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搬到」樂山 讓更多人了解瀘州愛上瀘州

2020-09-26 二三裡資訊瀘州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腳步的臨近,大多數城市節日的氛圍愈漸濃鬱。9月25日,因為四川三大文化旅遊盛會在世界「雙遺」峨眉山下首次聚首,樂山市峨眉山市提前引爆了節日的歡樂。

瀘州館裡展示了眾多非遺文化產品,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感受和品味「中國酒城·醉美瀘州」。 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同期召開,可以說是一次集工作推進、參觀考察、投資交易、博覽展演等於一體的融合型文化和旅遊盛會。這次文旅盛會採取「線上+線下」形式舉行,讓世界旅遊組織、國際友城、主賓國代表和境內外投資商、參展商等企業代表客商及其他代表到現場或者「雲」參會。以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為例,吸引了來自樂山、瀘州、廣安以及重慶、湖南、內蒙古等省內外約1400家展商參加。

在這樣的文旅盛會上,瀘州獨具匠心,把瀘州非遺文化「搬進」近200平方米的瀘州館展區,讓參展商和觀眾眼前一亮。

大門一側,立著比人還高的瀘州老窖1573和青花郎2個大酒瓶,嗅到展臺上酒杯裡飄出的酒香,不少觀眾甚至不用刻意抬頭看展館名稱,就知道瀘州館到了。

瀘州,自古釀好酒,瀘州老窖釀製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皆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瀘州的美,並不僅僅是美酒。這從瀘州館的設計可以窺見一斑:瀘州館以「中國酒城·醉美瀘州」為主題,白色名酒、金色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四大板塊,醇厚的白酒文化、璀璨的非遺文化、澎湃的紅色文化、活力的生態文化,通過一張張照片向人們講述瀘州的美。展區內的LED大屏滾動播放瀘州最新文化旅遊宣傳片,工作人員熱情向前來參觀的觀眾發放瀘州旅遊指南和瀘州旅遊畫冊等旅遊宣傳資料。

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旅遊發展科科長劉嗣昌說,為做好整個旅遊文化資源的宣傳,瀘州市共組織了10餘家非遺企業近50種非遺產品,把文化和旅遊有機結合起來,為觀眾呈現「中國酒城·醉美瀘州」這座釀造幸福的城市的獨特魅力。在瀘州館裡,瀘州老窖、郎酒、古藺麻辣雞、鄧氏桂圓、分水油紙傘、蝴蝶畫等非遺文化產品紛紛亮相,甚至提供品嘗,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感受和品味「中國酒城·醉美瀘州」的味道。

逛了一圈瀘州館,嘗了地道瀘州美食,時間不算長,但卻讓觀眾胡莉萍有了要去瀘州看一看的衝動。「瀘州館布置很大氣,展品多且展陳內容豐富,能讓不同的人找到去瀘州的理由。比如我想去看油紙傘,可能其他人因為酒或者龍腦橋不同的內容,想去瀘州看一看。」

在這次文旅盛會期間,瀘州館還推出非遺文化表演等地方特色演出,男聲四重唱納溪民歌《太陽出來紅豔豔》、女聲表演唱《好享納溪》、絕技表演《高空足球秀》、舞蹈《書簡舞》、《韻》及女聲獨唱《最美不過沱江水》等輪番登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瀘州形象。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藝術科科長梁忠說,這次盛會也是瀘州非遺藝術、旅遊資源展示的窗口。這次文藝演出注重突出瀘州地域特色文化,以瀘州的國家級、省級非遺表演類項目為主進行展演。這些節目有川南民歌、雜技表演,還有原創歌曲推廣,最大的特點就是把瀘州的民俗特色、地域風情展現出來。

《最美不過沱江水》表演嘉賓徐淼冬說,她唱這首歌是想向大家介紹,瀘州除了長江以外還有沱江,通過歌詞和韻律展現瀘州沱江的美麗風光,也展現瀘州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演唱,能吸引更多的人認識瀘州、了解瀘州、愛上瀘州。

