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眉山法院一直積極倡導幹警多讀書、讀好書,豐富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素養。
一起來讀好書
↓ ↓
眉山中院幹警
陳豔玲
—讀《瓦爾登湖》有感
讀《瓦爾登湖》有感
初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只覺文字清新自然,行雲流水,仿佛只有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能與之媲美。再次捧讀《瓦爾登湖》這本被譽為「塑造讀者人生的首選經典著作」,反倒覺得讀懂它,很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因為它是平靜的、寂寞的甚至是孤獨的。讀懂它,需要安靜平和、不被世俗紛擾的心情,需要不斷腦補畫面,讓思想隨著梭羅美妙的筆觸徜徉於世外桃源般的瓦爾登湖畔。就像在這初冬的暖陽下,沏上一杯熱茶,用心聆聽久別重逢的老友娓娓道出他的人生故事和生活哲學。
一口氣讀完,幽靜的瓦爾登湖仿佛是另一片人間。碧波蕩漾的湖水倒映出精緻的小屋,風吹過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鳥兒在叢林中飛來飛去,自在地歌唱,主人公梭羅忙前忙後,充實且自由,一切都是生活最樸實和簡單的樣子。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創作的散文集,記錄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歷程,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這本書到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梭羅是隱士是哲人或是極簡主義的踐行者還是現代文明的審視者?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像生活的意義對於每個人都不一樣。梭羅說,我不願過不是生活的生活,須知生活無限珍貴;我也不願過消極順從的生活,除非必須這樣做不可。其實,他到瓦爾登湖的真實目的有兩個,一是發現自己的本心,追求內心嚮往的自由生活;二是從事人生試驗,親身驗證人對物質的依賴可以降低到什麼程度。他用切身經歷告訴我們人類生活可以是簡單樸素的,過多的物慾渴求是對天性的奴役,他教會我們勇敢地去適應孤獨,自由地去面對生活,人類可以和自然萬物和平相處,過得充實且快樂。
當今社會,人人都充滿了焦慮。大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小到陰鬱的天氣,亦或是行車路上等待的紅燈,都能讓人繃緊脆弱的神經,變得焦躁和不安。生活也變成了今日和明日的重複,無力掙脫又不求甚解。如果始終無法釋懷,或許《瓦爾登湖》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書中描繪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定能撫平內心的焦慮,再像搭建湖邊小木屋那樣一步步解決焦慮的根源。梭羅的至高境界我們無法到達,但能領悟到他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思考,也能感受到書中的平靜帶給人的內心震撼和偉大力量。
人,終其一生都在思索該如何度過。梭羅的一生都在探究生命的意義,他說,「我要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華,剛強地、像斯巴達人那樣堅毅地,清除一切不能稱其為生活的東西。大刀闊斧地加以掃蕩,仔仔細細地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個角落去,將其置於最低的條件之中」。他在尋找生活的最基本要素,然後用實際行動與收穫告訴我們「沒有計劃和計算的生活,那註定是一敗塗地的。」而我們人生中的迷茫和困惑,無非就是因為沒有真正找到生活的意義或者欲望太多而無所適從。
「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生命的」,這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生活兩年多後得出的結論。原來我們只不過是還沒有找到解開快樂密碼的鑰匙而已。生活的坎坷猶如亂石,充滿稜角,但換個角度,就可以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詩意和「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導致我們閉上雙眼的陽光,對我們來說就是黑暗。日出未必意味著光明。太陽也無非是一顆晨星而已。」所以不必為失去太過傷感,為未來太過擔憂,滿懷對明天的憧憬和期待,敢於為自己的小目標去努力拼搏,也能夠在竭盡全力之後坦然面對。像梭羅那樣,從每件事,每個人和每個當下,找到存在的意義,感受到愛、溫暖、希望以及生生不息的力量。
大道至簡,寧靜致遠,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此心安處是吾鄉,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顆安靜下來的心。
END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