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一個狹長的國家,其中北部長期是我國的領土,公元968年正式脫離中原王朝,獨立建國,之後不斷向南擴張,國土面積大增,但是越南一直都還是我國中原王朝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獨立建國。既然越南與中國淵源頗深,那麼越南人是中國漢族的後人嗎?
越南最早和華夏文明發生關係是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的華夏文明正處在政治和文化同步擴張的時期,對於五嶺以南還處在原始狀態的各少數民族帶來了先進文化和生產力。秦朝滅亡後,秦軍大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建立政權,管轄範圍包括了越南北部,並且向漢朝稱臣。趙佗在位時期,中華文化逐漸傳播開來。趙佗死後,百越又開始騷亂起來,並且威脅到了漢王朝在這一地帶的利益。盛怒之下的漢武帝隨即發兵滅亡南越國,兼併了其領土,在現今越南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個郡,正式將越南一半以上的地區併入漢王朝的版圖。
越南人曾做過長達一千多年的中國南方漢族人,這個時代越南史稱「北屬時代」。越南脫離中國獨立前,古越南語其實就是中國南方漢語方言。古越南語和當代越南語不能互相溝通,但一脈相承。越南語如果沒有「去中國化」,其實跟廣東話閩南語類似。
越南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北方華夏族或漢族人的移民史。越南曾經以「小中華」越自居!越南在以前並不叫越南,說起來有些繞口,它以前的名字叫南越,屬於百越之一。百越,就是因為春秋時越國強大,讓很多少數民族歸順聚集而來的,而這些少數民族在越國滅亡後依舊喜歡以越人自稱。在越南的歷史傳說中,最早的越南王朝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神農氏的後代。神農氏,就是我們的炎帝。
現在的越南人可能是古代駱越人的後裔,他們的主要居住地是在越南的北部,後來遷徙到了越南的南部。到了中世紀的時候,這些人曾經在越南建立了幾個封建王朝。唐朝的時候,越南曾經是唐朝帝國領土下的一個組成部分,唐朝在這裡設置安南都護。19世紀中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列強全球擴張,爭霸殖民越演越烈,越南在這個時候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當時滿清政府,在中法戰爭中,還曾戰勝過法國,但是在戰勝以後,懦弱的清政府卻依舊和法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
在中國比較強盛的時候,越南等周邊小國很重視宗藩觀念,堅持事大主義,臣服於中原王朝,越南貴族更習慣於中原的書法、茶藝、戲劇,更喜歡學說北方官話,彰顯自己是大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