瀘州日報記者 朱虹 樂山報導

來源:瀘州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從瀘州出發,樂山峨眉山兩日遊怎麼安排
    樂山大佛: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從瀘州出發到樂山
  • 白舉綱體驗瀘州傳統工藝《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關注長江非遺文化傳承
    節目嘉賓白舉綱、Reborn組合以及彭宇四人來到長江上遊「天府第一大港」的瀘州,節目帶領觀眾一起感受了瀘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暢銷全國古色古香的油紙傘、有用地方語調喊出的石工號子、有堅持傳統釀造技藝的先市醬油,瀘州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源於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同時它更是有著千年文脈的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家非遺分水油紙傘走出國門 向世界展示瀘州文化
    四川新聞網瀘州2月23日訊(記者 嶽東)今(23)日,記者從瀘州市文體廣局文化遺產科獲悉,瀘州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分水油紙傘在中國新春佳節之際,先後走進俄羅斯、摩洛哥和美國參加展出,向國際友人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各國友人點讚。
  • 瀘州非遺旅遊路線:宋代石刻+玉蟾山+屈氏莊園+瀘州河川劇博物館
    ,瀘縣文化旅遊的新亮點,是瀘縣對外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場所。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主要通過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工作,向公眾傳播瀘縣歷史文化,努力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四川瀘州雨壇彩龍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浪漫的龍舞表演藝術被譽為「東方活龍」。清光緒十八年左右,當地藝人將原有的「草把龍」改成彩龍,到1919年,出現了第一條雨壇彩龍。自此每逢年節或婚喪嫁娶,當地百姓都要舞彩龍。 2006年,瀘州雨壇彩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瀘縣屈氏莊園,始建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1809-1845)。
  • 「品非遺 遊瀘州」路線推薦:先市醬油+周姚黃粑+油紙傘+瀘州老窖
    「品非遺 遊瀘州」路線第二天第一站為國家級非遺先市醬油圖:小李飛刀「先市醬油傳統釀製技藝」作為中國醬油傳統釀造活化石,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醬油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的企業。由此可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紙傘已在瀘州城鄉廣泛運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瀘州油紙傘的「黃金時期」。特別是二世紀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瀘州小市碼頭的珠子街是當時瀘州的「油紙傘一條街」極盛時期,瀘州境內共有大小油紙傘生產廠家100多家,從業人員上萬人,主要集中在江陽區藍田、泰安、沙灣、分水、彌陀、小市等地,年產紙傘2000萬把歷史上瀘州主要以製作雨具的「大紅傘」為主。
  • 瀘州這4個地方發達了
    坐擁秀美山水的瀘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寶地讓瀘州的美景得以揚名剛剛!小編得知了1個好消息總投資達183億瀘州的旅遊產業即將迎來新發展咱們一起來了解下近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在樂山召開,期間舉行了重大項目籤約儀式,瀘州有四個重點文旅項目成功籤約,總投資183億元。
  •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2020-06-12 17:33:21 曾森 攝   中新網瀘州6月12日電 (鄒立楊 曾森)12日,在四川瀘州江陽分水油紙傘傳習所裡,瀰漫著濃鬱的桐油味兒,工人們聚精會神忙著製作各自手中的油紙傘。其中,一位制傘的老人已積累了五十餘年的制傘經驗,他就是油紙傘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畢六福。
  • 瀘州入選「中餐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名錄
    據了解,目前四川省僅有樂山、瀘州獲此殊榮,這不僅是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更能推進城市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對相關產業發展也能帶來積極影響。代應林告訴記者,在本次評審中,瀘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富有特色的烹飪食材吸引了中烹協專家組。瀘州古稱江陽,自西漢置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憑藉長沱兩江和赤水河的舟楫之利,以及茶馬古道、鹽馬古道的重要節點,餐飲、商貿歷來繁榮興盛。
