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八百裡加急」,這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急,有多快呢?

2020-12-18 古言文化

引言

在諸多的影視劇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描寫飛馬傳書的情節。那些官人往往騎著鐵騎,策馬揚鞭,路過之地必然灰塵四起,同時嘴裡喊道:閃開,八百裡加急!擋路者死!

每當此時,周圍的人會快速散開為其讓開通道,就連古代的強盜都不敢去打劫,這就好比現在社會中的急救一樣,時間就是生命。

01

什麼是「八百裡加急」

那麼古代的八百裡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這樣影視劇中的場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代,加的其實是馬,急的是書信。要知道,在古代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傳送信息唯一的途徑便是騎馬。即便在古代也有飛鴿傳書,但是騎馬送信是最安全最快捷最靠譜的運送方式。

對於老百姓而言,想要和千裡之外的親朋好友聯繫,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朝廷面對特殊事務的時候,才會啟用「八百裡加急」。

所謂八百裡加急,就是一天要騎馬飛奔八百裡,把信件送到指定地方。一般都是國家大事,軍事機密,或者是皇帝特許的事情才會用。

02

怎麼做到「八百裡加急」

我們知道,雖然八百裡加急用的是馬,但是僅僅靠一個人一匹馬一天就走這麼遠,顯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裡程,一裡相當於450米,八百裡就是360公裡,如果是這樣,不出半天,這馬估計累倒了。

所以在古代,為了達到「八百裡加急」的要求,朝廷在沿路每隔20裡就會設置一個驛站,驛站又分為驛、站、鋪三部分。驛就是官府運送物資使用的組織,站是朝廷傳遞重要文書的地方,鋪則是地方官員傳送信件等。所以這八百裡加急,一般會在「站」進行交接。

在朝廷的公文上,一般有「馬上飛遞」的字樣,見到這個字眼,那就必須要每天至少300裡,最快的就是800裡。這些驛站在收到「八百裡加急」的消息後,就會提前備好良馬和精神充沛的人,等送信的人到了以後,要立刻換人換馬,一刻不停。

唐代詩人岑參就寫過: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這就描寫了八百裡加急風馳電掣一般的快。所以很多著作中提到:日行千裡,夜行八百。並不是誇大其詞。

03

著名的「八百裡加急」

史料記載,在唐代就有兩次著名的「八百裡加急」事件。相傳安祿山史思明造反的時候,唐玄宗正在3000裡外的華清池,根本不知道這回事。這就在事發6天以後,唐玄宗就被信使告知,發生了叛亂。

而唐玄宗第一時間知道「安史之亂」,便要歸功於信使的「八百裡加急」。可見,在唐朝,這種八百裡加急有極大的作用,尤其是遇到緊急戰況的時候。

還有一次是用「八百裡加急」運送荔枝。相傳楊貴妃特別喜歡吃荔枝,為了取悅楊貴妃,唐明皇李隆基就不惜動用了「八百裡加急」,專門給楊貴妃送荔枝。

這就相當於現在的快遞了,據說楊貴妃收到荔枝,這荔枝上的露水還沒有幹。杜牧曾寫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描寫了這運荔枝的場景。

04

「八百裡加急」的弊端

實際上,僅僅靠人馬一天行八百裡,已經是達到了極限。每到一個驛站,就會換人,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信使,從這一方面來說,當一個信使是非常辛苦的。風吹日曬還要適應馬奔跑的顛簸,到了驛站,就已經累得不像樣,這對人的身體是一種無形的創傷。

此外還有生命危險。在古代,但凡八百裡加急就是非常緊急的狀況,所以一路要喊話清理通道,那就給地方的臥底帶來了可乘之機,萬一這些臥底躲在暗處放冷箭,那重要的信件就會被劫去,信使也會一命嗚呼。這些還是小事,如果耽誤了戰機和軍事情報,那國家可就面臨災難了。

為了保證「八百裡加急」的成功率,朝廷還制定了很多制度。在唐朝,就規定了在驛站的工作人員,如果沒有好好餵馬,或者減少了馬的數量,就要杖責八十。如果偷懶休息,被發現了還會面臨處死。可見「八百裡加急」的重要性,在古代,因為「加急送信」累死的馬和人不在少數。

05

現在的「八百裡加急」

隨著社會的發展,八百裡加急已經在清朝慢慢取消,主要是因為汽車和電話的出現,已經不需要人馬去送信了。如果放在現在,這八百裡加急就相當於從河南到內蒙的直線距離,如今的快速就可以輕鬆達到,甚至我們坐高鐵坐飛機幾個小時就可以送過來。

