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和現在的快遞比差多少?

2020-12-18 騰訊網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發展的速度就十分的快了。再加上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和西方國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所以我國在經濟發展中電子商務,也就是網絡門店得到大力推動。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在下單之後,網店會迅速的發貨,然後快遞會通過我國極度發達的網絡系統到達我們的手中。而這個過程,一般是三到四天。不過相比於現代這極為快速的物流方式,古代也有同樣快速的物流方式,那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八百裡加急。

在古代,因為時代和技術的限制,八百裡加急不僅是古代價格最昂貴的消息傳遞方式,而且還是最快的消息傳遞方式。那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和現在的快遞差多少?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這八百裡加急的運行原理。其實和我們現代的物流一樣,為了達到最快的速度,是由多個節點連接起來的。而這八百裡加急的「節點」,在古代被稱之為驛站。

因此這八百裡加急並不是一個騎手帶著消息狂飆八百裡,而是猶如現代的接力跑一樣,一段一段的將這八百裡接起來跑完。而每一段,騎手都在騎著馬衝刺。

在古代,馬匹基本上就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因此才會在古代催生出這樣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而八百裡加急當然基本上是用於軍事的。一旦邊疆出現什麼事情,運用這種八百裡加急就能迅速的讓邊疆的消息到達皇帝的面前。

不過涉及到軍情,那就需要極快的速度的了。我們都知道在現代,幾分鐘都能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古代雖然慢,但是幾天讓邊疆的消息到首都是必須的。隨著一些古代文獻的研究,我們大致知道了這八百裡加急有多快。一般而言速度視一個朝代的馬匹質量而變化。要是國力強,能養大量的好馬,那八百裡加急能一天跑六百裡到八百裡。不過要是國力弱,養不起好馬,那一天跑三、四百裡也是有的。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當時叛亂發生的時候,信息6天就從邊境傳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面前。而邊境爆發叛亂的地方距離長安,整整有三千裡。

當然,這種八百裡加急再快那也是古代,是靠馬來跑完的。而一般情況下,馬是跑不過現代的車輛的,更何況現代還有高速公路、鐵路和空運等交通方式來運送快遞,那更不是古代能比的了,在正常情況下還是當代的快遞速度更快、更穩定一點。

到了現代,我國網絡購物的發展,完全要得益於我國強大的交通網絡。這些交通網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沒有他們,我國的經濟根本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相關焦點