  • 宜賓-瀘州-樂山-雅安 國慶出遊線路已安排!
    由宜賓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牽頭,宜賓將與多個城市聯合推出精品旅遊線路。日前「宜賓-瀘州-樂山-雅安」精品旅遊線路出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四個城市的旅遊景點都有哪些必打卡點吧推薦路線1 宜賓-瀘州(興文石海-蜀南竹海-黃荊老林)2 宜賓-樂山-雅安(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樂山大佛-碧峰峽)3 宜賓-樂山-峨眉山
  • 瀘州特產打卡寬窄巷子,現場主播帶貨、人山人海……
    12類產品 瀘州特產亮相記者了解到,本次瀘州市商務和會展局共帶來了12樣產品,包含古藺馬蹄臍橙、椪柑、瀘縣的龍眼肉、敘永特產禮盒、綠殼雞蛋、古藺手工面、豬大媽、藺州綠肉等特產。淘寶、京東、蘇寧易購、融e購、1919等13個主流平臺;快手、抖音等10個直播平臺;四川郵政、四川移動、雲上新視聽等近1000家機構;還有各地組織的專區……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設立了多個直播間,共同開展川貨專欄促銷,同步組織開展系列優惠促銷,參與主播150餘人,
  • 「非遺四川」——瀘州東南50裡有個浪漫的油紙傘小鎮
    」瀘州分水傘廠在瀘州境內共有大小分廠100多家從業人員過萬,遍布瀘州整個地區年產油紙2000萬把。分水油紙傘非遺傳承人——畢六福傘鋪他孤獨地堅守到2008年這一年,分水油紙傘製作技藝成功躋身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在歷史洪流不曾磨滅的多少匠人始終如一精益求精的成果——分水油紙傘至今已經63歲的畢六福仍然堅守職責在分水油紙傘老作坊
  • 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陳仲堯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瀘州風光(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清代詩人張問陶的《瀘州》詩,瀘州人是最熟悉不過的了。
  • 兩千年的瀘州文化在哪裡?讀一讀瀘州的詩詞
    如果要說瀘州有沒有文化,這其實是一個大課題,兩三萬字都寫不完,當然今天江陽沽酒客不會給大家來一套長篇大論,但是就想聊聊瀘州算不算有文化的城市。現在有些人把文化跟酸腐交雜在一起,或者一種對自身的自嘲,輕視本土文化,我覺得這種個人好惡實在有點可惜,我倒不是指責誰,就覺得幹嘛要把美好的東西給丟棄了呢?瀘州古代有很雅稱,古名江陽算一個,後來的江城,酒城又算一個。離不開兩江的交匯和美酒的飄香。
  • 瀘州——城市旅遊IP打造
    現在瀘州和宜賓都是四川省地級市,也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享酒城稱號,宜賓靠五糧液,瀘州靠瀘州老窖和郎酒。擁有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油紙傘、古藺花燈等國家級非遺項目。OK,勾勒完瀘州,進入第一個任務:提煉瀘州1號文化元素。其實在瀘州官方文宣中,給出了剛才我提到的五大文化: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
  • 快速了解瀘州的辦法,瀘州市博物館,來瀘州沒到過這裡是遺憾
    走進一座城市,怎麼快速了解它呢?其實方法有很多種,但是進這座城市的博物館肯定是比較正確的選擇。瀘州有著三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雖然它在過去很多記錄上都顯得有些模稜兩可,甚至微不足道,但是還是有人不斷在給它添加屬於它的砝碼。當然這些都是本來應該被記錄和保存下來的東西,並非人為杜撰。
  • 萬把「非遺」油紙傘綻放瀘州 傘王將申請吉尼斯
  • 曾是魯班發明創造,在瀘州被叫做撐子,從明朝開始流傳至今
    它被人叫做油紙傘,全國都用這種傘。因為瀘州市位於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帶,雨水充足,竹木資源豐富,已經有400多年的油紙傘生產製作歷史,2008年江陽區政府把「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中央電視臺曾專題採訪報導。而油紙傘的非遺傳承人也一躍成為了工藝藝術家。以前用來養家餬口的手藝,被叫做傘匠的工人,一下進入了藝術的殿堂,還是提升了檔次。
  • 川南五大城市,瀘州暫居第二,未來誰更有機會呢?
    川南地區是四川盆地東南部的簡稱,包括自貢、瀘州、內江、宜賓、樂山等城市。早在九年前,也就是2011年3月18日,川南經濟區商務合作與發展研討會在自貢召開,川南5市商務部門籤署商務發展與合作框架協議。自貢、瀘州、樂山、內江、宜賓川南經濟區5市邁出了同城發展關鍵一步。
  • 四川最難懂十大方言,瀘州和敘永居然佔了兩個名額
    在我們瀘州喝到歪酒(瀘州人眼裡凡是打腦殼的酒就是歪酒,如果那天1573喝了腦殼還青「奇葩」(原諒我篡改了兩個字的詞語來代替,瀘州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個詞,我怕審核通不過)痛)不說上頭,而是說打腦殼,以此後凡是一切讓你難以接受或者忍受的東西都可以概況為打腦殼,關於這個詞在四川可能其他地方也在用,到底是不是全部,沽酒客沒有考證過。反正打腦殼一次,肯定沒得好安逸的。
  • 瀘州地域最廣的時期,差不多有四川一半,你相信嗎?
    江陽沽酒客想給大家普及一些瀘州的冷門歷史知識,一起來了解我們家鄉的前世今生。雖然是知道了這些,不見得你能發達,不知道你也不見得會少吃一頓飯,但是了解一些家鄉的歷史,對喜歡的朋友來說總是好的。今天江陽故就看來給大家講講瀘州最小面積和最大面積時期,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