其實,在古代八百裡加急已經非常快了,結合時代對比,古代的「八百裡加急」足足比現在的快遞快了幾倍。不過仔細一想,那都是古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信使不管春夏秋冬,不論嚴寒酷暑,都要騎馬奔波,還要保護信件的安全,是極其不容易的。

如今,我們在網上買東西,僅僅一兩天的運送時間,還要嫌棄快遞走得慢,恨不得剛買的衣服瞬間就飛到自己的身邊。對古人來說,想要和遠離家鄉的親人見一面甚至說一句話都非常地奢侈,更不要說從遠處運送東西了。

想想那些古代進京趕考的學子,一走就要走幾個月的時間,實在太可悲了。難怪木心先生都說:從前車馬慢,書信也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是啊,等到對方的書信回過來,自己可能都白髮蒼蒼了,哪有時間再去愛另一個人呢?

相關焦點

  • 古書中常說的八百裡加急,究竟是有多快?
    今天我們來講講在古書或者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聽到一句「用八百裡加急」快把情報發出去之內的臺詞,那麼問題來了,這八百裡加急究竟是有快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當然現在也不可能一匹馬直接跑八百裡,那不是直接馬都累死了,這也不太現實。這裡就要說下驛站的作用的,古代驛站朝廷在沿路每隔20裡就會設置一個驛站,驛站又分為驛、站、鋪三部分。驛就是官府運送物資使用的組織,站是朝廷傳遞重要文書的地方,鋪則是地方官員傳送信件等。所以這八百裡加急,一般會在「站」進行交接。就像類似於快遞站一樣,不停的接力傳送,只求信件在最快的時間到達對應的人。
  • 古代「八百裡加急」有多急
    影視劇裡常可見這樣的場景:沙塵揚起的路上,驛差策馬飛至,衝到一個攏韁立馬的同行近前,遞上公文袋高喝「八百裡加急」,同行不敢半點懈怠,接過公文袋挎在身上,便揮鞭催馬疾去……這就是中國古代遠途傳遞公文的方式,據其內容緊要程度,分為一晝夜行程三百裡、六百裡和八百裡加急,途中可在驛站換人、換馬、食宿等。
  • 歷史揭秘: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眾多古裝戲中,咱們經常看到八百裡加急這個詞!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八百裡加急」! 「八百裡加急」呢,往往用來形容速度快。一個「八百裡加急」大概會牽扯到1693個驛站,近萬人等待這個郵件。近千站點為一封信或消息服務,近萬人徹夜不眠。
  • 古人常說的「八百裡加急」有多快?現代快遞都不一定趕得上!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業革命的爆發,世界上的科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僅僅只需要擁有網絡和任意一個移動通訊產品就能夠輕鬆的進行信息交流,信息傳遞的效率非常的快。
  •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為啥沒人敢劫?
    古裝劇雖然有很多地方是虛構的,但是也有很多劇情都是根據歷史真實內容稍作修改後演出的,可以很好地體現出當時的一種歷史背景,以及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古代的很多東西。再看古裝劇的時候,大家是不是經常會看到八百裡加急這樣的情景?
  •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水平?
    在古裝劇影視裡,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匹駿馬在黃塵滾滾中飛奔而至,說時遲那時快,驛卒已經下馬把文件給另一個驛卒,丟下一句「八百裡加急」,便揚長而去。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八百裡加急」。唐朝的時候有1800個驛站,而每個驛站之間間隔著20裡。至於日行多少裡,主要看傳遞文件的緊急情況。有日行300裡的,400裡的,也有600裡的,最高時速可達到800裡。當然,只靠一個人和一匹馬是不可能做到的。通常情況下,到驛站就要換人馬再傳遞下去。
  • 「八百裡加急」能有多急?土匪不敢攔,專家:堪比順豐快遞!
    「八百裡加急」能有多急?土匪不敢攔,專家:堪比順豐快遞!在古代最不發達的就是交通了,馬車都是有錢人才能使用的,國家如果要傳遞情報的話,就只能靠馬了,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電視裡有句話叫做「八百裡加急。」那麼到底什麼是八百裡加急呢?又有多急呢?
  • 「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
    導語:「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21世紀,人們過著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所有需要的東西的日子,那麼古代人怎麼辦呢?古人常說快馬加鞭,「八百裡加急」他們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難道比現代的快遞還要快嗎?經過仔細的研究,專家發現所謂八百裡加急,是真的比現代快遞還要快的!關於八百裡加急這件事,我們必然要了解到古代的驛站這一事物,中國驛站最早的歷史要追溯到周朝的烽火臺,眾所周知烽火臺就是當時用來傳輸軍事情報的。到了唐朝,驛站的發展就很成熟了,幾乎每座城鎮都設有驛站。
  • 古時候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和現在的快遞比差多少?
    不過相比於現代這極為快速的物流方式,古代也有同樣快速的物流方式,那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八百裡加急。 在古代,因為時代和技術的限制,八百裡加急不僅是古代價格最昂貴的消息傳遞方式,而且還是最快的消息傳遞方式。那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和現在的快遞差多少?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為何連強盜也不敢搶?
