細膩而光滑的玉帶,靜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
阿合牙孜溝海拔2000米上下,這是昭蘇境內水量最大的一條河流,也叫玉湖。可惜現在不是豐水期,最南邊的一段已經露出河床。據說阿合牙孜溝的湖水還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變換顏色呢。
返回的路總是感覺很快,十幾分鐘就出了阿合牙孜溝。在我眼裡,昭蘇隨處的美景就像一張張美豔的幻燈片,就連路旁低矮的黃色木柵欄、紅色房屋頂和青青草原都顯得相得益彰,十分協調,有時我甚至感覺路邊的雜草都是那麼的唯美。
有人說,來昭蘇不去夏特古道,看草原石人,等於沒來昭蘇,可不是,忙活了一天多,由於功課不足,至今還在心心念念呢。也好,留點缺憾吧,期待再赴一場美麗的新疆之行。
我是耳黑愛旅行,關注我,為您分享路上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