  • 媲美現在的順豐快遞,土匪要讓道,「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導語:媲美現在的順豐快遞,土匪要讓道,「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微信不僅有通話的功能,還可以視頻,這在多少年前人們是完全不敢想像的,所以說現在真的是太便利了,不過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古代的時候一旦有了事情或者是要送個東西,該怎麼處理呢,當時可沒有飛機也沒有火車,而且也沒有咱們現在說的很多快遞,他們怎麼處理呢?
  • 八百裡加急究竟能有多快?專家:比現在快遞還要快
    如今世界的交通業很是發達,想要寄點什麼東西給遠方的親人,只需打電話給快遞公司,幾天就能到達。如果是比較緊急的事情,打個電話就能解決。但是在古代,沒有電話,也沒有快遞公司,一些緊急的軍情、疫情等,都是靠什麼來傳遞的呢?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能不能和現代的「隔日達」相媲美?
    我一直覺得「隔日達」這個概念特別像古裝劇裡的「八百裡加急」,一般電視劇裡遇到緊急軍情或者某某皇帝的口諭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騎著一匹馬,衝過滾滾人流,口裡喊著:「八百裡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那這個八百裡加急究竟能有多快?古代靠原始的動力真的能靠馬日行八百裡嗎?
  • 古代「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有多快?和如今快遞比起來如何
    古代為了保證軍情能夠快速的傳遞到後方,誕生了八百裡加急這樣的說法,很多人好奇古代的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它到底又有多快呢?專家表示:和現代的快遞比起來,快遞可能都沒有它快。真有這麼誇張嗎?古代雖然交通不像當今這麼發達,但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交通模式,大家耳熟能詳的馬車當然就是其中一樣。
  •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看上去快遞都趕不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看上去快遞都趕不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在歷史影視劇中,往往能看到這樣的場面:遠方黃塵滾滾,瞬間駿馬飛至,但見人影一晃,驛卒翻身下馬,將公文包傳給另一驛卒,大喝一聲「八百裡加急」,隨後又見灰塵滾滾,驛卒已然遠去,這就是古代的「八百裡加急」。
  • 我們常說「八百裡加急」,這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急,有多快呢?
    01什麼是「八百裡加急」那麼古代的八百裡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這樣影視劇中的場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加的其實是馬,急的是書信。在朝廷的公文上,一般有「馬上飛遞」的字樣,見到這個字眼,那就必須要每天至少300裡,最快的就是800裡。這些驛站在收到「八百裡加急」的消息後,就會提前備好良馬和精神充沛的人,等送信的人到了以後,要立刻換人換馬,一刻不停。唐代詩人岑參就寫過: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
  • 歷史揭秘: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眾多古裝戲中,咱們經常看到八百裡加急這個詞!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八百裡加急」! 「八百裡加急」呢,往往用來形容速度快。一個「八百裡加急」大概會牽扯到1693個驛站,近萬人等待這個郵件。近千站點為一封信或消息服務,近萬人徹夜不眠。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為何連強盜也不敢搶?
    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個故事之中,其實是用的八百裡加急的方式運送荔枝,否則荔枝怎麼可能會在跨越過大半個中國以後還能夠保持新鮮呢?當然這也和唐朝的國力強盛有關,否則要是換到了其他國力不強的時代,皇帝這樣濫用軍事資源,早就被滅了國了。不過這個故事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八百裡加急的速度確實非常快。
  • 古人常說的「八百裡加急」有多快?現代快遞都不一定趕得上!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業革命的爆發,世界上的科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僅僅只需要擁有網絡和任意一個移動通訊產品就能夠輕鬆的進行信息交流,信息傳遞的效率非常的快。
  • 「八百裡加急」能有多急?土匪不敢攔,專家:堪比順豐快遞!
    「八百裡加急」能有多急?土匪不敢攔,專家:堪比順豐快遞!在古代最不發達的就是交通了,馬車都是有錢人才能使用的,國家如果要傳遞情報的話,就只能靠馬了,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電視裡有句話叫做「八百裡加急。」那麼到底什麼是八百裡加急呢?又有多急呢?
  • 八百裡加急到底是有多快?強盜都不敢下手,現代快遞不一定趕得上
    時至今日,我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信息之間的傳遞非常的快,非常便捷,可在古代的時候消息之間的傳遞無疑會閉塞許多,那在一些非常緊急和重要的信息的時候,又該如何呢?其實相信很多看過影視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在傳遞這類非常重要的信息時,往往會會出現八百裡加急這一句話。很多人雖然經常聽到這句話,但是並不知道這八百裡加急的真正含義。
  • 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水平?
    在古裝劇影視裡,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匹駿馬在黃塵滾滾中飛奔而至,說時遲那時快,驛卒已經下馬把文件給另一個驛卒,丟下一句「八百裡加急」,便揚長而去。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八百裡加急」。馬是古代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現在的飛機、火車、高鐵不同。情報都是由這些驛站來傳達,驛站遍布整個國家。唐朝的時候有1800個驛站,而每個驛站之間間隔著20裡。至於日行多少裡,主要看傳遞文件的緊急情況。有日行300裡的,400裡的,也有600裡的,最高時速可達到800裡。
  • 中國古代就有快遞行業了,古人說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八百裡加急,御賜金牌,阻著死逆者亡。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馬真的能日行八百裡嗎?所謂八百裡加急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特急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方式傳遞給指定的人或者目的地。
  • 「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
    導語:「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21世紀,人們過著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所有需要的東西的日子,那麼古代人怎麼辦呢?古人常說快馬加鞭,「八百裡加急」他們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難道比現代的快遞還要快嗎?經過仔細的研究,專家發現所謂八百裡加急,是真的比現代快遞還要快的!關於八百裡加急這件事,我們必然要了解到古代的驛站這一事物,中國驛站最早的歷史要追溯到周朝的烽火臺,眾所周知烽火臺就是當時用來傳輸軍事情報的。到了唐朝,驛站的發展就很成熟了,幾乎每座城鎮都設有驛站。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可能現代的快遞都不一定比得上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就比如說在買的方面,有了網絡的普及,人們再也不用奔波勞累去逛商場了,動動手指頭就能買到心儀之物。而且遠距離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快遞的方式進行派送,價格不貴又能夠方便人們購買,可以說正是科技方面了人們的選擇。
  •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即便比順豐還快,也趕不上荔枝腐壞的速度!
    在古代,各種條件都要比現在差很多,可以說超乎我們的想像。你比如說進京趕考,怎麼去呢?走著去!不是有馬嗎,騎馬去不行嗎——不存在的,一百個考生裡面也難找到買得起馬的人家。在官道上,一般每隔二三十裡設一驛站,站內提供食宿和馬匹。有了驛站,很多事情都變得高效起來。話說事有緩急,就跟現在的快遞一樣,你要是不著急,那就發個普通快遞就可以了;你要是著急,乾脆咬咬牙發個順豐;你要是火燒眉毛了,還能發個順豐加急,直接走空運。在古代也是如此,遇到緊急文書,就要在上面蓋上「馬上飛遞」四個字,意思就是三百裡加急。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專家表示:順豐快遞未必能趕上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樣寫道:「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裡,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譯為白話文的意思是這樣的:在過去,通過驛站傳遞文件的方式共有三種,分別為即步遞、馬遞、急腳遞。其中,當屬急腳遞的速度最快,每天能行走約四百裡,只有發生戰爭時才會使用。
  •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帝王對快遞速度、密封都有要求,強盜都不敢搶
    既然我國郵遞事業已經在數千年前就起步了,那有人可能就好奇了,古代的「快遞」究竟有多快呢? 事實上,從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大家應該經常看到「八百裡加急」的字樣。而這個速度雖然在今天算不上什麼,但在古代恐怕就是最快的速度了。 一、古代「快遞」的速度 對於中國古代快遞的發展,若是深入思考一番便會得知,此種職業是君王為了中央集權而設立了一種必要機構。
  • 古代「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如若放到現代,快遞未必能趕上
    導語:古代「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如若放到現代,快遞未必能趕上我們在一些古裝劇中通常都會聽到一句臺詞,那就是「八百裡加急」。那麼,古代在什麼時候才會使用它呢?在古代,「八百裡加急」是傳遞信息的一種最快方式。那它有多快?就連專家都表示,如果放在現代,就連快遞都不一定能夠趕上。現代人都有很多通訊工具,比如說手機,有什麼事情只要在手機上說一聲就可以。在古代,要傳遞重要消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雖然古代有轎子、木船、牛車等等交通工具,但如果有急事,就會耽誤很長時間。而「八百裡加急」就與眾不同,效率非常高。它就是靠驛站來實現。
  • 古代「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士兵:顛覆你們對速度的認知!
    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現代通訊手段,那都是近現代的事情了,對於生活在幾百年前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古人,這些東西都沒有意義,因此古代最快的通訊手段還是「八百裡加急」。當然這個八百裡加急不是真的跑八百裡遠,而是古代的一種運輸模式,是古代唯有國力強盛的時候才能弄的東西。那麼這個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