    或許我們都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紅塵一騎及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個故事之中,其實是用的八百裡加急的方式運送荔枝,否則荔枝怎麼可能會在跨越過大半個中國以後還能夠保持新鮮呢?當然這也和唐朝的國力強盛有關,否則要是換到了其他國力不強的時代,皇帝這樣濫用軍事資源,早就被滅了國了。
  • 中國古代就有快遞行業了,古人說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八百裡加急,御賜金牌,阻著死逆者亡。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馬真的能日行八百裡嗎?所謂八百裡加急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特急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方式傳遞給指定的人或者目的地。
  •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急?土匪給出答案:不敢攔,不敢截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通信方面也是越來越強大,遠在幾千裡幾萬裡,一個電話就能立刻知道對方在幹什麼,可謂是非常的方便快捷,可是在古代,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他們如果需要有特別急的消息要傳送的時候,他們會怎麼做呢?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士兵:顛覆你們對速度的認知!
    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現代通訊手段,那都是近現代的事情了,對於生活在幾百年前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古人,這些東西都沒有意義,因此古代最快的通訊手段還是「八百裡加急」。當然這個八百裡加急不是真的跑八百裡遠,而是古代的一種運輸模式,是古代唯有國力強盛的時候才能弄的東西。那麼這個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專家表示:順豐快遞未必能趕上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戶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今我們只需要在網上點外賣,就會自動的給我們送上門。如果是外出的話,也有很多的代步交通工具,行程比較短的使用自行車或者是電動車,這可以避免堵車這種情況。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專家表示:順豐快遞未必能趕上
  • 古代軍事緊急文件所用的「八百裡加急」到底能有多快?
    我們現在也經常可以從古代電視劇裡面看見到這麼一個場景,一位將領將重要通信交給一個騎手,然後大喝一聲「八百裡加急!」,且在文學作品中,對此有精彩描寫:「八百裡加急!八百裡加急!」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大喝:「八百裡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 八百裡加急到底是有多快?強盜都不敢下手,現代快遞不一定趕得上
    時至今日,我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信息之間的傳遞非常的快,非常便捷,可在古代的時候消息之間的傳遞無疑會閉塞許多,那在一些非常緊急和重要的信息的時候,又該如何呢?其實相信很多看過影視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在傳遞這類非常重要的信息時,往往會會出現八百裡加急這一句話。很多人雖然經常聽到這句話,但是並不知道這八百裡加急的真正含義。
  •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即便比順豐還快,也趕不上荔枝腐壞的速度!
    在古代,各種條件都要比現在差很多,可以說超乎我們的想像。你比如說進京趕考,怎麼去呢?走著去!不是有馬嗎,騎馬去不行嗎——不存在的,一百個考生裡面也難找到買得起馬的人家。如果邊境突發戰事了、有人要造反了,那就用六百裡加急。真的不能再快了,再快就要出人命了!說了半天,那「八百裡加急」是個什麼鬼,怎麼還沒提到?
  •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漲知識了
    八百裡加急是古代一種很快的信息傳遞方式,中國在3000年前就建立了遍布整個國家的官方信息傳遞網絡,這些遍布全國的信息網絡擔負著傳送政府文件的重任,所以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經過歷朝歷代的建設,這個網絡日益發達和完善,這就是驛站制度。
  •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為什麼沒有人打劫呢?土匪表示我不想死
    如今早已進入了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物品寄送早已不是難題,一個電話,一份包裹,就可以讓你想說的話,想送的東西快速傳遞給對方,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了。可是,在古時候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信息和物流網絡,如果他們需要傳遞重要的信息,又該怎麼辦呢?
  • 古代「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有多快?和如今快遞比起來如何
    網上曾有這樣的一段話,書信很慢車馬很遠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句話生動形象的給我們展現出,古代的交通和信息傳遞有多麼的困難。當然人類的智慧是無窮,在線下研發出了高鐵和飛機這樣的交通工具,線上更是用網線把全世界非常輕鬆簡單的就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